麻醉与应激反应

合集下载

子宫切除时机体在不同麻醉方法下的应激反应

子宫切除时机体在不同麻醉方法下的应激反应
前 , 醉 后 5 n切 开 腹膜 时 , 除 子宫 时 , 麻 mi 切 术毕 ( A、B 组于 缝 皮
分泌的相对稳定。血 流动 力学变化是应激反应的间接指标 , 与内
分 泌 变化 有 着 明 显 的相 关 性 , 、2、3三 组 的血 压 、心 率 于 麻 醉 1 后 各 时 点 显著 降 低 , 全麻 组 的 血 压 、心 率 基 本 维持 在 麻 醉 前水 而 平 , 明全 麻 时 机体 仍存 在 较 强 的 应 激 反 应 , 而 一 定 程 度 上缓 表 从
临床 医学
TTN ——盟 — M 墨固 R E— 冒 E T A
子 宫 切 除 时 机 体 在 不 同 麻 醉 方 法 下 的 应 激 反 应
王 世 华
(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昭通 6 0 ) 5 8 0 7
l 摘要 】 麻醉 和手 术 引起 的机体 应激反 应近 年来逐 渐放人 们接 受和 重视 , 激反应 实质是人 体 的一种保 护性 反应 , 自卫机制 , 应 但某 些 情况下所致 的强烈应激反应会对 机体 造成极 大损害甚 至死亡 , 尤其对一些 有重要 脏器病 变的患者 , 强烈的应激反应 更是增加 了 醉和手 麻 术的风险 , 同时也 影响 了 后的康 复 , 术 所以寻找一 些适 当抑制应 激的方 法实 为必要 。 本文探讨 了不 同麻 醉方 法下实施 子宫切除 时机体应
开 腹 膜 时 恢 复 至 麻 醉 前 水 平 , 除 子 宫 时 和 术 毕 又 较 麻 醉 前 升 切 高 , 一 变化 与 手 术 刺 激 呈 正 相 关 , 明 硬 膜 外 阻 滞 虽可 满 足 手 这 说 术 的需 要 , 不 能 完 全 消 除 手 术 引 起 的机 体 应 激 反 应 , 但 全麻 组 于 切 开 腹 膜后 各 时 点 血 糖显 著 高 于 麻 醉 前 , 而且 与 硬 膜外 组 间比 较

3种麻醉诱导方式对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3种麻醉诱导方式对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以依托咪酯 0 . 2 mg / k g复合 丙泊酚 1 mg / k g诱导 , 可保持 整个全麻诱导及 气
管插管过程 中患者生命 体征 的平稳 , 有效抑制 气管插管引起 的应激反应。
[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诱导
气管插 管
应激反应
脑电双频指数
[ 中图分类号] R 6 1 4 [ 文 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6 9 4 ( 2 0 1 4 ) 叭一 0 2 河北联合大挚学报( 医 学版) 2 0 1 4 年1 月第1 6 卷第1 期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a l t h S c l e n d e s ) 2 0 1 4 J a n . 1 6 ( 1 )
之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越多 , 焦虑就会越少 。 参 考 文 献
[ 1 ] 王常青.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应 对策略 l J ] . 保健 医学
研究与实践 , 2 0 0 8 , 3 : 4 5
中 国公 共 卫 生 , 2 0 0 5 , 8 : 9 4 5
[ 4 ] 郑凤敏. 不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比较[ J ] . 中国行 为医学科
[ 3 ] 谢
倩, 朱丽芳. 贫 困大学 生心理健 康状 况与 家庭环 境关 系[ J ] .
经 常沟通交流 , 学生就会减 少抑郁 的心理。⑤焦虑与情 感表达 存在 著负相 关 , 与矛盾 性存 在 显著正 相关 , 说 明说 明家庭 成
员, 情感表达越少 , 愤怒 、 矛盾 和攻击越 多 , 学生越容 易焦虑 ; 反
起 的心血管反 应大于切开 皮肤 , 甚 至外科 手术 。全 麻诱 导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论文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论文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40例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ⅰ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ⅱ组)。

入室后行动脉穿刺后静息10min后(t0)、诱导后20min(t1)、侧卧位开胸探查时(t2)、术毕平卧时(t3)、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t4)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上腺素(e)和去甲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cor) 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bg)。

结果:ⅰ组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等时点map、hr上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等时点map、hr上升幅度较ι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ⅰ组bg、cor、e、ne组内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ⅱ组bg、cor则无明显变化,e、ne于侧卧位开胸探查、术毕平卧、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时各个时间点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ⅰ组高于ⅱ组。

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食道癌根治手术,应激反应明显减轻,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麻醉;开胸;手术;应激【中图分类号】r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077- 02手术应激反应是手术创伤引起体内多种激素多个系统参与的复杂的全身反应[1].各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对麻醉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了40例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6~73岁(平均62.6±4.7),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全麻;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邓威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邓威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邓威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4例老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深度分为深麻醉组、浅麻醉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的应激反应数据差异。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存在数据差异,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肠癌手术患者采取深度麻醉具有可行性,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应激反应水平,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醉深度;老年肠癌手术;应激反应前言:麻醉是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代研究认为,不同麻醉深度对患者应激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选择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深麻醉干预与浅麻醉干预,对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展开分析,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44例接受麻醉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深麻醉组、浅麻醉组。

