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叶朗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
《美学原理》是叶朗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由叶朗精心编写,探讨了美学思想和艺术原理。

本文将结合叶朗的美学理论,讨论美的定义,美的来源,美的贡献,以及美的重要性。

首先,美是一种感官愉悦的体验。

叶朗认为,美是一种客观真理,反映了个体心灵对客观现实的理解。

因此,美是集合了思考、想象和现实经验的一种深层感知。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当绘画技巧和画面整体结构结合得当时,可以让观者感觉到作画者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和心灵深处的感受。

其次,美的来源在于心灵的交流。

叶朗认为,美的内在美感来源于个体内心的激情与渴望,它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相互之间的统一,从而拥有更强烈的交流能力。

例如,当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激情和心灵,观者就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认可他们的情感,并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美对人们有着重大的意义。

叶朗认为,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的内心,是把人类意识从日常生活中拉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追求自我实现的助推器。

例如,当我们欣赏美妙的景色时,我们就可以静下心来,看清自己内心的渴望,再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寻找实现的方式。

最后,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叶朗认为,美是一门神学,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人类思想创新的催化剂。

例如,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可以从美的概念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
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叶朗的美学理论强调了美的定义、来源、贡献和重要性。

美是一种感官愉悦的体验,源于心灵的交流,可以给人们带来重大的意义。

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成为人们推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叶朗美学原理

叶朗美学原理

叶朗美学原理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它既包括对美的感受和认识,也包括对美的创造和表现。

叶朗是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他对美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在叶朗的美学原理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的探讨,以及对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本文将从叶朗美学原理的几个关键要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叶朗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感受。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的万物之中,也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创造中。

美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它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叶朗强调了美的客观性,这就意味着美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

这种客观性的认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叶朗认为美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感受。

美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是主观感受的简单堆积。

叶朗提出了美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观点,这就意味着美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这种客观存在的美的标准,对于我们正确评价和鉴赏美的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朗还对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美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既包括自然界的万物,也包括人类的思想和创造。

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自然界的山水花草,也可以是人类的建筑雕塑绘画。

叶朗还指出,艺术创作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产物。

艺术创作是一种对美的表现和再现,它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现,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

总之,叶朗美学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对于我们正确评价和鉴赏美的作品,对于我们正确对待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创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叶朗的美学原理,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能力,为推动人类美的事业不懈努力。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美学原理叶朗丑的定义
叶朗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他对美学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意见。

在他的著作《美学原理》中,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丑的定义。

根据叶朗的观点,丑不是完全缺乏美的事物,而是有一种另类的美。

他认为,丑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与美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叶朗认为,丑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它通过突破美的标准和规则,打破人们对美的固有观念,引发争议和思考。

丑可以是外貌上的特征,也可以是行为或情绪上的表现,它经常与夸张、反常和怪异相联系。

然而,叶朗并没有给出丑的具体定义。

他认为,丑是一个主观的观念,因为每个人对丑的看法和感受可能不同。

它受到文化、时代和个人观念的影响。

因此,丑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总之,叶朗对丑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认为丑是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思考和探索。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目录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绪论提要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向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本章提要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完整)叶朗美学原理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本章提要第二编审美领域第四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四、自然美的意蕴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本章提要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二、人物美三、日常生活的美四、民俗风情的美五、节庆狂欢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本章提要第六章艺术美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六、什么是意境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本章提要第七章科学美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四、达·芬奇的启示本章提要第八章技术美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二、功能美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编审美范畴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四、崇高的审美特征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本章提要第十章悲剧与喜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二、悲剧的本质三、悲剧的美感四、中国的悲剧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本章提要第十一章丑与荒诞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二、中国美学中的丑三、荒诞的文化内涵四、荒诞的审美特点五、荒诞感本章提要第十二章沉郁与飘逸一、沉郁的文化内涵二、沉郁的审美特征三、飘逸的文化内涵四、飘逸的审美特点本章提要第十三章空灵一、空灵的文化内涵二、空灵的静趣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本章提要第四编审美人生第十四章美育一、美育的人文内涵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本章提要第十五章人生境界一、什么是人生境界二、人生境界的品位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四、追求审美的人生本章提要主要参考书目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张世英:《哲学导论》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

美学原理叶朗范文美学原理是研究美、审美的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美学原理旨在揭示人类如何感知美、创造美以及美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本文将从美学原理的定义、内涵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探讨叶朗对美学原理的贡献。

首先,美学原理可以理解为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美感,即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美学原理涵盖了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经验的形成过程、美的标准和规范等方面。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可以深入了解美的本质和特征,把握美的内在规律。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体验和开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美学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感知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感知美的规律。

