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精编】最新语文版七年级下单元练习-第3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基础知识自测题班考号姓名计分一.音汉互注。
( 17分,每空0.5分)1. yíng ( )回、2.嫉.( )妒、3.抽tì ( ) 、4.赎.( ) 罪、5.对峙.( ) 、6. fěi( )翠、7.淙淙.()、8. 嗥.()叫、9.瘸.()子、10. 涟漪.()、 11.hàn()海、 12. 干biě( )、13. 惊è( ) 、 14. xī( )戏、 15. 葱 lóng( ) 、 16. juàn( )顾、 17.米妮. ( )、 18. 被rù ( )、19. 潺.潺( ) 、 20. 栖.( )息、 21. 聆.( )听、 22. sì( )意、 23. ní( ) 虹灯、 24.火烧火燎.( ) 、 25.情不自禁.( ) 、 26.水xiè( )不通、 27. 孤苦língdīng( ) 、 28.jǔ jǔ( )独行、 29. tuó()人载货 30.污垢.()、 31. 硕果累.累()、32.烟囱.( )33.冰雹.()、34.吼.()叫二.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0分,每空1分)1.家家户户都知道。
( )2.彼此重新和好。
( )3.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4.特别有兴味。
()5.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6.无依无靠,孤单困苦。
( )7.一个人孤单单独自走路。
()8.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 )9.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10.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
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
( ) 三.填空。
(36 分,每空1分)1.童话是以奇异的、大胆的和奇妙的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儿童思想感情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
2.《骆驼寻宝记》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童话代表作。
文章用一半篇幅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下文刻画骆驼作,从反面骆驼的形象,颂扬骆驼、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与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迂.腐(yū)差.使(chā)踌躇(chú)情郁.于中(yù)B.鲜腴.(yú)锁.屑(suǒ)颓.唐(tuí)祸不单.行(dān)C.马褂.(guà)蹒.跚(pán)婆娑.(shā)举箸.提笔(zhù)D.弥.合(mí)缅甸.(diàn)悲悯.(mǐn)残垣.瓦砾(yuán)2.下列对句子成分表述有误的是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波浪线部分是句子的主语)B.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画线部分是句子主干)C.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里的部分都是状语)D.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画线部分都是定语)3.默写。
(1) 此物何足贵?。
(《古诗十九首》)(2)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3) 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4) ,愿与子同仇。
(茅盾《题白杨图》)4.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
(1)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茅盾《白杨礼赞》)“好”的解释:。
(2) 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这句话使用了修辞。
(3) 牛肝菌色如牛肝,,,,,很好吃。
(汪曾祺《昆明的雨》)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两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2) 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一、了解对联知识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二、解题技巧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防患于未然:三、对联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欧阳修_______。
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品千古美文(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花静鸟淡天(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联:安塞腰鼓,誉满神州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妙法禅寺、长城遗址、南海湿地。
中考语文综合运用--对联

课题导入
【2】明代著名学者杨升庵,新都城内的桂湖就是他的 故居.少年时即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传说他6岁时与一 群顽童在水池中洗澡,县令从池边经过,命随从将杨 升庵的衣裤挂在一棵老树上,并出一上联“千年古树 为衣架”,让杨升庵对出下联,他顺口而出,“万里 长江作澡盆 ”。惊得县令目瞪口呆,自此以“神童” 扬名乡里。
例题解析(一)
一、对联撰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下联 (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1、对对联
(2006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
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
下联:
例题解析(一)
例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 “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 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题)
例题解析(四)
四、对联链接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 合起来加以考查。
例6、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 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2006年 辽宁锦州市中考题)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答案解析(一)
这种形式的对联题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考生只要知道 对偶的有关知识,再根据下联把上联做一点压缩就可 以了。另外课外书读得多的同学也很可能知晓这是毛 泽东同志拟写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是“苟有恒,何必 三更眠五更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讲义新人教版

《穿井得一人》课堂教学过程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二、实战演练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_________是_________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2.溉汲..__________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 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 对.曰________________9.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 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词语分类归纳:(1)之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 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2)其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__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X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沁园春雪》详细的课文讲解及习题

《沁园春雪》 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知识积累 1.惟..2.3.4.5.6.7.8. 9.10.11.13.14. 15.(chányú) 17.20.数.(sh ǔ):称得上。
21.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2.沁.园春(qìn)?23.分.外(fèn)?24.稍逊.(xùn)25.今朝.(zh āo )考题例析(2011江苏扬州)默写: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3.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4.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
(《论语》)7.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8.自强不息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
(用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名句填写。
)解析:该题考查诗歌的识记能力。
1.千里共婵娟2.江山如此多娇3.心有灵犀一点通4.千淘万漉虽辛苦5.衡阳雁去无留意6.不愤不启7.业精于勤荒于嬉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课文讲解理解主旨这首词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四衔接排序仿写与对联新人教版20221207259

专题四衔接、排序、仿写与对联1.(山东滨州中考)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②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③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④近年来,博物馆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保护研究项目进驻互联网,拉近与公众的距离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2.(四川自贡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________。
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
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A.④②③①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______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B.⑤③②④①C.⑤①④③②D.④③①⑤②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D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初中语文 对联 练习(含答案)

