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共44页
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不同国家、学科和文明的文学研究方法。
其基本研究方法包括:
1. 影响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不同文化和国家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借鉴,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2. 平行比较法:与影响研究法不同,平行比较法关注的是没有实际联系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探讨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类似主题、情节或其他文学元素的原因。
3. 跨学科研究法:这种方法试图结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来对文学进行研究和解读,如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等。
除此之外,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描述、解析、综合和评价等等。
这些方法在比较文学的发展史上相继形成,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比较文学不仅注重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还强调对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在文学研究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
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讨论三种常见的文学研究方法:传统
批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取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
作品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现实世界是多元和多重的,不可能通过一
个确定的解释来理解文学作品。
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作品中的语言、叙述
和视角,关注作品的多样性和边缘性,以及作品和历史、权力和意识形态
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方法的一个例子是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亲爱的》的研究,通过解读小说中的叙述和视角来探讨种族、性别和历史记忆
等主题。
尽管这些方法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理
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它们提供了不同的框架和工具,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
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并揭示其内涵。
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于研究者来说
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03
平行研究法
作品内容平行研究
01 主题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主题,探究其共 性和差异。
02 形象比较
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共同形象或符号,分析其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03 意蕴比较
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探究其思想、情 感和价值观的异同。
作品形式平行研究
结构比较
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组织方式,探究其形 式特征和艺术风格。
比较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促进文化理解
01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推动文化交流
02
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各国文学作品的传播和交流。
增强文化自信
03
通过比较文学研究,深入挖掘本国文学的独特价值和优秀传统。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主题比较
总结词
对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主题进行比较,探究文学主题的共性和差异。
详细描述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主题,如爱情、战争、自然等,分析这些主题在不同文化中的 表现形式、意义和价值观念。
文学风格比较
总结词
对不同文化中的文学风格进行比较, 探究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特点。
详细描述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风格, 如修辞、叙事方式、语言特点等,分 析这些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形成原因、 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跨学科理论
借鉴心理学理论,比较文学研究 者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中 的情感、动机和人物性格等心理 元素。
文学与哲学
哲学思想的体现
比较文学研究者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探究作者对人 生、宇宙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
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J.T.Shaw, “Literary Indebtedness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日尔蒙斯基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角度,对影响 的发生、接受影响民族自身原因和接受的方式, 作了比较精辟的论述: “任何影响或借用必然伴随着被借用模式的创 造性改变,以适应所借用文学的传统,适应它 的民族的和社会历史的特点,也同样要适应借 鉴者个人的创作特点。”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因此,“影响”不是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式的机 械、被动的接受,而是内在包含了接受者一方的 内在需求和主动选择。 影响研究应与接受研究相结合,考察接受者接受 了哪些影响,为何接受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在创 作中转化的。
二、对“影响研究”的重新认识
“在每个个体的文化选择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 化的界限是极不明确的,中外文化的差别只在 他们的阅读活动中才是相对明确的,一旦进入 实际的文学创作,它们就在创作过程中溶解了。 在每一个可资分析的创造品中,都同时有个人 的、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三种因素同时发挥着 自己的独立作用,但三者又是不可分的。” (王富仁:《对一种研究模式的质疑》) 中国意识流小说所受影响的多种来源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trans.byty Press, 1973, P.31.)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约瑟夫· T· 肖:“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 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
法国学者的著作
戴斯克特:《让· 雅克· 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 (1895) 巴登斯伯格:《歌德在法国》(1904)、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1927) 阿扎尔:《法国在意大利的影响》(1934)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2.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2.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可行性平行研究比较的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对象,它不可能像影响研究那样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那么,平行研究何以能够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探讨文化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以论证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1.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摆脱孤立、割裂的思维方式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研究上。
就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而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宏观地勾画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大致都需要经过这些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修正和补充社会发展的理论。
如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①。
