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李兴斌

合集下载

经尿道同期电切膀胱肿瘤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经尿道同期电切膀胱肿瘤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所有患者 均 经 B 超、直 肠 指 检 确 诊,术 后 经 病 理学检查确诊,均 符 合 手 术 指 征,对 研 究 情 况 之 情。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 器 质 性 疾 病 或 系 统 性 病 变、逼 尿 肌收缩无力、术前有 严 重 尿 路 感 染 或 手 术 禁 忌 证 等
患者。 1.3 治 疗 方 法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取大理 白 族 自 治 州 人 民 医 院 2012 年 5 月 至
2017年5月共36例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和 常规组各18例。研究 组 年 龄 (61.12±4.65)岁,病 程(0.67±0.11)年,肿 瘤 直 径 (2.52±0.20)cm;常 规组年龄(61.84±4.26)岁,病 程 (0.64±0.13)年, 肿 瘤 直 径 (2.45±0.17)cm。2 组 上 述 基 本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犘>0.05),具 有 可 比 性 。 1.2 纳 入 及 排 除 标 准
研究组在常规 组 基 础 上,进 行 前 列 腺 增 生 电 切 术 :1)气 囊 导 尿 管 成 功 留 置 后 ,注 入 一 定 量 的 水 进 行 牵 拉 固 定 ,一 般 为 25~35 mL;2)若 患 者 合 并 膀 胱 结 石 ,则 先 用 大 力 钳 经 尿 道 粉 碎 并 冲 吸 ,若 患 者 前 列 腺 颈 口 周 围 存 在 肿 瘤 ,则 应 先 进 行 前 列 腺 电 切 术 ,当 增 生 组 织 冲 吸 完 毕 后 ,再 进 行 经 尿 道 膀 胱 肿 瘤 电 切 术 , 最 后 用 蒸 馏 水 冲 洗 ,并 留 置 导 尿 管 。 1.4 观 察 指 标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体会。方法
对4 4例膀 胱肿瘤患者 行经尿道 膀胱肿瘤 电切术 , 观 察患者 手
患者均成功 完成手术 , 平均手术 时间 3 2 . 8 0 ai r n 。术 中无 发
术时间 、 术 中出血量 、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复发情况 , 观察是 否复发 。结果 道气化 电切术治愈 , 其余 2例进行膀胱全切 除术 。结论 发率低 , 例, 复发 6 例 。无痛性 肉眼
血尿史 3 7例 , 日常体检 发现肿瘤 者 7例 。单 发肿瘤 2 4例 , 多发
2 0例 。肿瘤位置 : 两侧 壁最 为常见 2 9例 , 顶 部 2例 , 颈部 4例 ,
底部 3例 , 输 尿管 开 口 5例 , 前 壁 1例。肿瘤 直径 0 . 3~ 4 . 0 e m。
2 3例患者并存有高血压 、 心脑血管疾病 、 糖尿病及前列腺增生等 。 1 . 2 治疗方 法 术前请 相关专业 对患者 的并存疾 病进行 治疗 , 控制症状 , 以提高对手术 的耐受能 力 , 待患者病情 稳定 之后择期 进行 手术 治疗 。连续 硬膜 外麻 醉 , 取膀 胱 截石位 。膀胱 内灌 注
系, 避免将肿瘤遗 漏 。先对 直径 较小 肿瘤 直接 用气 化 电极气 化
瘤体 及基底部 , 直至显露膀胱 浅肌层 , 电切后行 电灼止血 。对 直

4 0・
! 生 月 笫 2 l 卷第 2期
H E N A N J O U R N AL O F S U R G E R Y Ma r2 01 5.Vo 1 .21 .No .2

经 尿 道 电切 术 治 疗 膀 胱 肿 瘤 临床 分 析
韩 利平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摘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常见方法。

本文从手术方法、术后疗效观察、并发症处理、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以及长期效果随访等方面对该手术进行了探讨。

研究显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有效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长期疗效。

