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句段的作用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ppt课件

小学记叙文阅读知识及技巧
1
可编辑课件PPT
小学阅读考点
基础知识: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 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归纳概括:段落大意
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 信息查索: 指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画出中心句、过 渡句、呼应句,找出文中或某段中反义词或近义词。 通过关键信息将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定位(多见于说 明文)也属于信息查索范围。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 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 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 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 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4
可编辑课件PPT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5
1.叙述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5.抒情
可编辑课件PPT
表达方式
6
可编辑课件PPT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4.人物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
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 下文。 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 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 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
记叙文句段的作用

例5
(限时训练P104《纯情山水》) 2.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描写了作者乘坐竹筏进入 武夷山时的情形,传达了轻松、 欢喜的心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 基调),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解题思路:内容上,写了…… (内容),表达了……情感。 结构上:(首段)总领全文,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统摄全篇,总领下文 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引出下文,行文巧妙 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下文作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记叙文句段的作用
一、要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 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1、重要句段:各类文体中在内容上能
例1:
(限时训练P74《放生池》)
4. 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两方 面的作用。
含义: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使文 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写出了放生的意义,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主旨。
例2:
(限时训练P94《心灵之痛》)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9段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 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
记叙文结构常考题型
开头:
你 掌 握 了 吗 ?
开门见山: 1、开篇点题,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专题14 分析句段的作用(课件)-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典例精讲2】《爱心菜》
⑱杨经理一边戴口罩一边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咋说也不 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⑲老大爷举起电喇叭:“老王昨晚才从武汉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 我隔离呢。” ⑳杨经理闻听,撇了撇嘴,心说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哩? ㉑老大爷似乎知道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钱, 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的白菜。” ㉒“啊?”杨经理吃了一惊。
解析:[反问]这段话点明我们的位 置离敌人非常近,说明我们的处境很 危险,为下文写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 情况下一动不动做铺垫。
【典例5】《开国大典》
原文:“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 式开始。”
解析:[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毛主席宣读公告,引出下文 对阅兵式的描写。
3.结尾句段的作用
内容:写了××内容,突出××特点,表达 了××情感。 结构:①总结全文;②篇末点题;③首尾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④卒章显志,点明中 心,深化主题;⑤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 ,引发读者的想象;⑥结尾出人意料(虽然 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⑦提出问题 ,引人深思等。
【典例1】《刷子李》
原文:“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 信。”
解析:从行外到行内,人们对这一传说都 不相信,为下文写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做铺 垫。
【典例2】《好的故事》
原文:“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 事。”
解析:过渡段。 ①结构上,照应题目。 ②内容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入梦前的 描写,引出下文对“好的故事”内容的叙 述。
【典例3】《金色的鱼钩》
原文:“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 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毕竟好多了。可是老班 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解析:[对比][伏笔]把“我们”总能吃到鲜 鱼野菜汤和从来没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儿鱼 进行对比,表现出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 人的品质,也为下文老班长吃鱼骨头埋下伏 笔。
记叙文阅读理解ppt课件

16
例题: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 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21
2:不同题材的文章如何阅读?( 1)写人的文章首先,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其次,分析典型事例,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事的文章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叙述顺序,抓住事件的重点掌握分段方法(一种是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一种是按“ 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概括中心思想。
13
六、写作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 主要内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 +人+事。eg.一个小村庄发生山洪,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沉着机智指挥村民脱险,挽救了全村人 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立场
1.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2.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记叙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句段作用一、重点段落的作用常见考题: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第④段写老夏不在的“伤感年味”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常见考题:1、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
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
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
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
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
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
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
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
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一、知识点讲解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第13讲 记叙文阅读——语段或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理解划线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1、从结构上,常起的作用有: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C总结上文;D开篇点题;E为后文设伏笔F作铺垫;G衬托;H渲染;I呼应、照应;J对比;K象征;L先抑后扬;M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2、从内容上,作用常有:A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B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C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具体句段的作用①试题中针对文章开头设置的“……有什么作用”类的问题该怎样回答?归纳:文章的开头,不论具体的写法有何不同,但作用往往是或点题,或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或设置悬念,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②针对文章中间内容设置的“……有什么作用”一类的问题该怎样回答?归纳:文中的内容,其作用往往是或过渡、或为下文铺垫、或照应前文、或对比,往往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旨。
在理解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考虑它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③针对文章结尾设置的“……有什么作用”一类的问题该怎样回答?[来源:Z#xx#]归纳:文章的结尾非常重要,其作用往往是或照应题目、开头,或拓宽内容,或总结全文,或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等。
【例题精讲】大师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
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
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
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
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
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
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记叙文阅读
篇末句段的作用
.
14
答题技巧(与篇首句段基本对应)
❖结构作用:1. 总结全文
❖
2. 首尾照应
内容作用:1. 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
❖ 2. 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 华主题等)
❖ 3. 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
❖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
❖5 .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
.
5
❖例一:请说说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该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结构上的作
用:总领全文;并引出下文对济南冬天“温情
”特点的描绘;2、内容上的作用:同时把济
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
个宝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对济南冬天的
喜爱之情。
.
6
经典回顾
❖例二: 请说说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该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结构上:引 出下文对园中各种景致和趣事的描绘;2、内 容上:表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之一:百草园;表 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 爱和眷念之情。 7
的空间。
.
15
真题回放
❖例一:请分析《孔乙己》的结尾段在全文的作 用
❖ 1、结构上:总结全文2、内容上: 交代了孔 乙己命运的结局,深化了文章主题:孔乙己的 悲剧是社会的必然。为人物增添了悲剧意味, 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16
真题回放
❖ 结构上:总结全文的同时在篇末点题。内容上
:连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生动形象的强调
了春天的新、美、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之情。
.
17
学以致用
21.请分析选文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遇见世上最好的爱》
参考答案:
1.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2.篇末点题(照应题目),点明
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
好的爱的中心(点明遇见了孩子
,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的主
旨) 。
.
18
谢谢
.
19
经典回顾
例三:该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结构上:
总领全文,开篇点题。2、内容上:采用倒叙手
法,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
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父亲的背影,并奠定了全文
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主旨: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
8
学以致用
1、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
—《母亲的蝴蝶》
参考答案:
1.结构上:总领全文,由蝴蝶引出话题。 2. 内容上: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
9
记叙文阅读
篇中句段的作用
.
10
答题技巧
结构上:
1. 承上启下
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
3.前后照应
内容上:
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
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一内容
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埋伏笔
.
11
真题回放
❖例一:试分析划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 划线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 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4. 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
5. 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 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
7. 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 8. 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
句段的作用
.
1
常见命题形式
❖ 1、 请问划线句/段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2.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划线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
2
方法梳理:
.
3
记叙文阅读
篇首句段的作用
.
4
答题技巧:
结构作用:1. 总领全文2. 引出下文 3. 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
内容作用:1. 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 2. 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
,一方面承接上文的东京见闻,表达了对清国
留学生的失望与憎恶,另一方面引出了下文,
开始转入对仙台医学院部. 分的叙述。
12
学以致用
14.第⑧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参考答案:
插叙(1分),补充描述了幼年时姐弟一同 出游的快乐,体现了浓浓的手足情,为 下文点明主旨做铺垫。(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