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宝典]
植物的光照特性与遗传特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特点,阳性和阴性植物的特点)

植物的光照特性与遗传特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特点,阳性和阴性植物的特点)光照特性光照是一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出氧气的第一能源。
但因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身的自转,以及地球上的地貌起伏变化不同,所接受太阳的照射时间不同,而光量就有差别;再因太阳光的不同光质波长差异,故不同环境也必然会出现区别。
这些不同的量与质使植物从发生到发展,就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在世代繁衍中形成不同的对光照的要求与适应遗传特性。
光合作用按植物对光量的要求分为四类(一)长日照植物在这类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分化和形成花芽期间,必须每天有14小时的光照时数,否则将始终处于生长阶段而不能开花,当然就完不成发育,不能有性繁殖子代。
若光照时数长于14小时的临界时数,就可提前完成开花。
日照长短(二)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昼夜时数相近,光照与黑夜几近各占12小时左右。
(三)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在发育阶段每日光照时数不超过12小时,就可完成花芽分化而开花,但超过12小时后即会被迫停止。
郁金香是长日照植物(四)中间性植物对日照时数无严格要求,只要完成发育阶段,无论日照长短都能正常开花,并结实和繁殖有性后代。
郁金香基地通常,长日照植物多发源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短日照植物则多发源于低纬度和中纬度低海拔地区;中日照植物多起源于中纬度地区;而中间性植物,则多起源于各种纬度和海拔,在发展过程中同化不同日照条件所形成。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唯一能源,是植物营养形成的基础,光照长能促进生长,光照短则促进休眠和缩短生长。
纬度光强度将植物分成三类(一)阳性植物要求全日照。
在荫蔽条件生长及发育不良。
这类植物向光性很强,若有荫蔽会将其枝叶扭向阳光,生长中光照不良的下部枝叶会自行枯落,光弱的枝上极难见萌芽或徒长枝出现;甚至其根系都不向荫蔽方向生长。
落叶松、多数松树种类、杨属、柳属、桦木属、栎类、榆属、臭椿、重阳木、漆树、火炬树、乌桕、桃、杏、刺槐、相思、泡桐以及多数农作物等都属阳性植物。
《植物生产与环境》三版复习题(第一章)(B5纸)

14级农学(应届)《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轮)复习题第一章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ABCD四个选项,请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工整的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辽宁的小麦引种到河南,应引品种。
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中晚熟品种( )2.路灯下的植物落叶较迟主要是因为_______。
A.光照时间长B.温度高C.温差大D.生长快(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把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B.在温带,盛夏时树木生长速度最快C.植物再生是指植物体分离部分具有恢复其他部分的能力D.衰老是指生理功能逐渐丧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4.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5.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B.茎尖C.叶片D.花( )6.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A.高粱B.甘蔗C.小麦D.向日葵( )7.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烟草B.油菜C.晚稻D.黄瓜( )8.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短日照促进短日植物多开雌花B.在春化作用处理初期给予高温,可能使春化处理效果解除C.花、果实、种子的生长可称为生殖生长D.植物生产一定要破除植物顶端优势( )9.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
A. 延长B.缩短C.不变D.缩短或延长( )10.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B.连续光照的时间C.充足的氧气D.适宜的低温( )11. 促使植物生根。
A.增加水分B.提高温度C.增加氮肥D.增强光照( )12.与物候期有直接关系的自然要素是A.水分B.土壤C.热D.生物( )13.一般植物的生长速率表现为。
A.夏季白天快B.冬季夜晚快C.夏天夜晚快D.冬季白天慢( )14.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B.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C.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D.杉树顶端优势较弱( )15.长日照植物起源于地区。
长短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小于某一临界值 (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一 般在秋季开花,如果适当缩短日照延长黑暗时间可促进其提 早开花。相反,如果延长日照时间则延迟开花或不开花。 日中性植物:指在任何日照长度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12 小时左右,这类植物的开花日照长度的要求范围很广,只要 温度合适,一年四季均能开花。
常见的长日植物、短日植物
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油菜、甜 菜、菠菜、洋葱、甘蓝、芹菜、胡萝卜、白菜、杜鹃等。 常见的短日照植物有水稻、棉花、大豆、菊花、高粱、美 洲烟草、苍耳、晚稻、腊梅、大麻等。 常见的日中性植物有甘蔗、番茄、茄子、黄瓜、辣椒、四 季豆、蒲公英、月季等。
长日植物、短日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与开花时节
Hale Waihona Puke 应1、人工春化,加速成花;
用
2、指导引种
南方品种植物临界日长一般比北方短一些,生长季节中春夏季 的长日照偏南地区比偏北地区来得晚一点,夏秋的短日照偏南地区 比偏北地区来得早一点,南北引种时开花期会提前或推后
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
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
太阳直射赤道(3月 21日春分、9月22日 秋分); 3月21日— 9月22日,太阳直射 北半球,纬度越北日 照时间越长,6月21 日夏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日照时间达最 大值; 9月22日—次 年3月21日,太阳直 射南半球,纬度越南 日照时间越长,12月 22日冬至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南半球日照 时间达最大值。 长日照植物原生长地在北方(纬度超过60度),多在春末夏初开花; 短日照植物原生长地在南方,多在秋季开花。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最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尺度: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小环境: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的特定栖息地。
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物因子,比如食物,天敌等。
7.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比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8.太阳常数: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所有波长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0.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有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1.广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均较远的现象12.狭温性:生物耐受性下限、上限与最适度相距很低的现象。
13.驯化: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物水平比在温暖环境中高。
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nm)、可见光(波长380-760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46%,大约辐射能的一半是在可见光谱范围内。
15.太阳高度角:以平行光速射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16.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nm—710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生态学名词解释

