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的心理品质,最终形成持久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较强的实践、探索、创新能力。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结束。在其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探究教学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且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崦教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摇篮有丰富的知识和探究的能力,才有资格和能力引导教育学生,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 一、学生观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助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步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恩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的活动。或者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的计划,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科学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可以用冯校长的精髓之句来概括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来谈谈。 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操作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2.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民族这个目标就是很具体明确,学生一看便知道掌握什么内容。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这个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课前看课文去设定自己应能完成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要精当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第一内容选择和加工确定。用教材的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熟悉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现实环境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生本意识;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explore new curriculum under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he yu-gao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goal is student-centered,language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ctual ability to learn and reality requires attention to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interest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quiring ability to tra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studentsenterprising spirit. 【key words】students this consciousnes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autonomous cooperation; explore evaluation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很多知识都是略懂,没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也无法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当然也与初中

新课程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微 樊宝玲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要从基本功入手。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语言。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专业性趣味性饱满性 灵动性审美性 2007年,陕西省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改运动。全新的目标要求,全新的课程模块设计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业务素养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听一堂好课,就如同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余音却犹在耳畔。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接受新课改教学的这两年来,我自己重点从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方面进行思考、钻研、改良、总结,得出一点浅显感悟,期与同仁分享。 一、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专业性 所谓课堂语言的专业性,我浅显地理解为课堂语言的正确性、准确性,是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求。 语文学科固然不像理科以及政治等学科那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但是语文课堂起着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务求严谨、准确,切忌随意、低俗。 同时,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影响,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产生一定的引导。那么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引导是积极的、正面的、良性的、正确的。专业的课堂用语,会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是严肃的,这位老师是严谨的,从而在心理上,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肃对待的态度。 当今社会,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手段五花八门。作为缺少一定辨识能力的高中生,接受的文字、语言信息也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媒体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往往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比如电视广告中篡改词语,学生目遇之耳听之,也渐渐受到影响。我就经常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将“幸福”写成“性福”,这就是医疗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 还有网络上的“恶搞”现象,也会让学生良莠不辨。比如有人恶搞中国成语,将“有机可乘”解释为“公务员考察有飞机可乘”;“知书达理”解释为“光知道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杯水车薪”形容某些公务员的工作,“每天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可以拿到买一辆车的工资”;“见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吴峰 教学设计,形象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要从三方面去把握: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要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具体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教学设计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1999年——2009年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各种理论体系的雏形基本浮出水面,有的被广大教师所肯定,有的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我省从06年秋开始,经过省级全员培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09年6月已经顺利完成了一轮高中三年的实践并进行了第一次高考,基本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初被誉为改

革热点的,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走班上课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无操作性,成为一句空话,综合素质测评和学习水平考试结果的利用率低,也成为一些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方式优化,必定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历来追求“井然有序”,我们历来赞许“环环相扣”,我们历来推崇“行云流水”,我们历来要求“设计严密”,我们历来追求“人人称道”。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要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替代讲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需要用一种新的秩序取而代之。由此不难看出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有一定的差别。 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做准备;教学设计侧重于在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教学规划。 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趋最优化,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状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4-07-07T14:34:23.0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3月总第149期供稿作者:居来提·尼扎木丁[导读] 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 居来提·尼扎木丁新疆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833400 摘要: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应该是生动、活跃的。为了打造高中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着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体系。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精力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课。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方面出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喜欢看一些课外书籍,有些学生对历史典故、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书籍比较喜欢,有些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历史故事的电视剧,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爱好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和学生对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史实达成共鸣,学生就会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产生对历史进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了,整个历史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1.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高中历史学科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教材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为主,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在运用教材时进行思维创新,做到不受教材的束缚。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博物馆,给学生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而且能让学生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学习资源。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如今历史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种,但是都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将课上所讲的历史知识向课外进行扩展,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比如说,有些教材内容只是用图片和文字来说明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只能很浅显地通过观察历史图片和文字来探究历史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历史长河的博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历史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解说、文字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四、对高中历史地图册进行合理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其中历史地图册就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参考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可以让学生清楚每一个历史史实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根据一些历史史实年代顺序找到巧妙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体现出师生之间互动效应的图片,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一些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将历史事件和历史地图册有效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对照地图册的内容给同学讲解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效果。 五、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巧记历史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就是对过去的历史史实进行记载,以供后人了解和学习我国的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让学生掌握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如说每一个朝代中的历史人物在哪一年出生、做过哪些历史性事件等等。有些历史史实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历史时间轴画在黑板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目了然,以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方面给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学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 [2]王继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J].中学教学参考,2014,(07)。 [3]刘俊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5)。 [4]袁红君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6)。 [5]陈春英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学周刊:下旬,2014,(03)。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初中数学课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初中数学课 摘要:当前,全国各校都风风火火地搞起了新课程改革,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理念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开展新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过这么一则消息:教育部组织部 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 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了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 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 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 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 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因此,我 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 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 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 为教学开道。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生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这 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 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 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 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 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 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把素质教育贯穿数学教学始终,使数学教学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同时也领悟到要一名教师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长,源于读书。去年,被评为了珲春市级地方课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认定,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上学期读书期间,获得了一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书籍——《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的课堂教学又一次指明了方向。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改进,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达成有效教学,并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设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通过阅读陈教授的著作,结合我们学校正在实施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工作实际,有以下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先学和自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必须自己勇敢的去承担。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时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有效教学赢得了时间。 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果要有效果,有效益,必须是在师生共同配合下完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觉得教师应善意地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有效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实施。 三、善于发现和总结。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是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而成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自己的综合素质,让有效教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总之,通过阅读《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我在工作中有了很大改进,实践教学的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

