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标准

合集下载

新生儿复苏操作考评标准

新生儿复苏操作考评标准

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标准项目操作要求评分等级被考评者姓名A B C D一、仪表(5分)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4 3 2二、评估(8分)评估患儿的肤色、呼吸、心率,大声呼救、看时间8 6 4 2三、用物准备(5分)复苏囊、面罩、听诊器、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必要时备气管插管的急救物品等5 4 3 2四、操作过程A、清理呼吸道(21分)1、操作环境宽敞、温暖,尽量在辐射保暖台上进行 4 3 2 12、体位(鼻吸气位) 5 4 3 23、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再次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4 3 2 14、快速擦干全身,必要时给予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诱发自主呼吸4 3 2 15、评估患儿呼吸、心率及肤色 4 3 2 1B、建立人工通气(21分)1、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复苏器 4 3 2 12、正确连接简易呼吸器 4 3 2 13、用CE手法固定面罩 4 3 2 14、氧流量、使用方法、通气频率、吸呼比正确 5 4 3 25、30秒后评估患儿肤色,自主呼吸、心率及肤色 4 3 2 1C、建立循环(20分)1、按压部位正确:胸骨体下1/3 4 3 2 12、按压方法正确:拇指或双指在胸骨上垂直下压 4 3 2 13、按压幅度适度:胸廓前后径的1/3 4 3 2 14、按压频率与通气频率正确:心脏按压频率为90次/分,正压通气频率为30次/分4 3 2 15、30秒钟后评估患儿肤色,自主呼吸及心率 4 3 2 1D、药物(4分)根据医嘱合理用药(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等)4 3 2 1五、操作后处理(6分)1、重新摆正患儿体位,保暖 3 2 1 02、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记录 3 2 1 0六、评价(10分)1、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3 2 1 02、正确回答动作要点:复苏皮囊使用要点及胸外心脏按压要点(提问)4 3 2 13、及时评估患儿情况、决策正确 3 2 1 0 总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窒息后的新生儿需要及时进行复苏,以恢复呼吸和心跳,降低死亡率。

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每位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迅速地进行复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

一、基本知识和技能考核。

1. 对新生儿窒息的认识,包括窒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

2. 紧急呼吸道管理,掌握新生儿窒息时的急救措施,包括通气、氧疗等。

3. 心肺复苏技能,熟练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包括按压、通气比例、手法等。

二、操作考核。

1. 快速判断,能够迅速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操作规范,在模拟窒息复苏的场景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复苏,包括正确的通气、按压手法等。

3. 团队协作,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配合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各项操作。

三、实际应用考核。

1. 模拟场景操作,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包括判断、急救措施的实施等。

2. 熟练程度,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对突发情况。

四、考核标准的重要性。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能,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该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为新生命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

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能,提高窒息复苏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标准

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标准
10
总分
100分
签名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a将新生儿放置于预热辐射台上(1分)b看时间(2分)
3
3.摆体位:a在新生儿肩下垫肩垫(1分)b使头成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1分)
2
4.a弯盘放患儿头部左侧(1分)b吸引球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先吸口腔(1分)c后吸鼻腔(1分)d纱布擦拭口唇分泌物(1分)e用后纱布及吸引球囊放弯盘内置于治疗车下层。(1分)
4
用物:新生儿复苏模型(1分)、辐射台(1分)、复苏囊(1分)、吸引球囊(1分)、吸氧装置一套(1分)、听诊器(1分)、肩垫(1分)、预热毛巾(1分)、纱布数张(1分)、弯盘(1分)、气管插管一套(1分)(备用)
11
操作步骤
(75分)
1.快速评估:a是否足月?(1分)b羊水是否清亮?(1分)c是否有哭声或呼吸?(1分)d肌张力是否好?(1分)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标准
考核日期:考核人:
目的:患儿呼吸暂停或喘息,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量减少时采用人工的方法给予呼吸和循环的支持,争取呼吸、心脏功能的尽快恢复,达到促进循环、改善氧合、恢复器官功能。
项目
内容
分值
操作准备
(15分)
护士准备:洗手(七步洗手)(1分)、着装整洁(1分)、戴口罩(1分)、戴手套(1分)
5
5.a用预热毛巾擦干全身后,拿开湿毛巾(1分)b给予刺激(手指弹或拍打足底或背部触摸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重新摆好体位(2分)
3
6.a评价呼吸、心率、肤色(3分)(听诊器置于心前区部位b观察胸廓起伏及全身肤色情况6秒钟)(2分)
5
7.a心率<100次/分,将复苏曩面罩放置在新生儿口鼻(1分)b调节氧流量5L/分(2分)c手法:CE手法(2分)d复苏曩行正压通气30秒(频率:40-60次/分,需在30秒内正压通气20次)念“一”时挤气囊,念“二三”时放气;(6分)e观察胸廓扩张情况(2分)f注意:面罩不可压在面部,不可将手指或手掌置于患儿眼部)(2分)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
3
3
3
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重适宜,
7
终末
部位准确
质量
操作过程中患儿无损伤
3
标准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肤色、心率、呼吸
3
20分
复苏有效的指征:心率、反射恢复,皮肤颜色 逐渐转红润,有自主呼吸,肌张力逐渐恢复
7
合计
100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及
原因
实际
得分
评估:了解孕母及患JL B超情况
2
准备
质量
标准
20分
掌握各种复苏仪器设备的使用
4
了解家属心理状况
2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3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4
环境:整洁、安全、安静,温、湿度适宜
2
体位:鼻吸气位
3
立即置于预热辐射台上
2
评估患儿是否足月、羊水、自主呼吸、肌张力
4 .