其中深麻醉组患者22例,包括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8.1±5.6)岁。

浅麻醉组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9±6.1)岁。

两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两组患者在肠癌手术治疗前先常规禁食禁水,并在进入手术室后通过仪器设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在开放静脉通路后,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方法,其中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丙泊酚2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

在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根据呼吸末端二氧化碳水平调整呼吸参数,理想的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

之后做好麻醉维持,用药为瑞芬太尼0.2以及丙泊酚10mg/(kg·h)。

整个麻醉期间注意控制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注射速度,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调整,其中深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深度BIS水平为30-39,浅麻醉组的BIS维持水平为50-59,麻醉期间注意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入康复室。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当 补 液 和 m管 活 性 药 物 。
1 观 察 指标 3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 般 资料 . 1
选 择 20 0 9年 2月 ~ 2 1 年 8月 于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住 院 01
择期 上腹 部手 术 的老年 高血 压病 患者 6 0例 , 有患 者均 符合 所
WHO高血压病诊 断标准 , 并随机分 为两 组 , 纯全身麻醉组 ( 单 A
均无 统计 学意义 ( 尸> 00 , .5)具有可 比性 。
12 方 法 .
数据使 用 S S 1 . 汁学 软件 , P S 70统 计 资料川 ( X士S 爪 , ) 计 数资料 进行 X 检验 , 进行 t 检验 , P< (0 ) 5为差 仃统 汁学 .
意义 。
两组患者手术前 均 口服降压药至手术 当 日早晨 。血压 控制
术 中应 激 反 应 强 度 明 显小 于 A组 表 l 。
丙 心
表 1 两 组 患者皮 质醇 、 肾上 腺素 及 内皮素水 平 的变化 ( ± ,mmo k) s l /
注: 与手术前 同组 比较 , P< 00 ; A组 比较 , < 00 .5 与 P .5
C IAM DCN N H R A Y 十 药斜晕 15 HN E IIEA DP A M C 日五 1
吸 、 环影 D / 作 用 时间短 , 循 A b、 易调 控 的麻醉 药和麻 醉方 法 , 争
取用 小剂量 的药物 达到最佳 的麻醉效果 。
皮质醇 、 肾上腺 素 、 内皮 素可 以有效反 映应 激反应 的强弱 。
内皮 素具有 强烈的收缩 血管作 用 , 老年患 者血浆 内皮素浓 度随 年龄 增 长而显 著升 高 , 如果 应激 反应 强烈 , 内皮素 浓度 会进 一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方法: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

分析患者麻醉后的应激反应、苏醒时间以及心率血压。

结果:实验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表现比对照组要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有利于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加快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同时血压和心率更为平稳,右美托咪定在临床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应激反应;苏醒时间在一些大型手术期间,全身麻醉是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手术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1]。

但麻醉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特别是一些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心肺功能下降,身体自然无法承受住过多的刺激,因此如果麻醉运用的方法不当,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使得患者复苏时间增加,甚至有生命危险。

同时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术后有着较强的疼痛感和易疲感,同时血液循环也容易因为麻醉效果出现问题[2]。

而右美托咪啶作为一种镇痛药物,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加快患者的术后血液循环,因此在全麻手术中得到了应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之间,男性35例,女性25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

两组患者的数据P >0.05没有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签署了知情书愿意参与研究;②研究有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诱导 期血液动 力学和 血浆皮 质醇浓度 的影响. 临床 麻醉 学杂志, 2006, 22 (9 ) : 652 .
(收稿: 2007207 2应激反应的影响
西安市第五医院 ( 西安 710082) 鲁明芳 倪秀梅3 薛荣亮3 何家旋 3 摘 要 目的: 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 法: 32 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全麻组 ( I 组、 n = 16 ) 、 硬膜外阻滞加全 麻组 ( II 组、 n = 16 ) 。测定麻醉诱导前、 手术切皮前、 手术 1h、 术毕、 术后 1d 血清皮质醇 (Cor ) 、 血 管内皮素 (ET ) 、 白细胞介素26 ( I ) 水平。 结果: I 组患者的 L 26) 、 I L 28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 F 2Α 两组患者的血 Co r 和 ET 在术毕及术后 1d 均显著高于诱导前 (P < 0. 05) ; II 组患者变化不明星。 浆 TN F 2Α 水平无显著性变化, I L 26、 I L 28 在手术 lh、 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 (P < 0. 05) , I 组升 高较早, 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 且持续时间长至术后 ld。 结论: 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上腹 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 硬膜外加全麻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 主题词 麻醉, 硬膜外 麻醉, 全身 应激 细胞因子 老年人 临床上施行各种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已成
200 > 0. 05) 。 表 1 两组患者循环、 呼吸的比较 ( n = 40, θ x ±s )
项目
MAP (mm H g) HR ( 次� m in ) RR ( 次� m in ) SpO 2 (%)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麻醉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疼痛管理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在麻醉的过程中,内分泌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管理。

