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

合集下载

历代名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及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及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及作品欣赏●简介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

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

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

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

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

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

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

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提要《画禅室随笔》四卷,明董其昌撰。

其昌有《学科考略》,已著录。

是编第一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

第三卷分记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

中如记杨成以蔡经为蔡京之类,颇涉轻薄,以陆龟蒙白莲诗为皮日休之类,亦未免小误。

其评文一门,多谈制艺,盖其昌应举之文与陶望龄齐名,当时传诵,故不能忘其结习也。

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杂言上,一曰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曰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曰禅悦大旨,乃以李贽为宗。

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卷一○论用笔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八字真言,无等之咒也。

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

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

黄华樗寮,一支半节。

虽虎儿亦不似也。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

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

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米元章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目录Word版(2-2)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目录Word版(2-2)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目录Word版(2-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目录 Word版(2-2)上博(2)沪1-1268 明李三才行书七律诗轴绫沪1-1269 明王上宫人物轴绢墨笔沪1-1270 明李士达为湛源作山水扇页金笺墨戊子(万历十六年,1588)△沪1-1271 明李士达雪景山水轴纸设色万历丁未(三十五年,1607)85沪1-1273 明李士达松竹人物轴纸色万历乙卯(四十三年,1615)129.1×60.2△沪1-1274 明李士达竹林七贤图卷绢色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25.4×157.2△沪1-1275 明李士达芳园醉月图轴绢设色七十三叟139×90△沪1-1276 明吴尔成为紫巘作山水轴纸墨笔169×51.5 △沪1-1277 明周之冕梅花鹌鹑图扇页金笺色万历丙子(四年,1576)△沪1-1278 明周之冕柳桥鸾鸯图扇页金笺设色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沪1-1279 明周之冕拒霜飞鸳图扇页金笺设色丙午(万历十四年,1586)△沪1-1280 明周之冕蓼塘鹡鴒图扇页金笺设色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沪1-1281 明周之冕蕉竹图扇页金笺墨笔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沪1-1282 明周之冕花蝶图扇页金笺设色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沪1-1283 明周之冕桃花虾戏图扇页金笺设色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沪1-1284 明周之冕白鹭残荷图扇页金笺设色戊戌(万历二十六年,1598)△沪l-1285 明周之冕柳下鸳鸯图扇页金笺设色己亥(万历二十七年,1599)△沪1-1286 明周之冕花荫猫戏图轴纸墨笔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沪1-1287 明周之冕梅竹图卷纸墨笔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沪1-128明周之冕葵石猫蝶图轴绢墨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131.9×41.5△沪1-1289 明周之冕芙蓉野壳图轴纸设色辛丑(万历二十九年,1601)沪1-1290 明周之冕梅禽图扇页金笺设色辛丑(万历二十九年,1601)△①沪1-1291 明周之冕花卉卷纸色辛丑(万历二十九年,1601)27.7×1078.9△沪l-1292 明周之冕花鸟卷纸色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29.1×408.6△②沪1-1293 明周之冕秋花三猫图卷纸色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25.6×203.9△沪1-1294 明周之冕柳塘鸳鸯图扇页金笺色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沪1-1295 明周之冕花鸟册绢设色26.5×36.3 △沪1-1296 明周之冕铁骨冰肤图卷纸墨笔27.5×278△沪l-1297 明周之冕花鸟轴绢设色168.3×78.8△沪1-1298 明周之冕白梅图扇页金笺设色△沪1-1299 明周之冕池畔鸭栏图扇页金笺设色△沪1-1300 明周之冕芙蓉蛱蝶图扇页金笺设色③沪1-1301 明周之冕芙蓉秋禽图扇页金笺设色△沪1-1302 明周之冕扁豆秋虫图扇页金笺设色△④沪1-1303 明周之冕柳桃双燕图扇页金笺设色△沪1-1304 明周之冕柳塘睡鸭图扇页金笺设色△沪1-1305 明周之冕红梅山雀图扇页纸设色⑤沪1-1306 明周之冕海棠山禽图扇页金笺设色①傅:疑。

以古为新:传统的流变及重构

以古为新:传统的流变及重构

以古为新:传统的流变及重构引言作为晚明的画坛领袖,“南北宗论”的倡导者,董其昌以其南宗水墨文人画一路风格,影响海内,从者如云。

一时以王维为祖师,以董、巨为标准图式的水墨渲淡的山水画风格成为文人画派的明显标志。

然而,任何人都有其多面性,董其昌在水墨之余所作的没骨重彩画,以一种重构历史的方式出现,通过特定的传播方式,并经过多次的重构,对于清代以后画坛,尤其对于近代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近代画坛在西风东渐和中西绘画交流时可资借鉴的重要历史资源。

