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铁路改革历程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国外铁路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铁路科技发展的建议

经营与管理1 国外铁路科技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铁路在大力推动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运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提升铁路发展的效率效益,密切融合现代科技新成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1 高速技术发展重点已超越速度本身过去半个多世纪,世界铁路主要国家均致力于提高列车速度,并不断取得新突破。
今后,高速仍是各国铁路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欧盟计划到2035年将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360 km/h,德国正在研制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时速400 km下一代高速列车,美国正在研究用于磁悬浮的列车弹射启动技术;国外还将进一步发展快捷货运技术,欧盟提出要在提速既有线上开行最高时速250 km的快捷货运列车。
在持续关注列车速度的同时,各国更加注重高速铁路运行控制、信息服务等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重视通过创新列车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高速列车乃至整个铁路网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行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高速铁路的推广应用,以创造更多衍生的旅客服务,不断改善乘客体验,如法国将通过提供高速列车在途互联网服务、开发更先进的车票预约系统和声音识别系统等,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
1.2 重载技术领域仍注重探索开行更长、载质量更大列车为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不断提升铁路货运效率,开行更长、载质量更大的列车仍是国外重载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为此,国外铁路将持续深化重载机车车辆、列车同步操纵、信息化等技术创新。
机车车辆方面,世界重载铁路国家正大力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技术,并研发模块化机车;考虑到货源分布、运输成本等因素,国外大多选择大轴重、低自质量、低动力作用的重载货车发展路线。
国外铁路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铁路科技发展的建议摘 要:从高速、重载、安全、运营管理、节能环保、运用维护等技术领域,总结当前国外铁路科技发展趋势;立足国家和铁路行业、企业发展实际,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铁路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铁路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美国铁路改革历程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三、 美 国 铁 路 运 营 管 理 的 现 状 与 特 点 ( 一) 铁 路 运 输 情 况
美 国 目前 的 运 输 情 况 是 货 运 为 主 客
这 一阶段 , 美国政府采取了赠送 土地 、 运为辅 . 并 且客 货 运 分 离 经 营 是 美 国铁 路
立 的企 业 法 人 。负 责 铁 路 运 输统 一调 度 指 减免税赋等优惠政策 . 鼓励大力发展铁路 。 的 一 大 亮 点 。这 种 模 式 把 客 运 成 本 高 、 运 挥 .经 营铁 路 各 种 运 输 业 务 .负 责 铁 路 建 在 政 府 的 鼓励 下 . 新 的铁 路 公 司 不 断 出现 , 价 低 而 造 成 的亏 损 留给 了 国家 . 而 客 运 公 设, 承 担铁 路安 全 生 产 主体 责任 等 。
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 车 次 达 到 了 1 5 万 左 右 .但 是 铁 路 方 面 却 A mt r a k公 司 . 接 管 了 所 有 铁 路 公 司 的 客 划人交通运输部 .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 只 能 满 足 7万 左 右
交通 运 输 发 展 : 组 建 国 家 铁路 局 . 由交通 运 运 业 务 .政 府 对 其 给 予财 政 资 助 和 补 贴 。 如 何 进 行 铁 路 的 市 场 化 改 革 才 能 在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 、资产 重组的方法 , 帮 输部管理 ; 组 建 中 国 铁路 总公 司 , 承 担 铁 道 不 损 害 公 众 利 益 的情 况 下 提 高 中 国 铁 路 助 一 些 重 要 的 铁 路 公 司 摆 脱 了 沉 重 的 历 部 的企 业 职 责 。同时 , 不再 保 留 铁道 部 。 新 的运 营 效 率 , 我 们 需 要 通 过 剖 析 发 达 国 家 史 负 担 , 挽救 了铁路运输业 。
美国铁路融资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铁路融资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王一婷;谭克虎【摘要】铁路建设需要资金支持方能实现,中国铁路建设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困难。
美国铁路融资模式具有以政府引导市场投资的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
借鉴美国成熟的融资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从政府主导、行业管理等方面提供相应的配套,为中国铁路融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needs financial supports.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its railway construction, which is encountering hug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the railway financing mod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government guided the market investment by continuously introducing new financing channels and financing modes. Learning from the mature financing exper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diversi-fied financing mode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matching supports in terms of the government guiding and the in-dustry management.【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铁路;融资模式;资金;建设;政府【作者】王一婷;谭克虎【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00;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一、引言近年来,中国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货物发送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密度和换算周转量方面都排在世界的前列。
