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服务流程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Ivar Lovaas医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创立的先驱者。1981年,洛瓦斯写了《发展障碍儿童教育》一书,该书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1993年,莫莉思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两个孤独症的孩子,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以后,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就是对他行为的奖赏,并会强化、巩固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奖赏物,那种固定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应用行为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提供专门的强化行为干预。 1.应用行为分析的设想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2.应用行为分析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在确定患儿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特殊的恰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给予频繁的学习机会,每周30--- 40小时,每次训练2~3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结束后休息1~2分钟;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治疗组来进行,一个治疗组每周工作合计达30~40小时。 3.ABA的主要治疗目标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上卫生间、适当做家务以及建立安全意识和行为。 (2)注意能力: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认真做功课,能听从指令,与其他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目标或内容。 (3)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孩子模仿发声,听从指令,提出要求,命名及进行有效交谈。 (4)模仿能力:练习模仿动作、发声模仿以及进行各种其他的复杂模仿。 (5)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口肌训练。 (6)游戏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做社交游戏,假想游戏,桌面游戏,互动游戏,团体游戏,练习音乐和歌唱等。 (7)学习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分类、排序、配对,认识数字和字母,知道数量,进行数学训练以及阅读训练。 4.教学方式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二、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

(完整word版)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为贯彻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加强管理,使广大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康复服务,特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本方案由总则、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评审工作流程、评审申报程序四部分组成。 一、总则 本评审方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立足点,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从我国孤独症康复机构的现状出发,在结合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基础上形成。 根据我国现阶段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做法,充分考虑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本评审方案确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主要发展定位是:实施以促进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为早期康复目标、融合教育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建设。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残联系统及承担残联康复任务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 二、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 (一)评审目的 本评审方案以保障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孤独症儿童家长权益,

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为目的,主要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及其职能情况进行评审,以引导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审内容评审包括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机构职能两部分内容。 其中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机构性质、规模与场地、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四个项目(详见附表1)。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职能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社区工作四个项目(详见附表2)。 (三)评审计分方法总评审结果由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和机构职能评审得分两部分组成。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占总分的30% ,机构职能评审得分 占总分70% 。总分等于机构建设评审得分乘以0.3 加上职能评 审得分乘以0.7 。 (四)评审等级确定方法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定采取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二级、一级。评审总分在60 分以下的机构为未达标,60-75 分(不含75 分)之间为三级,75-85 分(不含85 分)之间为二级,85 分以上为一级。 三、评审工作流程听取机构自评报告——实地考察——查阅档案——现 场访 谈教师和家长——专家平分——情况汇总,形成总体评审意见 四、评审申报程序全康办负责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各省残康办负责本省地市级及以下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

残疾儿童康救助项目描述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描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该为残疾人构建完善的社会化保障网络。 儿童期是人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康复干预最有效的时期,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重建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将为残疾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残疾儿童康复投入少,效果好,社会影响面大,社会效益显著,是减轻家庭压力和社会负担的抢救性工程。但由于家庭经济承受力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儿童未能及时得到康复,错过最佳的康复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根据年度闵行区委全委会会议、《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等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本市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对本市有需求的少年儿童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费用补贴,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费补贴制度,

保障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权利,满足残疾少年儿童基本康复需求,确保残疾少年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目前,本项目为16周岁以下本区户籍的残疾儿童少年,经市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评估确有康复需求的脑瘫儿童、肢体残疾儿童、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约定的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对象,补贴12000-24000不等金额的费用补助。 (二)项目依据充分性 该项目是执行《关于印发上海市2007年对2000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沪残联[2007]57号);《关于对本市8-16周岁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实施补贴的通知》沪残联[2010]81号;《关于调整本市脑瘫、孤独症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补贴标准的通知》沪残联[2012]114号及上海市闵行区残疾人联合会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汇编;闵行区残疾人联合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区残联康复科具体负责,各镇、街道残联具体实施,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康复救助。 (三)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 该项目可以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重建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能力。儿童是家庭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针对残疾儿童康复设立的此项目投入少,效果好,社会影响面大,社会效益显著,是减轻家庭压力和

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定点机构检查评价.docx

项目 基 本 条 件 5 分 康复业训练务 职 能 家长15 培训分 宣传 普及 康复 1.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评估标准 评估内容及计分标准分值得分评估方法 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有上级主管部门1分 1.查看独立法人证书开展儿童康复教育业务1分 2.查看从业执照日收训能力不少于 20名1分 3.查看合格证书 4.现场查看 符合国家消防、卫生等相关规定和要求1分注:其中任何一项不教职员工有健康合格证1分达标者不予评估 小计5分 合计5分 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并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没有此项者不予评估)2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训练2分 2.观摩主题课 有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康复延伸的措施1分 3.座谈、访谈 根据受助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步子、情境和观察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康复训练1分 4.个案抽查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转介和跟踪服务1分 小计7分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咨询服务1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1分 2.座谈、访谈 小计2分 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和各种助残公益活动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智 2分查阅档案资料 力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每年至少两次 小计2分

