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 民间彩塑|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民间彩塑|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 了解民间彩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学会画民间彩塑的绘画方法,能够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 能够体验并感受民间彩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
2.2 能够懂得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民间彩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会画民间彩塑的绘画方法,能够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民间彩塑的概念和特点民间彩塑是指民间广泛流传的色彩斑斓、形象鲜明的手工塑像。
它用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表达出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间彩塑大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宗教信仰,是集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于一体的重要艺术形式。
2.民间彩塑的绘画方法2.1 用纸杯和纸板制作民间彩塑的骨架。
2.2 用糯米糊包裹骨架,让糯米糊自然晾干。
2.3 用油漆或颜料上色。
2.4 用画笔勾画细节,补充纹理和色彩。
3.民间彩塑的表现方式3.1 鲜艳的色彩民间彩塑的色彩以鲜艳和富有变化为主,用颜料和油漆搭配使用,以使整个作品看起来非常生动。
3.2 饱满的体态民间彩塑的体态以饱满为主,富有节奏变化和生动感。
通过形体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民间文化的精髓与特点。
3.3 简洁的细节民间彩塑的细节处理非常简洁,但却能够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形态变化。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引导他们认识民间彩塑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理论知识的讲解讲解民间彩塑的概念、特点、绘画方法以及表现方式。
3.实际操作利用纸杯、纸板和糯米糊等材料,带领学生制作民间彩塑的骨架,并在骨架上进行上色和绘画。
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处理细节和构图。
4.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他们总结所学内容。
五、实践活动根据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件民间彩塑作品,并在班级展示。
六、课后作业1.回家后再制作一件民间彩塑,尽可能地体现出所学内容和表现方法。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10彩墨脸谱|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10彩墨脸谱|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脸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掌握彩墨画的基本画法技能;3.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通过画出不同的脸谱来表达人物性格和角色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的文化内涵;2.掌握彩墨画的基本画法技能。
三、教学难点1.通过画出不同的脸谱来表达人物性格和角色特点。
四、教学准备1.彩笔、墨汁、画纸。
2.课件和相关素材图片。
3.PPT演示。
五、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老师用画有脸谱的画纸,让学生进行简单观察,列举脸谱代表色彩和形态;2.具体谈谈脸谱的来源和历史文化内涵;3.播放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评剧、京剧中的脸谱展现出来的角色特点和形象。
2.教学重点1.彩墨画的基本技法;2.对于脸谱的绘制和表现;3.通过画不同的脸谱来体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
3.教学方法1.讲解推导、演示、指导、讨论、练习,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2.采用具体的形式和图片,让学生逐步感觉到不同的脸谱色彩和形状;3.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不同颜色及形态脸谱,增加学生参与感,增强兴趣。
4.教学步骤1.老师用黑色墨水画出脸谱的基本形状;2.进一步讲解色彩的组合,带领学生画出基础色彩的脸谱;3.分配角色,对于不同的角色,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脸谱体现;4.老师进行画法演示,带领学生画出各种脸谱;5.学生根据具体角色特点,自由选择颜色和形状进行画制,最后互相欣赏。
5.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脸谱具体文化内涵的认知;2.对于彩墨画技法的更深层次展开讲解,与学生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彩墨画水平。
六、教学评估1.参与能力和表现高低;2.画制脸谱表现出的色彩和造型的准确性;3.是否能根据人物角色特点完成对应脸谱的创作。
七、拓展延伸1.了解不同习俗和文化意义的脸谱,拓宽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多样性脸谱的选手评选,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八、教学反思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能够深层次的让学生了解和认知脸谱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2色彩的和谐 | 人教新课标( 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2色彩的和谐|人教新课标(秋)一、教材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运用色彩的和谐原理,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能,提高色彩观察、鉴别和创造能力。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色彩的基本知识:颜色的种类、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方法等;2.色彩的表现意义: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和意义;3.色彩的创作技能:掌握色彩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种类和色彩搭配方法;2.了解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和意义;3.掌握色彩的运用技能和创作方法。
2.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色彩观察、鉴别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创造品质;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色彩的种类和配合方法;2.运用色彩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创造能力;2.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从而实现艺术表现和自我创造。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导法: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2.互动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3.视野拓展法: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文本、图片等方式,对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色彩应用,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互动探究1.呈现三幅色彩和谐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作品的色彩和谐以及运用的技巧;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从中抽象出运用色彩和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视野拓展以一些典型的色彩搭配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探讨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法。
