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性崇拜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作者:王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
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
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还把这种崇拜膜拜转移到上古神话传说上面来,又从神话传说中反过来映照对女性的崇拜。
而有关女娲的神话就是生殖崇拜在文学中的最早表现。
上古初民最早的文化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
因为早期人类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和人类繁衍的压力,生产力的底下,远古的结合也就只能是性关系,所以其中的生殖崇拜便十分显著。
自然而然,以女娲为主的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彰显也就更加突出。
二、女娲生殖崇拜的解读女娲是我国神话史上一位地位显赫的始母神,因为她有着抟土造人、治水补天、置禖制簧的伟大功绩,所以被列为三皇之一,因此,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记载和研究也源远流长。
而对于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的解读可从多方面印证。
1.女娲生殖崇拜的文字解读“女娲”一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文·女部》说“女娲,古之神圣女也,化育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这里面说女娲华育万物,体现了她无限生殖的功能,而女娲又是“神圣女”,可以体现她是天地万物之母。
而再如“蜗、涡、窝、锅……”等字,除去偏旁部首后,剩下的“呙”字多和圆形或者容器有关。
“娲”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生殖功能,并且代表了女性孕育子孙的器官,甚至是圆形的腹部等。
再有,女娲的“娲”字和青蛙的“蛙”同音,义皆同“蛙”、“娃”,女娲即女娃。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作者: 赵国华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南亚社会文化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31-156页
主题词: 生殖崇拜文化;象征意义;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器;文化遗存;女阴崇拜;中国原始社会;彩陶盆;男性生殖器;象征物
摘要: 本文对中国原始社会中的生殖崇拜从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角度进行了考释。
作者认为,半坡彩陶鱼纹系女阴的象征,鱼纹彩陶是祈求人口繁盛的鱼祭的祭器;时代稍晚的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中的彩陶蛙纹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期文化遗存中陶器上的花卉等植物纹样则是女阴象征。
中国古代崇祀'高禖'的礼俗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一个内容。
郭沫若认为'玄鸟生
商'中之'玄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作者进而认为,鸟在远古即是男根的象征,二足乌之三足即男性生殖器的抽象表现,由此可对太阳神话的起源有新的理解。
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文化遗存中彩陶上的蜥蜴纹、壁虎象、龟纹、蛇纹,均系男根之象征,嗣后又发展出以山、虎、野牛象征男根。
中国古代祭拜马祖是为了祈求子息繁盛。
生殖崇拜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迫切需要。
生殖崇拜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后来发展出的灿烂文化的萌芽。
对于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原始社会以及人类文化史有新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古人的蛙崇拜

古人的蛙崇拜在动物学中,蛙一般指蟾蜍和青蛙,这两类动物形态结构相近,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
蛙类是典型的物候标志动物。
一年中寒来暑往,降雨下雪,河开河冻,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这些都是物候。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原始先民很早就开始观察周边生活的环境。
他们发现,蟾蜍和青蛙在春季即将开始农业播种时出现,秋收后、冬季来临之前消失,它们的活动时间也正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
在原始先民看来,蟾蜍和青蛙的这种动物习性与农业生产的“巧合”是十分神奇的。
不仅如此,人们经过观察还发现,每次降水前后,田间的蟾蜍和青蛙总是不停地昂首鸣叫,尤其大雨之后,蛙类叫声尤其洪亮。
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气压低,蛙类呼吸急促,故而有这样的表现;但囿于当时科学知识的匮乏,古人自然不知道这一原理。
他们把蛙类的鸣叫和降雨机械地联系在一起,认为降雨是因为天上的龙王听到了蛙鸣的缘故,以为蛙类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就将蛙鸣视为“晴雨表”,根据蛙鸣来判断天气是晴是阴,并逐渐对它们产生敬意,期待能够得到蛙神的庇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蛙类旺盛的繁殖能力也是引起古人注意并产生崇拜的重要原因。