知识 按照项目要求建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完整填写档案内容,提供反映儿童训练前、后康复状况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2分档案有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课程、教材和家长培训相关记录等资料1分管理有康复档案管理制度和执行记录(归档、保管、借阅)1分 小计4分 合计15分康复机构设置在安全区域内1分室内外康复训练场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固定且自成一体;安全、易于疏散,通风透气、采光好1分色彩设计、装饰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无障碍要求1分场有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1分 场所基本训练场所使用面积至少150㎡,其中: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2间,每间至少 15㎡1分设个别训练室至少 3间,每间至少 5㎡1分 所 置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50㎡1分设 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15㎡1分置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1分与 小计9分设 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配备儿童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挂图、卡片及相关教具1分施 个别训练室:配备个别化训练课程评量表、个训用桌椅、玩教具1分15 场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配备 PT 软垫、木条台、滑板车、大滑板、吊筒、钻滚筒、羊角球、大龙 分 1.5分所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按摩大龙球、平衡木及平衡踩踏车、万象组合包、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等 设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配备接待用桌椅、档案柜、电脑、 1.5分 施电脑桌椅等;配备基本的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配备供家长学习、借用的康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等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1分 小计6分 合计15分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龙钢医院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沈敏海、陈蕙、曹淑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为广泛发育障碍,俗称“自闭症”。系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组发育障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交流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刻板行为,其中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等。我院儿童康复中心系省残联定点自闭症康复机构,已进行约200例以上的患儿训练,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儿童孤独症谱系疾病的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1943年Kanner首次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诊断,报告11个病例,发现其特点为:①不能与包括父母在内的周围的人建立情感联系。②极度孤独。③语言发育迟缓,已经掌握的语言并不能起到与人沟通的作用。④经常从事一些简单形式的游戏活动。 ⑤少数患儿出现在精神发育迟滞的背景下出现岛状特异功能。⑥外貌表现聪明、机敏。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下。 1、社会交往障碍:①缺乏交往兴趣、技巧、方法。②不能与其它儿童建立伙伴关系③不会分享快乐。④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与保护。⑤与父母在婴儿期就没有目光交流,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2、交流障碍:(1)非语言性交流:除了常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不会用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意见。(2)言语交流障碍:①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重者完全不能理解,轻者能够理解部分语言,高功能者对悠然成语的理解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发病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50%终生沉默不语。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有语言的患儿常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重复他人说话;自言自语,内容与周边语境无关。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儿童会背儿歌,广告词,但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①一般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等物品并不感兴趣,对于纸盒、化妆品瓶、绳索、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等十分感兴趣。②行为方式刻板如反复开关门,要求物品在固定位置,坚持在固定路线行走、穿固定的衣服等。③奇特怪异行为:用手指重复敲打物品、自身旋转、用脚尖走路、手在眼前凝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孤独症)得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她们缩短与正常社会得差距,让她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得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就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得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与系统化; 5、治疗、训练得同时要注意患儿得躯体健康,预防其她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得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得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就是家长学习训练得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得含义?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与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得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得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得技能分成小得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得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得奖励与惩罚。?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得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得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与“强化”来促使孩子正

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练习,就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可以瞧出, ABA得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得经典得教学方法不一样。它就是由指令、反应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得。经典得教学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瞧或讲)很多得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得“信息”(比如两张动物得卡片与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得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就是那种被动、消极得学习方式,而就是一种积极得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得训练,因为我们得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得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得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与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得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得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她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她“今天就是星期几”?她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得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就是我们得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她们以提示,给她们多次得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得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得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她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就是很重要得。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与它自身得结

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细则(最新)

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细则 为了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印发X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省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让残疾儿童家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美丽幸福X 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发挥政府“保基本”作用,统筹残联、科教体、民政、财政、人社、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2.坚持制度衔接、规范有序、公开公正。加强与基本医疗、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救助。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结果公正。 3.坚持保障基本、突出重点、应救尽救。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着力满足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坚持救小、救早,优先救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积极开展低龄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 (三)工作目标 到X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到X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救助对象、内容和标准 (一)救助对象 救助对象为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0-6岁(含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包括城乡最低

孤独症的孩子能康复吗

孤独症由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诊断,它是将一些有所谓“孤独症症状”的人群都归在这个谱系内。而随着干预技术的发展,从儿童起发病的孤独症预后现在越来越好。 一般来说,8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帮助其回归社会。 (一)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对孤独症心理理论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孤独症心理特点,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康复矫治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心理干预贯穿孤独症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