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望成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重要治疗选择。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长期效果、随访结果、临床价值、有效方法、研究、长期疗效。

1. 引言1.1 浅表性膀胱肿瘤简介浅表性膀胱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膀胱肿瘤类型,通常生长在膀胱黏膜表面。

这类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恶性。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症状包括尿中带血、尿频、尿急和腰部疼痛等。

这类肿瘤通常是局限性生长的,没有侵犯深层膀胱壁的迹象。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成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这种手术方法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1.2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概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

该手术通过尿道直接进入膀胱进行电切,可以有效切除肿瘤并保留膀胱功能,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以在膀胱镜下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从而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单独进行电切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冷冻、热灼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成功率高,疗效显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被认为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的疗效观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的疗效观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的疗效观察前言浅表性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膀胱镜下电切术、光化学疗法、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逐渐成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篇文章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疗效观察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50例患者。

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5-67岁,平均年龄47.2岁。

本研究已经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方法在治疗前进行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和大小。

手术采用膀胱镜直视下或者腔镜下行经尿道电切。

手术结束后,在术区给予止血药物,术后连续观察24小时。

术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结果进行随访,其中包括接受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及2年的随访。

结果50例患者中,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术后仅有少量血尿,无需特殊处理,无术后感染和大出血等并发症。

病理结果显示,35例为恶性膀胱肿瘤,15例为良性膀胱肿瘤。

其中,28例患者同时行了光动力疗法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

1个月后,检查结果显示,48例患者手术部位完全愈合,恶性膀胱肿瘤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良性膀胱肿瘤患者完全治愈。

3个月后,50例患者中有2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出现复发,1年后,有3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出现复发,均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讨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病程短、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尤其对于浅表性膀胱肿瘤,其短期疗效较显著。

但是,随访的结果也表明,恶性膀胱肿瘤患者仍有可能复发。

因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的随访中应及时进行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同时,手术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微创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尿道直接操作,可以有效地切除膀胱肿瘤并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近年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手术方式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微创性。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尿道进入膀胱,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所需的大面积切口,使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大大缩短。

患者术后可以快速康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够准确切除肿瘤组织。

由于膀胱肿瘤通常位于膀胱壁的表层,传统的开放手术往往需要切除大片正常组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

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采用电刀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膀胱组织,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率。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以有效地切除膀胱肿瘤,并清除边缘组织,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

由于手术创伤小、切口封闭性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还具有较好的术后效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往往可以很快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

这种手术方式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让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中迅速摆脱疾病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恢复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作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价值。

它不但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术后的效果稳定,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治疗膀胱肿瘤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68例临床分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68例临床分析

