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题目: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的发展,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和净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油-水分离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离心法、过滤法等,但存在着设备大、工艺复杂、能耗高等缺陷。

水力旋流器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分离设备,在油-水分离领域应用广泛。

因此,对水力旋流器进行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对于优化分离效果、提高分离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拟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水力旋流器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和机理。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设计制作水力旋流器,并进行流场测试和性能评价。

2.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水力旋流器对不同比例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并分析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

3. 基于CFD软件,建立水力旋流器的数值模型,模拟旋流器内部流场,并分析油-水分离机理。

4. 对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实验方法:设计制作水力旋流器,使用模拟油-水混合物进行实验,以分离效率、分离效果与水力旋流器结构和操作参数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2.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CFD软件对水力旋流器进行数值分析,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模拟油-水分离,并对分离效果、分离机理等进行分析。

3. 技术路线:(1)设计制作水力旋流器;(2)进行流场测试和性能评价;(3)通过实验研究探究水力旋流器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果;(4)建立数值模型,开展CFD数值模拟并进行数值仿真;(5)对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四、预期成果1. 设计制作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水力旋流器。

2. 明确水力旋流器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机理,探究主要影响因素。

油水分离功能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油水分离功能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展望未来,针对实际应用需求,抗污染油水分离复合膜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 仍需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复合膜的综合性能;2)研究不同油 水体系下复合膜的分离性能;3)探讨复合膜在复杂实际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寿命。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抗污染油水分离复合膜技术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也 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1、新型油水分离技术的研发: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新的油水分离技 术,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成本。
2、跨界合作与技术交流: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其他领域的 新技术引入油水分离领域,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
3、智能化与自动化: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油水分离过程的 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3、制备复合膜:将合成的聚合物乳液与疏水性聚合物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 合,搅拌均匀后浇铸成膜。
4、膜性能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渗透通量 仪等设备对制备的复合膜进行表征。
三、性能评估
为评估抗污染油水分离复合膜的分离性能,本次演示采用以下实验指标:
1、渗透通量(J):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纯水体积,用于表征膜的透水性 能。
2、油水分离效率(α):指油水混合物中油与水的分离比例,通过实验数 据计算得到。
3、抗污染性能:采用在线污染实验评估膜的抗污染性能,通过观察膜通量 恢复情况评价膜的抗污染能力。
四、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具有抗污染性能的油水分离复合膜。与普通膜相 比,该复合膜具有更高的渗透通量和油水分离效率。在抗污染性能测试中,复合 膜通量恢复率达到70%,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
引言
油水分离功能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分离性能的薄膜,它能够将油水混合物分离 成各自单一的组分。这种功能膜具有分离精度高、渗透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油水分离功能膜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次演示将 对油水分离功能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 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措施。

油水分离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引言:油水分离技术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油田开采、石油化工、环境保护以及海上事故应急处理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石油及其衍生产物的使用和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油水分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油水分离技术是将混合的含油水体分离为油相和水相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异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不同来实现油水分离。

当混合液中油滴的尺寸大于一定范围时,由于油滴自身的浮力作用,可以使油滴浮起并聚集在液面上,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二、油水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油水分离过程中所利用的力学原理和分离设备的不同,油水分离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力分离法:利用油水密度差异和地球引力,通过设置分离器或沉淀器使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法通常适用于油滴尺寸较大、油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2. 离心分离法:通过高速旋转设备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水分离。

离心分离法适用于油滴尺寸较小、油水含量较低的情况,其分离效率较高。

3. 膜分离法:利用具有特殊孔径和表面性质的薄膜,通过渗透和阻挡等作用实现油水的分离。

膜分离法具有分离效率高、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4. 溶剂萃取法:通过适当的溶剂与混合液进行接触,使油相和水相分别通过溶剂相沉淀,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溶剂萃取法对油滴尺寸和油水含量的要求较高,但分离效果较好。

5. 超声波分离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将混合液中的油滴震散并使其浮起,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超声波分离法对于处理小尺寸油滴和高浓度油水混合液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三、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油水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以下列举了最新的研究进展:1. 纳米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和阻挡作用,研究者们通过制备纳米材料膜或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

