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头皮针课件

头皮针的起源和历史
小儿头皮针主要涉及20多个穴位,包括头维、百会、本神等,刺激方法包括平刺、直刺、补法、泻法等。
头皮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小儿头皮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头皮针的治疗范围
小儿头皮针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无痛等优势,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改善循环
头皮针在康复科的应用
头皮针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05
在给小儿头部注射完成后,应使用医用胶布将针头固定好,避免针头移位或脱落。
固定针头
头皮针的护理要点
注射后应密切观察小儿的注射部位,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观察注射部位
小儿头皮针注射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滞留在头部,以免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头皮针在小儿科的应用
促进小儿智力发育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促进小儿智力发育。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神经元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从而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
缓解小儿疼痛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用于缓解小儿疼痛,如头痛、偏头痛等。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辅助诊断
01
进针手法
03
循法
循法是一种辅助行针的手法,通过循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小儿的不适感。
头皮针的行针手法
01
提插法
提插法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提插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02
捻转法
捻转法也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捻转可以调整经气,使穴位更加敏感。
拔针技巧
拔针时应先以干棉球按压进针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以免出血或疼痛。
头针1 ppt课件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2020/12/9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2020/12/9
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
2020/12/9
•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
2020/12/9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2020/12/9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2020/12/9
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
2020/12/9
•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
2020/12/9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头皮针静脉输液PPT课件

-
17
持针手法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 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 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 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 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
18
进针方法及角度
➢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 正面或旁侧进针
➢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5.5号头皮针)
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 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
-
15
血管的特点及头皮针的选择
➢ 小儿(5.5号头皮针)
血管较细,弹性好,皮下脂肪较多,比较难看见 血管分布
※在使用利尿剂、脱水剂,需要快滴时选择
(8号头皮针)
-
16
持针手法
➢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 面,刺入皮肤后,改拇指、食指持针柄前 后面穿刺入血管,这样穿刺成功率高,病 人痛苦轻。
头皮针静脉输液
-
1
主要内容
➢ 头皮钢针输液术概述 ➢ 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及原则 ➢ 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 ➢ 血管的特点及头皮针的选择 ➢ 进针方法及角度 ➢ 固定方法及输液速度的计算 ➢ 静脉输液的操作程序
-
2
头皮钢针输液术概述
※头皮钢针输液会增加液体渗漏到皮下组织 的概率,因此它仅适用于:
1.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2.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少于4小时,且输液时
每分钟滴数 = 输液时间(分)
-
28
输液时间的计算
➢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 需用的时间?
输液时间= (小时)
液体总量(ml)×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60(分)
小儿头皮针课件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或 移位。
头皮针的护理方法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漏等异常情况。
根据患儿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
保持头皮针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头皮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疼痛
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调整穿刺 部位,减轻疼痛。若疼痛持续加 重,可考虑更换药物或停止输液
案例三
处理方法一
监测体温,观察发热程度 和持续时间。如体温超过 38.5℃,应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二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 低体温。
处理方法三
如患儿出现寒战或抽搐等 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录
记录穿刺时间、部位、血 管类型等信息,以便后续 参考。
维护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 燥,避免感染。
03 头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头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
头皮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小,特 别适合小儿患者,因为他们的血
管细小、不配合等特点。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快速建立静脉 通道,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便利。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营养液等。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长时间保留, 方便连续输液和观察病情变化。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04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确保环境清洁、安静,患儿体 位舒适,头发干燥。
掌握穿刺技巧,准确找到血管,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要足够 ,避免二次污染。
02 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
头皮针的护理方法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漏等异常情况。
根据患儿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
保持头皮针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头皮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疼痛
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调整穿刺 部位,减轻疼痛。若疼痛持续加 重,可考虑更换药物或停止输液
案例三
处理方法一
监测体温,观察发热程度 和持续时间。如体温超过 38.5℃,应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二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 低体温。
处理方法三
如患儿出现寒战或抽搐等 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录
记录穿刺时间、部位、血 管类型等信息,以便后续 参考。
维护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 燥,避免感染。
03 头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头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
头皮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小,特 别适合小儿患者,因为他们的血
管细小、不配合等特点。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快速建立静脉 通道,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便利。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营养液等。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长时间保留, 方便连续输液和观察病情变化。
头皮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04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头皮针的注意事项
操作前确保环境清洁、安静,患儿体 位舒适,头发干燥。
掌握穿刺技巧,准确找到血管,避免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要足够 ,避免二次污染。
02 头皮针的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
头皮针课件