透析没骨重彩画的传播个案,可以考察古老的艺术传统在传播过程中基于不同的需要而不断被重构的过程,以及他们所具有的不同社会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1949年春,吴湖帆为“抱真”作《仿唐杨异峒关蒲雪图》(图一),在题跋中,他感慨地写道:己丑春日,偶观董思翁画是图。

抱真索余写没骨青绿小景,因师兹法,追忆唐人画派,凡有清三百年来无问津者,幸赖是本摸索耳。

1954年,他又以笺纸作《北极冰山图》,并特别声明是“戏以杨异法写真景”。

1956年,刘海粟作《临董文敏没骨青绿山水》(图二),题曰:余曾见董玄宰仿僧繇没骨画,设色奇古,亟一临之,并存诗识,以知所自。

旁并录陈继儒诗跋云:画龙不点睛,点睛即飞去。

画山不画骨,画骨失真趣。

幻化恣神奇,君已得其意。

……玄宰不写色画十余年矣,弛幅偶仿僧繇,深入三昧,特为之拈出。

眉道人儒。

早在1934年,张大干就作有此种没骨青绿山水,题为“仿吾家张僧繇法”(图三)。

1947年,他又作有《仿杨异峒关浦雪图》(王方宇旧藏),题:青绿没骨画法出于吾家僧繇,董文敏数数临之,此又临文敏者。

其实还有更罩的。

1923年,北京画学研究会的金城就作有《仿杨异山水》(旧金山曹仲英藏),画上题云“癸亥八月仿杨异没骨法”。

遍观以上临仿作品,并综合其跋语,可知他们都是自称临仿古代的一种没骨青绿山水画,并可以大致归纳出没骨青绿山水画发展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分别是:张僧繇、杨?N、董其昌。

王翚绘画风格分期

王翚绘画风格分期
绘画创作量巨大 ,存世画作颇多 ,估计有近 干张之多 ,仅故宫博物院便庋藏有三百七十余件 。还有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 内府 《石渠宝笈 》初编 、续编 中收录的 王翠作品 ,国 内外公私博物馆 、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的王翠 作品 ,牟利者将王翠临摹古代诸家的画作改款后的作品 ,以 及王翠主动作伪的作品等 。这有利于我们对于王翠绘画进行 分期的系统研究 ,有助于全面认识其绘画艺术风格 ,把握画 家个人风格发展的阶段 与轨迹 ,对于鉴定其绘 画的真 伪亦很 有 帮助 。
篪其 昌制之 :“北 宗则李 训父了 着色 山水,流传而 为宋之 赵斡 、赵 们驹 、们啸 ,以 吗、夏辈 。”赵干 【 足 优先被点名 、 拉入 “熙 t、rL”n勺 “北宗” 家。想来 ,gt  ̄J:i,l" 乡邑虽享大
, 以摹 j 公望为能事 ,仉仍是职业画家 ,画风 多变以满 足 买画者 备式各样 的需求 ,乃是生存之道 。、任他 的影响 , 此时 的 烬应 当 也足以临蓼作 为学 习的方法 ,没有太多 “南 宗” “北: 的 约束 。故此 《仿古 I【1水图 》册 法质朴稚拙 、 憨态可 掬,较好地反映 了 翠这一阶段 的绘 l田i面貌。这种不 拘 南北 宗的做法 ,也为今后 于犁专 门研 习 “北 宗”画法打 卜 -r基础 。
然 而,其绘画风格分期却较为困难。究其原因 : 第一 ,王翠终其一生都在鬻画为生 ; 第二 ,作为社会地位较低 的职业画家 ,若要摆脱 “廉价 ” 的身份与职业 ,得 到上流社 会或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接受与认 可,大量送画是最 为有效的方法 ; 第三 ,王晕出生在世代从事绘画的家庭 ,从小的耳濡 目 染 ,持久的家庭熏 陶 ,使得 王翠有着爱画 、嗜画的天性 ; 第四 ,王晕成名之后 ,求画者越来越多 ,旱已供不应求 , 为应付画债 ,唯有夜以继 日地大量创作 ; 第 五 ,应 求 画 者 要 求 而创 作 的符 合 “客 户 ”要 求 的 画作 ; 第六 ,王翠有大量的临摹与作伪的作品 ,临摹 与作伪均 务求乱真 。故而 ,在此类作品 中王翠 的个人风格不 明显 ,更 难 区 分 所 属 时 期 。 基于此 ,在对 王翠绘画风格进行分 期时 ,出现 了风格 特 征不明显 ,或者长时期风格特征缺乏变化 的现 象 ,给 王翠绘 画风格分期带来 了一定的困难。 王翠 一生 的绘画创作 时间很长 ,如果从他 16岁拜张珂 为师学画 开始算起 ,至其 86岁去世 ,时 间跨度有 70年。在 这 么长的时间段 里 ,如果仅 用早期 、中期 、晚期来概 括则显 得过 于笼统含 混 ,条理 不够 清楚 ,故这里 采用分阶段的方法 对王翠 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期 。