60

置患儿于鼻吸气位,肩下垫一毛巾,使肩部抬
4
高1.5—2cm
吸净粘液:先吸口腔后吸鼻腔
5
用预热的毛巾擦干全身
2
触觉刺激方法正确
5
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
3
复苏囊加正给氧方胸外按压方法正确
12
评估心率
3
遵医嘱给1:10000肾上腺素 评估心率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标准
(3)有利于更好的配合胸外心脏按压
(4)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5)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4.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1号足月儿用,0号早产儿用)
5.选择正确的气管导管
内径小于1000g、 <28w
~2000g、 28-34w
~3000g、 34-38w
大于3000g >38w
5.整个操作要求在20 s内完成并常规作1次气管吸引。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2分)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3 ,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
频率为120次/分(90次按压,30次呼吸,每一个循环用时2秒 (5分),
5)45—60秒胸外按压后,听心率6秒 ,心率小于60次/分,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并使用药物),若心率大于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人工呼吸 (5分)
30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标准(二)
项目
操作步骤及标准
分值
(100分)
扣分
药物 治疗

1.肾上腺素指征:心搏停止或在30 s的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心率持续< 60次/ min。
剂量:静脉或气管注入的剂量是0. 1~0. 3 ml / kg的1: 10 000溶液(~1mg / kg),需要时3~5 min重复1次
10分
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B
1.连接脉氧仪2分),
2、选择气囊,选择用氧浓度用氧,早产儿40%,足月儿21%,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分),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2分)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分),

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

2.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以下是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要点:
2.1 心肺复苏前准备
- 心肺复苏团队的组织和准备情况
- 心肺复苏设备和药物的准备情况
- 非暴露暴露性事件(如感染预防)的遵循情况
2.2 呼叫急救人员
- 呼叫急救人员的准确与及时性
- 提供准确和清晰的信息给急救人员
2.3 呼吸评估与通气
- 准确评估新生儿呼吸情况
- 选择适当的呼吸支持方法
- 提供有效的通气
2.4 心脏按压
- 准确判断心脏骤停
- 使用正确的手法进行心脏按压
- 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恰当掌握
2.5 药物使用
- 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有准确的判断
- 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途径给药
- 监测药物的反应和效果
2.6 监测与评估
- 对新生儿的监测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干预
3.结束语
本文档为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提供了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并保障新生儿的生命
安全。

使用本评分标准时请严格参考操作指南和相关协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

以上为本文档的简要内容,详情可参考具体操作指南和标准。

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制定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便评估医务人员在进行婴儿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技术熟练度。

以下是该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评分项目1. 气道管理(20分):- 合理使用气囊面罩,保持通畅的气道(5分)- 有效给予氧气,维持适宜的血氧饱和度(5分)-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5分)- 判断和处理气道梗阻的情况(5分)2. 通气(25分):- 正确连接到气管插管或面罩,保证通气的有效性(5分)- 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5分)- 正确判断通气效果,及时调整通气参数(5分)- 正确使用呼气末正压和峰压控制(5分)- 采用有创或无创通气的适当时机(5分)3. 心脏按压(25分):- 正确找到胸骨和心前区,施行高质量的心脏按压(10分)- 合理判断按压深度和频率,维持正常血流循环(10分)- 注意观察心脏按压效果,及时调整按压力度和速率(5分)4. 药物给予(15分):- 判断药物给予的必要性和适当时间(5分)- 正确计量和选择药物,遵守给药原则(5分)- 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5分)5. 心电监护(15分):- 正确放置心电监护仪,获取准确的心电图信息(5分)- 注意观察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5分)- 熟练识别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的迹象(5分)6. 团队协作(20分):- 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协调(5分)- 快速做出决策和分工合作(5分)- 高效运用团队资源,实现任务目标(5分)- 进行有效的工作反馈和总结(5分)评分细则每个评分项目按照出色(满分)、良好(80%)、一般(60%)和不合格(低于60%)等级进行评价。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评分标准的结果可供医务人员和培训机构参考,以提高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为新生儿呼吸支持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不得视为医疗建议。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表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表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自主呼吸停止、心率消失的患儿,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

