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曹操的拼音

曹操的拼音
拼音:[ cáo cāo ]。
解读: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
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
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人物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
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简历

曹操简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个人简历

曹操个人简历你可知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曹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曹操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曹操个人简历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
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ppt课件

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编成《兵法要》,还有注释 《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20岁时,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朝中宦官专权,多次 上书进谏,无法扭转局势。
十常侍 张让 赵忠 汉灵帝
2.陈留起兵
184年,黄巾军农民起义,后西北的边章、韩遂率兵 10余万反叛朝廷,天下纷乱。 董卓入京,犯上作乱,另立新帝,焚烧皇宫,迁都长安。
7.创建曹魏
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 殿” 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位于诸侯王 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三、为政举措 1、用人唯才 2、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3、作风朴素,提倡节俭 4、钻研兵法(汉末三国时最有名的的军事家) 5、治军严整,法律严明
五、曹操诗歌赏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此时,曹操回到家乡陈留,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讨 伐董卓。后各方势力一起反董卓,以袁绍为盟主,曹 操为奋武将军。
张 角
3、逼降黄巾军,势力逐渐强大。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 被杀,曹操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历经苦战,终于大破敌 军,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 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
四、艺术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 点。
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惨遭失败。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太祖
陵墓:
高陵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中丰功伟绩无数,主要的有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ao Cao
别名:
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曹操-ppt课件

张 角
3、逼降黄巾军,势力逐渐强大。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 被杀,曹操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历经苦战,终于大破敌 军,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 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
6.三国鼎立开始形成。
208年,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 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刘备、孙权联盟
赤壁之战 ——又一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曹操
二十万(称八十万)
孙刘联军 五万
伤亡:曹军过半 联军主要为荆州逃兵
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四、艺术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 点。
曹操之墓
原本曹操陵墓的所在位置一直是个谜团,直 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 得到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县安 丰乡西高穴村一带。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 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 宏大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 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 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 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但:仅,只。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永年:长寿,活得长。
4.奉戴天子
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入驻洛阳,曹操进军 洛阳保卫京城。
东汉名将曹操资料简介

东汉名将曹操资料简介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那关于曹操的资料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曹操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的资料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号吉利,小子阿瞒,是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且擅长写诗歌,在书法和音乐上也颇有修养,可以说文武双全。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是汉朝第二代国相曹参的后裔,年轻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与学业,但机警聪慧且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热爱武艺,又喜欢兵法,几次为官又为各种原因返乡。
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独揽大权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曹操不愿与其合作,于是逃到陈留,合义兵讨伐董卓,自此,曹操开始了漫长的征战之路。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入驻洛阳,被封为司隶校尉,后又被封司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先后消灭了袁绍、吕布、刘表、马超以及韩遂等割据势力,又享福了匈奴、鲜卑等,将中国的北方一统,为日后曹魏的立国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在洛阳病逝,死时六十六岁,死之前琉夏遗令,要求把自己葬在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年十月,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魏,并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屯田,从而将军粮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唯才是用,打破了门第的束缚;勤俭节约,不好华丽,将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扭转,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是无可争议的。
且曹操留下了《观沧海》等诗歌,对中国的文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也有人说曹操为人奸诈,而曹操说过“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使得很多百姓都讨厌曹操,所以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曹操的性格特征超人的领袖才能:曹操的领袖气质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曹操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领导精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做到当机立断,从不优柔寡断,这也是领袖必备素质。
曹操刚刚踏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
谥号魏武帝。
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
其文亦清峻通脱。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
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