1、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原则 要求父母全程参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过程,应制定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持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儿童所能做的事开展干预,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身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1)阶段性重点干预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心理干预要把握患儿发展的关键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身心结合干预原则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是孤独症儿童的生长特点之一,在心理干预的同时要发展患儿的身体素质,在干预训练过程中既要注意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使身心两方面协调一致。 合肥市燕之珍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孤独症、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机构。现有教师8人,高级教师2名、骨干教师2名、优秀教师3名,均是特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康复医学专业毕业,本机构教师先后至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和荣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孤独症康复教育学习心得

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校本培训 学习心得 李垌 2017.04

通过一系列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培训学习,我们知道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交流、社交、行为。由于孤独症是一个广泛发育性障碍,没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表现是一样的。因此,作为特教老师的我们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这些特殊表现,比如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或者重复电视里看到的广告语等,要接纳,要尊重他们。 尊重孤独症儿童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儿童的“敏感期”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有些孤独症儿童总喜欢看抽水马桶,一次又一次按开关、不停的开关门、喜欢在手里抖动一张新的纸。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孤独症的典型特征、刻板行为、怪异行为。而正确的做法则是需要我们能够看到行为背后掩藏着的欢悦思维。如:他想弄明白按钮和水漩涡的关系,想知道按钮和声音、水和声音的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各种事物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了解事物呈现的多样性。很多孤独症儿童在某一时期表现出对文字、画画、电脑、音乐感兴趣,我们应注意加以引导,使兴趣发展成技能。教育应该是对儿童生命的正常扩充与积极的帮助,而不是去损害,也不是去窒息他们的身体和心灵。 尊重孤独症儿童要求我们以敏锐的目光去察觉孩子的困难所在。如:一个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哭、发脾气、不服从指令出现抵抗行为……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渴?饿?累?不舒服?有需求?更为准确的做法应是,细心捕捉从孩子身体各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动作,判断

他的问题,给予适时、恰当的帮助,也就是说真正理解孤独症儿童的困难并把他们的最大利益放在自己心上。允许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与一定的自由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少批评指责,不惩罚。 另外要学习和掌握DTT训练方法,通过一对一的行为训练模式,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障碍症状。 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走入他们的世界,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问题,使得他们能有一个明朗的未来!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四、孤独症主要表现方面:

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

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改善我市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xx年在本市纳税或缴纳社会保险。 (二)年龄为0-16周岁的残疾儿童。 (三)具有指定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 (四)接受本办法所列康复救助项目服务。 第三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制度衔接、应救尽救。加强与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残疾儿童家庭求助有门、救助及时。 (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自愿、就近、就便原则,着力满足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三)规范有序、公开公正。建立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机构、救助对象实名制动态管理,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结果公正。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更好发挥政府“保基本”作用,不断推进基本康复服务均等化; 更好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不断扩大康复服务供给,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第四条康复救助包括康复指导、医疗康复、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以及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等。 第五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在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基础上,对个人自费剩余部分提供限额补助。剩余部分低于限额的,按照实际发生额补助。 第六条残联会同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按照公开择优原则选择确定残疾儿童诊断、评估、治疗、康复服务定点机构(以下统称定点康复机构)。 第二章救助内容和标准

【2017年整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为及时发现、规范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部分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规范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则,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一、概述 (一)概念。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二)流行病学。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三)病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一)起病年龄。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二)临床表现。儿童孤独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1)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2)幼儿期。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患儿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3)学龄期。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4)成年期。患者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虽然部分患者渴望结交朋友,对异性也可能产生兴趣,但是因为对社交情景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难以理解幽默和隐喻等,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2.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封面)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编辑委员会成员 主编:胡向阳 副主编:温洪许晓鸣冯力 编辑:贾美香赵悌尊张苗苗 郭德华李丹韩纪斌 秦小明陈森斌

第一部分了解孤独症 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2、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是的。孤独症的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3、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4、孤独症属于哪类残疾? 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5、国际和国内首次诊断孤独症是什么时候?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anne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里面列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6、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 7、孤独症的发病有性别差异吗? 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6/1。 8、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9、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 10、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吗?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新)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自闭症属于先天性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自闭症儿童常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科学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间为3至6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感知觉发展训练、合理膳食及科学家教的家庭疗法等。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以及对自闭症治疗的深入研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借助科技的力量,自闭症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以多感官训练系统为主要原理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情景互动训练,使自闭症儿童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目的性主动运动能促使大脑神经中枢不断对动作质量进行修正和调整,更有利于恢复原有功能或建立新区域的代偿,实现功能重塑。 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其核心技术又名互动投影系统,系统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捕捉参与者动作进行影像分析,该动作数据使参与者与屏幕产生即时性的互动反馈。系统训练内容有:上下肢体训练、认知训练、感统运动训练、社交合作训练、情绪治疗、灵活性训练。逼真的现实画面,舒适的韵律,让自闭症儿童在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影响和全方位的多感官刺激下,放松身心投入训练,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快结束治疗,回归快乐的生活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方法一: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营造了一个虚拟情景的地面交互平台,自闭症儿童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的虚拟情景进行互动,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无拘束的操作与自闭症儿童康复目标相融合,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下肢功能、社交合作能力、情绪控制等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奥普迈地面情景体验系统康复训练环境要求: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