新课标背景下的

新课标背景下的“导学”策略 台头山乡高杖子明德小学郭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强调自主学习,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只有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关键词:新课标导学策略 (一)对新课标背景下“学导”关系的认识。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小语课堂一方面“讲风”依旧很盛,教师仍存在一定的“霸语权”。教师的“导”依然显得强势,有些课没有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不同程度的存在用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学习的现象。另一方面,自主学习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些课表面上看似乎很重视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质上只是“形式”上的自主,比如,以细小的问题引导讨论,全场似乎很热闹,但从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再如,有的老师开始时问学生,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当学生一一说出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后,老师又回到预设的环节,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分析讲读。这样的“自主”又有何意义呢?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在基础知识、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其“自主学习”与成年人的“自主学习”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准确地说,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它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能够自主学习多少东西,而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在倡导“自主学习”时,要摒弃形式上的“自主”,真正地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组织讨论交流时,在准确把握文本价值的前提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要过于强调答案的一致性;在教学的步骤上,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性。应加强必要的指导。通过老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不断累积自主学习的信心,并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落实新课标精神,更加强调以生为本、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今天,倡导“学导课堂”,加强对导与学关系及导学策略的研究,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所言,实现学导课堂是合理的选择,只有“学导”的语文课堂形态,才有望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老大难问题。 (二)落实“以学定教”,必须正确理解与对待“先学后导”。 学导课堂倡导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学与教关系密切,学是内因,也是本质因素,“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一内因,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可以这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改如一夜春风来,各种课堂形式如万树梨花开,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暴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有些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确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也有些课堂合作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新课标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实现新课程追求的理想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粗略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教学观。 一、教学应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新课程则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二、教学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合。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则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自由与解放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 三、教学不仅要重结论,而且要重过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习好数学对与学生知识层次基础的确立以及对其他学科学习效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数学课 程上的安排更加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 获得需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基本目标。如何才能实 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教 学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新课改下的基本任务。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转变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投入,各项教育得到了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崭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育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习好数 学对与学生知识层次基础的确立以及对其他学科学习效果的影响具 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放在了重要 位置,在数学课程上的安排更加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努力实 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需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基本目标。如何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并依据新课标 的要求对小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新课改下的基本任务。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强效灌输是教学的常态。随着新课标教材的颁布,与以往教材最明显的一个变 化就是将学生放在了教育系统的首要位置,因此要求教师在传授知 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 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备课的时候多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再 一味的按照课件进行讲解,应该随时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调整授课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创新”可以说是学校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创新一直是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所追求的目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没有呢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提倡课堂教学创新,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呢?笔者认为,立足所教学科的实际,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展现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风格。课堂教学不搞“花架子”。不走形式,课堂教学灵活开放,充分发挥不断地积累所教学科中的点点滴滴经验,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的不断成就高效课堂。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n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展现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今后的不用教,如果教师在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做到精讲,那

样学生就不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是不是精讲?关键在于教师讲的艺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举例子,打比方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讲,要抓住重点,尤其是在教学内容里,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集中精力的注意听,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内动力,是学生永不枯竭的学习的动力源泉。例如,在讲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采用“猜你的年龄游戏”,老师说:“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但我可以算出你的年龄,你们信不信?”这样,学生就会马上引起兴趣,然后,马上找学生进行尝试,结果真的好灵验,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常言说,“知识是学得的,能力是习得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做到了精讲,这样,就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练习。学生真正的做到多练。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做到精心备课,上课时做到精讲。同时,当堂的知识,当堂练习,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内容,讲究方法,探索规律,化繁为简,将复

高三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整合

2014高三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整合 【内容摘要】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为例,建立历史课文教学内容的大史料观,开展“史料教学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纲要信号”理论等对史料的进行解读、分析、探究、归纳,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整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围绕这一中心也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理念的相应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为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现代的教学理论依据包括: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建构主义理论等把基础教育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变革为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纲要信号”体系。等等。 下面就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为例,对于新课程体系下对历史学科教学的现代理论和传统教学方法作一个尝试性探讨,以期待抛砖引玉。 一、建立历史课文教学内容的大史料观,开展“史料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种教法应精心选择材料、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就是师生可以将文本作为史料引入学习,在此我们把整篇课文看作是一篇历史材料集,用史料作为媒介,让学生能更清晰、真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对史料的解读、分析、探究、归纳等理性化的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 例如: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通过对教材第8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解读、分析后可以整理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发达的原因: 1)历程:历史悠久 ①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形成的“纲要信号”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