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研发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元器件。
PCB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的研发过程中,为了确保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PCB工艺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首先,PCB工艺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PCB布局时要考虑信号完整性。
在布局中,应尽量避免信号线的交叉,减少信号的串扰。
对于高速信号线,还需要采取阻抗控制措施,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布局时还应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以便于后续的焊接和维修。
其次,PCB工艺设计规范要求在进行PCB布线时要考虑信号的最短路径。
通过减少信号线的长度,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和功耗,提高电路的性能。
在进行布线时,还应注意避开高功率和高频率的信号源,以防止信号的互相干扰。
此外,在布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电流的分布,合理安排电流的路径和引线的宽度,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PCB工艺设计规范要求在进行PCB设计时要考虑电磁兼容性。
要注意将信号线和电源线与地线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分离,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此外,还可以采用屏蔽罩和滤波器等措施,进一步减少电磁干扰。
另外,还要注意防止电路中的互联元件和导线之间的电磁耦合,避免电磁干扰的传播。
第四,PCB工艺设计规范要求在进行PCB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制造流程和设备的限制。
要根据实际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合理安排PCB板的尺寸和层数。
此外,在进行PCB板切割和打样时,还要遵循相应的工艺要求,确保切割边缘平整,不产生毛刺和裂纹。
第五,PCB工艺设计规范要求在进行PCB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其特性和性能。
在选择PCB材料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确定适合的绝缘材料和导电层厚度。
并应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的材料,以确保PCB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PCB工艺设计规范还要求在进行PCB生产和组装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基础。
PCB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规范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操作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设计工艺规范。
1.设计规范-PCB尺寸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应用需求,确定最佳的尺寸和形状。
-层压结构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复杂度和布线需求,选择适当的层压结构。
-线宽线间规范:根据电流和阻抗需求,确定电路板上的线宽和线间距。
-焊盘规范:确定焊盘的尺寸、形状和间距,以确保焊接质量。
-组件布局规范:合理布置电子元器件,使得信号传输和散热均衡。
2.贴片工艺规范-引脚间距规范:根据元器件的引脚间距,确定元器件的位置和布局。
-焊膏剂规范:选择适当的焊膏剂,并控制其厚度和分布,以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温度规范:根据元器件和焊接材料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焊接温度。
-退锡规范:通过合适的退锡工艺,确保焊接点的可靠性和连接性。
3.线路布线规范-信号完整性规范:根据信号传输特性和电磁兼容性要求,确定合适的线路布线规范。
-电源和地线规范:保持电源和地线的稳定性和布线规范,以提供可靠的电源和接地。
-信号层划分规范:根据布线需求和层压结构,确定信号层的划分和连接方式。
4.工艺控制规范-正确的板材选择:根据电路板的应用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板材。
-禁忌设计规范: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布线,如绕线锯齿状、封装阻挡焊盘等。
-高速信号特殊处理规范:对于高速信号,需要特殊处理,如规范的阻抗匹配、信号层堆叠等。
-容错性设计规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电路板的容错性。
5.丝印和标识规范-丝印的位置和内容规范:确定电路板上的标识位置和内容,包括元器件的位置和器件类型。
-标示符规范:标示电路板的版本号、日期、厂家等信息,以便追踪和维护。
PCB设计工艺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1. 厚度规范:PCB的厚度是指PCB板的整体厚度,包括铜箔厚度和基板厚度。
通常,常用的PCB板厚度为1.6mm,厚度小于0.8mm的为薄板,大于2.4mm的为厚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板厚,以确保PCB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
2. 最小线宽线距规范:线宽和线距是PCB中电路走线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元器件封装的引脚间距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线宽和线距。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线宽线距为0.15mm,对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线宽线距可以更小,如0.1mm。
3.确保电信号完整性的规范:在高速信号和高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电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PCB材料、布线布局、地与电源平面的设置、阻抗匹配和信号层堆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的布局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元器件之间的布局要合理,避免互相干扰;其次,布局要符合热分布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热点集中;最后,布局要注意便于元器件的调试和维护。
