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雄心壮志的诗句

古诗词中雄心壮志的诗句

古诗词中雄心壮志的诗句(50条)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诗词中描写的往往是思乡愁绪﹑爱国情怀;诗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故事,是我国祖先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得以鉴古知今。

透过阅读古诗词,青少年可增添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古诗词中50条雄心壮志的诗句,供大家欣赏品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纳兰容若《太常引·自题小照》▶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秋瑾《红毛刀歌》▶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傅玄《豫章行苦相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骆宾王《边城落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念平生所爱,红岩翠柏,少年壮志,海阔天空。

——毛泽东《沁园春·再访十三陵》▶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李白《赠张相镐其一》▶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中国古代的爱国

中国古代的爱国
—兴师救亡,宁死不屈
文天祥,汉族,吉州庐陵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 文天祥,汉族,吉州庐陵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 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 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 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 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 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 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爱国主义人物之
陆游
—— 以诗为剑,抒发心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 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 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 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 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 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 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 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中国古代的爱国
❤爱国主义人物 ❤关于爱国主义的思考
爱国主义人物之
苏武
——持节不屈 ,保全国威
苏武,中国西汉大臣。字子卿,汉族,杜陵。武帝 时为郎。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 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 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 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 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从《破阵子》看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从《破阵子》看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从《破阵⼦》看⾟弃疾的爱国情怀从《破阵⼦》看⾟弃疾的爱国情怀翟⽻佳⼭东省聊城第⼀中学摘要:《破阵⼦》是⾟弃疾闲居上饶期间所做的⼀⾸极具代表性的豪放词。

这⾸词以雄浑的⽓魄展现了⼀幅⽓势恢宏的沙场征战图景,然其中⼀些字眼,却⽣动⽽深刻地勾勒出词⼈⼼底的郁结和希冀,有⾎的悲怆、⼼酸和孤漠,有⽕的炽热、激昂和⽣⽣不息。

可以说,这⾸词是以⾎和⽕铸成的,它将现实与梦境的隔阂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种种⽆法⾔说的⾟酸中把冲突的作⽤发挥得极为精彩。

关键词:⾟弃疾;《破阵⼦》;豪放词;爱国情怀⾟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是南宋著名爱国词⼈,其词风格涉猎各个领域,豪放、婉约、⽥园、闺情、闲居……⾟弃疾出⽣时,⼭东已成⾦⼈囊中之物,⼆⼗⼀岁⽂武双全的他参加了抗⾦义军,传说⾥他曾千⾥奔骑取叛军⾸级,敌军阵中⼤显⾝⼿,可见其⾝上超乎常⼈的英勇⽓概,这与他词风豪迈有着密切的关系。

⾟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与苏轼合称“苏⾟”,与李清照并称“济南⼆安”。

晚年闲居江西上饶,享年68岁。

⾟弃疾提出“以⽂为词”,多怀爱国壮志,⾼昂时代精神,铸就英勇⽓概。

陈延焯在《⽩⾬斋词话》中这样评价⾟弃疾的词:“⽓魄极雄⼤”,也有学者指出:“他以恢复中原,统⼀祖国为⼰任”,也就是说,⾟弃疾的词在⼀定程度上表现了他所处时代的变动,他的壮词是主旋律,是最强⾳。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这⾸《破阵⼦》⼊⼿的⾓度很独特,是以“梦”展开叙述描写的,这⼀点与李⽩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异曲同⼯之妙。

现有的科学证据都从侧⾯证明了梦来源于记忆,那么稼轩在醉梦中“看”到的场景,也应该是来⾃于他早年从军的经历。

稼轩⼆⼗⼆岁时率众起义,参军时期名扬四⽅,词中所描绘的征战场⾯,想必⼀定是他亲⾝经历过的。

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

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

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古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的瑰宝,他们以才情横溢、笔墨卓越而为后世所仰慕。

然而,除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外,古代文人还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而为人称道。

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兴衰和社会风气的关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

一、文人笔下的国家之美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表达了对国家之美的赞美和歌颂。

他们以自然景色、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为素材,将国家之美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例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壮丽的长城和辽阔的疆土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些作品,古代文人不仅向后人展示了国家的壮丽景色,也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文人笔下的家乡之情古代文人对家乡的眷恋是他们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