四、枕区
PPT学习交流
19
四、枕区
14.枕下旁线(平衡区)
定位:在头枕部,即自玉枕穴至天柱穴。
(玉枕穴-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 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 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症状、后头痛等。
4.5寸。 线与
头维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
PPT学习交流
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11
二、顶区
9.顶颞后斜线(感觉区) 定位: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顶颞前斜线之后,与 之相距1.5寸,即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症,如麻木、疼痛、瘙痒等。
此外还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肢体远端麻木、皮肤瘙痒症 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所引起的瘙痒症状,有迅速缓解 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感觉功能的效果。
PPT学习交流
24
四、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患
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男科病和妇科病(功能性 者),以及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泻等。
PPT学习交流
主治:腰腿足病症。PPT学习交流
7
二、顶区
7.顶旁2线 定位:位于顶旁1线外侧,与之相距0.75寸,即自正营穴向后刺 1.5寸。 主治:肩臂手病症。 属足少阳胆经。 (正营穴-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PPT学习交流
8
二、顶区
PPT学习交流
9
二、顶区
8.顶颞前斜线(运动区)
定位: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 连线。
(前神聪穴-位于头顶正中线,前发际上4寸处。)
头针ppt课件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5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9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10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 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 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16
4区 6区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5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9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10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 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 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16
4区 6区
针灸学课件--头针 ppt课件

9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三)额旁2线(胃区、 肝胆区)
【部位l 在头前部,从 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条 长1寸的线。 【主治】 急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 疾病等。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 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 运针手法。
ppt课件 10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四)额旁3线(生殖区、 肠区)
ppt课件 32
5.言语二区
【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节 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的上点进针,沿皮向下刺1寸 (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ppt课件
33
6.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九)顶旁2线
【部位】 在头顶部, 督脉旁开2.25寸,从 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 条长1.5寸的线到承 灵穴。 【主治】 肩、臂、 手等病证,如瘫痪、 麻木、疼痛等。 【刺法】:由正营穴 向后沿皮刺入1.5寸。 行快速捻针手法。
ppt课件
17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十)颞前线
【部位】 在头的 颞部,胆经颔厌穴 与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 偏头痛、 运动性失语、周围 性面经神麻痹和口 腔疾病。 【刺法】: 由颔 厌穴进针,沿皮刺 入透悬厘穴,行快 速捻针手法。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 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头针简史
20世纪70年代有医者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 投影,命名了头针线,并确定了相应的主治症。
第七章头皮针法2课件