韵流淌校园。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5字)(2分)
——
技 翰墨书香 久 法 清音雅韵 长 点 拨 清音雅韵润桃李
翰墨书香盈校园
基础练习
1、水—— 2、去——
3、地久—— 4、辞旧岁——
5、行千里路—— 6、一支粉笔——
•
对联规则
提•
名对名,动对动,
高 1、上联:踏踏实内实对容实实上做来下事虚两对 相虚望,, 训 下联:堂堂词正正类为相人当结构同。
上联:百草乐园赏景捕鸟听故事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描画读课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难度较以往几年有所上升。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主旨是什么。其次,运用对联的结构和语法知识进行整合,注意所拟上下联的
对应,还要特别注意文题的字数要求。
中考真题纵览
4. [2016·吉林] 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 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 联。(每联不少于5字)(2分) 上联: 下联: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6、分类型 要求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对联进行相应的归类。这类题
型不只考查对联的相关常识,还要考查对对联内容的理 解及相关文学常识等。 例1:同学们在平时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登载, 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寿联、婚联、行业联的顺序进 行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三.词性相同,结构对称 •四.运用对偶,语意相关
2018/8/24
中 华 民 国 万 岁
2018/8/24
袁 世 凯 千 古
什么是平仄?
• 平仄是声律音韵学方面的专门术语。在 古音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 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声。 •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阴平(一声)和阳 平(二声)属于平声,上声(三声)和 去声(四声)属于仄声。
2018/8/24
峡 云 深 翠 滴 一 双 驯 鹤 待 笼 来
2018/8/24
爱晚亭
山 径 晚 红 舒 五 百 夭 桃 新 种 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018/8/24
桃符,即 春联
唐、五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孟 昶
2018/8/24
对 仗 的 三 种 形 式
说说下列对联与什么人、什么典 故或什么地方有关?
山 行 六 七 里 亭 影 不 孤
2018/8/24
翁 去 八 百 年 醉 乡 犹 在
世 上 疮 痍 诗 中 圣 哲
民 间 疾 苦 笔 底 波 澜
幽 幽 愁 愁 发 发 愤 愤 , 著 著 成 成 信 信 史 史 照 照 尘 尘 寰 寰
风 声 雨 声 读 书 声 声 声 入 耳
无锡东林书院
2018/8/24
2018/8/24
诗 魂 尚江 系山 浣留 花胜 溪迹 何 分 湘 蜀
2018/8/24
客 恨 曾风 题雨 临问 水当 阁年 流 寓 星 沙
杜甫江阁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 对子等。“楹”就是建筑 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 的柱子上的字数相等,对 仗工整的文字就是楹联。
嘉 节 号 长 春
新 年 纳 余 庆
我国历史上有 记载的最早的 一副春联
—
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皇帝的重视 和大力提倡, 为对联的发 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朱 元 璋
一 刀 割 断 是 非 根
双 手 劈 开 生 死 地
——
2018/8/24
清代:对联的鼎盛时期
君臣游戏之 作,给后人 留下许多精 彩故事
2018/8/24
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结构已被打 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 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内容:鹤辞黔城 怀沙阳关 皆因此 园有李艳桃芳 上联:黔城辞鹤 阳关怀沙 皆因此园有 桃芳李艳 下联:书山涉足 学海竞渡 只为他日能 凤翥龙翔
2018/8/24
送 给
2018/8/24
班 的 同 学 们
即学习对对联 (或叫对对子)
•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 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 厉,后来却好了起来了,不过给我 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 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8/8/24
对 天 地 奇 文
2018/8/24
联 古 今 妙 语
家 事 国 事 天 下 事 事 事 关 心
刚 刚 直 直 不 不 阿 阿 , 留 留 将 将 正 正 气 气 冲 冲 霄 霄 汉 汉
•
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 县时,一年大年三十走出 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 情,无意中看到了一贫苦 人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 联是“六七八九”。他停 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 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 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 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 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 横批。横批是 。
2018/8/24
谢寸 思 十 君身 父 口 王言 母 心 谢 思 谢 思 天 妻 谢 思 地 子
奇 联 共 赏
魑 魅 魍 魉 四 小 鬼 鬼 鬼 犯 边
瑟 琴 琵 琶 八 大 王 王 王 在 上
因 火 成 烟 夕 夕 多
此 木 是 柴 山 山 出
黄 山 落 叶 松 叶 落 山 黄
上 海 自 来 水 来 自 海 上
胡 孙 适 行 之 者
2018/8/24
古 稀 双 庆 又 多 一 个 春 秋
花 甲 重 开 外 加 三 七 岁 月
却 是 顶 上 功 夫
虽 为 毫 末 技 艺
梨 儿 腹 内 酸
莲 子 心 中 苦
2018/8/24
越 甲 苦 可 心 吞 人 吴 天 不 负 卧 薪 尝 胆 三 千
秦 关 有 终 志 属 者 楚 事 竟 成 破 釜 沉 舟 百 二
2018/8/24
缺衣少食
六 七 八 九
二 三 四 五
煌育志迎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百 三 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 年 湘 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 英 学 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 才 子 整。 济 青 青 济 上联:迎三湘学子 青青子衿 图大志 一 子 堂 衿 下联内容:育英才百年 创辉煌 济济一堂 创 图 辉 大
范 仲 淹 以 天 下 为 忧
欧 阳 修 与 百 姓 同 乐
2018/8/24
千 般怀 聪济 灵民 显志 余鹏 威程 万 里
五 十存 英赛 杰宇 涵心 睿怡 理情 三 载
—— K1105
课后练习:
2011年对于中国来说,绝 对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建党 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 年,广州亚运会,“天宫一 号”成功发射……请以这些 事件为题材,选取其中的一 两件,拟写一副对联。
2018/8/24
某老年大学,在 “老年节”到来之际, 举办了一次老年人书画 展,书画展上张贴着一 副对联“活到老,学到 老,老不服老;画亦精, 字亦精, 。”请 用一个成语将下联补全。
2018/8/24
画 亦 精 字 亦 精 精 益 求 精
活 到 老 学 到 老 老 不 服 老
•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 一文,拟一个下联。
写作对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 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平声。
2018/8/24
正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梅 花 香 自 苦 寒 来
2018/8/24
反对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串对
更 上 一 层 楼
欲 穷 千 里 目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