美国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对我国铁路发展CTC的启示

俞 刚:铁道部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100844 张海军:铁道部运输局调度部,副主任,北京,100844 魏 瑜:铁道部计划司,处长,北京,100844 刘朝英: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主任助理,北京,100844 何 杰:铁道部调度部,副处长,北京,100844 马建军:铁道部信息化办公室,助理调研员,北京,100844
(3)为满足运输调度指挥的需要, 调度集中系统功能齐全,显示内容丰 富、灵活,显示界面充分体现了人性 化的理念。
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台为调度员 和管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用户界面和 管理功能,以及对铁路用户、运输管 理和机车、车辆、信号、线路、站场、
2 0 中国铁路 8/2005
CHINESE
RAILWAYS
供 应 、信 息 系 统 的 维 护 管 理 等 工作。 1.2 诺福克南方(NS)公司概况
NS 公司是 1982 年诺福克铁路公 司与南方铁路公司合并组成的 I 级铁 路公司,公司经营范围跨越美国东部 22 个州、哥伦比亚区以及加拿大安大 略湖省,公司营业里程 34 400 km,共 有员工 28 160 名,总部设在诺福克。 NS 公司的调度指挥和控制方式略有 别于 BNSF 公司,采取调度集中统一 指挥和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市场 营销、列车运行计划、机车运用计划 等完全集中在公司总部调度中心,由 调度中心统一集中调度指挥;列车调 度计划下达后,由下设的铁路局分区 域划片实施执行。调度中心有 400 多 名调度员集中统一编制公司的列车运 行计划、机车运用计划和施工限速计 划等。公司每日受理 15 000 个客户运 输要求的电话或信息,按客户需要组 织空车调配和装车。公司下设 11 个铁 路局,每个铁路局设置一个调度分中 心,设有总调度长、值班主任、助理 值班主任和调度员,按照公司总部下 达的日班计划和列车调整计划,控制 区域内列车的运行。由于列车运行计 划是由公司集中编制,路局间基本上 不存在列车运行间的冲突,若机车调 度、运用存在矛盾,则由相邻路局自 行解决。
国外高铁发展及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启示

申旳犬曝CENTRAL SOUTH UNIVERSITY高速铁路运营管理HIGH SPEED RAILWAY OPERATION MANAGEMENT题目:国外高铁发展及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启示学生姓名:彭宇冰指导教师:叶峻青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交通运输1302班本科生院制2016年6月国外高铁发展及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启示彭宇冰交通运输1302 班1104130418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西班牙、美国、韩国、英国的高速铁路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了各个国家的建设特点与发展优势。
然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地理因素等,探讨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对我国高铁的建设提出应当学习西班牙的列车设计理念、美国的科学的运营模式、韩国的政府扶持制度与英国的安全检测评估方法的建议(自己所写)。
关键词:高速铁路;西班牙;韩国;美国;发展状况高速铁路被视为 2O 世纪下半期以来客运交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突破。
自1964 年日本新干线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如西班牙、美国、英国,还是在仍处于发展中的韩国,均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一直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等方面进行考虑,修正并制定了新的运输发展战略。
我国应该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借鉴其他国家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促进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高速铁路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1. 国外高铁的发展状况1.1 西班牙高速铁路发展状况西班牙第 1 条高速铁路是 1987 年开工建设 1992 年 4 月通车的马德里一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全长 471 公里。
这是按高中速列车混跑、客货运列车混运的方案设计的准轨铁[1]。
这 2O 多年来,西班牙高速铁路网不断扩大,高速铁路运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在西班牙运输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简述世界铁路的发展和趋势

简述世界铁路的发展和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世界铁路得以迅猛发展。
铁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铁路发展的历史、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铁路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其初期被用于运输煤炭和原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员和物资的重要运输工具。
19世纪中叶,铁路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铁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也带来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对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铁路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
首先是美国的“铁路狂热”时期,即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铁路建设规模庞大,有效解决了国土开发和移民问题。
此外,欧洲也有许多重要的铁路发展事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铁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们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其次,铁路在货运和旅客运输中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铁路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煤矿、钢铁和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最后,铁路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铁路沿线的城市得以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铁路的未来趋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高速铁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建设,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有效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交流与一体化。
