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时文选粹京剧邂逅连环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合集下载

三年高考2021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正确利用词语解析版20210705273

三年高考20212021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7正确利用词语解析版20210705273

专题07 正确利用词语2021年高考1.【2021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得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进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线人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另眼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另眼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线人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前者突出“美好”东西多,后者只是强调多。

第三处,前面说“可谓争奇斗艳”,应是强调美好的东西多,应利用“美不胜收”。

考点定位:正确利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偏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情感。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利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另眼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份跟中心词之间是不是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21年高考山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利用不得当的一项是2021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

她目光久远,在培育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领队员们屡创佳绩。

2021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揠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21年新高考江苏省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江苏省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竭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应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先以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来引出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概述史诗内容和莱辛比照史诗中对拉奥孔被蛇缠绞的描写与雕像中的三点不同来得出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接着是作者阐述自己对莱辛观点的理解,“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表达动作〞,并各自举例论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紧跟着针对疑问“画绝对不能表达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进行了解答,即“图画表达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通俗易懂。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2021年北京35中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北京35中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北京35中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

《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

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

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

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

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

”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

《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解析作者:路晶来源:《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1年第10期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选自卞之琳的《三秋草》。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主人公王木匠所讲的故事,来源于“政治指导员”所报告的真实的抗日斗争场景,王木匠巧用“八阵图”的文学典故,赋予石门以“阵”的玄妙布局,给“石门”增添了一种神秘性。

由小说末尾的“延安,1938年秋”,考生可得知:此时为抗日战争第二阶段初期,是抗戰最胶着的阶段;延安是抗战的根据地,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本文体现了“抗击日军,保卫家园”的红色主旨。

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从“八阵图”说起,引起听众的兴趣。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

的特点。

王木匠手巧。

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交代王木匠的身份和精湛的手艺,为文末木匠感叹“我这双手呵”做铺垫。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

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营造氛围,呼应上文“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来了。

”大家一齐想。

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高考模拟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高考模拟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场展览,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________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

这两者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相信___________设计合理、搭配得当、布局科学,这种传统艺术的“混描”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一一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

再比如,在价值疏导上,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差不多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作为思想基调。

中国传统文化_________、博大精深,传统艺术琳琅满目,虽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

抛弃所谓的“门户之见”,找到艺术的共通之处,何尝不是一种兼容并包、_____________的文化盛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形塑只要源远流长美美与共B.锻造只有源远流长各美其美C.形塑只要细水长流各美其美D.锻造只有细水长流美美与共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价值疏导上,京剧和连环画几平都把褒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作为思想基调。

B.在价值引领上,京剧和连环画几乎差不多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为思想基调。

C.在价值疏导上,京剧和连环画差不多都把褒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作为思想基调。

D.在价值引领上,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为思想基调。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混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京剧为近代中国戏曲之代表,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B.上海举办此次大型展览的缘由,同样落脚在“传承”两字上。

C.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才能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安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一席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交相辉映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 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

2020-2021学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演员于是之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是配角。

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

在那部戏中,于是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

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词,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

他头上扎着破旧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

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下牙,唇口已然冻木……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下。

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马的台词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

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

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子发僵。

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来的。

“他没让你看到那个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

”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

《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26岁的于是之尝尽成功的喜悦,《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

“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

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他们要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一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

”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用手指头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出程疯子的手势……“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夹杂着摊肆的嘈杂。

艺人们为了不让戏曲淹没在这______之中,不得不______地寻求突破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铜锣,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戏剧艺术家长期揣摩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得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而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赏心悦目、______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喧嚣苦心孤诣五光十色勾魂摄魄B.喧闹呕心沥血五光十色荡气回肠C.喧嚣苦心孤诣五颜六色荡气回肠D.喧闹呕心沥血五颜六色勾魂摄魄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被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B.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C.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点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语文时文选粹京剧邂逅连环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京剧邂逅连环画,不只是一种“混搭”
(题目即观点,“混搭”一词比喻生动。


①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两者的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媒体报道,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场展览,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形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②京剧是蜚声世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为近代中国戏曲之代表,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

连环画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古老中国艺术,它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一动一静、一唱一画,把它们集中于一处,使之美美相遇,产生艺术碰撞,的确是一个新颖的创意。

相信只要设计合理、搭配得当、布局科学,这种传统艺术的“混搭”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开篇提出京剧与连环画两种传统艺术的“混搭”会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③与时装界的“混搭”一样,传统艺术的“混搭”也不等于“乱搭”。

混搭的各方必须在思想文化、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不同层面存在某种“亲近性”,确保“混”而不“乱”,“搭”而不“杂”,以期金玉相配、相映成辉。

