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图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相变与相图的基础知识

相变与相图的基础知识

相变与相图的基础知识相变和相图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重要现象和描述方法。

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而相图则是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相变规律。

一、相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相变是物质的一种内部状态的改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相态的转变。

1. 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称为熔化,液态到固态的相变称为凝固。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得原本紧密排列的结构变得松散,从而形成液体。

而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失去能量,重新排列成为有序的结晶体。

2. 液态到气态的相变称为汽化,气态到液态的相变称为液化。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得它们的运动速度增加,克服了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气体。

而在液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失去能量,运动速度减慢,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 固态到气态的相变称为升华,气态到固态的相变称为凝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直接从固态跳过液态,获得足够的能量,形成气体。

而在凝华过程中,气体分子或原子失去能量,直接从气态跳过液态,重新排列成为固体。

二、相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相图是用图形的方式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相变规律。

相图通常由坐标轴和相区组成。

1. 坐标轴:相图的横轴和纵轴通常分别表示温度和压力。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的数值,可以观察到物质的相变行为。

2. 相区:相区是相图中不同相态所占据的区域。

常见的相区有固相区、液相区和气相区。

在相图中,不同相区之间存在相变的边界线,称为相界。

3. 相界:相界是相图中不同相区之间的分界线。

相界可以分为平衡相界和不平衡相界。

平衡相界表示相变过程达到平衡状态,而不平衡相界则表示相变过程不完全达到平衡状态。

三、相图的应用与意义相图是研究物质相变规律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图

相图

平衡凝固过程的三个过程
液相内的扩散 固相的继续长大 固相内的扩散
四、匀晶系合金的不平衡凝固
§8-3 共晶相图
两组元: 在液态 液态可无限互溶,而固态只能部分互溶,甚至完全不互溶。 液态 特定成份的液相在特定温度凝固时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 Pb-Sn,Pb-Sb,Al-Si
(一)相图分折: 相图分折
三、铁——石墨相图
四、碳钢
1.碳含量对钢(平衡态)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碳含量对钢(平衡态) 碳含量对钢
1)碳钢组织组成物 )
F: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 F3C:脆而硬,塑性几乎为零 P:由F和Fe3C混合而成,性能取决于P的两相混合比和片间距,片间距 越小,强度越高,塑性越高。
一、二元溶体的自由焓一成分曲线
固溶体的自由能
G = G 0 + ∆H m − T ∆S m = X A µ 0A + X B µ 0B + ΩX A X B + RT ( X A ln X A + X B ln X B )
e AA + eBB Ω = N A z (e AB − ) 2
相互作用参数
理想溶体(形成时无热效应△Hm =0)的自由能
二、相图与铸造工艺性能
1)共晶合金溶点低,恒温结晶,故流动性好, 分散缩孔少。 2)固溶体合金的流动性不如能金属和共晶合金, 且结晶温度范围越大,流动性越差,分散缩 孔就越多。
三、相图与热处理的可能性 相图与热处理的可能性
对于无固态相变的合金,只能进行清除技晶偏折的 扩散火。 当合金具有同素异构转变时,可以通过重结晶退火 或正火使合金的晶晶粒细化。 当合金的固溶体在加热、冷却过程中有溶解度变化 时,可以固溶处理、时效处理。

第四章4.1二元匀晶相图

第四章4.1二元匀晶相图
4h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3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1)原因:冷速快(假设液相成分均匀、固相成分不均 匀)。 (2)结晶过程特点:固相成分按平均成; 组织多为树枝状。
第一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
2 相图的表示与建立 (1)状态与成分表示法 状态表示:温度-成分坐标系。 坐标系中的点-表象点。 成分表示: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
第一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
2 相图的表示与建立 (2)相图的建立 方法:实验法和计算法。 过程:配制合金-测冷却曲线-确定转变温度 -填入坐标-绘出曲线。 相图结构(匀晶):两点、两线、三区。
1 匀晶相同及其分析 (1)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转变。 (2)匀晶相图:具有匀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无限互溶)
(3)相图分析 两点:纯组元的熔点; 两线:L, S相线; 三区:L, α, L+α。
第一节 相图的基本知识
3 杠杆定律-相含量的计算工具 (1)平衡相成分的确定(根据相律,若温度一定,则自由 度为0,平衡相成分随之确定。) (2)数值确定:直接测量计算或投影到成分轴测量计算。 (3)注意:只适用于两相区;三点(支点和端点)要选准。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4 稳态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4) 区域熔炼(上述溶质分布规律的应用)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5 成分过冷及其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1)成分过冷:由成分变化与实 际温度分布共同决定的过冷。 (2)形成:界面溶质浓度从高到低 →液相线温度从低到高。 (图示:溶质分布曲线→ 匀晶相图→ 液相线温度分布曲线→ 实际温度分布曲线→ 成分过冷区。)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
2 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 (1)平衡结晶:每个时刻都能达到平衡的结晶过程。 (2)平衡结晶过程分析 ① 冷却曲线:温度-时间曲线;

