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流水线计划书

流水线计划书
一、概述
本公司计划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增强生产能力。
流水线的目的是通过工序细分和人员分工,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单独的操作步骤,并以连续不断的方式执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二、流水线设计
1. 流水线将分为5个工位,分别是:投料工位、成型工位、过滤工位、包装工位和出料工位。
2. 每个工位将安排1-2名操作人员负责。
特殊工艺操作如成型需要专业技能的则安排3-4人轮流操作。
3. 产品将通过输送线在各工位间连续传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4. 工作分工明确,每个工人负责固定的工序,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员安排
1. 确定每个工位需要的人数。
2. 招聘和培训操作人员。
3. 按照流水线班次安排人员上下班。
4. 落实班前班后交接问题。
四、流程优化
1. 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2. 对瓶颈工序进行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3. 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置机制。
4. 定期评估流水线运行情况,及时进行升级改造。
五、考核与激励
1. 根据完成任务情形给予人员考核和分级。
2. 根据业绩给予人员差异化薪酬待遇以燃起工作积极性。
3. 建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问题的奖惩标准。
以上就是本公司流水线计划的初步设计方案,計划采用试运行后逐步优化完善。
流水线生产组织运作培训课程

工序同期化的主要措施
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采用新设备、改造 旧设备;
改进工艺装备——如采用快速安装的夹具; 改进工作地布置; 提高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改进操作方法; 详细地进行工序的分解与合并——实现工序
并; 5. 产品检验能在流水线上进行; 6. 厂房和生产面积适合安装流水线。
第二节 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流水线的设计: 技术设计 组织设计
技术设计:是指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设备的设计、设备 改装设计、专用工夹具的设计、运输传送装置的设计等等。 这是流水线的“硬件”设计。
组织设计:是指流水线节拍的确定、设备需要量和设备负 荷系数的计算、工序同期化工作、人员配备、生产对象传 送方式的设计、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流水线工作制度、 服务组织和标准计划图表的制定等等。这是流水线的“软 件”设计。
yi
si sin
工序数为m的流水线平均负荷系数(总负荷系数)
m
si
y
i 1 m
sin
i 1
流水线设备负荷系数应在 0.75~1.05内;
流水线平均负荷率越高,生产的 连续性就越好;
3、工序同期化
所谓工序同期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组 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各道工序的时间, 使它们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 倍关系。
二、流水生产概念及特点
概念:
– 流水线是指加工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 有规律地从前道工序流到后道工序加工,并 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连续完成工序 作业的生产过程。
特点:
1. 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 件),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该遵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这是首要的。
2.在“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是最突出的转型之一,它代替了传统的生产制造业。
3.技术创新的依托是研究型组织建设,企业应该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关键位置,并用超前的战略投资眼光加大生产与运作培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4.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是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辅助生产过程。
5.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应该把目标性放在首位。
6.检验符号是指用来分析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符号,其中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
7.跨功能作业互动图是由开始、结束、工作工程、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
8.大批生产是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
9.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大量生产。
10.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T = nΣti,i=1 to m。
11.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应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因为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
12.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应该留有余地,遵循弹性的原则,不要一下子就排满所有部分。
13.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批量生产。
在生产和运作管理中,不同的布置形式可以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
其中产品导向布置形式、工艺导向布置形式、流水线布置形式和混合式设备布置形式是四种常见的布置形式。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和人员组织要素。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组织、计划和控制。
这些职能对于管理生产和运作过程至关重要。
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其主要特点包括产品可以库存、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以及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企业职能战略包括企业愿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_OK

100+120+1
41
第二节 设施的布置
设施布局从制造业来说包括厂区的划分、设备 的布局;服务业是指顾客服务区域、办公区域、休 息室、餐厅等。
一、厂区布置的基本要求(P151) (1)厂房的布置应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尽可能 使厂区内物件运输路线最短;减少交叉和迂回路线,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费用。 (2)充分利用厂区平面,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 紧凑布置,生产和协作关系密切的单位就近布置, 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生产费用。
盈亏平衡分析法 (P47)
总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CV
固定成本CF 产量
30
公式推倒 利润=收入- 成本
即:R=P•Q -(FC + Q •Va) 当R≠0,Q=(F+P)/(R-Va) 当R=0,Q。称为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Q。= FC/(R-Va)
31
例1:工厂修建大、中、小三种投资规模选择,各自的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产出能力如表:
27
• 目前设施选址的发展趋势
(1)工业园区和工业中心 (2)企业群体布局,靠近仓储设施和服务设施 (3)从全球范围考虑 (4)向郊区发展 (5)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控制 (6)从动态、长期、均衡的发展出发 (6)应用多目标规划和计算机技术
28
三、选址的方法
量•本•利法 重心法 评分法
29
金额
销售收入
14
优点
设备改变容易; 员工培训时间缩短; 物料处理成本降低; 零件生产、运送更快捷; 流程中库存小; 生产自动化容易。
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成组技术起源于机械工业的产品生产,
传统的生产组织忽略了不同产品和不同零 件在结构上和工艺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而成组技术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 织方法。它不再以单一产品为生产对象, 而是根据若干产品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相似 性来组织生产。
二.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是建立在相似性分析基础上 的,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个零件而是按 相似性标准组成的“零件族”
通用分类系统:对针不同的设计工艺范围而建立的,它 可以解决从零件设计开始,经过工艺过程设计、制造、 装配等全过程的成组技术问题,企业之间可以通用
代码的特征和它所反映的设计信息时,至少包括 下列方面:
工件形状和加工表面相似标准 材料类别 零件加工工序的相似标准 零件加工设备的相似标准 与工件、工序、设备分类相对应的尺寸参数
传统的批量生产的缺陷:
(1)在进行生产技术准备时,都是围绕某一 种产品进行的,当这种产品变换零部件时或 增加新产品时,必须抛开原有的技术准备工 作,而重新进行技术准备;
(2)组织生产和进行工艺准备时,也是以某 一具体产品的需要量为根据,而在中小批量 生产的情况下,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和通用工 艺装备.
27 B
26 C
25 D
24 E
23 F
22 G
2第28+1二2行5+2021=十进制 2H第4+三20=行I 数
排列
26第+2四4+行20=
11 2
1 1
12第27第8+五+2六213行1==行
290 17
1 7
3
1
1
2第6+七120行= 81
流水线组织设计
成组技术与单元制造
流水线生产管理