4. 巩固练习1.通过带有题目的小练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2.要求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和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11. 色彩的明度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11. 色彩的明度人美版一、知识点导入1.1 颜色的明度颜色的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也是一种颜色强度的表现形式。
明度越高,颜色越明亮,反之则越脆暗。
在彩色艺术创作中,明度对颜色的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颜色的颜料颜色的颜料是指制作彩画所使用的彩色颜料。
颜料根据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水溶性颜料、油性颜料和粉末颜料。
在美术创作中,不同材料的颜料会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通过色彩的明度来了解色彩的表现力和表现方式,展现平面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2.2 教学方法•呈现多样的色彩作品,鼓励学生借鉴、思考、发散想象;•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研究、讨论的方式加深对色彩明度的认识;•通过示范,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三、教学步骤3.1 激烈让学生观察一幅色彩鲜艳、明亮、华丽的彩画作品,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作品色彩明度的变化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美术创作中,明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3.2 实践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色彩明度。
例如,让学生利用不同颜料,在白底纸上尝试使用明暗不同的颜色进行创作,并且再三比较不同明度的颜色创作所形成的视觉效果。
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3.3 总结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总结彩画原理、色彩运用中DIY等方面的经验技巧,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估4.1 答辩让学生各自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彩画作品,介绍作品中明度的表达,以及明度在绘画中起到的作用。
4.2 作品展示每个学生都进行小组展览,其他同学分析展览中的作品形式和艺术表达,推动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色彩明度对作品表现的重要性。
五、课后延伸5.1 自学老师可在网络上参考教学,让学生阅读相关颜色明度技巧的文章或视频,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5.2 拓展老师可以推荐一些艺术家和作品,启发学生拓展自己的艺术知识和眼界。
五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6课 喜怒哀乐(4)-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6课喜怒哀乐(4)-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喜怒哀乐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2.学习欣赏艺术家的作品,领略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3.初步掌握流线型描绘法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二、学习重点1.学习欣赏艺术家的作品,领略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2.初步掌握流线型描绘法的绘画技巧。
三、学习内容1.喜怒哀乐的文化差异;2.欣赏画家的作品,并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3.学习流线型描绘法。
四、学习过程1. 喜怒哀乐的文化差异1.1 问答•不同国家的人们可能会怎么样来表达喜怒哀乐?•为什么有的人在遇到开心事情时会跳舞呢?•对于快乐和悲伤的表达方式,不同国家的人们有什么区别?1.2 观察任选一张表达喜怒哀乐的图片,并围绕图片提出问题并讨论。
2. 带着情感欣赏画作2.1 学生自主欣赏学生们自行选择一幅带有情感色彩的画作进行欣赏,并观察画作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色彩等内容,感受画作传递出来的情感。
2.2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为三到四人一组,每个小组轮流分享其所欣赏画作的信息,分享内容包括:•画作作者、名称;•画作的所属流派、时代;•画作中有哪些元素表达了画作所要传达的情感;•画作传递来的情感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初步掌握流线型描绘法3.1 讲解•流线型描绘法是一种能够十分快捷表现出人物运动状态和情感的绘画技巧。
•流线型具有流畅生动、粗细变化、富于变化等特点。
•绘画时,需要注意对线条的粗细调整和绘制的顺序。
3.2 练习3.2.1 观察实物观察教师带来的实物或图片,画出物体运动时的流线轮廓。
3.2.2 画插画画出一幅描绘孩子坐井口旁在玩的插画。
五、课后作业1.对于喜怒哀乐的文化差异,在家里寻找更多资料进行了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2.练习流线型描绘法并完成作品一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喜怒哀乐的文化差异、欣赏画作、练习流线型描绘法等环节,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拓宽学生的国际视角,增强学生绘画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情感体验。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重复的美 赣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 重复的美赣美版一、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重复的美”,认识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2.学习艺术家如何通过重复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3.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在尝试重复的过程中,创造出美丽的作品。
二、知识导入1. 什么是“重复的美”?“重复的美”是指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通过重复某种元素来表现美感的一种手法。
例如:重复线条、颜色、形状等元素。
2. 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重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和作品,还可以让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增加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艺术家如何通过重复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重复元素,例如:平面设计中的平铺、绘画中的反复描绘等。
三、知识拓展1. 重复的艺术作品1.米罗的雕塑《老虎》:米罗在这个作品中通过重复石头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表现了老虎凌厉的形态和力量感。
2.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中,常常运用对称、重复的装饰来打造华丽、庄重的氛围。
3.格罗斯的画作《花瓣雨》:格罗斯通过巧妙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创造出一种流动的、有节奏感的美感。
2. 让我们动手实践:重复的创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经常运用重复来创造美丽的事物。
例如:1.跳钢管舞时,重复许多相似的动作,让舞蹈更加优美和协调;2.制作一幅平铺的拼贴画,通过重复图案和色块来营造独特的氛围;3.通过反复练习线条的描绘,让自己的绘画技巧更加娴熟。
四、知识检测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重复的美”?2.重复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3.艺术家如何通过重复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五、课堂作业1.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存在的重复元素,并用画笔绘制出来;2.制作一幅自己设计的拼贴画,通过重复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美感;3.设计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反复练习,让自己的绘画技巧更加娴熟和自信。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8课热线你我他 赣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8课热线你我他赣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的历史与作用;