相图

相图


两个两相区不能直接毗邻。被单相区或零变线隔开。
二、 二元相图 5. 相图基本原则
3.1
(2). 相界线构筑规则:
单相区与两相区邻接的界限延长线必进入两相区。
相 图 基 础
即:单相区两边界线夹角小于180℃。
三元系:
单相区与两相区邻接的界限延长线必进入两个两 相区,或同时进入三相区。
三、相图正误判断
CaO-SiO2二元相图
CaO-SiO2二元相图是冶金炉渣讨论中经常
相 图 基 础
3.1
应用的相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共有四个化合物,分别为CS、C3S2、
C2S、C3S,其中C3S2、C3S为不一致熔化化合
物,CS、C2S为一致熔化化合物。
CaO-SiO2二元相图
CaO-SiO2体系中转变点性质
熔析法精炼 原理:
二 元 相 图 应 用
利用某些杂质金属或其化合物在主金属中溶
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特性,将杂质金属
与主金属分离,达到提纯金属的目的技术。
熔析精炼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火法精炼金属 的方法。工业上多用于提纯熔点较低的金属。
(一)粗铅熔析除铜
当铅水降到铅的熔点 326℃ 以下时,Cu和Pb 形成共晶,其中wcu=0. 060%。此外,砷和锑 能与铜形成熔点高的化 合物、固溶体和共晶, 它们不溶于铅水中,而 以固体状态混入铜浮渣 中被除去,使熔析后的 铅中含铜进一步降至 0.02%-0.03%。
相 图 基 础
三个都是 二元相图的一部分。应用最广的钢和
铁,碳的含量都不超过5%,属于Fe- Fe3C范围, 因此常用的是Fe- Fe3C二元相图,它是钢铁热
处理工艺的理论基础,对实际应用具有很大意

三元相图基本知识

三元相图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三元匀晶相图
5 投影图 (1)等温线投影图:可确定合金结晶开始、结束温度。 (图4-87) (2)全方位投影图:匀晶相图不必要。
第三节 三元共晶相图
一 组元在固态互不相溶的共晶相图 (1)相图分析 点:熔点;二元共晶点;三元共晶点。
线:EnE
两相共晶线 液相面交线 两相共晶面交线 液相单变量线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5 共线法则与杠杆定律 (1)共线法则:在一定温度下,三元合金两相平衡时,
合金的成分点和两个平衡相的成分点必然位于成分三角形的 同一条直线上。
(由相率可知,此时系统有一个自由度,表示一个相的 成分可以独立改变,另一相的成分随之改变。)
(2)杠杆定律:用法与二元相同。
第一节 相图基本知识
两相共晶线 液相面交线 线:EnE 两相共晶面交线 液相单变量线 液相区与两相共晶面交线 固相单变量线
第三节 三元共晶相图
二 组元在固态有限溶解的共晶相图 (1)相图分析
液相面 固相面(组成) 面: 二相共晶面 三相共晶面 溶解度曲面:6个 两相区:6个 区: 单相区:4个 三相区:4个 四相区:1个
3 等温界面(水平截面) (1)做法:某一温度下的水平面与相图中各面的交线。 (2)截面图分析 3个相区:L, α, L+α; 2条相线:L1L2, S1S2(共轭曲线); 若干连接线:可作为计算相对量的杠杆(偏向低熔
点组元;可用合金成分点与顶点的连线近似代替,过给定合 金成分点,只能有唯一的共轭连线。)
5 共线法则与杠杆定律
两条推论 (1)给定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两相平衡时,若其中一 个相的成分给定,另一个相的成分点必然位于已知成分点连 线的延长线上。 (2)若两个平衡相的成分点已知,合金的成分点必然位 于两个已知成分点的连线上。