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他们总是怀念着自己的故乡。

他们通过描写故乡的山川河流、乡村风貌、乡土人情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的《赤壁赋》中,他以描绘故乡的美丽江山和亲友的情谊,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家乡的美丽,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文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三、文人笔下的国家兴衰古代文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是他们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他们通过描写国家的政治风云、社会变迁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明代文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他以长江东逝水的流动来暗喻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呼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文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也寄托了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四、文人笔下的社会风气古代文人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反思是他们爱国情怀的重要表现。

他们通过揭示社会的弊端、批判社会的不公等,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关切和呼吁。

例如,清代文人纪晓岚的《狂人日记》中,他以狂人的视角来揭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呼吁。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文人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改革的思考和行动。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爱国主义在各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追求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不同时代的角度探讨爱国主义的内涵,展示其多样性和延续性。

一、古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古代中国以忠诚、奉献和忍辱负重为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在战国时期,爱国主义体现在诸侯争霸中的奋勇抗敌和舍生忘死的精神。

例如项羽率军与秦朝抗衡,以国家统一为目标,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同时,历史上许多文人士大夫也逐渐将爱国主义与个人修养相结合,通过撰写诗赋和论述国家兴衰之道,传承爱国精神。

二、近现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近代以来,爱国主义在中国经历了辗转反复的历程。

在抵御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例如,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致力于推翻满清政权,追求国家民主与独立,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同时,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也有所改变。

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爱国主义被定义为无私奉献和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毛泽东曾提出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三、当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进入当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爱国主义更加偏向于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国家发展。

例如,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环境保护、尊重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等行为都可以视为当代爱国主义的表现。

另外,当代爱国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紧密,维护国家利益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范畴,还需通过与他国的友好互助与合作来实现。

参与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形象、推动国际治理等行为也是当代爱国主义表现的重要方面。

总结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情感和行为理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古代的爱国主义强调奉献和忍辱负重,在近现代则主要体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而当代爱国主义更注重实际行动和国际交流。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1. 引言1.1 概述辛弃疾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以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塑造民族英雄形象而著称。

他生于南宋末年,经历了北方金朝入侵和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对祖国的繁荣和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和关怀。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深情厚意,并以其才华激励后世文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展开探讨。

首先会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包括他成长于一个贵族家庭、求学经历以及面临南宋灭亡后投降与抵抗的选择;其次会分析辛弃疾在其作品中表达的对祖国深情厚意,包括反映出神州大地沦陷久矣、关切江山社稷、倡导守土有责等主题;最后会探究辛弃疾在作品中塑造的民族英雄形象,如岳飞、文天祥等,并分析其具体形象塑造的手法和效果。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并借此展示他对后世文人及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通过对辛弃疾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及其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进行剖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意义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此外,我们也将反思辛弃疾作为文化符号及其传承发展问题,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辛弃疾的思想精华传承下去,为当代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持。

2.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英雄形象:2.1 辛弃疾的生平背景:辛弃疾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于114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出身于一个世代为文臣的门第世家。

辛弃疾自小聪明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

2.2 辛弃疾对祖国深情厚意的表达:辛弃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深情厚意。

他以豪放激昂、真挚坦诚的笔调,抒发了他对祖国苍生苦难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例如,《青玉案·元夕》一词中,辛弃疾写道:“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这里以寒冷萧条的元夕之夜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流离失所、艰难求生者的同情和愤怒。

2.3 辛弃疾在作品中塑造的民族英雄形象:辛弃疾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令人敬佩的民族英雄形象。

古代文人如何通过歌颂祖国与家乡表达情怀

古代文人如何通过歌颂祖国与家乡表达情怀

古代文人如何通过歌颂祖国与家乡表达情怀古代文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他们对于祖国与家乡的热爱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歌颂祖国与家乡是他们表达情怀的重要方式。

他们通过诗词、歌赋、书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从诗词、书画、音乐等角度,探讨古代文人如何通过歌颂祖国与家乡表达情怀。