评估要点1、评估患儿病情及呼吸、心率状况,呼吸道是否畅通。

2、向患儿家属解释新生儿复苏的的目的及必要性。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5操作准备操作用物:呼吸气囊一套、氧气装置、吸痰装置。

51)评估患儿,观察患儿面色及心率,判断有无呼吸。

102)置患儿于辐射保暖台上,通知医生。

53)置患儿头轻度仰伸拉,使后咽部、喉、气管位于一条直线上,防止头部过低。

54)为患儿清理呼吸道。

55)连接氧气装置,调节氧流量为5~6L/分钟。

56)迅速放置面罩,面罩应罩住患儿的口鼻及下颌尖部,固定好面罩,用力适度。

57)按压时保持复苏球深度适宜、频率准确。

一般新生儿潮气量为6~8ml/kg,频率为40~60次/分。

108)观察病情,查看患儿的胸部有起伏,面色转红、呼吸恢复、心率增快提示复苏有效。

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须继续用气囊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

如心率<60次/分,继续人工呼吸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吸呼比为1:2。

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

309)复苏成功,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根据医嘱给氧或行CPAP正压通气。

510)整理用物。

3 操作步骤11)洗手、记录。

2 综合评价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F、0分 5注意事项1、复苏时面罩必须与患儿的口鼻紧密衔接,以免影响复苏效果。

2、持续气囊面罩人工呼吸>2分钟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胃管,用注射器抽气或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3、复苏气囊使用后应拆开清洗、消毒,然后安装好放在固定的地方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10
1.正压通气加胸外按压30秒,心率仍<60次/分,加药物肾上腺素(3分)。首选静脉给药:1:10000溶液0.1-0.3ml/kg( 0.01—0.03mg/kg);在静脉途径未建立前,可气管导管内给药,但剂量加大: 1:10000溶液0.5-1.0ml/kg(0.05-0.1mg/kg),必要时3-5分钟重复1次(2分)。
气管插管:
20
1.指征: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无活力需吸引胎粪者(2分);气囊面罩正通气无效或延长者(2分);需要进行胸外按压者(2分);需要气管插管给药者(2分);特殊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极低出生体重儿(2分)
2.选择正确的镜片和导管:导管内径(2分)
管内径(mm)
体重(kg)
孕周
2.5
<1000
<28
3.擦干全身拿开湿毛巾(2分)、触觉刺激(2分)
4.重新摆正体位(1分)
5.评估:呼吸、心率、氧饱和度(2分)
6.注意: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2分)
正压人工通气
20
1.指征:呼吸暂停或喘息性呼吸;心率<100次/分 。(2分)
2.操作频率:40-60次/分(2分)
2.对复苏处理患儿反应差,有低血容量表现:面色苍白(1分),脉搏弱(1分),血压下降(1分),可给扩容,生理盐水10ml/kg,10分钟以上缓慢推入(2分)。
总 分
100
3.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cmH2O,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2分)
4.足月儿可用空气复苏(2分),早产儿开始给30-40%的氧(2分),用空氧混合仪根据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如无空氧混合仪,可用接上氧源的自动充气式气囊去除储氧袋(氧浓度为40%)进行正压通气。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则应将氧浓度提高到100%(2分)。
5.经30秒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2分)。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2分)。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2分)。
6.注意: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2分)
胸外按压
20
1.指征:在至少3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后,心率仍<60次/分,在进行正压通气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2分)
2.按压手法:拇指法(2分)、双指法(2分)
3.按压位置:胸骨下三分之一段(2分)
4.按压深度:前后胸直径1/3左右(2分)
5.配合:按压和呼吸的比例为3:1,即每分钟按压90次,人工通气30次,共120次,每1循环(按压3次通气1次)需时2秒。(10分)
3.是否有哭声或呼吸?(0.5分)
4.肌张力是否好?(0.5分)
5.羊水粪染且无活力的新生儿此时考虑气管插管胎粪吸引管气管内吸引,有活力定义:规则呼吸或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3分)
初步复苏
15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保暖台上保暖(2分)
2.摆正体位(鼻吸气位)(2分)、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2分)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项 目
总分
技 术 操 作 要 求
评分
复苏前操
作准备
10
模拟保暖台、氧气、吸引器、氧饱和度监测仪、听诊器、肩垫、擦干用的毛巾、复苏囊、喉镜和镜片、气管导管和管芯、注射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缺一项扣1分)操作过源自程出生后评估5
1.是否足月?(0.5分)
2.羊水是否清?(0.5分)
3.0
1000~2000
28~34
3.5
2000~3000
34~38
3.5或4.0
>3000
>38
早产儿0号镜片,足月儿1号镜片(2分)
3.气管插管是否成功的判断:迅速的心率增加是导管插管位置正确并给予有效通气的最好指标(2分);另一个气管插管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是胸壁运动和双肺呼吸音(2分);呼气时气管导管内的水汽及患儿的呼出气CO2检测也是气管插管是否成功的有效指标(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