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创新”可以说是学校教学永恒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创新一直是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所追求的目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没有呢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提倡课堂教学创新,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呢?笔者认为,立足所教学科的实际,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展现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风格。课堂教学不搞“花架子”。不走形式,课堂教学灵活开放,充分发挥不断地积累所教学科中的点点滴滴经验,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的不断成就高效课堂。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n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展现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今后的不用教,如果教师在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做到精讲,那

样学生就不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是不是精讲?关键在于教师讲的艺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举例子,打比方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讲,要抓住重点,尤其是在教学内容里,找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集中精力的注意听,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内动力,是学生永不枯竭的学习的动力源泉。例如,在讲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采用“猜你的年龄游戏”,老师说:“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但我可以算出你的年龄,你们信不信?”这样,学生就会马上引起兴趣,然后,马上找学生进行尝试,结果真的好灵验,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常言说,“知识是学得的,能力是习得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对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做到了精讲,这样,就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练习。学生真正的做到多练。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尽量做到精心备课,上课时做到精讲。同时,当堂的知识,当堂练习,这样,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内容,讲究方法,探索规律,化繁为简,将复

杂问题转化、归纳为学生易于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就会好,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新颖,课堂教学就有创新。

因此,课堂教学之前,要精心备课,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使内容具有典型性、目的性、多样性、启发性、发散性、灵活性和新颖别致。使形式多种多样。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把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学生分析问题情境,观察和思考,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质,不断的探索教学内容中的规律,寻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这样会起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圆的有关性质”一节课时,把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心角、两个弦心距,如果有一组量对应相等,其余各组量均都相等。再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切线的性质定理”一节中,这里题设、结论多而杂,易混淆,如何将这一复杂的内容转化简单的、易学的结论呢?教师可以这么做,先引导学生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在这一个定理和两个推论中,教师指出:定理中题设和结论中涉及到的三个要点:切线、切点、垂直.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主要有三个条件,即:(1)垂直于切线;(2)过切点;(3)过圆心。在这三个条件中,如果把任意两个条件做为题设,那么第三个条件就可以做为结论。最后,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在使用切线的性质的时候,就看是不是满足其中的两个条件,如果满足了两个条件,就可以推出第三个条件,这样,不但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记住了,而且能记得非常牢。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实施课堂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复杂的内容,归纳出一个简单结论,学生易于掌握和运用。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掌握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

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动”起来。例如,在讲初中数学“正方体侧面的展开图”的时候,因为这个内容情况特别多,并且还抽象,教师就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大家自己动手参与操作,让学生拿出正方体自己进行剪开,并把各种情况画下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是不是都找到了,有没有遗漏,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得出结论,然后,再总结出规律,如何把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记住,便于今后的理解。这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成了活动主人,既长了见识,丰富了对圆柱体侧面积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总之,课堂教学创新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我阅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教师的思索和实践,正是这些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恢复对学生的吸引力,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探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问题主要表现是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 2、教案过于详尽。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4、教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涵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制的行动: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提倡集体备课,经验分享,集体备课出实效。 第二: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就需要转变观念,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上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景,多用激励,慎用批评。寻找学科的魅力,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第三: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作到什么程度合格?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开启社会百科全书,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第四: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困扰着教师,那就是课堂教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如何把握这个度,处理好统与放的关系,这就需要谈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建立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发表时间:2010-08-02T13:30:32.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4月第1期作者:邰国富[导读]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江苏省姜堰市克强学校,江苏姜堰 225502)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205-01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有感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心得 新乐小学唐平虎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对这一理想的最美好的注脚,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这里成长。 拜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我收益匪浅!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梦想。然而,课堂正失去往日的魅力,成为教师和学生都遭受折磨的地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他,重建课堂的魅力,让每一节课能够成为学生的快乐生活和成长的场所。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的潜价值。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教师来设计,来生成,课堂教学的预设太多,教案管理过于死板,过于详尽,也占用了教师大量的事件,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风气严重,个性化的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没有孕育空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真正的启发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这

也需要教学机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从统治者的神坛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站在一个平台互动,探究。 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的力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波,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他能发掘出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制定好小组合作规则,比如: a.一个一个的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b.别人说的尽量不重复; c.注意听,听不懂马上问; d.轻轻的说,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 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大组交流等,同时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个学生都应当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报告者,记录者,操作者等,并且角色应该互换,增加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要建立好面向小组而不是面向个人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加强合作意识。