5.焊接规范:PCB的焊接是PCB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元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无铅焊接。
此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时间对PCB和元器件产生损害。
6.通孔设计规范:通孔是PCB中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通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孔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孔尺寸应符合元器件引脚和焊盘的要求;其次,通孔布局应合理,避免通孔过多导致PCB变形和信号串扰;最后,通孔孔径和层数需要根据通孔负载和导通电流来确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PCB工艺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结构工艺设计规范(1)

PCB-结构工艺设计规范(1)PCB是现代电子装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PCB的结构工艺设计规范是确保其一致性和高质量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就结合PCB的结构工艺,讨论一下相关的设计规范。
1. PCB元器件布局规范PCB元器件布局很重要,这不仅决定了电路板的稳定性、可靠性,还影响到PCB的尺寸、成本等。
因此,必须对PCB元器件布局进行规范化设计。
具体要求如下:1.1 元器件分组分布布局将不同的元器件分组分布布局,根据不同的性质,在不同的位置放置元器件。
通常把容易产生干扰的电源电路、模拟电路,与容易受到干扰的数字电路相分离。
1.2 元器件密度规范元器件密度要求适当。
密度过大会导致元器件之间无法分清,也不利于PCB维护和调试;密度过小会导致PCB元器件布局空间的浪费。
1.3 尺寸和位置规范PCB元器件的尺寸和位置也需要规范。
同种元器件尺寸应相同,位置也应相对固定,不同元器件的位置也应遵循规范,并确保之间的距离合适,不会因为太靠近而影响到彼此的工作。
2. PCB走线规范PCB走线是通过元器件排布设计,将各个元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电路的过程。
良好的走线规范可以提高PCB电路的可靠性、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2.1 走线合理性规范PCB走线合理性是指走线数量,走线长度以及走线形状等都要符合规范。
PCB设计时应合理选择走线长度,把走线平行且平均分布。
PCB走线中断处的焊盘应有足够的面积,确保可靠焊接。
2.2 走线宽度规范PCB走线宽度应遵循工程设计标准。
如果走线较长,建议采用多层布线,同时应考虑到走线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接触电阻。
3. PCB焊盘规范PCB焊盘在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连接各个元器件。
焊盘规范要求如下:3.1 焊盘大小规范焊盘大小要合理,不同元器件的焊盘大小应依据元器件的体积、重量和固定位置来设计。
同种元器件的焊盘直径应趋于相近,长度也应相近。
3.2 焊盘间距规范焊盘间距要合理,并考虑PCB制造工艺的限制,一般而言,焊盘间距不应过小,不应小于0.3mm;也不应过大,应不超过2mm。
PCB设计与工艺规范

❖ 在双面或多层印制电路板中,相邻两层印制导线 ,宜相互垂直走线,或斜交、弯曲走线,力求避 免相互平行走线。
❖ 印制导线布线应尽可能短,特别是电子管栅极、 晶体管的基极和高频回路更应注意布线要短
PCB走线要求
❖ 印制电路板上安装有高压或大功率器件时,要尽 量和低压小功率器件的布线分开。并注意印制导 线与大功率器件的连接设计和散热设计。
❖
①、如果使用走线,应将其尽量加粗:PCB上的接
地连接如要考虑走线时,设计应将走线尽量加粗。这是一
个好的经验法则,但要知道,接地线的最小宽度是从此点
到末端的有效宽度,此处“末端”指距离电源连接端最远
的点。
❖
②、应避免地环路:例如电源线和地线的位置良好
配合,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可能性。如果电源线和地线配
❖ 技术要点 找出最佳的温度曲线 温度曲线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 技术分类: 按热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按焊接形式:局部焊接、整体焊接
回流焊工艺
❖ 热风回流炉基本结构
回流炉子按PCBA温度变化分为:预热区、恒温区、再流区、冷却区
❖ 工艺窗口
器件对热风回流焊的影响 热风回流焊不能控制局部温度 不能焊接高温器件、焊锡封装的组件、热容量大器件
❖ 作为高速数字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用的印制导 线,应避免相邻平行布线。必要时,在这些导线 之间要加接地线。
❖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需要时,数字信号线可靠近 地线布设。地线可起屏蔽作用。
❖ 在高频电路中,为减少寄生反馈耦合,必要时需 设置印制导线保护环或保护线,以防止振荡和改 善电路性能。
❖ 模拟电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线最好采用保护环,以减少信号线 与地线之间的电容。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在BOTTOM面无 大体积、太重的 表贴器件.
1、片式器件:A≦0.075g/ mm2 2、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 mm2 3、J形引脚器件: A≦0.200g/ mm2 4、面阵列器件:A≦0.100g/ mm2
·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 应通过验证.
2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四)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如: 36mil、 32mil、28mil、
24mil…… ▪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
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二)
器件引脚直径(D) D≦1.0mm
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 流焊焊盘孔径
2、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尺寸较长的器件,长度方向 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如图:
4、通孔焊盘与QFP、SOP、连接器 和BGA丝印间距离>10mm, 与SMT器件焊盘>2mm.
5、过孔焊盘与传送边距离>10mm, 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要易于操作和焊接; ▪ 当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时,单位靠器件引脚和本体不足充分散热,
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热能力.