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万楚筠;黄凤洪;廖李;祝俊
【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
【年(卷),期】2008(028)007
【摘要】重力油水分离是分离水中油的一种物理方法,同其他分离技术相比,重力分离过程具有不需外加动力、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大规模推广容易、回收的油可再利用等优点.作者重点介绍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装备研究的进展状况,并讨论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万楚筠;黄凤洪;廖李;祝俊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8.8+2
【相关文献】
1.油水重力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J], 陆耀军
2.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内流场的PIV技术测试 [J], 陆耀军;潘玉琦;薛敦松
3.重力沉降式油水分离技术的改进 [J], 邵云飞;仲梁维
4.油水重力分离设备技术及进展 [J], 陆耀军
5.油田油水分离技术及设备研究进展 [J], 吕进;康勇;王泽鹏;彭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油水分离技术》范文

《2024年油水分离技术》范文

《油水分离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油水混合物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油水分离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水分离技术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油水分离技术概述油水分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油与水进行有效分离的技术。

在工业生产、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油水分离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油水分离技术现状目前,常见的油水分离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重力沉降法、离心分离法等,通过物理作用使油和水分离。

化学法主要利用化学药剂与油反应生成沉淀或改变油与水的相对比重等方法实现分离。

生物法则是通过微生物等生物作用来消耗和去除水中的油分。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油水分离技术也不断涌现,如超声波分离法、磁性分离法等。

这些技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四、油水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现有的油水分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需求,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部分传统技术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高浓度、高难度的油水混合物处理需求。

其次,部分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如化学法可能产生有害的化学残留物。

此外,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油水分离技术的环保性能和资源回收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上述挑战,未来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油水分离技术将不断涌现。

这些技术将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更好的环保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2. 智能化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油水分离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3.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在保证油水有效分离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政府将加大对油水分离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推动油水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应用及展望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应用及展望
水 分离 系统 和至少 1台用 于将油举 升 到地 面并将 水 回注到 井下 的泵 。根 据 油水 分 离 系 统 的不 同原 理 ,
( ) 在 经 济 上 ,产 出水 的举 升 、存 储 和 处 理 1 费用 ,水处 理设备 投 入和操 作 费用等 不 断增加 ; ( )在 环境 方 面 ,产 出 水 处 理 过 程 中 泄 漏 及 2 排 放造 成越 来越 突 出的环保 压力 ,迫使 采 油企业 采 用 新 技 术 以 减 少 产 出水 ,从 而 降 低 环 境 污 染 的
收率 等 优 点 ,国外 已 进 人 大 规 模 商 业 开 发 阶 段 口2。我 国大部 分 油 田 已 进 人 中 、高 含 水 阶段 , | ]
综 合含水 质 量分 数 已达 到或 超 过 8 % ,因此 从 2 0 O 世 纪末 开始 ,有部 分高 校和 石油企 业 联合进 行 了井 下油水 分离项 目研 究 ,并分 别在 辽河 、胜利 等油 田
摘 要 针 对 油 井产 出水 处 理 问题 ,探 讨 了 井 下 油 水 分 离 ( o n o i Wa rS prt n D w h l O l t e aa o , e / e i
b ws o )采 油技 术 出现 的背景 、分 离系 统 的 两大基 本 类 型 、原 理及 现 场 试 验 情 况 。评 述 了应 用 此
实 现油水 分离 。
1 .重 力式 D WS O
究 中 心 于 19 9 1年 率 先 提 出 “ 下 油 水 分 离 井
( o n o OlWa r S p a o , D WS) 的 设 D w hl i e / t ea tn e r i O ”
重力 式 D WS以有 杆 泵 与井 筒 重 力 沉 降 分 离 O 组合 系统 为代表 。它 利用 油水 密度差 在 重力作 用下 使油水 在 油套环 形 空间进 行分 离 。沉在 下部 的水被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王一同1 丁毅飞2周卫红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4051 #2.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鞍山114021摘要:含油废水是石化行业,餐饮,纺织和食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由于其存在分离难度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引起 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对其来源、性质和危害进行了介绍,对含油废水处理常用的方法得研究紧张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技术 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含油废水;处理科技创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风2〇lS 年9月D 01:10.19392/j . cnki . 1671-7341.2018250321含油废水来源含油废水在油气田开采过程大量产生。