式中:r ——流水线节拍(min/件) 瑞典方式适用于生产量不大的豪华轿车,而 方式则适用于生产量大的普通汽车。
强制节拍用 在制品来保证。它适用于产
量较大的小型产品的生产。
• ⑵ 连续工作传送带严格按节拍所需 要的速度运动,产品一般都在传送带 上加工和装配。用于产量较大的大型 产品的装配。
• ⑷ 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生产能力是平 衡的,成比例的。
㈡ 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 ⑴ 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流水线上只生产二个 ⑴ 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因此,流水线既有 的过程,又有从产品获得收益的过程,它的经济评价应当运用技术经济方法才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 组织设计的内容有:确定流水线节拍、工序同期化;
• 流水线的形状,一般有直线形、直角形、 开口形、山字形、环形、蛇形等
㈦ 编制流水线标准计划图表
• 流水线标准计划图表,应反映流水线生 产的期量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
• 流水线标准计划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连续流水线标准计划图表,它只规定整 条流水线统一的工作时间和间断时间, 比较简单;另一种是间断流水线标准计 划图表,它需分工序规定每一工作地的 工作时间与程序,比较复杂。
二、流水线组织设计
• 组织设计的内容有:确定流水线节拍、 工序同期化;计算设备数量和设备负荷 系数;确定工人数量、流水线平面布置; 编制流水线标准计划图表等。这里仅介 绍单一流水线组织设计。
• ㈠ 确定流水线的节拍 • 流水线的节拍是指流水线上顺序出产两
,它表
拍为13秒。
1.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种类分
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2)-生产过程组织