浅谈中学作文创新教学

浅谈中学作文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1-02-21T16:30:52.29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供稿作者:宋崇岭[导读]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宋崇岭(永城市十八里镇中心校河南省永城 476600)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2.材料创新 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3.布局创新 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如《事事关心》根据介绍东林党人“事事关心”对联知识的需要,作者安排6个小节介绍对联的出处、含义,引出论点。小说根据主题、篇幅的需要,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外的效果。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4.语言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如一篇习作这样写“母亲教育我读书”:“你要好好学知识,我和你爸爸不能跟你一辈子,能照顾你一时,不能照顾你一生。今后,自己的路要自己闯。”这段话就较实在,真实地摄取了生活中普通人教育子女的语言。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经过学习、吸收、消化后,创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范的个体,是语言创新的又一境界。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的活动。或者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的计划,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科学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可以用冯校长的精髓之句来概括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来谈谈。 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操作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2.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民族这个目标就是很具体明确,学生一看便知道掌握什么内容。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这个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课前看课文去设定自己应能完成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要精当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第一内容选择和加工确定。用教材的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熟悉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王瑶 【内容摘要】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首先要找准自我,其次要反思自我,然后要超越自我,最后要悦纳自我。 【关键词】渗透基础服务权力反思超越悦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根据课标精神,我想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1.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生命的碰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实践中,不少教师心目中有教书而无育人,有知识而无生命,不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这种对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的忽视,最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变为不需要变革的一次次封闭的循环过程,使课堂“沙漠化”。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两个基础 (1)做人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人”。上海有位中学优秀校长认为他小学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把膀子摔断了,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这时老师走过来,轻轻的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这件事使他很感动,他想天下什么人最好?老师最好,自己将来一定当她那样的老师。后来,他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成了优秀的数学特级教师。试想,如果教师先将他数落一番,进而将他逐出考场,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别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练习及答案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每小题1分,共50分;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 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研究意识。( ) 3.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强调评价策略。( ) 4. 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理的预设就必然有理想的生成。( ) 5.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目标代替所有教学目标的现象目前仍大量存在。() 6. 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既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使问题设计能揭示矛盾,引起学生思考。() 7.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8. 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 9.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10. 有人认为,把课堂教学设计搞得越天衣无缝,教学效果就越好。() 11. “填鸭式”教学的显著特征是缺乏交流,教师一味讲授,课堂呈单线状态。() 12.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多用批评,慎用激励。() 13. 教师应一切为了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14. 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15. 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为主,忽略三维目标落实。() 16.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17. 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按照升学目标的要求办事。() 18. 只要有使用价值,都属于教学资源。() 19.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20.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21. 不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22. 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增大,有意注意的时间会逐渐延长 23.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4.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总体设计者,又是主要组织者。() 25.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26. 合作学习只要在合作的基础上都能进行,并取得好效果。() 27. 考试成绩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28. 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评价俗套化,应因人而异进行评价。() 29.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 30. 教师的口头评价也是一种正式评价。() 31. 一个教师的课如果讲得好,那么他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 32. 教学中教师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往往会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33. “马太效应”有助于教师科学评价学生。() 34. 教师应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35. 教师应从评价方法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6. 教师在实施口头评价时,信息反馈越及时,对即时反馈越有利。() 37. 教师评价学生,要克服主观偏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唤起他们的自信,以调动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微 樊宝玲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要从基本功入手。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语言。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专业性趣味性饱满性 灵动性审美性 2007年,陕西省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改运动。全新的目标要求,全新的课程模块设计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业务素养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听一堂好课,就如同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余音却犹在耳畔。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接受新课改教学的这两年来,我自己重点从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方面进行思考、钻研、改良、总结,得出一点浅显感悟,期与同仁分享。 一、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专业性 所谓课堂语言的专业性,我浅显地理解为课堂语言的正确性、准确性,是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求。 语文学科固然不像理科以及政治等学科那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但是语文课堂起着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务求严谨、准确,切忌随意、低俗。 同时,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影响,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产生一定的引导。那么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引导是积极的、正面的、良性的、正确的。专业的课堂用语,会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是严肃的,这位老师是严谨的,从而在心理上,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肃对待的态度。 当今社会,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手段五花八门。作为缺少一定辨识能力的高中生,接受的文字、语言信息也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媒体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往往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比如电视广告中篡改词语,学生目遇之耳听之,也渐渐受到影响。我就经常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将“幸福”写成“性福”,这就是医疗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 还有网络上的“恶搞”现象,也会让学生良莠不辨。比如有人恶搞中国成语,将“有机可乘”解释为“公务员考察有飞机可乘”;“知书达理”解释为“光知道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杯水车薪”形容某些公务员的工作,“每天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可以拿到买一辆车的工资”;“见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 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 专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主干课 程,与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 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浅谈作文 创新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作文创新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形式, 实施开放型教学, 把课堂与社 会生活接轨;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 作文铺路、培养和发现创新,注意求新务实。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个性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 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作 文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学生喜欢写作文,他就会自觉地去 看、去闻、去思。 一、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型教学,把课堂与社会生活接轨 创新性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观念, 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把 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布置学生清除身边不文明的事,要求学 生进行调查取样,再进行“清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以《文明的新风》 为题,为人们设计一下未来文明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了,通过实地调 查,他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 教师一定要先转变观念, 重视教学中的学 生主体性的发挥, 从让学生“学写”转向让学生“会写”,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比如,写苹果,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以及所感受的不同,会写出不同的 文章来,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对苹果的观察经验 、感受去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肯定学生的作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吴峰 教学设计,形象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要从三方面去把握: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要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具体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教学设计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1999年——2009年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各种理论体系的雏形基本浮出水面,有的被广大教师所肯定,有的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我省从06年秋开始,经过省级全员培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09年6月已经顺利完成了一轮高中三年的实践并进行了第一次高考,基本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初被誉为改