在远古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人类体质较弱,普遍寿命不长,甚至很多婴幼儿还未长大就夭折了,导致人类陷入生育力低下、人口增长缓慢和高死亡率的恶性循环之中。
但是,工具简陋、生产效率低又要求投入更多的劳动人口,这样才能获得生存必须的生产资料,继而保证人类繁衍,于是原始先民产生了炽热的生殖崇拜。
为了达到生殖繁衍的目的,他们将希望寄托于神灵和巫术手段,产生了各种形式的生殖崇拜,如蛙崇拜、蛇崇拜、花崇拜、月亮崇拜等。
在他们看来,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衍和人类的生殖非常相似,崇拜繁殖能力强的动植物,或许就能将它们旺盛的繁殖能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实现加快繁衍的目的。
再有,蛙类属于两栖动物,能够自由地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这是人类不具备却又十分渴望拥有的本领。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宗教与信仰体系也备受关注。
在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本文将以史实为基础,分析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鬼神信仰和先祖崇拜等。
人们相信自然界万物有灵性,因此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进行崇拜。
此外,人们还对鬼神抱有信仰,认为神灵能够保佑人们平安、顺利、健康。
同时,尊敬和祭祀先祖也是古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发展,诸多宗教信仰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成为中国古代三大主要宗教。
二、道教的发展与特点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其主要思想是"道"的追求。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追求与"道"合一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提倡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其中道教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留下了许多有关道教思想的经典著作。
三、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宗教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解脱世间的痛苦,通过修行达到解脱、超脱的境界。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四谛八正道",其中包括了人生苦、苦的原因、苦的消除以及解脱的方法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对中国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儒教的地位及其核心思想儒教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宗教与哲学体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儒教强调人伦道德、仁爱、礼制等价值观,提倡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仁、孝、忠、礼等,这些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儒家学派有孔子、孟子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家。
五、宗教信仰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们在道德观念的塑造、社会秩序维护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科知识精选阳元石

发展历史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历史现象。
原始人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不仅经常受到猛兽的攻击、恶劣气候的侵袭和疾病的折磨,而且所需食物也极其缺乏,死亡率相当高。
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头骨分析证明,“北京人”的寿命多数在14至20岁,尼安德特人平均寿命不超过20岁,山顶洞人的成人没有超过20岁的。
当时人类只能以增加出生率来求得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但原始人并不懂得生殖的科学道理,于是便对生殖产生了尊崇和敬仰,这就是所谓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的方式,通常是用生殖器的形态及其象征物来表现的。
在母系氏族时期,由于生育被认为是神赋于女性的一种魔力,与男性无关或男性不起主要作用,因而生殖崇拜是对女性的崇拜。
例如,我国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壶,上边就塑绘着袒露乳房和阴部的女人像。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出土的红陶裸女像,下身也特意用三角形压印纹表示女阴。
绘有旧石器晚期岩画的新疆伊犁乌孙山阿克塔斯洞窟,其正中岩壁上绘着的,也是一个十分醒目的女性生殖器。
同样的例证,在国外也多有发现,如法国拉塞尔出土的距今三万多年前的人体浮雕,奥地利出土的年代上稍后的维林多夫女神像,均发粗深的线条刻划出女性的乳房、臀部、女阴等征,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夸张。
至于原始人实行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则是以一些符号和动植物来充当的。
例如,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绘着或刻着的三角形、鱼形、蛙形、叶形、花卉形等纹样,据学者考释,即是女阴的象征。