1 8例 , 检 发 现 5例 。单 发 肿 瘤 5 体 5例 , 发 肿 瘤 多 ( 瘤 2~5个 )3例 。瘤 体直 径 0 5~ . m。肿 肿 1 . 4 0c 瘤位 于膀 胱侧 壁 3 6例 , 角 区 2 三 0例 , 壁 7例 , 后 顶
部 3例 , 部 2例 。术 前 均经 膀 胱 镜 检查 及 活 检 组 颈
胱 肿 瘤 电 切 术 (rnue rl eet n fbad r t srt a sc o o ld e a h r i
瘤, 应先 切 除较小 的 、 易到 达 的肿 瘤 。位于输 尿管 不
开 口附近 的肿 瘤 , 按肿 瘤 电切原则 作肿 瘤切 除 , 必要
tm rT R t联 合 吡 柔 比星 术 后 膀 胱 灌 注 治 疗 膀 u o,U B)
次 , 后改 为每 2周 1次 , 后再改 为每 月 1次 , 6次 6次 共 1~ 2年
2 结 果
1 1 一般 资 料 .
龄 3 ~8 1 2岁 , 均 6 . 。病程 1 平 15岁 0天 ~1 月 。 8个 临 床表现 为无痛 性 间歇性 肉眼血 尿 4 5例 , 下血 尿 镜
肿瘤 ) 其 中移行 细胞乳 头状瘤 5例 , 位癌 1例 , , 原 移
行 细胞癌 6 2例 。恶 性 肿 瘤 细 胞 病 理 分 级 : 14 G 3
例 , 22 G 0例 。
12 手 术 方法 .
行 连 续硬 脊 膜 外 腔 麻 醉 。用德 国
Sr t z电切 镜 , o 电切 功率 10 W , 2 电凝 功 率 8 。早 0w
织学 确诊 。所有病 例 均为表 浅性肿 瘤 ( i, a T TsT , 期
6 8例 中 6 5例顺 利完 成 手术 , 3例 因术 中发 另 生膀 胱穿 孔而 中转 开放 手 术 。无 手 术死 亡 病 例 , 术 中术 后未 发生 大 出血 、 电切 综 合 征及 尿 道 狭 窄等 并 发症 。术后 所 有病 例均获 随访 , 随访 时 间 6个月 ~ 9 年 。复发 9例 , 复发率 1 . % , 中原 位 复发 3例 , 32 其 异位 复发 6例 ; 二次 肿瘤 复 发 , 肿瘤 升 级 2例 。9例 复发 患者 中 , 5例再 次行 T R t U B, 4例改 行开放 手术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高维医【摘要】目的:探析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予以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33)、观察组(n=34).参照组施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复发率为0.0%,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18.2%、12.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予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3页(P1360-1362)【关键词】浅表性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开放式手术【作者】高维医【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海市人民医院外科辽宁凌海12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多源自上皮组织[1]。

近年来,膀胱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具有易复发的特点,需给予多次手术治疗,以往采用开放式手术,不仅加大了患者痛苦,还提高了腹壁种植几率[2]。

现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予以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33)、观察组(n=34)。

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同期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48例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16.7%,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膀胱内肿瘤细胞的种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是本院长期探讨的工作。

本次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本院收治的48例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以及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探讨其手术可行性,现将详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膀胱癌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64~79岁,前列腺大小均处于42~88 g,对照组膀胱肿瘤最小直径0.9 cm,最大直径2.5 cm,对照组膀胱癌分期中Ⅰ、Ⅱ、Ⅲ期患者依次为5例、17例、2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2~82岁,前列腺大小均处于45~90 g,观察组肿瘤最小直径0.5 cm,最大直径3.0 cm,观察组膀胱癌分期中Ⅰ、Ⅱ、Ⅲ期患者依次为6例、16例、2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病理活检,被明确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两组患者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B超检查以及CT检查等对前列腺癌进行有效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李兴斌
发表时间:2018-11-14T11:57:45.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李兴斌[导读] 相比传统膀胱切除手术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符合肿瘤切除手术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问题,具有良好保护膀胱功能的效果。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外四科;四川成都双流 610200)【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实际临床适应症分析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随访一年的时间,观察采用TURBT治疗效果。

结果:100例患者,治疗随访一年,肿瘤复发有8例,其中有5例是原位复发,异位复发3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的有1例。

采用TURBT治疗与同膀胱手术切除相比差异不大。

结论:TURBT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操作方
法简单,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57-01 引言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快速的进行膀胱肿瘤的切除治疗,手术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整体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文将针对膀胱肿瘤的电切术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改善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分析方法。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分布在35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

其中有单独原发性肿瘤患者45例,多发肿瘤患者55例。

肿瘤最大的有2*1.8*2.3cm,最小0.27*0.18*0.45cm。

其中有乳头浅表的48例,带蒂的有5例,浸润原发性肿瘤的有4例。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的有45例,顶前部的有22例,颈部的有14例,膀胱三角的有19例。

术后进行病检分析,移行细胞乳头状瘤有18例,术后实施必要的灌注化疗。

其中移行细胞癌的有43例,术后定期实施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方法,采用必要的化疗药物控制。