1、反馈:指系统中某一成分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些列变化,而后者的变化最终又回过来影响着首先变化的成分。
2、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且此热量为一常数。
3、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临界光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4、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5、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基础生态位: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6、环境容纳量:指种群所在的环境条件允许某一物种的种群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值。
7、最小种群原则:对于一些集群生活的动物种类,如果数量太少,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则该动物种群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
8、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性,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
9、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一个最低点(耐受下限)和一个最高点(耐受上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10、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或防御动物进一步啃食,此现象称为化感作用。
11、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2、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平衡之处的光强度。
13、种群:指特定时间内,分步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4、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
15、艾伦法则: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
16、种间竞争:是指几种生物利用同一种有限资源所产生的相互抑制作用称种间竞争。
17、土壤质地:土壤中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组成百分比。
18、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19、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11 植物的生殖生理作业及答案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1.花熟状态:植物经过一定阶段的生长发育后,所达到的能感受环境条件诱导而开花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2.花发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及其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过程,称为花发端。
3.芽分化:指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的全过程,即花器官形成。
4.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春化处理: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两极光周期植物:与中日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如狗尾草等。
21.同源异型: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的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
22.同源异型突变:有时植物的某一重要器官位置发生了被另一起源相同的器官替代的突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成为同源异型突变。
23.同源异型基因: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24.单性结实: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果实的现象,称为单性结实25.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这种现象叫双受精现象。
26.花粉识别蛋白:能够感受柱头上感受蛋白的刺激而决定花粉是否萌发,存在于花粉外壁上的一种膜蛋白。
识别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27.花粉的群体效应:在人工培养花粉时,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越好。
二、填空题1.植物在到达花熟状态之前的阶段称为期,一般以作为植物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幼年;花芽分化2.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
花熟状态3.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和。
低温;光周期4.1918年,加斯纳(Gassner)发现,冬黑麦在萌发期或苗期必须经历一个阶段才能开花。
光照处理使短日照长日照植物花期改变

光照处理使短日照长日照植物花期改变(1)长日照性的花卉--人工长日照处理:方法:在长日照下开花,在日照短的季节,用电灯补充光照--即人工长日照处理(100LX的光照即可,一般夏天中午的日照强度是10万LX)。
作用:长日照处理对长日照植物能提早开花,对短日照植物则延迟开花。
如长日照处理对长日照植物能提早开花,对短日照植物则延迟开花。
如:春天开花的花卉多为长日照植物。
还有紫罗兰、麝香百合SE、单吉尔鸢尾、蒲包花、天竺葵、瓜叶菊、四季报春、金鱼草、三色堇等。
它们长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2)短日照性的花卉--人工短日照处理:目的:使短日照植物即秋天开花的植物提前开花。
该花卉在短日照下开花,在日照长的季节,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能促进开花,若长期给予长日照,就抑制开花。
秋天开花的花卉多为短日照性植物。
利用短日照进行促成栽培的花卉有:常用于:菊花、一品红、玉海棠和三角花等。
光照处理包括短日照处理、长日照处理和光暗颠倒。
(1)短日照处理短日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在长日照的季节中则不能开花。
如给予短日照处理则可促使开花。
短日照处理还可用来抑制长日性植物开花。
可用短日照处理的短日性花卉有菊花、蟹爪兰、一品红等。
如菊花在自然环境下10月下旬开花,为在国庆节开花,可在7月中旬开始进行短日照处理,每天下午5点到次日早8点放在黑塑料、黑布和油毡纸内对花进行遮光,连续处理10~40天,国庆节就能提前开花。
甚至在六七月份间就可开出鲜艳花朵。
(2)长日照处理长日性植物在长日照下能促进开花,但在短日照季节则不能开花。
如给予长日照处理可促使开花。
如唐菖蒲为使其提前开花,每天可用日光灯补光,使之光照达16小时以上。
因秋冬气温偏低,在补光同时,应使温度提高到20℃以上,才能在冬、春提前开花。
长日照处理也可用于阻止短日性植物在短日照下开花。
如一品红冬季花后修剪,由于短日照,不等抽出枝条,又孕蕾开花,而影响植株美观。
只有用长日照处理,才能在冬季正常抽出枝条,然后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开花。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20120610)