1、相图的基本知识及匀晶相图

1、相图的基本知识及匀晶相图
1 K0 RX mCo / K0+GX T A mCo1 TA exp ÷ K D 0
G m Co 1 K R D K0
化简得:
(8)
②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合金本身 m、Co越大,D越小,K0<1 时K0值越小,K0>1时K0值越大。成分 过冷倾向增大。 – ·外界条件 G越小(实际温度分布越平 缓), 凝固速度R越大,成分过冷倾 向增大。临界过冷度G1,成分过冷消 失
2.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 • 当凝固速度很快,无搅拌时,固体中无扩散而液体中 仅靠扩散而混合。这种情况比较符合实际凝固情况
Ke=1
X C S C 0 1 L
11
C0
1 K0 RX C L C 0 1 exp K D 0
式中 R:凝固速度 δ:边界层厚度 D:扩散系数 • A 当凝固速度非常缓慢时, Rδ/D 0 ,Ke K0 即为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 • B.当凝固速度非常大时,e - Rδ/D 0 , Ke=1,为液 体中溶质仅有通过扩散而混合的情况。 • C.当凝固速度介于上面二者之间, K0<Ke< 1, 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的情况。 • Ke方程式图解
临界过冷度g1成分过冷消失六固溶体凝固时的生成形态当在液固界面前沿有较小的成分过冷区时平面生长生长就不稳定如液固界面有些偶然的突起的部分它们就伸入过冷区中其生长速度加快而进一步凸向液体使界面出现胞状组织如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区甚大凸出部分就能继续伸向过冷液相中生长同时在其侧面产生分枝形成树枝状组织
相图的基本知识
□ ○
正常凝固过程
在讨论金属合金的实际凝固问题时,一般不考虑固相内 部的原子扩散,而仅讨论液相中的溶质原子混合均匀程度问 题。以下讨论的均为正常凝固过程。

相图

相图

1 相图的基本知识
根据相图可确定不同 成分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 组成相的种类、各相的相 对量、成分及温度变化时 可能发生的变化。 仅在热力学平衡条件 下成立,不能确定结构、 分布状态和具体形貌。
§1 相 律
相律:研究相态变化的规律。 相数(P ),组元数(C ),自由度数(f ) 一、相与相数(P)
• ① ② ③
注意:在材料学中 各微区的成分不完全均匀,存在成分偏聚 同一相的不同晶粒也存在界面 材料中的相,均匀是指成分、结构、及性质要 么宏观上完全相同,要么呈现连续变化没有突 变现象。
基本概念
• 单组元晶体(纯晶体):由一种化合物或金属组成的 晶体。该体系称为单元系 • 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称为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若转变前后均为固相,则成为固 态相变(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 )。 • 从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称为凝固(solidification)。 若凝固后的产物为晶体称为结晶(crystallization)。 • 相图(phase diagram):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 温度、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又称为平衡图或状 态图。 • 单组元相图(single phase diagram)是表示在热力学平 衡条件下所存在的相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的图形。
• 整理上式: • 式中: Sm为1mol物质由相变为相的熵变;

Vm为1mol物质由相变为相的体积变化.
• 因为是平衡相变,有: • Sm=Lm/T • Lm: 物质的相变潜热; • T: 平衡相变的温度. • 代入(2)式: • dp/dT=Lm/TVm (3) • (3)式称为克拉贝龙方程. • 克拉贝龙方程适用于纯物质任何平衡相变过程,应用范围 很广.

相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介绍

相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介绍

相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介绍相图,即相容性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关系的图表。

相图能够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物质的相态转变规律,从而在材料研究、工艺制备和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相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图。

一、相图的基本概念相图是以温度和压力为坐标轴,将物质的不同相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在相图中进行绘制的图表。

相图中的曲线表示了相变的边界,曲线上方表示一种相态,曲线下方表示另一种相态,曲线上的点表示两种相态共存的状态。

相图中的相变曲线可以分为平衡曲线和非平衡曲线,平衡曲线表示物质在平衡状态下的相变边界,而非平衡曲线则表示物质在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边界。

二、相图的绘制方法相图的绘制需要获取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绘制在相图上。

一般来说,相图的绘制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两种方法来进行。

实验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相变实验,测量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点,并将这些数据绘制在相图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是实验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实验数据。