革热点的,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走班上课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无操作性,成为一句空话,综合素质测评和学习水平考试结果的利用率低,也成为一些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方式优化,必定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历来追求“井然有序”,我们历来赞许“环环相扣”,我们历来推崇“行云流水”,我们历来要求“设计严密”,我们历来追求“人人称道”。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要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替代讲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需要用一种新的秩序取而代之。由此不难看出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有一定的差别。 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做准备;教学设计侧重于在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教学规划。 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趋最优化,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状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

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创新作文教学设计 : 1+1=…… 设计理论: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到性。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时,作文教学强调培养孩子的独到个性,尊崇孩子的独到感受,“我手写我口”,充分展示“童言无忌、畅所欲言”;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到构建一个开放的、填塞活力的教学体系,将社会知识引入课堂,引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教材分析: “1+1=……,”是自我设计的教材,根据四年级单元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描写场景作文的要求,我在想要让学生学习描写场景,首先应该让学生亲临其境,积极参与,只有在参与与体会中,他们才会对这些生动的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会心有所触,笔有所动。同时,通过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算术题,我想打开孩子们的灵感之门,让他们对生活填塞更多的新鲜感,对追求问题的答案在标准之外还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索,使生活在孩子眼中除了严肃性也多了几分感性;我更想通过孩子们替老师解决问题这样的设疑鼓励他们认可自己,挑战“权威”,知道有勇气的孩子,有行动的孩子一定会有收获。 学情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孩子写作仍然处于写段为主,构段成篇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写作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的字数规定,更侧重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敢于写,把习作看作一件自然的事情,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做的事,大胆发表自己的感触。从孩子年龄特点看,他们这个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同时也领悟到要一名教师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长,源于读书。去年,被评为了珲春市级地方课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认定,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上学期读书期间,获得了一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书籍——《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的课堂教学又一次指明了方向。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改进,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达成有效教学,并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设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通过阅读陈教授的著作,结合我们学校正在实施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工作实际,有以下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先学和自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遇到的问题,必须自己勇敢的去承担。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时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有效教学赢得了时间。 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果要有效果,有效益,必须是在师生共同配合下完成。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觉得教师应善意地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有效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实施。 三、善于发现和总结。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是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而成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自己的综合素质,让有效教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总之,通过阅读《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我在工作中有了很大改进,实践教学的课堂效果也越来越好。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 略》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但是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会议精神,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作者:曹正红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期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曹正红 小学生刚开始进行写作时,由于对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不清楚,认为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 要写出好的文章更难。由于对写作畏难情绪的影响,他们在写作教学中的参与性不高,在进行 写作时经常绞尽脑汁的进行编造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 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人手,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促进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在能够充分 发挥自主意识,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热爱写作,主动进 行写作,只有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用丰富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在课堂上 给他们播放了动物园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视频来观察动物,然后让他们进行口头作文,说说自 己喜欢哪种动物,并说出这种动物的形状、跑跳时的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完整的 进行口头作文,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积极的开始动笔写作文。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的 引导,让学生喜欢上了作文课,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写作。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要写出优美的作文,需要增加词汇积累,在口程生活中多进行阅读,提高语言能力,使他们在写作时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流利的写出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树立,来扩宽他们的思维面,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 富他们的语言功底,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粗略的看一遍就认为完成了阅读任务,这样的阅读对语言积累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不能有效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阅读进行指导, 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句型的运用,并随时把文章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随着时问的推移,他们记录的多了,就能够有效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用优美的 语言进行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阅读,通过对 学生阅读的指导,使他们从阅读课文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 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课外,在学生选择阅读书籍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能 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从事实出发,在作文中融人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在看到作文命题之后,不知如 何下手,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思考之后,开始根据以往看过的范围进行照搬照抄和编造。不是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在写起来往往没有情感的融入,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写起,创作出充满情感的 作文。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之后,让学生描写对六一儿童节的感受。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节日, 他们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了节日庆祝中,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描写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的进入到了写作状态,通过认真思考和构思,他们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对儿童节的看法。有的学生写出了观看节目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节目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写出了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