感知美的能力是人类天生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和体验外界的美。

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运用。

创造美的能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意创造新的美。

这包括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设计师设计美的产品等。

感知美的规律是通过对大量美的事例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它揭示了人类感知美的普遍规律,包括对颜色、形状、音乐、文学作品等的感知规律。

美学原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学原理可以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体验。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对于欣赏艺术作品、品味生活中的美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美学原理可以指导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

在创作和设计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美学原理可以使作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三是美学原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美的本质和特征。

在人类文化传统和艺术史上,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的内在规律和演变过程。

叶朗是中国当代美学界的知名学者,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美学身份”的概念,认为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应该有其专业身份,不应该被其他学科所完全禁锢。

美学原理叶朗课后答案

美学原理叶朗课后答案

美学原理叶朗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①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③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美学答: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二、简答题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学习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2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1)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的四种不同意见①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的情感即感性认识的学科。

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观点,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④近代心理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学科,如“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

(2)美学对象研究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①美的问题包括研究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从哲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

美和真善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寻,美的根源、特征、形态以及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观标准如何统一理解等等。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
“叶朗美学原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复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叶朗《美学原理》书摘-美感的分析
美感的五个特点:
1无功利性。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对象的实在,因而也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

这意味着美感是人和世界的一种自由的关系。

席勒“欲望是直接获取它的对象,而观赏则是把它的对象推向远方,并帮助它的对象逃开激情的干扰,从而使它的对象成为它的真正的、不可丧失的所有物。


2直觉性。

这是美感的超理性(超逻辑)的性质。

超理性不是反理性,美感中包含有理性的成分,或者说,在“诗”(审美直觉)中渗透着“思”(理性)。

3创造性。

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

4超越性。

美感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

这种超越,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

这种超越,使人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

5愉悦性。

美感的愉悦性从根本上是由于美感的超越性引起
的。

在美感中,人超越自我的牢笼,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和多种色调的情感反应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非常微妙的复合的精神愉悦。

这是人的心灵在无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和颤动。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 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
美学原理是美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规律。

简单来说,美学原理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创作和鉴赏的基本原则。

首先,美学原理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每个艺术作品都应该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艺术家借助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作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其次,美学原理还强调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美学原理强调作品的结构和组织。

一个艺术作品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组织,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同时,作品的整体呈现也应该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此外,美学原理还包括美与丑的对比。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表现美的一面,也可以表达丑的一面。

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艺术作品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示出美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美学原理是美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通过学习和应用美学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5期,第106页。)

3、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精英化→大众 化;中心主义→多元主义……) ……






Hale Waihona Puke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 西米尼) 毕达哥拉斯学派 赫拉克里特 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芝诺等)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哥拉 智者学派(普罗泰哥拉等) 留基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苏格拉底——小苏格拉底各学派(如犬儒学派的第 欧根尼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化时期(皮浪怀疑主义——伊壁鸠鲁学派—— 斯多嘎学派)
一对卫道士
朱熹手书
岳麓书院教学斋

王阳明。
王阳明学说及其继承
宋代以来儒家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其次则是阳明。 主要著作《传习录》。 心学宗旨——致良知,即致个人内在的良知,不 同意朱熹将“致知”理解为“即物而穷其理”, 从而将主“外”的理学发展为主“内”的心学, 对个人意识的觉醒发挥了启蒙作用。 ↓ 泰州学派王艮将儒学世俗化:“百姓日用即道”。 ↓ 李贽则大胆质疑和声讨儒学。

续上文
希:我懂了。„„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苏:„„但我的论敌要这样问我:“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 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我就要回答他说, 一个漂亮的年青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根据)。你以为 何如? „„(以下对话有压缩、改动) 苏:那么,被神称赞过的一匹漂亮的母马美不美? 希:美! 苏:磨得很光、做得很圆的汤罐美不美? 希:美! 苏:一把精致的竖琴美不美? 希:美! 苏:好了!既然小姐、母马、竖琴、汤罐都是美的,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 ——见《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 180页以下。译文有改动。
仁与人格(略讲)

修身就是修人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 以修身为本。”(《大学》)
在关系中树立观念: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 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人格的目标:止于至善。
礼(1)(略讲)

礼就是秩序:“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 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礼也是保障秩序的制度:“道德仁义,非礼不 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纷争)辨讼, 非礼不决;君臣天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 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 礼不诚不壮。是以君子恭敬、撙节(谦抑)、 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阳明主要美学观点之一
《传习录》记载: ——友:“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 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 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近于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 知。

