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633《新闻学概论》授课笔记.

合集下载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及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及复习资料

1.新闻的本源?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的含义有三:1.有事实才有新闻2.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3.已经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地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2.新闻的特性?答: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主要特性:一是新鲜。

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二是真实。

纪实性和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三是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3.新闻的定义?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

这个定义表明新闻是以新近变动的事实为依据和来源的,强调了事实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前提性和决定性作用。

也提示出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的主观精神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的认识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把握的一种方式。

4.新闻的真实性?答: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具体地说它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个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总体的联系中通过媒介的连续,全面的报道达到反映时代潮流社会趋势的总体真实。

4.新闻的公开性?答: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的内容是可以公开拓,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应该以公开的方式传播给公众。

5.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答:一报道中的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二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三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像代替事实;四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五是新闻的解释要合理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6.新闻失真的原因及如何保真?答: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

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

故意:一是出于片面的政治功利的需要。

二是新闻媒体出于商业的目的,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不择手段编造新闻;三是新闻从业人员出于畸形的个人名利观,编造新闻;四是一味追新猎奇的新闻观。

非故意包括新闻消息源设置圈套;新闻传播者采访不深入;在新闻的时效性竞争中有的新闻机构没等核实就急于发稿,甚至先于事件发稿;新闻传播者知识素养欠缺;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也是造成新闻失真失实的新的原因。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章新闻的定义本章阐述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词源意义、新闻的定义,阐释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介绍新闻的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的起源(二)新闻的词源(三)新闻的定义(四)新闻与信息(五)新闻的类型二、考核要求(一)新闻的起源领会: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交往(二)新闻的词源领会:新闻一词的含义在古代的演变(三)新闻的定义识记: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识记:信息的一般含义领会:对信息的不同理解应用:新闻与信息的比较(五)新闻的类型领会:新闻不同的分类标准应用:辨析软新闻与硬新闻第二章新闻的特性本章阐述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和公开性等特性,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类型和原因。

真实性是新闻基本的特性,新鲜性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公开性是新闻的目的。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的真实性(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三)新闻的新鲜性(四)新闻的公开性二、考核要求(一)新闻的真实性领会:认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新闻传播者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革命导师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有关言论(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识记:新闻失真失实的定义领会: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应用:如何防止和杜绝新闻失真失实(三)新闻的新鲜性领会:新闻新鲜性的含义领会:新闻时效性和时宜性应用:辩证对待新闻的新鲜性(四)新闻公开性识记:新闻公开性的含义领会:认识新闻公开性的意义;正确认识新闻公开性与情报、个人隐私等的关系。

应用:新闻公开的限度第三章新闻的选择本章阐述新闻选择的两项重要的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法规)。

分析了新闻价值概念的起源含义及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过程;分析新闻法规、政策的作用,概述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一)新闻价值的定义(二)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三)新闻价值的实现(四)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二、考核要求(一)新闻价值的定义识记:新闻价值的定义领会: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新闻价值是客观性新闻价值的相对性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有何不同应用:比较分析新闻的新闻价值的大小(二)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识记: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三)新闻价值的实现领会: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掌握新闻价值规律有助于培养新闻敏感应用: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凸显新闻价值(四)新闻政策和法规识记:新闻政策的定义新闻法规的定义领会:在没有新闻法规的情况下,新闻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法规的约束力;新闻法规的类型新闻政策和法规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自考“新闻学概论”各章知识点(1)

自考“新闻学概论”各章知识点(1)

第⼀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形成后出现的。

2、把⽂字作为⾯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发布官⽅新闻。

3、“新闻”⼀词最早见于初唐,孙处⽞发出“恨天下⽆书以⼴新闻”的感叹。

4、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种是“朝报”。

它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开元杂报”,也属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5、除了朝报,新兴传播媒介中还有“进奏院状”。

进奏院是地⽅⾏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

汉朝初建时称邸。

6、除了朝报和进奏院状外,唐代官⽅的新闻传媒还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7、在宋代还形成了⼀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这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是宋代官报的特点。