诗词:抒发爱国情怀古代文人将浓厚的爱国情怀融入诗词之中,歌颂祖国的山河美景、历史变迁和民族精神。

他们以诗词为载体,传递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歌颂山河美景古代文人善于从自然景观中汲取灵感,以诗歌描绘祖国的壮美河山。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视角,展现了黄河壮阔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描绘历史变迁古代文人还通过诗词反映国家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敬仰。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长安城,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弘扬民族精神古代文人还通过诗词弘扬民族精神,表达了对民族气节的坚守。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面对元朝入侵的英勇抵抗,以及宁愿舍生取义、绝不屈服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

书画:抒发家乡情怀古代文人还通过书画艺术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他们以家乡的山水、建筑、风情为题材,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书画作品。

描绘家乡山水古代文人常以家乡的山水为题材,表达对故乡的热爱。

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绘了家乡陕西的山水风光,展现了家乡的壮美。

记录家乡建筑古代文人还以家乡的建筑为题材,通过书画作品传承家乡的文化。

如明代画家唐寅的《南昌八景图》,描绘了南昌市的八处风景名胜,记录了家乡的建筑风貌。

经典爱国古诗词5首

经典爱国古诗词5首

经典爱国古诗词5首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年代】:南宋【作者】:文天祥【作品】:过零丁洋【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满江红【内容】: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龚自珍(清)《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军行(选一)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选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年行(选一)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年行(选一)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选一)宋·杨万里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顺心。

纵观历史长河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大部分都怀有一腔热切的爱国情节,并由此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激励了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化、思想、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十一国庆节到来之际,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深深热爱这片多情的土地,热爱着我们的具有辉煌历史、璀璨文化的——祖国!
因历史上杰出的爱国文人墨客很多,我在这里就暂列举出一部分文人代表,供大家参考。

爱国诗人——屈原
出身贵族的屈原,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献身精神。

它的主要作品《离骚》,《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由他的诗句:“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袛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精神。

后来,屈原因谗言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而死。

我们传统的端午节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每到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赛龙舟”、“吃鸡蛋”、“吃粽子”等风俗。

乡国情怀诗人——陶渊明
两晋时期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他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他的爱国境界,主要体现在一种平和淡泊,无世之争,心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作品表现了对于乡土的眷恋,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国家的执着深情。

如他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还有体现诗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秦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山水诗人——王维
早年的王维与当时许多向建功立业以杨名不朽的才士一样,对世间的功名亦充满了热情和向往,他的诗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如其《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精通音乐,由擅长绘画,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
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他着力于自然山水的创作,寄托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空明、宁静的自然美抒发了自己的爱景、爱物、爱国情思。

天才诗人——李白
一生充满神奇色彩的天才诗人李白,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性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祖国壮丽奇景,又有标举风韵神情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他的诗情诗境美不胜收。

李白以独有的魅力征服了无数的国人,他为我国盛唐的丰富文化背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宝贵诗篇。

他的诗歌具有溢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旷世奇才,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几乎无人可及,但就这一点,他就是我国的文学国宝级人物。

我非常喜欢李白洒脱豪迈的文学艺术人生,更喜欢他那或超然意趣、或慷慨激昂、或大气磅礴的绝妙诗句。

如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豪壮气概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具有一气贯流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抒情喷发式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宋代词人——苏轼
苏轼即苏东坡是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家,诗、文、词均有很高的造诣,着有《东坡全集》等。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他的散文如《记承天寺夜游》,记述各种见闻和感受,涉笔成趣,处处生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他的诗如《惠崇春江小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他的词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文人,苏轼的浩然正气,广漠绵邈的覃思深虑,情感复杂的精神生活,常通过此类作品表现出来。

苏轼是具有爱国忧民的中国文人代表,他的思想及文学作品对后世具有很深的影响。

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他的“稼轩词”充分体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他的词一举南下,发扬光大,再加上当时渴望恢复的民情国事,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辛弃疾曾率五十名骑兵,生擒了叛徒张安国,如他的词《鹧鸪天》所写: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寄情山水,壮心不已,充满了老当益壮的抗金激情,如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驱除外辱,统一祖国,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思想的主导倾向,表现为对中原山河和人民的系念对恢复统一的向往,对投降苟安主义的极度鄙视和愤慨,他一度以恢复中原自任。

那火一般的爱国热情,贯穿在他的一切言论行动中,同时也贯穿在他的所有文学作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