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的补充和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的类同。
‘法国社会学家德鲁兹则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性。
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是“无符号”阶段,这是一个无符号、无沟通,与动物相差无几的蒙昧时代;第二个阶段是“符号化”阶段,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和形式,如可吃与不可吃、生吃与熟吃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超符号化”阶段,随着人类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开始固定并被“神圣化”,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僵化的符号;第四个阶段是“解符号化’’阶段,所有神圣的名目不再有意义,一切用符号结构起来的“系统”已经分崩离析、“零散化”,人们甚至怀疑语言系统能否真正具体表现人类复杂多样、变幻无穷的感受。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关乎学术的深度和广度,更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不同观点和实践,以及各个时期在文学研究中的贡献和影响。
一、理论比较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强调文本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认为文学作品不是随意的创作,而是受到某种规律和结构的限制。
结构主义关注语言、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规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来构建的,而不是随意的外在表达。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人们更加关注文本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2.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对结构主义提出了质疑,并试图超越结构主义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结构或规律来解读。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解释,认为意义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对文学作品多样性的关注。
3.传统批评传统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一种经典范式,它注重作品的外在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认为作品的意义和风格是受到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传统批评注重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
传统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文学作品的传承和解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方法比较1.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文学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运用特定的文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
在理论分析中,研究者会选择合适的理论来对作品进行阐释,比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理论分析注重理论的适用性和成熟度,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文本感知能力。
2.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考察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文学研究方法,从其兴起起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与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以国内文学为中心、以单一文学体制作为切入点不同,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体系中多元文本的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文学的共性与异同,探讨文学形式与文化交融的本质。
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入手,探讨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比较文学: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百年风雨变幻,比较文学所囊括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与深化。
从最初的欧美文学到现如今的东亚文学、亚非文学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在逐渐扩张的同时,其核心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
创始人安东尼·佛洛伊德曾提出过,“比较文学是一种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
”可见,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本,而是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正如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何光毅所言“比较文学是面对我们所拥有的多元文学,及其共性与特殊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此,比较文学并不是为了满足于文本的表层现象进行浅尝辄止的研究,而是要通过对文本间普遍存在的相似与差异的探讨,深入挖掘文学的本质所在。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相较于单一文本的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更注重各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方法本身也是相对开放的。
尤其是在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文学注重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转化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方法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无固定不变的研究模式,是一种寻求对比文学共性与差异的不断适应、修正以及更新的动态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国际性的国际性是比较文学最显著的研究特点之一。
比较文学跨越国界、文化以及语言,将不同的文学体系进行融合。
因此,比较文学的研究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学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各自国家的文化特性。
2. 多文本性的多文本性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意味着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具备掌握不同文学体系、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相似之处的能力。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如亡灵的歌声,从深深的坟冢 刺耳地飘出, 情人啊,你可听见我走调的声音 飞向你的窗户。 最后,我将歌唱你的亲吻, 你的红唇, 歌唱你折磨我的温存,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我的天使!——我的情人! 听到我的琴声,请张开 心灵和耳朵: 为了你,我唱出这支 残酷的柔歌。
《夕阳》 夕阳》
无力的黎明 把夕阳的忧郁 倾洒在 田野上面。 这忧郁 用温柔的歌 抚慰我的心, 心 在夕阳中遗忘。
哈切特:“ 哈切特:“中国的作者也未免过分了,他把 一个人描写得不像人而很像魔鬼。不过,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这也许是中国诗人的习惯。” 改动之一:医生妻子反对牺牲自己孩子以 拯救赵氏孤儿。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改动之二:当下就报仇而非16年后孤儿长大 后自己报仇。
美国文化中的寒山情结
寒山诗选
其二 寒山子,長如是,獨自居,不生死。
其三 我居山,勿人識,白雲中,常寂寂。
唐代诗僧寒山子 1189年日本寒山诗集 的出版与传播 50年代 美国 的 禅宗热
大陆学界对寒山的重新评介 大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对寒山的介绍: 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子
1960’s美国嬉皮士 文化运动中的寒山热 1970’s中国港台 学术界对寒山的 再发现与研究 美国的对外文化输出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中,嬉皮士 们以中国唐代诗人寒山为偶像和精神导师, 他们留着长发,光着脚,挂着耳环,质疑 和反抗一切传统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当时 在嬉皮士中间流行着这样的歌曲: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please; I am Cold Mountain, if you don’t please!” don’ please! 诗僧寒山是孤独、纯粹、忠于自我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