其中含油、可溶性 有机物、细菌、无机盐、固体颗粒等,因此,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钢铁企业轧钢过程等工艺中的冷却水中也含有大量含油废水, 还存在乳化液废水的问题。

石化行业含油废水主要由工艺废 水、地面冲洗水、洗涤水和雨水等组成。

另外,还有反应过程的 废水,冷凝水等。

食品炼制、皮革、纺织、造纸、等行业也产生大 量含油废水。

2含油废水性质及其危害2.1油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1)浮油:粒径大于100 "C 的油滴,称为浮油。

⑵分散油:粒径为10 ~ 100 "m 的微小油粒,称为分散油。

分散油悬浮分散在水相中,不稳定。

(3 )乳化油:粒径为0. 1 ~ 1 "m 的油粒,称为乳化油。

乳化 油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单纯用静置法很难使油水分离。

(4)溶解油:粒径小于0.1 "m 的油粒,称为溶解油。

油以 分子状态分散于水体中,油和水形成均匀相体系,油粒直径比 乳化油还有小,非常稳定,很难去除。

2.2含油废水危害含油废水中的油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污 染水体,影响居民饮水安全。

油田废水处理设备:油田废水处理之重力分离除油技术

油田废水处理设备:油田废水处理之重力分离除油技术

油田废水处理设备:油田废水处理之重力分离除油技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油田开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油田开采所带来的废水处理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废水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

因此,如何对油田废水进行处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也在不断地升级、改良,其中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什么是重力分离除油技术?重力分离除油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物理方法,它通过引导原油流经进水口进入分离器来实现。

在分离器中,重力分离除油技术会把流过的油水分离开来,使油和水分别进入不同的途径,达到分离的作用。

重力分离除油技术的原理重力分离除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油和水的密度不同。

在分离器中,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由于油的密度一般比水大,所以油会向上漂浮到分离器的顶部,而水则保持在底部。

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轻易地将两者分离开来。

重力分离除油技术的应用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是在石油开采的废水处理领域。

油田废水经过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处理后,除了可以提高水的质量,还可以回收油。

因此,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力分离除油技术的特点1. 处理能力强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中的处理能力非常强。

它可以处理大量的废水,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 相对简单重力分离除油技术相对简单,可以说是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方法。

同时,它的维护也比较容易,可以有效地降低维护成本。

3. 可回收性强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可以回收大部分混合在废水中的油,这是重点针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回收性。

总结重力分离除油技术作为油田废水处理设备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

其处理能力强、相对简单、可回收性强等优点,使得重力分离除油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重力分离除油技术会越来越成熟,解决废水排放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据处理报告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年级 2011姓名吴昊学号 2011203232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其中重力分离过程具有不需外加动力、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大规模推广容易、回收的油可再利用等优点。

因而应用最广泛实用的仍是重力分离技术。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阐述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装备研究的进展状况,讨论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天津大学三相流实验装置的特点,对油水分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进展石油是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物质。

我国目前原油年产量约为2亿吨,但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原油开采方面的技术,包括油水分离技术都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工业应用中,石油工业在环保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钻井污水年排放量很大,而除少量进行了处理并达标排放,其余均未处理;采油污水年排放量3800 ×104t,排放达标率只有52 %,其中稠油污水基本全部超标排放;炼油污水年排放量2460 ×104t,排放达标率虽较高,也仅为74 %。

所以含油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现实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在天津大学流量实验室三相流实验装置上,也有一个简单的油水分离罐用于实验,但由于其体积小(小于油罐与水罐容量总和)、分离慢、分离效果一般而遭到实验室管理人员,特别是做油水实验的同学一定的诟病。