选择这些作为女阴的象征,不仅因为其外形轮廓与女阴相似,而且大多还因为其内涵、机能与原始人类崇拜生殖、重视种族蕃衍直接相关,如鱼、蛙的繁殖能力都相当强;花卉象征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也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等等。
地理位置神柱——阳元石的高度却是普通男性勃起时长度的175倍,直径却是普通男性勃起时的204倍,够大够粗的,所有游客,尤其是是女性游客,看到后都非常感叹。
据联合国权威专家估算,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
浅谈原始社会的母性崇拜

浅谈原始社会的母性崇拜摘要:对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来说,母性崇拜是其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原始社会的母性崇拜又分为女始祖崇拜、女阴崇拜和生殖崇拜。
关键词:原始社会母性崇拜原始社会最初的母系氏族制形成之后,人类最初的宗教形式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天神崇拜、母性崇拜是当时比较盛行的原始宗教形式,但对母系氏族来说最重要的宗教形式还是母性崇拜,其主要内容是女始祖崇拜、女阴崇拜和生殖崇拜。
母性崇拜是由当时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决定的。
妇女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主宰,氏族部落成员的饮食起居、教化启蒙的重任由她们承担,同时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采集植物在那时的生活中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而采摘是女性的特长,这就决定了妇女在经济上的优势,经济上的优势再加上生育的优势(分娩、哺育又主要是妇女的事,而繁衍人口又关系到民族和部落的存亡)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地位。
这是原始社会中母性崇拜的现实基础。
女阴崇拜、女性生殖崇拜、女始祖崇拜、则是母性崇拜的具体形式。
原始先民实行群婚、杂婚制度,认识不到男性在种族繁衍中的重要作用,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这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庄子·盗跖》篇:“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麇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好。
”《吕氏春秋·恃君览》里也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他们认为自己的部族是由原始女始祖感生而来,如王嘉《拾遗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
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
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即伏羲)。
”《竹书纪年》说黄帝族的女始祖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感而生黄帝;《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之母任姒(女登、安登),遇龙感生炎帝。
其他,诸如少昊氏之母娥皇感太白之精而生少昊,颛顼氏之母女枢(高阳)见瑶光之星,感之而生颛顼于若水;周始祖姜原践巨人足迹遂感而生后稷等,都是母系氏族女始祖崇拜的遗迹。
中国古代宗教

各种图腾
图腾
吉祥图腾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
女性生殖崇拜
一、原始宗教
7.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 •自发性; •广泛的参与性; •为人生的功利性目的。
二、正统宗教的产生
1.正统宗教是人为的宗教,它的产生以阶级和国 家的成熟为前提。殷商去古未远,其尊神重鬼的取 向仍保留着部分原始宗教的习气。 周人灭商,宣告以嫡庶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确 立。周代统治者将国家政治体制与宗法血缘关系以 及发端于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巧妙地结 合起来,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和文化模式的转换。
1.乌丙安著:《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8。
第二节
【本节要点】 本节要点】
儒学中的宗教色彩
一、孔子的天道观 1.孔子既对鬼神敬而远之,又敬畏天命,其 天道观呈现两重性特征,即重教化而轻鬼神, 既强调听天命,又主张尽人事,表明孔子天 道观中的神学色彩已经淡化,在理性主义与 宗教观念的二元对立中,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地位。
二、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4.宋代以后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理学 的最大特点是儒、佛、道“三教归一”。 一些佛教学说经儒学化而被摄入理学的思想体系中。 如佛性论讲人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能成佛,理学讲心 性,主张去欲存理,成贤成圣;佛教讲“止观”、“定 慧”的宗教修持,理学讲“主敬”、“立诚”的伦理实 践;佛教以“空观”看世界,理学将其改造为人伦物理 的“实有”之道。宋明理学援佛入儒,既表明佛教的进 一步中国化,同时也表明三教合流已成为历史趋势。