1.2手术方法
采用腰部麻醉的方法,对膀胱截取石位。

选择进口电切镜,使用光学可视系统。

电切的功率设置在150W,电凝功率为50W至80W。

使用5%的甘露醇对膀胱进行冲洗处理,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膀胱内是否有结石,是否有前列腺增生(男性)。

对于带蒂肿瘤,需要连蒂一起剜除;对于较大的肿瘤,需要从一侧进行逐刀的切除处理,直到切除到基底部分,凝固其滋养的血管,进行止血处理,使用灌洗的方法,去除组织,术后需要留置尿管3天至5天,观察其效果。

2 结果
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切除率达到100%。

TURBT时并发闭孔神经反射的有12例,术后膀胱血块的有2例,膀胱穿孔的0例。

术后随访一年中,肿瘤复发有15例,占总比率的15%,其中包含原位复发的5例,异位复发的10例。

对100例中新复发的15例患者,实施二次电切手术,随访观察,均无复发患者。

3 讨论分析
TURBT手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乳头肿瘤、浅表浸润移行细胞癌。

对于单发性带蒂、肿瘤浅表性、基底局限治疗的治疗效果最好。

对于带蒂基底浸润不深的大型肿瘤,可以采用多次肿瘤切除方法。

一些患者因肿瘤较大,患者年龄较大,拒绝全部切除,害怕因为全部切除造成风险增加。

可以采用姑息性电切除方法。

而对于肿瘤较大的侵犯基层,分化不好,浸润位置深,容易造成膀胱移行细胞癌、腺癌转移的,此时就需要实施全部的膀胱切除手术。

TURBT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需要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如果不合理的治疗,容易造成二次的复发,复发率为70%。

膀胱肿瘤复发有三种情况,肿瘤的新增生;手术的种植、肿瘤转移;手术不彻底,肿瘤遗留。

为了有效的防治肿瘤的种植,转移。

需要根据术后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蒸馏水的冲洗处理,合理的控制灌注的化疗过程。

对比TURBT手术与膀胱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的复发水平比较,发现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接近。

因此,采用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的复发率问题,无腹部种植转移的风险问题。

TURBT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肿瘤的大小,对于直径大于2cm,基地不容易暴露的,需要实施电切手术,切除出血量较少。

肿瘤从一侧切除,找到肿瘤的基底部位,凝固其滋养的血管,切除肿瘤基底周围的膀胱壁组织,一般是在1cm至2cm宽度的膀胱壁组织,达到浅肌层。

对于多发性的肿瘤,需要从小至大,合理的逐步切除,尽量避免切除较大的肿瘤,避免出血量增加,避免小肿瘤的遗漏问题。

需要及时处理浸润较深的肿瘤,采用必要的切除手术,及时掌握切割的深度,防治穿孔问题的发生。

切除过程中,如果前壁肿瘤不容易接近,可以在膀胱不完全充盈的情况下,在助手的配合下,对下腹进行加压处理,让肿瘤靠近电切环。

对于侧壁的肿瘤,需要在患侧进行闭孔神经封闭,切割的时候需要注意膀胱的充盈情况,合理的降低电切功率水平,尽可能的防治切割电极、高频电流穿透膀胱外组织,引起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膀胱穿孔问题的发生。

对于临近输尿管口的肿瘤,需要根据输尿管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切割,尽量不适用电凝操作,避免术后局部的瘢痕,防治引发输尿管口狭窄问题。

肿瘤切除后,需要对基底及周围的1cm至2cm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电凝处理,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对于膀胱穿孔的患者,需要根据穿孔的大小,考虑术后留置尿管1周至2周。

经过有效的治疗,100例患者采用TURBT术后的复发率相比膀胱切除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良好保护膀胱的功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符合临床治疗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显示,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术操作价值意义,术后的复发率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比传统膀胱切除手术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大,但符合肿瘤切除手术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问题,具有良好保护膀胱功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那彦群主编.泌尿外科内腔镜.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98
[2] 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74
[3] 杨德安,李慎勤,王洪伟等.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比较和选择.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8(1):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