8、宋代封建官报除被称为进奏院状报、邸报外,还被叫做“朝报”。

9、宋代的新闻传媒除有合法的邸报以外,还有⾮法的“⼩报”。

⼩报产⽣于北宋,流⾏于南宋。

11世纪我国已经有了印刷新闻。

到了南宋,⼈们开始把这类⾮法新闻称为“⼩报”。

⼩报还有⼀批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的采访⼈员,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中说:“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报……”,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10、元代取消了进奏院,也没有中央级的封建官报,邸报制度⾄此中断。

11、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令、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发展,即开始采⽤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明代官报业务上的重⼤⾰新。

12、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称京报。

13、明末农民起义军还出刊旗报、牌报,即把消息写在旗帜上、⽊板上,让官兵与群众阅览。

14、清代,咸丰多次申斥朝廷刻印邸报,使邸报仍停留在⼿写状态。

乾隆允许抄印邸报内容的京报在民间出售,民间报房⼜兴盛起来。

15、民间报房⼈原来多在提塘报房⼲过,民间报房出的京报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三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三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段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 1. 社会主义的⽣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新闻事业不能私有化,⼈民永远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 在我国,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这样的⽣产关系必然要求精神⽣产部门和思想上层建筑领域的新闻资产,⼀律实⾏社会公有制度,不允许外资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渗透和控制。

2.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 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经济⽣活中,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甚⾄还存在⼀定范围和⼀定程度的经济剥削,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通过解放和发展⽣产⼒,达到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标。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定要把远⼤理想和现实政策有机地统⼀起来,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新闻报道和教育⼈民群众。

3.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民政府统⼀领导下开展新闻媒体间的良性竞争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民的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民政府统⼀领导下的舆论机构,各种媒体以及不同新闻单位之间奋⽃⽬标⼀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各种新闻联播媒体把竞争作为前进的⽀⼒,在党和政府的统⼀领导下协调步伐和⼝径,各⾃发展各⾃的优势,显⽰⾃⼰的特⾊,共同完成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的任务。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和明显优势。

4.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位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改变了纯计划经济时期⼀切⽀付都依*拔款的旧路,把事业单位当做企业来经营,通过⾃收⾃⽀的途径获得维持⽣存和壮⼤实⼒的经济保证。

但是投⼊市场运作的传媒经营属于全民所有的舆论⼯具,⽀撑的是精神产品——新闻信息的⽣产。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1世界各国新闻主导理论:社会责任论论(20c4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2新闻活动的渠道a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语言,信号传播b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C群体传播3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4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

(变动产生新闻)5新闻要素:新闻主角 ;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弄清事实要点,抓住新闻重点)6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7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多角度性,相对性。

8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出发点不同:受众的需要;宣传者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理解,接受,支持它。

传播方式不同:不重复;重复传播要求不同: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定性准确,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9新闻与舆论A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开讨论中形成;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公共性(体现在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急迫性(近在眼前,迫切需要结决的问题。

)广泛性(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现的广泛性)评价性(是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B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结果;执行人物)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3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身条件的限制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立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作用是正负双向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

10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应并代表舆论(公众论坛,公众代言人,舆论的载体,舆论主体。

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通过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或无意的营造出来的媒介现实,是媒体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十二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十二

* 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的概念和实质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段对新闻传播⾏为进⾏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为加以规范,⽤以防⽌新闻⾃由和媒介权⼒的滥⽤。

⼆、新闻控制的⽬标和五种途径 新闻控制的⽬标是:给予新闻传播⼀定的⾃由度,使传播⾏为与社会规范保持⼀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新闻控制的⽬标是新闻⾃由与⾏为规范的统⼀。

对新闻传播⾏为实⾏的社会控制,包括如下⼿段: 1. 经济控制:即经济命脉控制,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对传媒施加的控制⼿段,⽤经济掌握新闻传媒的⽣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