13
三、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4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 孔直径等相符.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六)
❖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
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 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会使焊盘拉脱.;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PCB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研发过程中,对于工艺设计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下面是一些PCB工艺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PCB基本要求:1.PCB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PCB板的尺寸,确保适配产品的安装空间。
2. 板厚要求:根据工作环境和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PCB板厚度,一般常见的有1.6mm、1.2mm等。
3.线宽线距要求:线宽线距的设计应根据当前工艺的可制作能力来确定,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和线路稳定性。
4.成品层数要求:根据电路复杂度和成本预算,确定合适的PCB成品层数,一般有单层、双层、四层和六层等多种选择。
5.焊盘要求:焊盘的设计应符合电子组件的封装规范,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6.阻抗控制要求:对于需要控制阻抗的高速电路,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包括不同层之间的层间间距和层间阻抗的控制等。
二、布局要求:1.分区布局:将PCB板按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割,并合理安排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布局,以减少干扰和噪声。
2.电源分布:合理规划电源的布局,避免不同模块之间的电源干扰。
3.外围组件布局:将与外界接口相关的元器件(如插座、开关等)布置在PCB板的边缘位置,方便与外部连接。
4.散热设计:应根据电路功耗和特殊需求,设计适当的散热结构,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丝印标识:在PCB板上设置必要的丝印标识,包括元器件的标记和位置,方便装配和维修。
三、走线要求:B走线:根据USB接口的设计规范,确保信号走线的绝对长度尽量短,并避免过量的串扰和信号损耗。
2.高速信号走线:对于高速信号线,应根据特定的信号完整性和阻抗控制需求进行布线,使用差分对布线和控制串扰。
3.电源线走线:为了避免电源噪声和电压降,应将电源线尽量走短,减少电流回路的阻抗。
四、焊接要求:1. DRC检查:在PCB设计完成后,进行DRC(Design Rule Check)检查,确保焊盘和元器件之间的间距和尺寸符合要求。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技术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一份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的示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电路板尺寸和材料选择1.1电路板的尺寸应根据应用需求和机械结构设计来确定,并与设备机械结构相互匹配。
1.2 电路板厚度应根据所需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来选择,常见的电路板厚度为1.6mm。
1.3PCB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的高品质材料,如FR4材料。
二、布局设计2.1PCB布局设计应遵循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原则,避免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
2.2重要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应相互隔离、分离布局,以减少相互干扰。
2.3高速信号线应尽量缩短长度,减少传输延迟和信号失真。
2.4电源线和地线应布局合理,形成良好的电源地面平面,减少电源噪声和接地回路干扰。
三、走线和规则3.1走线应尽量平直、平行,避免盘绕和过多的弯曲,以减小走线长度和导线电阻。
3.2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交叉和平行布线,减少串扰和电磁辐射。
3.3走线宽度和间距应根据电流、阻抗和信号速度等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并符合制造工艺的限制。
3.4在设计复杂电路时,可以采用多层PCB布线,以提高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
四、元器件布置和安装4.1引脚数较多的元器件应尽量靠近所连接的器件,减少走线长度。
4.2元器件应按照功能和信号流向的顺序进行布置,使信号流向清晰、简洁。
4.3元器件的安装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保证焊点质量和可靠性。
4.4高功率元器件应专门设置散热设计,保证电路板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
五、制造工艺要求5.1PCB制造厂商应按照IPC-A-600F电路板制造标准要求进行制造,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5.2设计团队应与制造厂商密切合作,避免设计中存在制造难度较大的工艺要求。
5.3设计团队应提供准确的设计文件和制造要求,确保制造厂商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SMEMA3.1
Fiducial Design Standard