计算方法是通过利用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运用热力学模型和计算软件来计算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点,并将这些数据绘制在相图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方便,但是需要准确的热力学参数和计算模型的支持。

三、相图的解读方法相图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相态转变规律,从而指导材料研究和工艺制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相图解读方法。

1. 相图的平衡区域解读相图中的平衡区域是指相图中曲线上方的区域,表示两种相态共存的状态。

通过观察平衡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了解物质的相变稳定性和相变速率。

平衡区域越大,相变稳定性越好,相变速率越慢。

2. 相图的相变温度解读相图中的相变温度是指曲线上的点,表示两种相态共存的状态。

通过观察相变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物质的相变温度范围和相变类型。

相变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材料研究和工艺制备的温度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相图的基础知识教学章节:第二章2.1教学内容:合金及其组织教学要求:1、掌握合金的概念及相的概念。

2、掌握合金的组织概念、性能特点。

3、掌握固溶解,金属化合物质、混合物。

4、了解二元合全相同的建立。

重点难点:1、掌握合金的概念是教学重点;2、掌握三种合金组织的名称及性能。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金属材料的分类:二、合金的基本概念1、合金: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即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的金属材料。

2、组元:组成合金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元物质,简称元3、相: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4、组织:合金中不同相之间相互组合配置的状态。

换言之,数量、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相构成了合金不同的组织。

提问:相与组元的区别:答:1、相是合金中同一化学成分、同一聚集状态,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

2、组元是组成合金的基本独立物质,组元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也可以是化合物。

三、合金的组织合金组织的分类:1、固熔体固熔体是一种组元的在子深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

溶入的元素称为溶质,而基体元素称为溶剂。

固溶体仍然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

1)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之中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2)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结点上某些原子而形成的固容体称为置换固溶体。

3)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

其性能物特点是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

金属化合物能提高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塑性和韧性会降低。

4)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按一定质量分类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课后习题:1.合金是一种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___________的物质。

2.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称为___________。

3.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教学章节:第二章2.2教学内容: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教学要求:掌握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种类及性能。

重点难点:铁碳合金基本组织的性能及特点。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铁碳合金的相及组织1、铁素体:1)概念:碳溶解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2)符号:F,体心立方晶格3)溶解能力:溶解度很小,在727℃时,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碳量为0.0218%,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

4)性能:由于铁素体的含碳量低,所以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

即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强度和硬较低。

2、奥氏体:1)概念: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符号:A,面心立方晶格3)溶碳能力:较强。

在1148℃时可溶C 为2.11%,在727℃时,可溶C为0.77%。

4)性能:强度、硬度不高,具有良好的塑性,是绝大多数钢在高温进行锻造和扎制时所要求的组织。

3、渗碳体:1)概念:含碳量为6.69%的铁与碳的金属化合物。

2)符号:Fe3C 复杂的斜方晶体3)溶碳能力:C=6.69%4)性能:熔点1227℃硬度很高,塑性很差,伸长率和冲击韧度几乎为零,是一个硬而脆的组织。

4、珠光体:1)概念:是铁素体与碳光体的混合物2)符号:P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片层相间,交替排列。

3)溶碳能力:在727℃时,C=0.77%4)性能特点:取决于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性能,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塑性。

5、莱氏体:1)概念:是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148℃时从液体上中间结晶出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

2)符号:Ld(高温莱氏体,温度>727℃)由于奥氏体在727℃时转变为珠光体,所以在室温下的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叫低温莱氏体。

L’d表示3)溶碳能力:C=4.3%4)性能特点:硬度很高,塑性很差。

注意:F、A、Fe3C是单相组织,称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P、Ld 是由基本相混合组成的多相组织。

课后习题:1.铁碳合金的5种基本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奥氏体、渗碳体和莱氏体。

2.渗碳体是铁与碳的混合物。

()教学章节:第二章2.3教学内容:合金相图教学要求:1、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简化图各区域组织符号及名称。

2、掌握铁碳合金相图重要点线的含义,特别是共晶点,共析点及转变式。

3、熟悉掌握铁碳合金的分类。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简化相图各区域的组织符号及转变。