2.了解电话的常识与安全知识;
3.掌握绘画表现手法:线段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历史与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电话的安全问题;
3.辅导学生掌握线段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引入
教师介绍本堂课的主题:“热线你我他”。
2.知识点解读
讲解电话的历史与作用,让学生明白使用电话的好处,如交流方便、信息快速传递等。
3. 话题讨论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例讨论遵守电话礼仪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话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
4. 观察与练习
1.成立几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老师所展示的图示,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将图中对象表现出来;
2.让学生的练习作品在班级里分享,让小组互相观看和评价。
5. 提高与创新
让学生自主发挥,将自己的想法或所学技巧用在绘画作品中,进行创新尝试。
6.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电话礼仪,注意电话安全问题。
四、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设计绘画作品,用线条来表现主题“热线你我他”。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是在既有知识基础上引入新的话题,结合生活实例的讨论。
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观察、练习、创新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并且在完成学科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是时间掌握不够紧凑,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 高高低低的房子丨赣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低有序的景象,了解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2.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构成高低不平的房屋形象。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和舒适的色彩协调观念,自由使用油性粉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知高低有序的景象。
2.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构成房屋形象。
3.自由使用油性粉彩。
三、教学难点1.自由使用油性粉彩。
2.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构成高低不平的房屋形象。
四、教学过程1. 情境调研让学生用“发挥想象,形容一个建筑或房子”的方式进行问答,引发学生对房子的认知。
2. 创设情境老师出示高低错落、不规律形状的房子图片,营造景象。
引导学生借助此情境,探讨高低有序的景象,了解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3. 模拟演示1.老师以示范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表现房子的高低不平形象。
2.让学生多看房子,多想房子,在保证不影响画面结构下,想象出美丽的景象,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4. 自由实践1.让学生自由实践,使用不同的线条、形状、色彩表现出自己的房子。
2.强调色彩协调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自由使用油性粉彩,把握好使用的份量和技巧。
5. 作品展示让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徒手研究不同的构图和色彩,欣赏不同画风的作品。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要求学生多看房子、多想房子,并在画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通过做画的体验,让学生养成把创意融入作品的好习惯,并培养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和舒适的色彩协调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引
18—25分钟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
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
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你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拓展
延伸
2—3分钟
1.选择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你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教学反思
第 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授课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美术
课
题
第 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型
新 授
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综合
评述
3—5分钟
1.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
勤奋刻苦
2.你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3.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
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
(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生汇报,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陶冶
教学准备
齐白石绘画作品
导学流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修改栏
创设
情境
1—2分钟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合作探究法 点拨引导法 交流分享 评价激励
教学
准备
教学准备: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范画、作业本、彩笔。
导学过程设计
导学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
(1)P3下《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意与工笔结合。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了解马蒂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
难点
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
方法
第1 课《人们的艺术家——齐白石》
授课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美术
课题
第1 课《人们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2
备课教师
韩芳梅
教材分析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教学难点是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在设计本课时我是从三方面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一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是国画,是写意还是工笔?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二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齐白石为之付出的努力。三是读懂作品和对作品的感受。
(3)P3左《竹楼荷塘》
①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
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引导
感受
3—5分钟
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
2.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3.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刘丽鸿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2、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