3. 术语和定义
细间距器件:pitch≤0.65mm 异型引脚器件以及 pitch≤0.8mm 的面阵列器件。 Stand off:器件安装在 PCB 板上后,本体底部与 PCB 表面的距离。 PCB 表面处理方式缩写: 热风整平(HASL 喷锡板) :Hot Air Solder Leveling 化学镍金(ENIG) :Electroless Nickel and Immersion Gold 有机可焊性保护涂层(OSP) :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s 说明:本规范没有定义的术语和定义请参考《印刷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IEC60194)
PCB 研发工艺设计规范
经典文档 网上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表单编号:
1. 范围和简介
1.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研发设计中的相关工艺参数。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工艺设计
1.2
简介
本规范从 PCB 外形,材料叠层,基准点,器件布局,走线,孔,阻焊,表面处理方式,丝印设计等多方
面,从 DFM 角度定义了 PCB 的相关工艺设计参数。
1.5mm 直径1.0mm 0.4mm 5.0mm 辅助边
0.4mm
图 5 :邮票孔设计参数
4.3 拼版方式
推荐使用的拼版方式有三种:同方向拼版,中心对称拼版,镜像对称拼版。
[6] 当 PCB 的单元板尺寸<80mm*80mm 时,推荐做拼版; [7] 设计者在设计 PCB 板材时需要考虑到板材的利用率,这是影响 PCB 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说明:对于一些不规则的 PCB(如 L 型 PCB) ,采用合适的拼版方式可提高板材利用率,降低成本。图 6
铣槽 均为同一面 辅助边
图 6 :L 型 PCB 优选拼版方式
[8] 若 PCB 要经过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且单元板板宽尺寸>60.0mm,在垂直传送边的方向上拼版数量
不应超过 2。
表单编号:
4.2 邮票孔连接 [4] 推荐铣槽的宽度为 2mm。铣槽常用于单元板之间需留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一般与 V-CUT 和邮票孔配
合使用。
[5] 邮票孔的设计:孔间距为 1.5mm,两组邮票孔之间推荐距离为 50mm。见图 5
PCB 2.0mm
非金属化孔
PCB 2.0mm
非金属化孔
1.5mm 直径1.0mm 2.8mm 5.0mm PCB
4. 拼板和辅助边连接设计
4.1 V-CUT 连接
表单编号:
[1] 当板与板之间为直线连接,边缘平整且不影响器件安装的 PCB 可用此种连接。V-CUT 为直通型,不
能在中间转弯。
[2] V-CUT 设计要求的 PCB 推荐的板厚≤3.0mm。 [3] 对于需要机器自动分板的 PCB,V-CUT 线两面(TOP 和 BOTTOM 面)要求各保留不小于 1mm 的器件禁
数量不超过2
图 7 :拼版数量示意图
[9] 如果单元板尺寸很小时,在垂直传送边的方向拼版数量可以超过 3,但垂直于单板传送方向的总宽
度不能超过 150.0mm,且需要在生产时增加辅助工装夹具以防止单板变形。
[10] 同方向拼版
规则单元板
采用 V-CUT 拼版,如满足 4.1 的禁布要求,则允许拼版不加辅助边
布区,以避免在自动分板时损坏器件。
器件 ≥1mm ≥1mm 器件 V-CUT
图 1 :V-CUT 自动分板 PCB 禁布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自动分板机刀片的结构,如图 2 所示。在离板边禁布区 5mm 的范围内,不允许布局器 件高度高于 25mm 的器件。
自动分板机刀片 m
带有 V-CUT PCB
5cm m
V-CUT
A
A
V-CUT
A
辅助边
图 7 :规则单板拼版示意图 不规则单元板 当 PCB 单元板的外形不规则或有器件超过板边时,可采用铣槽加 V-CUT 的方式。
超出板 铣槽 边器件
铣槽宽度 V-CUT ≥2mm
图 8 :不规则单元板拼版示意图
[11] 中心对称拼版
中心对称拼版适用于两块形状较不规则的 PCB,将不规则形状的一边相对放置中间,使拼版后 形状变为规则。
[12] 镜像对称拼版
使用条件:单元板正反面 SMD 都满足背面过回流焊焊接要求时,可采用镜像对称拼版。 操作注意事项:镜像对称拼版需满足 PCB 光绘的正负片对称分布。以 4 层板为例:若其中第 2 层 为电源/地的负片,则与其对称的第 3 层也必须为负片,否则不能采用镜像对称拼版。
表单编号:
不规则形状的 PCB 对称,中间必须开铣槽才能分离两个单元板 如果拼版产生较大的变形时,可以考虑在拼版间加辅助块(用邮票孔连接 )
铣槽 均为同一面 辅助边 图 9 :拼版紧固辅助设计 有金手指的插卡板,需将其对拼,将其金手指朝外,以方便镀金。
如果板边是直 边可作V-CUT
图 10 :金手指拼版推荐方式
H
板厚H≥1.6mm时,T=0. 5±0.1mm
图 3 :V-CUT 板厚设计要求 此时需考虑到 V-CUT 的边缘到线路(或 PAD)边缘的安全距离“S” ,以防止线路损伤或露铜,一般要求 S≥0.3mm。如图 4 所示。
表单编号:
S
T
H
图 4 :V-CUT 与 PCB 边缘线路/pad 设计要求
25mm
图 2 :自动分板机刀片对 PCB 板边器件禁布要求 采用 V-CUT 设计时以上两条需要综合考虑,以条件苛刻者为准。保证在 V-CUT 的过程中45O±5O
板厚H≤0.8mm时,T=0.35±0.1mm
T
板厚0.8<H<1.6mm时,T=0.4±0.1mm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引用到的企业标准,以行业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序号 1 2 3 4 5
编号 IPC-A-610D IPC-A-600G IEC60194 IPC-SM-782 IPC-7095A
名称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标准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印刷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Surface Mount Design and Land Pattern Standard Design and Assembly Process Implementation for BG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