2、难点是共晶、共析转变成的写法及共晶、共析转变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铁碳合金相图1、定义:铁碳合金相图—表示在缓慢冷却(或缓慢加热)的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状态或组织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2、铁碳合金相图简化后的Fe-Fe3C相图二、Fe-Fe3C相图中特性点、线的含义及各区域内的组织1、主要特征点A点:纯铁的熔点,1538℃D点:渗碳体的熔点,1227℃C点:共晶点,1148℃LC−11480(A+Fe3CI)−→←CE点:C在γ-Fe中最大溶解度,C=2.11%G点: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912℃,α-Fe⇔γ-FeS点:共析点,As−7270P=(F+Fe3CI)←C−→P点:碳在铁素体(α-Fe)中最大溶解度1)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奥氏体和渗碳体),这种转变称为共晶转变。

其产物为共晶体。

2)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从一个固相(奥氏体)中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铁素体和渗碳体),这种转变称为共析转变。

其产物为共析体。

2、主要特征线ACD线:液相线,在此线的上方所有的铁碳合金都为液体。

称为液相区,用L表示。

线上的点对应不同成分合金的结晶开始温度。

AC线以下结晶出奥氏体,在CD线以下结晶出渗碳体。

AECF线:固相线,在此线的下方所有的铁碳合金都为固体。

此线以下为固相区。

线上的点对应不同成分合金的结晶终了温度。

在ACD线与AECF线之间是结晶区,即过渡区。

此区域液相与固相并存。

AEC区内为液相合金和固相奥氏体,CDF区内为液相合金与固相渗碳体。

GS线:从A中析出F的开始线,又称A3线。

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是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结果。

ES线:C在A中溶解度曲线,亦称为Acm线。

在AGSE区内为单相奥氏体。

ECF:共晶线,温度为1148℃。

共晶转变是可逆转变。

PSK线:共析线,727℃,A1线。

共析转变是可逆转变。

三、铁碳合金的分类钢:0.0218%<C<2.11%的铁碳合金亚共析钢:0.0718%<C<0.77%共析钢:C=0.77%过共析钢:0.77%<C<2.11%白口铸铁:2.11%≤C<6.69%亚共晶白口铸铁:2.11%≤C <4.3%共晶白口铸铁:C=4.3%过共晶白口铸铁:4.3%<C <6.69%四、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而塑性和韧性越低。

1、共析钢:(C=0.77%)珠光体合金I :−→−L ①−−→−+A L ②−→−A ③−→−P 室温强度高、硬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2、亚共析钢:(0.0218%<C <0.77%)合金II :−→−L ①−−→−+A L ②−→−A ③−−→−+F A ④−−→−+FP 室温白色相的为铁素体,黑色相为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增大,强度、硬度逐渐提高,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3、过共析钢:合金III :0.77%<C <2.11% −→−L ①−−→−+A L ②−→−A ③−−−→−+C Fe A 3④−−−→−+C Fe P 3室温珠光体+网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分布白色相)硬度较高、塑性差,随着网状二次渗碳体增加,强度降低。

4、共晶白口铸铁:合金IV :(C=4.3%)−→−L ①−→−Ld ②−→−dL '室温低温莱氏体 硬度大、脆性大、几乎没有塑性。

5、亚共晶白口铸铁:合金V :(2.11%<C <4.3%)−→−L ①−−→−+A L ②−−−−→−++FeCI A Ld ③−−−−→−++CII Fe P d L 3'室温珠光体(黑色相)+网状二次渗碳体(珠光体周边白色相)+低温莱氏体(黑白相间的麻点状)硬度大、脆性大、几乎没有塑性。

6、过共晶白口铸铁:合金VI :(4.3%<C <6.69%)−→−L ①−−−→−+CI Fe L 3②−−−→−+CII Fe Ld 3③−−−→−+CI Fe Ld 3室温一次渗碳体(白色条相状)+低温莱氏体 硬度大、脆性大、几乎没有塑性。

五、Fe —Fe 3C 相图的应用。

1、作为选用钢材料的依据:如制造要求塑性、韧性好,而强度不太高的构件,则应选用含碳量较低的钢;要求强度、塑性和韧性等综合性较好的构件,则选用含碳量适中的钢,各种工具要求硬度高及耐性好,则应选用含碳量较高的钢。

2、制定铸、锻和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3.在锻造工艺上的应用。

4.在热处理工艺上的应用。

课后习题:1.莱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为2.11%。

( )2.简述下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成哪几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