④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
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

再比如,在价值取向上,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表达好恶的方式不同,但对纷繁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⑤在沪上这场别出心裁的展览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京剧艺术家的高超表演技艺——《霸王别姬》里身穿黄色绣花衣、手握单剑的虞姬眼角低垂而目光坚定;《贵妃醉酒》里半掩娇面的杨贵妃深情中含着娇羞;《白蛇传》里端庄大气、眉目含笑的白娘子亭亭而立,也可以看到连环画画家笔下的《霸王别姬》《宇宙锋》《打渔杀家》《白蛇传》《穆桂英》《牡丹亭》等等。

(举例论述“混搭”的前提:各方必须在思想文化、艺术美学、表现形式、价值旨归等不同层面存在某种“亲近性”。


⑥连环画方寸之间的自然简洁、耐人寻味,与舞台照片的耀眼夺目、色彩艳丽一一对应,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把它们对照起来看,那些帝王将相的往事、精忠报国的故事、知恩图报的传说,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要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多耳熟能详的共同“艺术选题”而庆幸。

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邂逅连环画,还不只是一种简单“混搭”,而是一种文化互敬。

(京剧邂逅连环画,还不只是一种简单“混搭”,而是一种文化互敬。


⑦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包括戏曲、书法、绘画、篆刻、古乐等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

不同艺术形式也好,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流派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传统艺术大河中的一抹细流,都是为人服务的。

⑧抛弃所谓的“门户之见”,放下所谓的伯仲之争,摒除所谓的“互不待见”,找到艺术的共通之处,互相衬托、互相交融、互相致敬,共同与时俱进,何尝不是一种兼容并包、美美与共的文化盛事?作为直接受益者的人民群众,看到形式各异的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尽显合和之美,怎能不乐见其成?
(中国传统文化需找到艺术的共通之处,使其互相衬托、交融和致敬,共同与时俱进。


【时代警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包括戏曲、书法、绘画、篆刻、古乐等琳琅满目的传统艺术,各成其学、各有特色,但绝非毫无共通之处。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
同,(1)。

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

再比如,(2),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3),但对纷繁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传承与活化值得我们不懈探索。

此次展览“京剧邂逅连环画”,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500字。

【相关链接】
京剧与连环画的这场碰撞,铺展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京剧与连环画,一种是动态的戏曲表演艺术,一种是静态的民间美术技艺,都是值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到长乐路672弄弄堂的尽头,推开一百〇八上苑的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携手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举办的《国粹——当大美京剧遇上连环画》展览,就试图融合京剧和连环画两种艺术形式,构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象空间,铺展中国传统艺术的大美。

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台前幕后的诸多经典影像构成了展厅里令人瞩目的风景。

这些影像大多出自史依弘表演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里身穿黄色绣花衣、手握单剑的虞姬眼角低垂而目光坚定;《贵妃醉酒》里半掩娇面的杨贵妃深情中含着娇羞;《白蛇传》里端庄大气、眉目含笑的白娘子亭亭而立……驻足凝视剧照中京剧艺术家的翩然身姿和绚丽斑斓的各色行头,人们会不由沉浸在传统
戏曲故事之中,又仿佛亲临戏曲舞台,忍不住伸手去触碰那周身的流光。

与之呼应的另一道夺目风景,是展厅中间陈列着的诸多戏曲连环画,《霸王别姬》《宇宙锋》《打渔杀家》《白蛇传》《穆桂英》《牡丹亭》……方寸之间的这番天地与影像照片截然不同:舞台照片耀眼夺目、色彩艳丽,而连环画自然简洁,别有洞天。

循着著名连环画家钱笑呆和汪玉山共同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恍神之间,照片中史依弘扮演的穆桂英仿佛走进画里。

这一连环画虽以单线白描为主,但构图、透视变化丰富,细腻纤秀、简练流畅的线条使英气逼人、神采奕奕的穆桂英形象跃然纸上。

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画中,只见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用炉火纯青的白描技法在小小的方格画框内展现出极高的故事性,赋予人物以挣脱束缚的生命力。

此外,他也利用巧妙的构图和恰如其分的配景展现人物间的互动,带给观者无穷回味。

在这个展览里,人们还能走进戏曲艺术的历史深处,一窥它是怎样走到今天的。

展览特地辟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致敬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曲艺世界。

一面墙上展示着梅兰芳各个时期的影像: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一生编演了无数经典曲艺作品,如《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把京剧写入了国际舞台艺术史。

值得一提的是,举办此次展览的缘由,同样落脚在“传承”两字。

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使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史依弘结缘。

展览以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为出发点来告诉观者: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依然,它的传承与活化值得今天的人们不懈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