2. 法规控制:国家通过法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3. 政策控制: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4. ⾏政控制:国家对新闻事业进⾏⾏政管理 5. 伦理控制: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 三、新闻控制法规、政策、伦理的关系 1. 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为规范。

2. 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有贯穿新闻政策的根本精神; 3. 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新闻法规可是说是法律化的新闻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政策就是法,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4. 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的, 1)⼆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者的根本⽬标和使命,⼆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都是⼀致的。

2)⼆者不同表现在: a)制定主体不同,新闻法规由国家权⼒机构制定和颁发,新闻伦理由新闻⼯作者协会等⾮权⼒机构制定和公布; b)⼆者的表现形态不同,职业道德的规范较为笼统和抽象,新闻法规则⼗分明确、严格和具体; c)⼆者的强制⽅式不同,违背新闻伦理要受到道德上的遣责,不⼀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触犯新闻法规除了要受道德上的遣责,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节新闻学二、新闻学的分类1、广义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本质,新闻传播规律等(核心部分)历史新闻学:最基础部分应用新闻学:新闻采写、编评、录制、播出(归宿)2、侠义新闻学三、新闻学的历史演变1、历史背景1450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运用铅活字印刷术,排版印刷《四十二行圣经》——人类传播史进入印刷时代不定期印刷新闻→定期印刷新闻两个社会条件:定期举办的集市贸易活动,邮政驿车业务的建立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出现——报纸进入大众发展时期2、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法《德国新闻事业学》最早的新闻研究所:1895年,德国的科赫教授在海德堡设立西方早期研究新闻学理论代表著作:李普曼的《舆论学》和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的兴起对新闻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及生产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用语言文字进行相关描述定量分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新闻学研究侧重大众传媒的研究,关注新闻学内部的关系传播学研究范围包括大众传媒和其他,关注与其他的联系3、中国新闻学的历史和现状《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1893年刊登于上海《申报》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构件中国新闻学框架结构)四、新闻学和新闻工作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时间、寻找独特新闻视角五、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基本方法1、个案研究法用来检验某一个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通过深入的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询问、开座谈会、查阅文档等)2、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各种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横、纵、综合)3、调查研究法对少数人调查得到大多数人的情况,常用来检查新闻正确性和媒介可信度4、内容分析法分析信息内容(文字→数量)用于检验假设、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5、实验设计法又叫控制试验法,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第二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一、集权主义理论1、概念封建社会中君主、国王们对国家和社会所采取的专制行为及理论在当时传播事业领域中的体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一章绪论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4。

567),(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89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

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三本书:1919年,1923192712131415.16从1998年起,1718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19业发展的规律应用新闻学既含应用理论,也含应用技术,它所研究的是新闻学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20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为报学。

报学最初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

1845年德国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

《解放日报》改版前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闻宣传主张,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改革:1956年7月,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改革中的报纸和通讯社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

其主要内容:a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 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的《资政新篇》提出了设立报馆、出版报纸和新闻论著等一系列主张;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倾向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对封建的民主内涵,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陆定一发表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这些著作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1)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观。

2)明确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3)首创了宣传党的政策和检验党的政策相统一的思想。

4)提出并确立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

正本清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b 打开国门,引进了西方新闻学得研究成果,特别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传播学的引进 c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体系 d 新闻教育快速发展,新闻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a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不断深化,从人民报刊思想发展到无产阶级报刊思想之后,又发展位为党报思想b 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c 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事业,成为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事业。

列宁指出:(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当从服务对于说服和夺取俄国,转变为服务于管理和建设俄国,成为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2)应当“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少唱些高调,多注重些实事”(3)揭露和批判党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错误乃至罪行,是苏维埃新闻传媒任务之一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b 已形成自己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c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职业6.理论新闻学在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地位:a 如同法学理论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一样,新闻理论处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学科地位,在理论层次阐发本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b 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它学科起着统领作用,如果说新闻学的其它学科揭示新闻现象的初级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具体规律,新闻理论则揭示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c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形成由诸多观点构成的新闻观。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地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b 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c 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 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集权主义理论: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制主义也包括其中。