2.具有宗教色彩和功能的儒学仍体现了世俗 性、普世性和人文性的鲜明特点。即不主张离 俗出家,注重现实,倡导有为;不虚幻地构造 彼岸世界,引导人们脱离现世而关注来世;没 有明确的宗教组织及其教徒,其主干力量是极 力走仕途以参政济世的儒生。儒学有神学化的 一面,更有人文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中国传统生育观念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中国传统生育观念一远古先民的两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动物生殖本能的基础上,人类对男女两性关系一直处于蒙昧阶段。
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天人交感而生圣人的神话,这些“圣人无父”的感生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生育科学的无知。
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由于认识到女性腹体是孕育生命的所在,于是产生了对女性的孕体崇拜。
孕体崇拜实质上是对新生命的崇拜,这是人类生育信仰的起点。
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超过女性,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女性孕体崇拜也逐渐转为男性生殖崇拜。
我国新石器中晚期就有石祖、木祖、陶祖崇拜。
“祖”字的古体为“且”,而“且”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符号,石祖即是形态颇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头。
在河南淅川的下王岗、陕西铜川李家沟、临潼姜寨和甘肃谷灰等地都发掘出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遗物。
“男性生殖崇拜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文明很高的种族里也可以找到。
”从女性孕体崇拜向男性生殖崇拜的转变,标志着生育信仰在原始人的直观思维中得到了发展和推进,认识到了男性在生育繁衍中的作用。
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上,象征新生命的头像不是刻画在女性的腹内,而是雕刻在男子的胸部,表明新的生命原来是在男人的身上,是他们的“种”,传到女子身上,有她们孕育生产,女性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一个延续生命的任务而已。
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对男性地位的认可和强化,更标志着生育信仰由对女性自然能力的承认变为对男性在家庭、社会生产中地位的肯定。
在父权制家庭中,男性家长拥有对包括妻子儿女在内的占有权和支配权,女子在家庭中变成男性的附庸,沦为生育以为夫家传宗接代的工具,这就必然导致出现在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同时,“原始艰苦的物质生活和濒于种族灭亡边缘的生育危机,使原始人渴望种族繁衍,人丁兴旺”。
于是,早生多生生男开始成为生育信仰的重要内容,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性崇拜
性,与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本能,贯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生命延续的手段,使人类完成了种族繁衍;作为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使千千万万的夫妻获得了愉快和幸福;作为衡量文明的主要标准之一,体现着社会
文明的程度。
中华性文化源远流长,它的主流始终把性看作是一种积极、有益人生的乐趣,是一种技艺和学问。
夫妇之道是天经地义的,性是善良的、本能的,这与西方宗教原罪的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适。
生殖健康包括安全、满意、负责任的性生活,生育调节,母婴保健,优生优育,男性参与,防治性病、艾滋病等多方面
内容。
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性生理、性心
理、性道德、性行为都与生殖健康紧密相连。
当
前,普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对于打破性封闭,
扫除性愚昧,预防性犯罪和性疾病,同时抵制“性
自由”和性放纵,使人们远离有害健康与文明的
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维护中华传统性道德精华,
倡导社会主义的性文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开天辟地其实就是阴阳交合。
按道教所言:
天道、地道、人道、神道,道道无穷;胎生、卵
生、石生、化生,生生不已。
1、性器官崇拜
性器官在最初是高度
庄严和神圣的,代表伟大的
力量。
母系社会早期,人们
还不能将性交与生殖相联
系,只能观察到婴儿从女阴
中诞生,因而视奉女阴。
当
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
日趋重要,并认识到生殖与
男性联系以及男性在生育
中的作用,男阴便受到崇拜。
古代的性崇拜中,男性生殖
器的象征物很多。
“男根为
乾(其静也转,其动也直),
女户为坤(其静也翕,其动
也辟)”。
2、性交崇拜
儒家经典称“天地姻媪,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男女两性交合是一种值得崇拜和讴歌的,具有神
圣意义的现象,“天地不交而万
物不兴”。
“夫妇之道,取法于
天地”。
3、生殖崇拜
“上古与生殖有关的神话
传说:传说中女娲是人类始祖
繁衍之神,主管男女婚嫁,“天
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娲古之神圣女,化
万物也”,“女娲祷词神,祈而
为女谋,因制婚姻”,“姜女饮
山泉而孕”。
生殖崇拜的遣风是
求子。
先民把鱼、蛇、蛙、蟾、
鳖、葫芦、石榴等看作是生殖和多子的象征。
此外也有一些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涉及到这类问题。
4、图腾崇拜
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因而形成图腾崇拜,这是原始宗教形式之一,所以存世有许多人与动物交合的文物就丝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