n=4mt1=来自分钟T平 ti (n 1)t L t2=4分钟
i 1
t3=10分钟
t4=6分钟
tL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TP
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加工时1图0 间62-04 3,平0 4行0 移50动6方0时式间(分钟)
后道202工0/5/2序1 将出现工人或设备的等待工时
32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不同层次生产运作系统空间组织个性的一面
➢ 内容不同。 ➢ 影响要素不同。 ➢ 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问题也不同。
2020/5/21
16
(二)工厂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
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
布置空间场所的原则
➢有利生产 ➢方便运输 ➢节约用地 ➢美化环境
2020/5/21
17
特点——既要求每道工序连续进行加工,又 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其具体做法:
➢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移动; ➢当ti≥ti+1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
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 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0/5/21
33
T平顺=nt1-(n-1)t2+nt2
2020/5/21
24
工艺专业化原则的缺点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 路线长;
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
生产效率低; 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2020/5/21
25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和 对象专业化车间
即按产品(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特点:三不同一同,即不同设备、不同工种、
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工作地 顺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号
1 2
3
4 5 8
10
6 7 9
11 12 13
工序单件 作业时间
2 5
8
2 2 4
7
3 2 3
1 2 3
工作地单件 作业时间
7 8 8 7 8
6
工作地空闲
时
间
8–7=1
8–8=0
8–8=0
8–7=1
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4
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Ⅲ ⑥⑦⑧⑨ T3=16
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三)计算设备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1。设备数量 Si = ti / R 其中: Si —第 i 道工序所需设备数 ti —第 i 道工序单件时间定额 2。设备负荷系数
Ki = Si / Sei
(四)计算工人人数 Pi = Sei ·g ·Wi
生产管理学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四、单一品种流水线的设计 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
(一)确定流水线的节拍 节拍是一种重要的期量标准,是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制 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 确定节拍的依据是计划期的产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即:
R=T效/Q R: 节拍 T效: 计划其有效工作时间 Q: 计划期制品产量 [节奏]:如果R很小,且体积重量也很小,不适于按件传递,则 可以实行批传递。顺序出产相邻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就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
(二)流水线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123
2。按生产对象的数目:单一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 多品种流水线按产品的轮换方式:可变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3。按连续程度: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4。按节奏性程度: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 节拍流水线 5。按机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线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工作地 顺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号
1 2
3
4 5 8
10
6 7 9
11 12 13
工序单件 作业时间
2 5
8
2 2 4
7
3 2 3
1 2 3
工作地单件 作业时间
7 8 8 7 8
6
工作地空闲
时
间
8–7=1
8–8=0
8–8=0
8–7=1
8–8=0
8–6=2
工序同期化方法二 分枝定界法
Q = (20000+1000) / (1-2%) = 21429 件 R = T效 / Q = 231648 / 21429 = 11(分/件)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例]假设某流水线的节拍为8分钟,由13道小工序组成,单位产品的
总装配时间为44分钟,各工序之间的装配顺序和每道工序的单件作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例:
节拍r=16分钟
6
4
①
③
10
⑤
步骤1 列出所有可能作为第一工
7
6 1 作地的工序组合方案。
④
⑦⑧
5
5
②⑥
4
方案1-1:① ② ③, Te11=15min
⑨ 方案1-2: ① ② ④, Te12=16min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步骤2 求出第一工作地各编组方案对装配线所需最少工 作地数,公式为:
7
④
6
⑦
1
⑧
方案2-2: ③ ⑥ ⑨, Te22=15min
5
5
②⑥
4
⑨
S21=2+[ 48-(16+16)]= 3 16
48-(16+15)
S22=2+[ 16
]= 4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应取方案1。
接着进行第三工作地的组合,剩余的工序只有一个方 案组合。即方案3-1 : ⑥⑦⑧⑨ Te31=16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四、单一品种流水线的设计 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
(一)确定流水线的节拍 节拍是一种重要的期量标准,是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制 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 确定节拍的依据是计划期的产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即:
R=T效/Q R: 节拍 T效: 计划其有效工作时间 Q: 计划期制品产量 [节奏]:如果R很小,且体积重量也很小,不适于按件传递,则 可以实行批传递。顺序出产相邻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就称为
6
4
①
③
10
⑤
48-(16+16+16)
S31=3+[
]= 3
16
步骤5 检查
7
61
④
⑦ ⑧ 故此例中:Ⅰ ① ② ④ T1=16
5
5
②⑥
4
⑨
Ⅱ ③ ⑤ T2=16
Ⅲ ⑥⑦⑧⑨ T3=16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二、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和形式
(一)特征: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的通过 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的连续的
重复的生产过程。(将对象专业化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
它具有以下特征: 1。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 2。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3。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4。产品按工艺路线单向移动 5。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业时间如图。
5
3
2
2
6
7
2
8
2
4
1
3
1
3
5
8
11
13
3
2
9
2
4
12
7
10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解] 1。计算流水线上的最少工作地数 Nmin=[T/R]=[44/8]=[5.5]=6
2。组织工作地 需满足的条件: (1)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2)每个工作地的作业时间不能大于节拍。 (3)每个工作地的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和接近节拍。 (4)应使工作地的数目最少。 分配和平衡方法:列举—消去法(试凑法)
节奏。 即:Rg=R·n 其中 Rg: 节奏 n: 批量
(二)工序同期化(组织流水线的重要环节) 工序同期化是指通过各种可能的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 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流水线的节拍或者与流水线节拍成倍比 关系。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例]某制品流水线计划年销售量为20000件,另需生产 备件1000件,废品率2%,两班制工作,每班8小时,时 间有效利用系数95%,求流水线的节拍。 [解] T效 = 254×8×2×60×95% = 231648 分钟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三、流水线的组织条件
(一)品种稳定单一,产量足够大,长期供货,单位劳动量大,保 证设备足够负荷。
(二)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1。先进性 2。良好的工艺性和互换性 3。标准化程度高
(三)工艺过程能既可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可以相互合并。 (四)原材料和协作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且按时供应。 (五)机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计划预修制度。 (六)工作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七)厂房和生产面积适合安装流水线。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一、流水生产的发展过程
现代流水生产起源于1914年—1920年的福特制。 福特制的主要内容: 1零件的标准化、设备和工具的专用化以 及工场的专业化。
唯一最佳的“单一产品原则” 2。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法,建立了传送带式的 流水生产线。
T--∑Teij Sij=I+[ r ]
式中:Sij----根据第i 个工作地中第j 个编组方案计算的所需最少工作地.
Teij---- 已分配和正在分配编组的各 工序定额时间 .
T------所有工序定额时间之和。
本例中: T=48,Te11=15 Te12=16,r=16
S11=1+[481--615 ]= 4 S12=1+[481--616 ]= 3
第六章 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
步骤3 从各编组方案中,找出Sij最小的值,该值所在的 编组方案即为分支点。 当各方案的Sij相等时,选取Teij 较大的编组方案作为分支点。 本例中,取方案2。
6
4
①
③
10
⑤
步骤 4 顺序进行第二个工作地编组, 重复上述步骤。
方案2-1:③ ⑤, Te21=1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