一、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麻醉的目标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实现手术过程的无痛和患者的麻痹。

然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1.神经内分泌调节麻醉药物可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机制。

例如,全麻中常使用的异丙酚被认为能抑制垂体前叶的脱氨酶活性,从而影响到一些重要的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2.应激反应的调节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的应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则可能减轻或延迟这些应激反应的发生。

二、内分泌系统对麻醉的影响除了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外,内分泌系统本身也能够影响到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1.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会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分布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例如,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从而减少麻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药效学的改变内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会影响到麻醉药物的效果。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例,它可以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三、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管理为了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合理管理内分泌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可以了解到患者内分泌系统的状况,为麻醉的管理提供依据。

2.麻醉药物的选择在麻醉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例如,对于有肾上腺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的麻醉药物,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与应激反应
【摘要】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手术患者疾病的治疗、愈后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应激反应的机制、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应激反应;麻醉手术
近年来,不少作者对麻醉与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有关麻醉和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应激反应及发生机制
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强烈)刺激,比如外伤、失血、缺氧、疼痛、恐惧、急性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导致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产生机体的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的过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属于生理现象。

应激反应时间短,对机体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如果刺激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激激素分泌增多,则会导致代谢增强、器官功能受损、免疫能力下降,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此时即转化为病理现象[1] 。

具体表现为①交感神经系统活化,特别是应激激素儿茶酚胺(CA)浓度增高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将使冠脉血流明显减少,破坏心肌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②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钠排出减少,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作用增强,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同时微循环缺血,也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增加可诱发糖元异生及应激性高血糖症,导致血浆葡萄糖(Glu)升高,伴随全身分解代谢增强,最终导致心肌高代谢和心肌耗氧增加[2],增加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④凝血系统:应激时手术和创伤可使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循环,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血管基底膜上胶原纤维暴露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手术创伤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液呈暂时性高凝状态,尤以大手术后1-3月最明显,如果病情恶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则可能出现低凝状态。

鉴于麻醉和手术操作是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发生的主要刺激因素,围手术期用一定的药物或麻醉技术有效地控制有害的应激反应,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2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
2.1麻醉方法与应激反应
2.1. 1椎管内镇痛与应激反应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硬膜外麻醉虽能较好减弱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激反应,但对上腹部及胸部手术的效果较差。

原因可能是:
(1)存在持续的迷走神经反射;(2)存在对膈神经和腹膜游离神经末梢的激惹;(3)对交感神经和躯体感觉传入神经的阻滞不完全;(4)局麻药的种类影响对应激反应的有效调控,同一药物对不同病人效果亦不相同。

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在术后达高峰,可持续5天之久,因此,硬膜外应用局麻药要持续到术后阶段,以最大限度降低应激反应。

硬膜外持续应用局麻药24小时可抑制应激反应的分解代谢产物(负氮平衡、肌氨基酸成长)长达5天之久。

2.1.2静脉镇痛与应激反应静脉给药主要通过激活μ受体和单胺能非阿片类受体起镇痛作用。

分泌IL-6的单核细胞表面有阿片样受体,阿片类药物与这些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从而抑制IL-6的分泌,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此种方式发挥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作用。

Roy等发现吗啡还可通过抑制NF-κB 的激活影响IL-6和TNF-α的水平。

高锋等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行吗啡、曲马多PCIA镇痛,结果表明,吗啡抑制IL-2分泌,而曲马多可明显增强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IL-2的分泌,提示吗啡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曲马多镇痛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2.1.3 椎管内麻醉与全麻的联合区域阻滞技术能阻断手术创伤的上行性传导而抑制应激反应,但术中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迷走反射依然存在,影响区域阻滞有效控制应激的可靠性。

持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CABG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更稳定,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

类似研究证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其机制可能为硬膜外麻醉阻滞了交感和躯体神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而全麻抑制了迷走神经(即手术牵拉痛)导致的机体应激,同时,由于全麻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心理应激。

以上研究提示此两种麻醉技术的复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机体手术应激反应。

2.2 药物对应激反应的调控阿片类镇痛药,α2受体激动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滞药等均可对手术应激反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阿片类药物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并使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阻止背角神经元的传入所引起的去极化-中枢敏化。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于1974年被首次合成,与芬太尼同属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由于舒芬太尼是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的激动剂,其对μ1受体(镇痛)较μ2受体(呼吸抑制)有更高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等国开始舒芬太尼的临床研究。

现在临床麻醉、术后镇痛、ICU镇痛等方面得到应用。

舒芬太尼脂溶性高,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给药具有最强的镇痛效能。

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中易清除。

其有较宽的安全阈范围,是阿片类药物中最安全的一个。

在等效剂量下,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呼吸抑制效应较芬太尼弱。

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其两倍、且具有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
总之,麻醉和手术创伤对患者都是强烈的刺激,心理状态从住院到康复出院,都处在应激过程中,对其全面合理的理解,掌握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寻求预防治疗手段,达到调控内环境稳定的目的,是研究应激反应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邓硕曾.麻醉需要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13):30.
[2] 邓硕曾.应激与无应激麻醉,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9(19):574-5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