一、油水分离方法介绍由于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很多关于油水分离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1.1 物理法物理法包括重力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等方法。

1.1.1 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初级处理方法,它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重力除油可去除水中的浮油及大部分分散油达到初步除油的目的。

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水,同时实现油水分离。

1.1.2 过滤法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介质组成的滤层, 使水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 油田通常采用的过滤方式是使采油污水通过石英砂、无烟煤等滤料, 使污水中的一部分原油和固体悬浮物滞留在细小滤料组成的滤层中, 这样采油污水便得到处理。

1.1.3 离心法离心法是使装有污水的容器高速旋转, 形成离心力场实现油水分离, 常用的设备为水力旋流器。

1.2 其他方法在油水分离方面,除了物理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外,国内外还研究发展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但是它们应用不是很广泛,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比如说:浮选法、生物法、化学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超声波分离法、吸附法等等。

这些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研究, 确定适合的工艺。

二、重力式油水分离基本理论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 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它是一种传统的实现油从水中分离的物理方法。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 重力分离过程无需外加动力, 不消耗药剂, 无二次污染, 运行维护费用低, 是最经济的一种方法。

2.1 浅池理论1904年,哈真(Hazen )提出了浅池理论: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 ,池中水平流速为V ,颗粒沉速为u 0,在理想状态下,L/H =V/ u 0。

可见L 与V 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

若用水平隔板,将H 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 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

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

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 ,仍能将沉速为u 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

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 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 倍。

对于池中油珠的理论脱除效率可表示为:()20018d Q gA w ρραµη−= 式中:μ———污水的动力黏度, Pa·s;do———油珠颗粒直径,μm;A———隔油池的表面积,m 1;α——隔油池表面积修正系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 要提高分离池的处理能力有两个途径: 一是扩大浮升表面积; 二是提高油珠上浮速度。

2.2 聚结理论油滴的聚结有两种不同的机理存在: 一种是“润湿聚结”; 另一种是“碰撞聚结”。

“润湿聚结”理论建立在亲油材料的基础上。

由于流体体系中的液滴首先在聚结介质(固体物质) 表面上润湿并吸附, 然后其他液滴与先吸附的液滴碰撞聚集, 使介质上被吸附的液滴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流体的曳力将聚结的液滴从介质表面脱除, 连续的润湿吸附、碰撞、聚集和脱除,使连续相和分散相分层, 进而达到两相分离。

润湿聚结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湿介质的选取。

“碰撞聚结”理论建立在疏油材料基础上。

碰撞聚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相颗粒相互碰撞使得颗粒之间的界面破裂, 使两个或几个颗粒合并为一个颗粒。

对于碰撞聚结, 颗粒能够聚结为大颗粒的条件是促使颗粒聚结的力超过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的界面张力。

三、整体设备发展概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提高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开展了诸多研究,先后开发出了多种设备型式及其内部结构。

就设备型式来说,典型的主要有立式、卧式和球形三种,其中卧式设备兼有高效和便于制造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而按所采用的分离原理, 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平行板式油水分离器; 另一类为聚结式油水分离器。

3.1 平行板式油水分离器平行板式油水分离器是在普通重力油水分离器中放置若干块相互平行、间距相等的平板, 操作时轻液相( 在此作为分散相) 液滴升至上部板面形成层膜, 在静压的作用下, 层膜沿平板向上流动, 后续上升的液滴停滞在层膜上并随其流动,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融合于层膜, 实现了分散相液滴的分离,在分离器出口便得到被分离的两相。

目前, 平行板式分离器中斜板板形或断面的形状如图1所示的几种, 常见的是MWS形、长方形、波纹形。

图1 斜板断面图1950年壳牌( Shell) 石油公司根据“浅池理论”研制出来PPI型油水分离器。

它是在API型油水分离器(平流式油水分离器) 内沿水流方向安装数量较多的倾斜平行板(板断面的形状为长方形, 如图1所示) ,不仅增加了有效分离面积, 而且也提高了整流效果。

