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说》《卖炭翁》《卜算子·咏梅》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1文言文阅读。
(10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马也()(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小题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通“饲”,喂养(2)这(3)靠近(面对)(4)鞭打(驱使)小题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有一样的才能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呢?小题1: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的人小题1: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托物言志类中“意象”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 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12.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
(4分) 【链接材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
士:指人才。
鲜:读作xiǎn。
答案:9D10.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11A12.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学科网]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⑴骈死:⑵见:⑶等:⑷策: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答案】5.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⑵显露、表现⑶一样(聍待)、等同⑷驱使、鞭打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比较简单。
6.⑴(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⑵(千里马)呜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
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鸣”“通”“意”。
7.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句式的把握。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满面尘灰烟火色(颜色)B. 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C. 黄衣使者白衫儿(儿子)D. 半匹红纱一丈绫(丝绸)答案:C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腰白玉之环C. 朝服衣冠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京中有善口技者B. 腰白玉之环C. 一狼洞其中D. 妇抚儿乳答案:B4. 翻译下列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担心炭的价钱低贱,希望天气寒冷。
(2)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翻译:那轻快地骑着马来的是谁?是穿着黄衣的使者和穿着白衫的随从。
5.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
诗中卖炭翁辛苦劳作,却因为宫使的强取豪夺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上层统治者的贪婪。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卖炭翁对炭价的担忧和对寒冷天气的期盼,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最新《马说》《卖炭翁》《卜算子·咏梅》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卖炭翁》《卜算子·咏梅》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B、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才美不外见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D、心忧炭贱愿天寒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
(5)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8)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9)《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残酷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分门别类辑诗文。
下面是小兰同学以“诗歌的主题”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根据要求,在画线处补全内容。
(2)班级准备在教室里张贴励志标语营造文化氛围。
结合下列标语中的主题词,在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两句连续..的诗文名句,填写在横线上。
(乐观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千里马”这一形象,比喻了什么?A. 有才能的人B.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C. 有才能的人和善于发现人才的人D. 马匹答案:A2. 下列关于《马说》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散文B. 文章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C. 作者认为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D. 文章强调了人才的自我展示的重要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说》中,作者用“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来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才能。
答案:千里马常有4. 文中“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惋惜。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5.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的?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才能但未被发掘的人。
他指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和伯乐的赏识,也无法展现其才能。
这比喻了有才能的人在没有得到适当机会和认可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6. 根据《马说》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重视和尊重的。
他通过《马说》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认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适当的培养和使用。
同时,他也对那些被埋没的人才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强调了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排版和格式,我们可以看出《马说》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B、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才美不外见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D、心忧炭贱愿天寒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系向牛头充炭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3、[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乙]“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
9、B【解析】不是“对比”,而是“陪衬”
10、A【解析】A两个都是介词“在”B第一个为“充足”,第二个为“值得”C第一个同“现”,为“显露”,第二个为“看见”D第一个为动词“担忧”第二个为名词“忧愁、忧苦”。
11、(1)成批地死去
(2)同“饲”,喂
(3)相同、一样
(4)同“值”,价格
12、(1)用马鞭敢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1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14、“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字母J
1. 计划偏离正轨时可以选择多种修正措施,做法不正确的是(D )。
(D)对出现的偏差不予过问
2. 监督工作中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指标,其中客户反馈的各种意见、感觉和看法都可以称为(C )。
(C)定性的指标
3. 检查进展情况是领导者进行授权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这一步骤中,做法不合理的是(B )。
(B)对被授权人的工作横加干涉
4. 建设团队是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于建设团队的说法正确的是(B )。
(B)领导者应该能够帮助团队以成熟的方式进行运作、处理纠纷以及反馈信息
5. 建设性反馈是反馈的重要方法之一,关于建设性的反馈,说法正确的是(A )。
(A)反馈是每日常规活动的一部分
6. 讲话中使用“嗯、啊、呀”这样的词语,表明暂时停顿或搜寻正确的词语,这属于副语言沟通要素中的(C )。
(C)声音补白
7. 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C )无法表明交流是双向的。
(C)有人发表了关于团队管理的一些看法
8. 金总喜欢将具体的任务交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授予他们充分的职权,让他们作出决定、解决问题,而他只在需要时提供帮助,金总的领导方式属于( C )。
(C)授权
9. 进行反思的方法有很多,不正确的是(C )。
(C)不需要遵循逻辑
10. 进行工作报告时,抓住听众心理是达到报告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抓住听众心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 )。
(B)灌输更多的信息
11. 竞争过程中,组织应该考虑周围的五种竞争力,这五种竞争力不包括( D )。
(D)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
12. 竞争过程中,组织应该考虑周围的五种竞争力,这五种竞争力不包括(D )。
(D)
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
13. 决策包括许多阶段,正确的排序是(C )。
①提出多个解决方案;②阐明问题,并获得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③作出决定,实施并督导解决方案;④建立选择标准。
(C)②①④③
字母K
14. 客户服务中心使用的指标中,不属于定性监督指标的是(B )。
(B)员工的接电话时间
15. 控制过程的步骤包括:①与标准相比较;②纠正偏差;③衡量实际绩效。
正确的步骤是(B )。
(B)③①②
16. 控制过程中,可以帮助团队发现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的步骤是(B )。
(B)与标准相比较
17. 控制过程中,在衡量实际绩效之后进行的工作内容是( C )。
(C)与标准相比较
18. 控制是保证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C )。
(C)纠正偏差
19. 控制是保证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一个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下面不属于它的步骤的是( D )。
(D)获取基于系统监督的反馈
字母L
20. 乐和超市制定了“明年的平均客流量比今年提高5%”的目标,与此相关的发展目标可能是(C )。
(C)提高公关部的宣传能力
21. 乐和超市制定了“明年的平均客流量比今年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