其次,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为铁路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电动列车、氢燃料列车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美国铁路事业发展历程

美国铁路事业发展历程美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美国正处于西部扩张的时期,通过铁路建设来连接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最早的铁路线路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和猛瑞兰州埃尔利庞特之间的铁路,该线路于1827年开通。
然而,真正标志着美国铁路事业的起点是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公司于1828年成立,并于1830年开始运营的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
这条铁路连接了巴尔的摩和伊利诺伊州伊利诺斯州芝加哥,促进了这两座城市的快速发展。
从1830年到1850年,美国铁路的快速扩张加速了西部领土的定居和经济发展。
1830年代,每年修建的铁路长度约为100英里,到了1850年代,每年修建的铁路长度增加到约1000英里。
最著名的铁路建设是太平洋铁路,它于1869年建成,将东海岸的俄亥俄州科尔姆布斯和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连接起来。
19世纪末,美国铁路的扩张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
大规模的铁路公司涌现,如亚特兰大和太平洋铁路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收购和合并其他小型铁路公司来扩大自己的网络,并且投资大量资金来改善铁路基础设施。
然而,20世纪初,美国铁路业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铁路公司的资源被用于战争努力,而铁路的竞争对手,如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
此外,由于工会的发展和员工工资的增加,铁路公司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铁路业进一步下滑,主要是由于人们更喜欢乘坐汽车和飞机。
197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铁路客运法》,创建了国有的美国国家铁路公司(Amtrak),以保护旅客铁路的存在和发展。
近年来,美国铁路业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随着对环境问题和油价上涨的关注,人们重新审视了铁路作为一种更加环保和经济的运输方式的潜力。
一些私营公司也开始投资于铁路建设和现代化,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方向研究摘要:铁路运输业是一种网络型基础产业,对铁路业的规制改革是一个世界难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铁路业的规制改革面临的内外部条件更加复杂。
近20年来,我国已开始了对电信、电力和民航等自然垄断产业实施了一系列规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铁路业的规制改革却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铁路业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借鉴美、日、英三国铁路产业改革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铁路业规制的现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中国铁路业规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铁路业;自然垄断;规制改革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前,铁路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各国都采取了非常严厉的规制措施。
7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公路等交通运输工具崛起,铁路在运输市场的份额逐步下降。
根据可竞争性理论,潜在竞争会促使自然垄断企业采取有效地市场运作方式(张红凤,2007)。
为此,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采取各种对铁路与放松规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中国铁路运输业一直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对铁路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改革。
但我国的铁路业仍凸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铁路业运输效率不高、内部缺乏自我发展的活力等现象。
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通过分析铁路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借鉴美、日、英三国铁路业规制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以期针对性的提出打破铁路运输业当前”瓶颈”现象的改革措施。
二、铁路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1、铁路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性铁路路网包括节点和联线这两个组成部分。
铁路路网的布局越合理,规模越大,整体性运用越充分,那么,铁路业的运输成本就越低,而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效用也越大。
因而,铁路路网的规模和整体性运用是铁路业规模经济的基本条件(张红凤,2007)。
许多学者对铁路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得出结论,铁路企业在较小的规模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但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铁路企业在较大的规模上也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铁路改革历程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一、我国铁路运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铁道部拆分后的组织结构
铁道部拆分后,实际被一分为三。
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交通运输发展;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同时,不再保留铁道部。