《森林环境》各单元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1单元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森林林分郁闭度密度(二)填空1.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乔木树种的组成,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三个基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3.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范围。
(√)8.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H)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 A )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宝典]
低温长日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得到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植株变小,产量降低。
同时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易遭受冻害。
对于高温短日性作物,主要是感温性和感旋光性问题,春播品种感温性强而感旋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晚熟、营养生长好。
夏播和秋播品种感旋光性强感温性弱,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晚熟,营养体生长好,影响后期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不能安全成熟。
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划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3月21日,9月22日),全纬度昼夜平分(日照长度都一样),自3月21日到9月22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北日照时间越长(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自9月22日
到次年3月21日前,由于太阳直射处南半球,因此纬度越往南日照时间越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最大值,冬至日)
长日照植物: 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14,17小时),或者说暗期必须短
于某一时数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
否则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
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油菜、萝卜等,纬度超过60?的地区,多数植物是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
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 )等。
分布和特点: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于所处的生态环境
长期适应的结果。
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夏半年昼夜相差不大,但白昼比高纬度地区短),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夏半年昼长夜短)。
在临近赤道的地带,长日照植物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纬地带(纬度66.5?以上),夏季几乎24小时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长发育,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纬度地带,兼有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长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开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光周期对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较大影响。
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
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
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
这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地处北半球,现以北纬的情况进行分析。
不同纬度的日照长度有季节性变化。
日照在夏至(22/6)最长,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为12小时。
春季和秋季有同样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时期气温较低,一般与开花无关;秋季温度较高,适于植物生长发育,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地影响植物开花。
自然的长日照时期,气温也合适,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
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条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纬度地区因为秋季天气已冷,只有在较长的日照时期,植物才能生长发育。
在中等纬度地区,则由于气温在夏季秋季都较合适,所以,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都有。
因此,短日植物和长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纬度地区(我国北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由于短日时气温已低,所以,只能生存着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植物开花的环境调节因素较多,温度、日照时间、光周期、湿度、昼夜温差等都可以影响植物开花。
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是环境差异造成的;再比如春化作用(低温)对十字花科植物开花的诱导;还有谷雨时期的闪电对水稻开花的诱导就是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人工控制植物开花
植物开花受植物发育的控制,即植物必须达到花熟状态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光照)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
现介绍几种人工控制植物开花的方法。
1( 控制温度
有些植物花芽形成后,必须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开花。
例如,桂花一般于10
月初开放,如果要促其提前开花,可用在13,16?下处理10,14天即可开花;若要延迟桂花开放,则将桂花移入18?以上的温室内,高温可抑制桂花花芽的萌发和开花。
当菊花、天竺葵、唐菖蒲、月季、水仙等含苞待放时,将其移入2,5?冷室内
即可抑制其开花,若需提前开花则需适当加温。
2( 控制光照
长日照植物如唐菖蒲,若要使其提前开花,可在幼苗长至2片叶时,每天延长7h光照,并保持12,18?的室温,一个月后即可开放。
短日照植物菊花,当生长达10片叶以上,若缩短每天光照时数(如保持每天8h光照,16h黑暗),室温保持20?左右,一个月左右即可开花。
如果要让菊花延迟于春节开放,则可延长每天光照时数,如每天14h以上光照,即可使其不现蕾。
而甘蔗若在夜间给以短暂的光照,就能抑制开花,提高产量。
( 应用植物激素 3
植物激素可影响花芽的形成、发育和开花。
如山茶花的花芽一般在,,8月形
成,于次年初开花。
如要使
-4山茶花在国庆节开放,可于,月初每隔一日用质量分数为5(0×10的赤霉素溶液,涂抹花芽即可如愿以偿。
-4-5此外,还可用植物激素延迟植物的开花期,如用质量分数为5(0×10的
α-萘乙酸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0×10的赤霉素溶液混合喷菊花,可延迟花期5,10天。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光敏色素的生色团chromophore类型分为Pr型和Pfr型.前者没有活性,后者有生物活性
光敏素在植物成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光敏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是一种蓝色蛋白质。
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far-red light吸收型pfr。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其对成花的作用与两者的转化有关: 光照有利于远红光吸收型Pfr的形成,使Pfr/Pr 比值升高,有利于长日植物开花。
Pfr/Pr比值降低有利于短日植物开花。
light
短日植长日植Pr Pfr 物开花物开花 dark
低温长日性作物引种规律: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会造成生育期延长,有的作物甚至不能抽穗开花,营养器官茂盛,成熟期或休眠期延迟,易遭受后期自然灾害的威胁。
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表现生长期缩短,
春季易遭受冻害,植株可能缩小。
低温长日性作物冬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作春播,有的可以适应,甚至表现早熟,粒重提高。
低温长日性作物春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冬播区冬播,可能表现迟熟,结实不好,易遭受冻害。
原产高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作物,大都是春播的,属早熟春作物。
会使其生育期缩短,而表现早熟,株、穗、粒变小,产量不高。
生育期缩短,表现早熟,株、
穗、粒变小,产量不高。
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会表现迟熟、营养生长好。
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感温性较强,引到平原地区往往表现早熟,产量不高。
而平原地区的品种引到高海拔地区往往由于温度较低而延迟成熟,甚至不能安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