董其昌《山水册》-董其昌九开水墨山水画册高清大图赏析

董其昌《山水册》-董其昌九开水墨山水画册高清大图赏析

董其昌《⼭⽔册》-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册》,明代,董其昌,册页,纸本墨笔,共9开,每开纵26.4厘⽶,横16厘⽶,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明代董其昌《⼭⽔册》全九开9492x1314⾼清⼤图藏印:“□□⽥舍”、“⽵窗”、“简静斋”、“□耕澹□”、“⽵窗”、“苑西”、“顾⼦⼭秘匧印”、“江邨秘藏”、“□□堂春⽔长廊”、“清吟堂”等。

此册⽆作者款印,清⼈⾼⼠奇题跋云为董其昌所画。

每页⽤笔⾯貌各不相同,依次仿⾼克恭、沈周、黄公望、倪云林、⽶⽒⽗⼦等诸家。

董其昌画过⼤量师法古⼈的册页⼩景,体现了他对前⼈笔墨技法的领悟和实践,⾼⼠奇称董其昌“临古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临古”⽽“变古”正是董其昌所追求的绘画境界。

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陆润之藏”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烟客”第三开:⾃题“⽞宰画。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第四开:⾃题“⽞宰。

”鉴藏印钤“烟客”第五开:⾃题“⽞宰。

”鉴藏印钤“孙之”第六开:⾃题“董⽞宰。

”鉴藏印钤“孙之”第七开:⾃题“⽞宰。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孙之”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九)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图》册,明,董其昌绘,10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1.2cm,横13cm。

第⼀开,画奇峰兀⽴,坡陀树⽊,云烟缭绕。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壶奇峰⽩云图,图在吴门,尤⽂学家,余见⽽拟之。

其昌。

”钤“太史⽒”、“董其昌”印。

第⼆开,画溪流两岸⼭峦起伏,树⽊丛⽣。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吴仲圭号梅华道⼈,此图仿之。

其昌。

”钤“太史⽒”、“董其昌”印。

第三开,画溪流、⼭⽯、树⽊。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第四开,画重峦叠嶂,云⽓弥漫,房屋茅舍,林⽊深秀。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落落长松夏寒,右丞诗中画也。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

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

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

这里我们介绍张宏绘画作品。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传世作品有:《栖霞山图》《句曲松风图》《浮岚暖翠图》《止园图》《青绿山水图》《西山爽气图》《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琳宫晴雪图》《越中十景册》《蜀葵图》《击缶图》《秋塘戏鹅图》《金山胜概图》《越中十景册2》《村径柴门图》《牧牛图卷》《史记君臣故事图》《山居雪景图》《袖里奇峰》《仿古山水册》《仿李唐幽溪书屋图》《古木寒鸦图》《灵岩积雪》《山水四屏》《吴中胜览》《幽山访友》《布袋罗汉图》《函关紫气图卷》《延陵挂剑图》《浮岚暖翠图》《山塘短棹图》《阊门舟阻图》《松下闲话图长卷》《山水图》《杂技游戏图》等。

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过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明代末期张宏《栖霞山图》赏析《栖霞山图》,明代1634年,张宏,纸本设色,立轴,纵341.9厘米,横101.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栖霞山图》描绘的是南京近郊的风景名胜“栖霞山”,本画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

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董其昌五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董其昌五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大师董其昌五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明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实现统一(1368年~1644年)。

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加紧了思想控制。

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同。

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刻帖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

明成祖时,大力复兴文化,招募擅长书法的人,并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习书之风。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

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渐兴起。

书法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出现了一大批雄视一时的书法家。

以李东阳、沈周、吴宽为代表;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书法的又一书法昌盛时期。

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了文艺活动。

广东国画研究会

广东国画研究会

广东国画研究会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美术社团,其宗旨是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

广东国画研究会正式成立于1926年2月,其前身为创建于1923年的癸亥合作画社,其团体活动结束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国画研究会前后经历近十五年时间,参与画家数百人,成为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美术社团。

