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范文.doc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型城市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方向。
本文从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引进四个方面探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
二、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创新的保障。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管理、市政服务等方面进行变革,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综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的管理、服务、生产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的智能化升级,实现城市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创新型城市必须秉持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理念,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涉及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的技术更新换代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四、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创新型城市需要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向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方向进行转型。
如果能够打造一些世界级的科技企业,推动产业新增长,为城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五、人才引进创新型城市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
城市创新需要智慧人才的支持,这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国内的优秀人才,还是海外的高端人才,都应该充分利用,积极引进。
要打破所谓“夕阳城市”的固有认识,提高城市吸引力,留住优秀人才,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六、结论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不断提升。
城市创新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既是基于市场需求的,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可复制的结果,助力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许多国家纷纷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模式、成功案例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创新型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创新型城市是依托于科技和创新力量发展起来的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 科技驱动:创新型城市注重科技创新,具有高科技产业集聚、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的特点;2. 人才聚集:创新型城市吸引并孕育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满足创新发展的需求;3. 资金支持:创新型城市有完善的创新投融资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4. 政府支持:创新型城市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的良好环境;5. 产业升级:创新型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模式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模式因国家差异和特点而有所不同,但普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基础型模式:通过建设科技园区,集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以此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2. 国家示范区模式:政府在特定地区设立示范区,通过政策支持和经济优惠,吸引企业和人才进驻;3. 大学科技园模式:将高等教育机构和科技园区有机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4. 集群化模式: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5. 城市大数据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大数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推动创新和发展。
四、成功案例分析1. 硅谷(美国):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汇聚了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等众多科技公司,成为世界顶级创新中心和科技产业集群;2. 伦敦(英国):以金融、科技和艺术为三大支柱,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顶级人才,成为欧洲科技创新的中心;3. 东京(日本):通过创建科技园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4. 深圳(中国):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产业调整的深入推进,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也将迎来一次发展新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面临着更多更高层次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和做出新的尝试,借助创新技术和方法,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章:中国创新型城市的概念及特征2.1 概念创新型城市是指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科技人才为核心,以宜居环境和高品质公共服务为保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以不断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城市。
2.2 特征中国创新型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创新能力强,能够主导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
(2)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作用。
(3)科技人才的凝聚力强,具有旺盛的创新能力,推动城市不断更新和升级。
(4)公共服务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第三章: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1 现状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多个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等。
这些城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进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3.2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创新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需要更多关注具体的创新业务和科技支撑。
(2)科技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需要加大留才引才的力度。
(3)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4)城市生态环境存在问题,需要关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第四章: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4.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推进产业与产业界的融合,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4.2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优秀的创新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型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力量。
创新始终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中,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是指利用高科技、高端人才、高效管理等要素,以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特点,不断创新,最终达成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和生活。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整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同时,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手段,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城市高效、便捷、绿色的发展和生活。
二、城市创新的来源城市创新的来源有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
城市的人力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想建设一个创新型城市,需要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
同时,城市还需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经济、科技和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一批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城市创新还需要依赖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建立创新创业高地。
企业家、投资者要积极投入城市建设和创新创业领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广大市民也要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和建设,为城市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1. 人力资源建设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型城市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创新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技术创新创新型城市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促进城市发展创新的重要保障。
创新型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管理机制的限制,建立灵活、简便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一、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实践中,许多城市都在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一方面,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也在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协作。
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认识不足,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
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主导过强、市场参与不足、社会力量缺失等问题。
再者,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1.认识不足:一些城市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一些城市在实践中容易陷入“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人文关怀”等误区。
2.主导过强: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时,主导过于强调,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
这不利于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同推动。
3.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有些城市过分注重某个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发展不平衡。
4.措施不够完善:一些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措施不够完善,缺乏长期规划和配套支持。
这限制了城市创新发展的长期动力和持续性。
三、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城市应加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还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就必须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一、创新型城市的本质创新型城市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能够引领全球城市发展的城市。
创新型城市的本质在于发掘城市的优势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城市必须具有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社会创新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创新型城市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以吸引各类人才,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
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状态目前,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阶段。
从2017年度全国创新型城市评价结果来看,我国已拥有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均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尽管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具体来说,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即城市人口的向心效应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和区域差异较大。
2、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问题,即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群形成较弱,城市经济的竞争力不足。