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定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
而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各种运输业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真正市场化
中国铁路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核心在于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改变行业的经济前景。
但目前的铁路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仍然保有高度的垄断地位,仍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市场。
2.运价管理体制不合理
铁路在我国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承担了大量公益性职能,所以在票价方面一直偏低,铁路运输长期处在亏损状态。
目前,我国铁路运价管理权限仍然集中在中央政府,由国家周期性地进行一次性调整。
这种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缺乏自主经营权,使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影响企业参与铁路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3.运输能力不能适应需求
由于我国铁路的路网规模小,铁路运输能力处于紧张状态,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客运方面平时运行的列车只能够提供300万个座位,而目前我国日均出行的旅客数达到
了620万人次,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乘车难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货运方面,以2021年冬季为例,冬季全国日均申请的车次达到了15万左右,但是铁路方面却只能满足7万左右。
如何进行铁路的市场化改革才能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提高中国铁路的运营效率,我们需要通过剖析发达国家铁路的发展和运营中的得失来获得启示。
二、美国铁路改革历程
(一)政府支持,铁路市场兴旺
这一阶段,美国政府采取了赠送土地、减免税赋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力发展铁路。
在政府的鼓励下,新的铁路公司不断出现,各铁路公司竞相发展,形成了铁路建设的高潮。
1916年,美国铁路里程达到历史最高峰——40.6万千米,构成了美国特有的多线平行的路网结构。
此时,铁路运输占有客货运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承担了约98%的货运周转量和77%的客运周转量。
(二)政府严格管理,铁路市场衰弱
随着铁路地位的不断加强,铁路公司自身的种种弊端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各铁路公司之间经常开展恶性价格战。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对铁路运输业进行管制,使铁路运输价格合理与公平,抑制垄断,维护公共利益。
这样一来,铁路运价就由政府统一规定,各铁路公司不能自主决定运价。
在铁路受到管制期间,铁路干线被分割成上百家公司,从而导致了绝大多数货物需要跨公司运输,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许多铁路公司濒临倒闭,铁路客运亏损尤为严重。
(三)政府放松管制,铁路产业复兴
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严格管制的弊端。
为振兴铁路业,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铁路管制的措施。
美国铁路公司的客运业务自1929年来长期亏损,但根据法律规定,铁路公司还必须经营“涉及公共利益”的客运业务。
用货运利润补贴客运,成了铁路公司长期的沉重负担。
1970年政府允许铁路公司放弃客运服务,组建Amtrak公司,
接管了所有铁路公司的客运业务,政府对其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资产重组的方法,帮助一些重要的铁路公司摆脱了沉重的历史负担,挽救了铁路运输业。
三、美国铁路运营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一)铁路运输情况
美国目前的运输情况是货运为主客运为辅,并且客货运分离经营是美国铁路的一大亮点。
这种模式把客运成本高、运价低而造成的亏损留给了国家,而客运公司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逐年减少国家的补贴。
同时,美国货运公司之间形成激烈竞争。
主要有两种竞争方法。
一是“平行线竞争”。
美国的城市之间和地区之间,有分属于不同铁路公司的多条平行铁路线路,因此货主有多家铁路公司可供选择。
二是“线路内竞争”。
目前,美国大多铁路线路都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货运公司同时运营,它们向拥有线路的铁路公司支付线路使用费。
这些方式既提高了线路使用效率,又保持了规模经济。
(二)市场定价机制
在客运票价方面,票价由Amtrak公司自己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同时,Amtrak的票价非常灵活,他们没有统一的票价率,对不同的线路、不同的列车实行单独定价。
Amtrak还使用“收入管理”方法来制定票价。
具体方法是利用计算机预定系统,对每趟列车进行预定和剩余能力分析,随时根据客流情况来制定票价,市场需求弱时,采用较低票价,反之,采用较高票价。
在货运票价方面,美国铁路货物运价采用公布运价、联运运价、本线运价和合同运价等多种形式。
四、美国铁路改革经验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
(一)放松政府管制
政府严格管制被认为是美国铁路一度衰落的根本原因,我国也面临着严格的政府管制问题。
改革后,我国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国家铁路总局应把宏观管理、行政管理的职能进行到底,变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让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化企业。
这样才能使铁路市场更有活力。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运价体系
现在我国对铁路运价的管理没有给铁路运输企业留下自主定价的空间。
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知道,不考虑变化的运输市场,一味强调管制,会使铁路运输发展受到影响。
我国在运价的制定上应适当地放开权利,可让铁路公司自行根据市场供给需求定价,建立以基本运价为基础,以区域运价、协议运价、“收入管理”定价、季节性浮动价为补充的运价体系,使铁路运价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
(三)客货分离经营
美国铁路客货分离的经营方式使美国铁路在运输业竞争中赢得市场。
对于现在中国的铁路改革,这种运营方式同样适用。
铁路客运的服务对象是旅客,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提供出行便利条件,带有很强的公益性。
铁路货运的服务对象是货主,主要是全国的工商业企业,它们以追求盈利为目的,具有更强的商业性。
把这两个不同目标的运输分开经营,能产生共赢的效果。
(四)建设多条线路,提高运输效率
美国铁路线路多,公司也多,这些都为运用“平行线竞争”和“线路内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线路使用效率,也保持了经济规模,还刺激了货运公司之间的竞争。
我国由于铁路短缺,没能像美国铁路那样形成激烈的竞争,同时运输效率也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