环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 第一条为帮助残疾儿童在最佳时机恢复、矫正部分残缺的身体(心理)功能,促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根据省残联、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康复救助,是指政府主导、财政补贴和家庭承担相结合,以帮助聋儿、弱智、自闭症、脑瘫儿童及时接受“开智”、“启聪”等“抢救性训练”和矫治的救助措施。 第三条康复救助对象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环县户籍; (二)年龄在14周岁以下; (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四)正在接受康复训练或接受康复手术治疗。 第四条符合上述条件的救助对象申请康复救助,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居民户口本、身份证、《残疾人证》(第二代)和有康复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训练或康复手术证明; (二)《环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表》; 第五条县残联负责残疾儿童的普查登记、评估和相关审

批工作,并于每年8月31日前确定下一年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 第六条康复救助经费来源于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精神病防治等康复专项经费、县财政拨款和社会捐款。 第七条康复救助计划当年有效,跨年度的须经审批后列入下一年计划;每个康复救助对象原则上只享受1个周期的康复救助。 第八条残疾儿童“抢救性训练”、矫治计划执行周期为:(一)听力语言康复配置助听器2年,植入耳蜗2年; (二)弱智“开智”综合训练3年; (三)自闭症“行为矫治”综合训练3年; (四)脑瘫儿童“运动功能补偿”综合训练3年; (五)残疾儿童家长训练:聋儿15天,弱智20天,自闭症30天,脑瘫儿25天。 社区训练矫正周期同上。 第九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参加康复训练的脑瘫儿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聋哑、弱智、自闭症儿童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聋儿自费配置助听器的每人一次性补助4000元;聋儿列入省“听力重建计划”植入人工耳蜗的,每人补助10000元,聋儿自费植入人工耳蜗的,每人补助20000元。 对残疾程度较轻,凭康复医疗机构开具的有效证明,每个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

孤独症儿童地教育康复 (读书笔记) 特殊教育含义:根据特殊儿童地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地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地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适应能力地一种教育.b5E2R。 孤独症教育康复地介绍:孤独症儿童有“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样”之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可以客观反映出每个儿童都具有自己地个性,都有不同地社会和家庭环境、教育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地身体和智力、心理上地差异.二是可以理解为孤独症儿童地个体差异明显,教育康复必须坚持个别教育.孤独症教育康复是一门跨多学科(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尤其是以教育和医学康复最紧密结合地特殊教育方法学.讲教育康复就是要教育地目地、方法与医学地康复手段有机结合,突现教育地育人功能.p1Ean。 据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报道,孤独症儿童患病率在万分之十.但是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XDiT。 年月,中央电视台第套播出地科教片《牵手孤独》中这样说,在我国每出生个孩子中就有一例为孤独症儿

童.我国目前每天出生人数为多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天将有名孤独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RTCrp。 一儿童孤独症地特征及其表现 孤独症儿童地疾病原因是脑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直接后果则造成了孤独症儿童严重地心理发展滞缓(心理年龄低龄化),并由此所表现出地自信心严重缺乏,耐挫力,自制力,自控力.自我表现能力极差,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下.5PCzV。 正常儿童岁:语言现象:“鹦鹉学舌”(又称“仿说”“回声”“录音回放”“答非所问”等语言现象. 行为现象:随心所欲,不惧怕危险, 随时发脾气,不会正确表 达自己地愿望,害怕见陌 生人.jLBHr。 表达方式:不注意场合,会用哭、 叫、闹等方式表达自己地要求. 在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方面,岁正常儿童地精细动作能力都比较差等.(孤独症儿童心理年龄低龄化)一、感知觉神经系统严重统和失调 人地感知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际感知觉:平触觉,震动觉、运动觉、痛觉、温度觉、饥渴感觉和内脏感觉. xHAQX。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孤独症康复指导师或自闭症父母和孤独症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自闭症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孤独症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孤独症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孤独症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孤独症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孤独症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自闭症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自闭症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孤独症父母或自闭症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自闭症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