注意事项
腕踝针法进针一般不痛不胀不麻等,如出 现上述症状,说明进针过深,须调至不痛 不胀等为宜。
把握准确的针刺方向。 有几种症状同时存在时, 如症状中有痛的
感觉,首先按痛所在区选点。 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按毫针
刺法中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腕踝针临床应用
选点原则
➢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左病取左、右病取右 ➢区域不明、选双上1 ➢上下同取 ➢左右共针
处方示例
感冒 胁痛 眩晕 腹痛 呃逆
上1,配上2、上5、上4。 下2,配下1、下3或上2。 上1,配上3。 下1、下2,配下3。 下l,配上1。
处方示例
痛经 下l,配下2。 带下病 下l,配下2。 肩周炎 上4、上5,配上6。 荨麻疹 上l。 肾绞痛 下5、下配下6。
上段分区
下段分区
腕踝针进针点 --腕部进针点
左右两侧共6对,约在腕横纹上2寸(相当于 内关穴与外关穴)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 线,从前臂内侧尺骨缘开始,沿前臂内侧 中央,前臂内侧桡骨缘,前臂外侧桡骨缘, 前臂外侧中央,前臂外侧尺骨缘顺序六等 分,每一等分的中点为进针点,并分别称 之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快速捻转手法
抽提法
抽添手法
进插法
施术要领:一是要用全身力量带动肩、肘、腕, 运气于指,行抽提或进插;二是每次抽提或进插 都要迅速,要在1分范围的幅度内进行,针体勿左 右转动。
头皮针临床应用 --头皮针适应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精神病症 疼痛和感觉异常 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患
头皮针临床应用 --头皮针注意事项
4.额旁3线 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5 分处,向下刺1寸。
5.顶中线 自百会穴至前顶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
Principal points 主穴: Gan(CO12)、 Shen(CO10)、 Xin(CO15)、 Naogan(AT3,4i).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
Supplementary points (配穴): Mainly with language
主穴:神庭 ,前顶,百会 , 智力情感区 ,双感觉区上 1/ 5 , 双听理解区 ,小脑蚓区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Supplementary points(配穴) Add Left motor area , the area before
the next 2/5 movement and bilateral cerebellar hemisphere area for speech disorder . 语言发声障碍者选左侧运动区及运动前 区下2/5下部、双侧小脑半球区。
from 0.5 cun above down toward Yangbai (GB 14) subcutaneously perpendicular to the transverse plane. 操作:定神Ⅰ针向印堂穴方向沿皮平刺达鼻部,定神Ⅱ 针、定神Ⅲ针向阳白穴沿皮平刺。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颞三针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1st, 2nd and 3rd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定神针(定神 Ⅰ针、定神Ⅱ针、定神Ⅲ针)
Location: the 1st acupoint is 0.5 cun above Yintang (EX-HN 3), and the 2nd and 3rd are both 0.5cun above Yangbai (GB 14). 定位:定神Ⅰ针位于印堂穴上0.5寸,定神Ⅱ针、 定神Ⅲ针位于左右阳白穴上0.5寸。 (图)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Add the left feeling under the areas after 2/5 and sound memory area for th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disorder. 语言理解障碍者加左侧感觉后区下2/5和声记 忆区。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颞三针
Performance: needle all three needles perpendicular to the transverse plane subcutaneously down to a depth of 0.8cun.
The Four Spirit Points 四神针
Performance:
Needle all four needles subcutaneously toward the outside, away from Baihui. 操作:四针均向外平 刺。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定神针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1st, 2nd and 3rd acupoints in the Temporal Area. 颞三针(颞Ⅰ针、颞Ⅱ针、颞Ⅲ针)
Location: the 1st acupoint is 1.5 cun superior to the apex of the ear beyond the bord of the hairline.At the same level, the 2nd and 3rd are needled 1 cun to either side. 定位:颞Ⅰ针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颞 Ⅱ针、颞Ⅲ针位于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 1寸处。
自闭症 焦虑症 抑郁症 老年痴呆 失眠 儿童多动症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Autism 关于儿童自闭症的针灸治疗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principal points: shenting(GV24),qianding(GV21), baihui(GV 20) ,Intelligence emotional area,Double feeling district of 1/5, Double listen to understand area, Cerebellar vermis area。
处方:四神针、定神针、颞三针、颞上三针、脑三针、 智三针、醒神针、手智针、足智针、舌三针。
The Four Spirit Points 四神针
The Four Spirit Points: 1st, 2nd, 3rd, 4th of the Spirit Points. 四神针(四神Ⅰ针、四神Ⅱ针、四神Ⅲ针、四 神Ⅳ针)。
Location: located on the right and left of Baihui (DU 20) lateral to the midsagittal plane, an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o Baihui in line with midsagittal plane. 定位: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 处。
barriers:Add Kou(CO1) , She(LO2) 以语言障碍为主者加:口、舌. Mainly in stereotyped behaviors:add Neifenmi(CO18) , Jiaogan (AH6a), Shenmen (TF3) 以刻板行为为主者加:内分泌、 交感、神门。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定神针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定神针
Performance: the 1st needle is needled from 0.5 cun above down toward Yintang (EXHN3)subcutaneously perpendicular to the transverse plane. This point is needled with the tip of needle reaching down to the cranial suture between the upper frontal bone and the nasal bone.The 2nd and 3rd needles are needled
将磁珠用胶布贴敷于耳穴上,嘱患儿自行按压,每日 不少于3 次。每次贴压单耳,隔日交替贴压双耳,以 10 次为一疗程。
Jin's 3-Needle Therapy靳三针
Therapy: the Four Spirit Points, the Stabilizing the Shen Points, the 3-Point in the Temporal Area, the 3Point in the Upper Temporal Area,The 3-Occipital Points, The 3-Point for Intelligence, the Resuscitate the Shen Points, the 3-Intellect Points on the Hand, the 3-Intellect Points on the Foot, the 3-Tongue Points.
Add Bilateral motor area and the premotor area in 2 / 5 for poor in fine movement with both hands. 双手精细动作较差加双侧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的 中2/5。
Scalp acupuncture 头针
Performance: select the filiform needle of 1 cun and insert quickly into the subcutaneous region with an angle of about 15-30° and along the stimulating area to a correspongding depth followed by rapid twirling and rotation. Retain the needle for 1-2 hours, and once or twice a week. 操作手法:选用1 寸长的毫针,针与头皮呈15-30°夹 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沿刺激区进针到相应深度后, 进行快速捻转。每次留针1 ~2h,每周1~2次。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针
Performance: fix the magnetic bead onto the ear acupoints with adhesive tape; advise the patient to press the acupoints at least three times a day; each time select one ear, change the other side every other day and ten times fo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3-Point for Intelligence 智三针
The 3-Point for Intelligence: Shenting (DU 17), both Benshen (GB 19) points.
智三针(神庭、左右本神)。
Performance: needle all three needles subcutaneouslyfrom thefront toward the Back of the cranium parallel to the midsagittal plane to a depth of 0.8 cun. 操作:由前向后平刺0.8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