3、城市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即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4、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即城市社会管理体系不健全,城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面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强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三、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策1、构建创新型城市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创新型城市必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要积极引进高科技产业,完善产业创新链。
加强产学研合作,改善城市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汇报

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汇报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XX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引进培养三大目标。
一、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市高度重视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基础科研力量,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创新平台,包括科技孵化器、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科研人才落户。
同时,我市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通过强化科技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并建立起一套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扶持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二、产业转型升级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市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市已经成功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
同时,我市还重视传统行业的创新和改造,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三、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支撑。
我市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批学科交叉、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同时,我市注重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类专业、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未来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新时代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新时代下,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加速城市数字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以此满足市民对于城市发展的诉求。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创新型城市采用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目标,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创新型城市建设旨在通过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城市创新环境、推动城市创新产业发展等实现城市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统一,促进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慧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形成具有自主创新和集成能力的优势产业。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推动全国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及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手段,实现了城市转型升级目标,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为了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人才: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城市应当聚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意创新性,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投资: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应当用于推动科技研发、扶持产业发展、优化城市创新环境等方面。
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拨款等方式,对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3. 制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素之一。
城市应当建立健全的创新管理体系,加快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创新活力。
4. 环境:城市创新环境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
:马有才陈爱萍曲玲玲ﻭ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热点,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内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创新型城市评价以及建设对策方面,国外研究从典型案例、构成要素、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展望。
ﻭ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创新型城市互动ﻭ
ﻭ
创新概念提出以后,有关创新的研究不断推进,创新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不断纵横深化。
索洛(S.C.Solo)、伊思诺(J.I.Enos)、林恩(G.Lynn)等经济学家分别对熊彼(J.A. Schumpeter)的创新进行了经济学的纵向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起管理学者们开始将创新引入了管理领域由于创新理论的成功实施,人们意识到创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者从自己所从事的不同领域对创新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而使得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
ﻭ
随着创新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实践中的日益重视,创新主体也逐渐从企业扩展至国家和城市,特别是面对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城市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
城市功能和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之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得以不断推进。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积极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此后,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相关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ﻭ
(一)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方面
胡树华、胡钰等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创新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论和社会实践方法论,运用到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能有效整合城市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创新要素,与周边地区和城市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极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应包括产业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等。
张志河等把产业创新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研究了产业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产业创新系统通过产业创新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创新系统通过政策工具的使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方面
张文雷、姜照华等通过分析我国16座城市的科技体制与科技研发密集度相关的数据,对创新型城市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创新型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杨冬梅、赵黎明等认为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上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
长远意义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也有的学者结合典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大连模式、南京模式
等。
ﻭ
(三)创新型城市评价方面ﻭ
从目前的文献成果来看,对创新型城市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石忆邵、卜海燕依据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构建了涵盖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北京、上海、深圳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主要特征与差异。
李琬、张玉利等从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入手,在深入总结国内外有关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的理论实践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第四代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体现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等建立了包括创新体系、创新基础条件、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创新支撑引领功能、创新辐射示范作用7个方面共41个指标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方面
戚通过对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的比较分析,提出包括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加强制度创新等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
范旭、谷飞分析了科研机构在城市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科研机构在城市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金融作为影响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具有筹集资金、分散风险、优化资源、信用约束等诸多功能。
以金融来支持创新型城市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让金融市场参与者成为创新主体。
ﻭ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外研究
西方对创新城市的研究起源于两大因素,一是应对城市的衰退,二是适应
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创新成为驱动城市竞争力的要素,是城市未来成功的决定因素。
一批城市积极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口号,并从整体上实施了城市创新运动,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应运而生。
ﻭ(一)典型案例方面的研究
比较早进行研究的是萨克森宁(Saxenian,1994)对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这两个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中心的比较研究。
萨克森宁发现两地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组织结构环境:波士顿的128公路属于资本密集产业相关联的独立企业系统,而硅谷属于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企业网络系统,在系统中生产者在深化其专业化能力的同时与其他竞争者也存在着合作关系。
两种创新系统在相互竞争中此消彼长,最终以网络系统为标志的硅谷模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萨克森宁的研究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
牛津大学的James Simmie在其《创新型城市》(Innovative Cities)一书中,选取斯图加特、米兰、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五个典型的欧洲城市,主要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对创新与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ﻭ
(二)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
英国的C.Landry在其代表作《The creativecity》中提出了构成创新型城市动力机制的7要素:富有创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人的多样性与智慧获取、开放的组织文化、对本地身份的强烈认同感、城市空间与设施及上网机会。
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了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成为创新型城市的9大先决条件。
美国RichardFlorida教授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3T指标:技术、人才和包容度。
ﻭ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和讨论很多,如世界银行2003年发表的《创新亚洲:增长的前景》对创新型城市有所涉及。
随后世界银行又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其中提
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如: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以及学术场所设施;拥有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多样化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服务;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等等。
这是比较全面论述创新型城市的一个研究报告。
ﻭ
(三)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
ﻭ
ﻭ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