国画研究会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广州,并在香港、东莞创立分会。

其代表画家有潘龢、潘景吾(达微)、姚礼修(粟若)、李耀屏、赵浩(浩公)、卢振寰、卢观海、温其球(幼菊)、黄少梅、李凤廷、黄君璧、黄般若、邓芬(诵先)、卢子枢、罗卓(艮斋)、李居端(研山)、容祖椿(仲生)、张虹(谷雏)、冯缃碧、罗仲彭、蔡守等。

他们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

广东「国画研究会」主要画家及艺术风格解读在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以广州为重镇,东莞、香港诸地为辐射地区,出现一批以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粹艺术的绘画团体。

他们深感清末民初以来广东画风萎靡不振,正统的国画受到来自于东洋、西洋绘画以及当时所谓的「折衷派」的「新国画」的冲击,因此试图结合广东地区的国画力量,「把历代绘画的成业,简练揣摩,振开风气」,从而形成了近代岭南绘画史上一个独有的美术群体──广东「国画研究会」。

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前身「癸亥合作画社」算起(1923年)到「国画研究会」的解体(1937年),前后经历近十五年时间,期间参与的画人一度达二百余人,成为这一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绘画组织。

就其分布的地域而言,主要集中在岭南地区,少数画家为岭南以外之人,如黄宾虹(1865-1955),且多为临时性质。

这一绘画组织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广东画坛影响极大,其流风遗韵一直绵延至今。

可是长期以来,虽然也有少数专家学者开始留意于该画会的数据搜集与梳理,但该会尚未像同时期的其它绘画团体如「岭南画派」一样,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
《仿古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纸本,水墨,10开,每开纵23.8cm,横13.7cm。

第一开款:“玄宰仿王叔明。

”下钤“董其昌印”。

对幅自题:“乙卯子月望,送著存使君上计吴阊,舟中写此六景为别。

董其昌。

”钤“董其昌”、“太史氏”印。

鉴藏印钤“金黼廷瘦仙氏考藏”(朱文长方)等。

乙卯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第二开款:“玄宰仿惠崇笔。

”下钤“董其昌印”。

第三开款:“仿赵大年。

玄宰。

”下钤“董其昌印”。

第四开款:“玄宰仿米元晖。

”下钤“董其昌印”。

第五开款:“玄宰仿黄子久。

”下钤“董其昌印”。

第六开款:“玄宰仿云林。

”下钤“董其昌印”。

第七开款:“玄宰。


第八开款:“铜陵道中写所见,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第九开款:“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第十开款:“泉飞下溜急,松古上枝平。

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王昶对题:“画家各以天姿学力胜至思翁,则漆园所谓人而天者也。

人而天,正如列子御风,冷然谁其跂之。

惊蛰后二日定香居士阅于琴画楼,时春雪犹未霁也。

”下钤“王”、“昶”、“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印。

此图册是董其昌61岁闲居江南时,在悉心模仿前代画家王蒙、惠崇、赵大年等人画作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审美意趣创作的山水系列画。

全册一页一景,皆以重峦繁树构成景致。

画页构图均为平远式。

近景树木枯荣相杂,远景山峦叠嶂连绵,中景以一潭静湖碧水扩展了画面空间,同时丰富了景致的层次变化。

图中所绘山石树木不求逼真写实,只注重其意象的表达,通过娴熟的笔墨既表现出山水的神韵,亦反映出董氏对自然山水的独特认知。

此图册印文、款题及山石的表现笔法呈两种风貌。

第一至第六开的印文为“董其昌印”,第七至第十开为“董玄宰”。

第一至第六开题款的字体清劲疏秀,行笔自然,具有董氏典型的行草体风貌;第七至第十开的款字则外松内紧,毫无董字古淡洒脱的神韵。

在山石的皴擦点染上,第一至第六开多先以细劲简括的线条勾勒石骨山脉,随后以干笔侧锋略作皴擦,并用浓墨作卧笔横点,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显现出山石铅华尽洗后的空灵淡宕之美;相比之下,第七至第十开画页中山石的笔墨过于呆板拘谨,缺少董氏山水画中含蓄秀逸的神韵。

更为重要的是,董氏在第一开的对幅上自题:“乙卯子月望,送著存使君上计吴阊,舟中写此六景为别”,已言明仅绘“六景为别”,而非十景。

该图册经徐邦达先生于1990年10月30日鉴定,认为其第七至第十开画页为后配,非董其昌原作。

撰稿人:李湜[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