自由主义理论: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社会责任理论: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理论和体制。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诞生美国,形成于20世纪的20至40年代。

创始人施拉姆。

集大成者——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两极传播理论”;政治家拉斯韦尔:“五W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1)研究对象不同。

新闻学以新闻传媒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所有大众传播手段。

2)研究方法有别。

新闻学运用的主要是定性描述,而大众传播学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

3)研究重点不同。

新闻学重点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重在研究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一般互动关系。

1)“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受美国的社会体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为维护和巩固现有的传播制度服务。

2)20世纪60年代欧洲崛起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

就是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现象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也就是常说的新闻和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活动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

)第二章新闻精神交往包括知识、情感和意志的交往,也就是常说的信息交往。

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历史的新近变迁关系到团体和个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类社会眼前状态和未来命运。

有关事态和时局的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纪第一信息需求。

在古代人类既要应对自然灾害又要堤防猛兽突然袭击,还要警惕敌对部落的军事进攻,一旦信息交往滞后,整个部落就会陷入灾难之中。

所以人类社会自古就十分重视新闻信息的捕捉和传递,新闻传播这种社会行为就应运而生,万世不衰。

4在陈述内容上新闻信息与历史信息相近,如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我国夏代,史官已将当时的新闻事件记录史册,可以说是历史与新闻的混一。

在传播方式上,新闻信息与情报信息相同。

可以说新闻信息与历史、情报信息处于混一状态中。

“烽火报警”就是情报与新闻的混一。

6.发生和发展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意志说”8.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9.发展变化使事物以此时此刻的现态,往日往时的史态和未来性状的趋态呈现于世。

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10.一种11.12.1961a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b 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状态的记录:发展变化使事物以此时此刻的现态,往日往时的史态和未来性状的趋态呈现于世。

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c 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1)揭示新闻现象本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的重要概念。

从哲学本体论和现代物理学的高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者说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信息。

(3)从通讯伦的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a 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可单独出题)时新性是时序之新,指新闻是实都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时事物发展变化最新状态的记录,是对事物现态和趋态的描述。

新近发生的事态早已尽人皆知,虽有时新性,但没有知新性,不能给人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

凡新闻,一定要兼有时新性和知新性两重新意b真实:纪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新闻不是逻辑演绎出来的抽象概念,不是形象思维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不是对虚幻世界的向往和想象,而是对事物原模原样的复制和记录。

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世界,并不意味着有文必录,凡事皆报。

新闻在描述事态时有曲有舍,新闻的取舍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选择。

c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可单独出题: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为了确保新闻之新,传播一定要迅速及时。

新闻发生的事实如果不及时传播,就会过时,成为明日黄花。

新闻是一种运用大众传播手段面向整个社会传播的信息。

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兴趣。

如果不公开传播,只向一部分或个人传播,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情报.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镜子式的被动反映,而是自觉接近和进入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不是有闻必录、凡事皆传的自然主义反映,而是有取向有选择的能动反映。

做出选择的前提是对包罗万象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评价,然后决定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多报道什么和少报道什么,先报道什么和后报道什么,这就是传播主体在反映客观事物时的能动性和倾向性。

这与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本源的根本观点是相辅相成的。

新闻与文学艺术有许多严格的区别界限,但最主要是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之伤。

新闻与历史的区别:新闻为当代历史的忠实记录,今日新闻便是明日的历史。

历史记载同新闻一样,都不是有文必录的。

反映内容有别,历史虽然也反映事物的现态,但却以研究史态为主;新闻虽然也是历史为参照系,但总是集中笔墨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

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新闻是及时公开传向社会公众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情报是及时但未必公开传向特定接受者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2)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得主要特性;(3)文字简明,易记易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