斜板间距为100 mm, 倾角为45°。

在斜板内被分离的油, 沿着斜板的下面上升, 而后收集到捕油顶盖内, 再从顶盖一端的溢流管流出, 从而回收原水中的油珠。

这种装置可去除大于80 μm的油珠。

CPI为波纹斜板式隔油装置,也是由壳牌( Shell)石油公司研制出来的一种斜板式油水分离器。

和PPI 型油水分离器一样,它也是一种斜板式分离装置。

但斜板的断面形状不是普通的长方形,而是波纹形。

由于斜板的间距为20~40 mm, 可以使每单位容积的分离面积增大,而且采用波纹型断面,使得水力半径较小, 水力条件与PPI相比较优。

因此, 油水分离效果好, 可分离大于60 μm的油珠。

其优点是停留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0 min) ,占地面积小。

20世纪90年代初期, 余杰研究设计了一种带翼斜板油水分离装置, 它是由一系列固定间距的翼板叠置在一起的正六面组合体, 每块基板倾斜放置, 与水平成45°角, 以利于进入格子间内的油滴沿斜板向上浮升。

流体中油粒的分离过程如图2所示。

流进的油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入主流路的平行层流区; 另一部分进入翼板内的环流区域。

实验表明,该装置具有高分离效能, 粒径大于39μm 的油滴通过装置后,其去除率达95%以上,27~39μm的油滴去除率也达到78%。

这是因为翼片顶端槽内有低速环流所造成的良好浮升环境, 另外, 由于该装置具有主流区和翼片间的涡流区, 水流以翼片顶端为分离点, 发生一系列的旋涡群, 夹带着油颗粒旋转着向下游翼片输送, 当涡流流动与下一翼片碰撞后, 其中部分油颗粒便送入片槽内的环流区内,这种强制输送和动态分离作用是翼片斜板具有高效分离性能的主要原因。

图2 带翼斜板的组成及油水分离过程3.2 聚结式油水分离装置所谓聚结是指含油废水通过一个装有填充物(聚结材料) 或具有特殊流道构型的装置, 在废水流经该装置时, 使油粒由小变大的过程, 聚结除油是聚结及相应的分离过程的总称。

英国Fra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了先进的聚结板分离器(CPS) , 其中的聚结元件为一叠V型板, 聚结板由玻璃纤维制成, 板上有放液孔,允许聚结油滴垂直穿过板。

该设备主要适合处理油质量浓度为200~1 000 mg/L, 出口油质量浓度为50 mg/L左右的污水。

通过现场应用证明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20世纪80年代, 美国C- ENATCO公司开发了商标为Performax的板式聚结器(见图3) , 这是一种错流设备。

其聚结部分(见图4) 由多层斜板重叠而成, 与单层板式聚结器相比, 可大大提高分离效率, 而且不易阻塞。

聚结部分可由不同材料制造, 如聚丙烯、不锈钢和碳钢。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 该装置的处理能力远远大于以往的分离器, 成为油水分离向高效、小型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图3 Performax 的板式聚结油水分离器图4 Performax 聚结构件1987年,河南石油勘探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重力消能和水洗作用,从而成功地开发出了流动特性和分离特性都有所改进的HNS-Ⅱ型分离器,它的流动特性及预分离作用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化。

1992年以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来优化设备HNS-Ⅲ分离器,不仅更好地应用了重力消能和水洗原理,而且还在设备中首次采用了一种能有效改进设备流动特性的新型构件即稳流构件。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实验室的陆耀军等对油水分离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主要分离模型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并对其入口构件、整流构件等进行了模拟实验优选。

四、结论与建议4.1 工业应用方面油水分离技术是处理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关键技术之一,应根据不同种类油的性质和不同的水质要求, 采用不同的方法。

重力分离法是去除废水中浮油、分散油的传统方法, 从经济角度来看, 采用简单的重力法除去水中的油是最理想的方法, 利用水和油密度差的重力分离过程不需外加动力, 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 维护简便, 大规模推广容易, 回收的油可再利用。

因此,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鉴于油水分离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建议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此方面的技术发展规划、科研攻关及推广应用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