晚明风云人物与儒学“逆子” ——李贽(1527-1602)

礼(2)(略讲)

礼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一作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尽其责),女有归(自己的家 庭)。货(资源)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讨厌有力不出力,但非为己)。是 故谋闭(一切阴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课后思考
宋代理学
理学要旨
理学的核心是“理”,理之内核是孔孟儒 家思想,理学将“理”拔高为最高教条, 是谓“存天理,灭人欲”,宣扬“饿死事 小,失节事大”等儒家教条,并借助官方 权力使之成为人们思想上的绳索。

宋代理学主要代表


二程的表叔 祖籍河南开封(大梁),生于陕西横渠,创办横渠书 院,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治学以《易》为本,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 法。”(《宋史·张载传》 )
第三节
本节主要内容
1st 2nd 从子学到朴 学 3rd 儒家之孔孟荀 4th 道家之老庄
中国思想的 基本线索
1
2
3
先秦子学1:墨子及其发明
先秦子学3:名家公孙龙
思考:从逻辑学上讲,“白马 非马论”有什么合理处?其病 根又在哪里?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 白马论》
只重“实用”不尚“思辨”的民族惯性将“公孙龙” 踢到了历史之外,也将中华民族本身长久地踢出了 “科学”的轨道
希腊思想1
希腊思想2: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
希腊思想3
希腊思想4: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名言






自知自己无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 道)。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刻于希腊德尔斐神庙)。 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哲学(即“爱智慧”)始于惊叹。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 哲学家。
一、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三个阶段
语言论哲学
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 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们的世 界的界限 伽达默尔: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拉康:真理来自语言,而不是来自现实


三、20世纪末期至今西方哲学和美 学的新变

1、文化的转向(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 2、图像的转向(影像霸权与视觉文化) ※“现在的阅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哺乳阶 段。”(李更:《姿色分子的阅读》,《文学自由谈》
内外互动:“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 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 (《礼记· 乐记》) 礼乐治世:“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 治天下者,礼乐是也。”(《礼记·乐记》)


孔子美学1(出自《论语》)
孔子美学2 (出自《论语》)
亚圣孟子
-主“内圣” ※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孟子·公孙 丑上》) -性善论 -主“仁政” -民贵君轻
汉代经学
魏晋玄学
魏晋风度:是真名士自风流
佛教知识举隅
玄奘西去
鉴真东渡→
佛教与文学


苏轼《薄薄酒》: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 忧乐本来空。 明代悟空《万空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 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 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 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 空,转眼荒郊土一封。
“精神贵族”柏拉图→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美学:古代本体论美学的集中体现
写出西方第一部论美专著《大希 庇阿斯篇》。 美学观点:美在理式。即美不在 现象,而在本质,这表明人类思维 的深入和美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透过现象抓本质。

“美在理式(理念)”论证过程
附录: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节选)





——绅:腰带;端:礼服;章甫:商代的一种成人礼帽,它是行冠礼以 后才戴的,用来表明(“章”)成人男子(“甫”)的身份,故称章甫。
荀子的美学观点2
《老子》思想1
《老子》思想2
《老子》思想3
高蹈于自然之中的哲人和“诗人”——庄子
名家论庄子
庄子哲学和美学的合理内核1:自然
儒家论乐(略讲)

乐为表演艺术之总称:音乐、舞蹈。后甚至泛指艺 术。
乐与快乐:“夫乐者,乐(le)也,人情之所必不 免也。”(《荀子·乐论》) 乐与人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 感于物也。”(《礼记·乐记》)


乐的本质及功能:和。“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 天地同节。”(《礼记·乐记》)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
儒学“逆子”李贽言论(《焚书》)
李贽“童心说”
清代文字狱一角

儒家
入世精神 政教情怀 浩然正气 阳刚型审美
孔子

道家
返朴归真 自由冲淡 超越精神 阴柔型审美
老子

佛家
静、淡、空 感伤情怀 直觉顿悟 阴柔型审美 (佛教音乐赏析)
中国思想的支柱之一:儒家
美学(静远小舍)
素王——孔子
1、《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为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 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 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 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2、《孟子·尽心下》: “可欲之为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诲人不倦的教师 视死如归的哲人
柏拉图其人其事


现象易逝、多变,因此现象不可靠;现象后面的本质稳 定不变,因此本质才是真实的,才是真理。他把本质命 名为“理式”(观念Idea+普遍形式Form) 理式→上帝(中世纪) 理式决定现象(现实) ↓ 理式的桌子(真)→现实中的桌子(理式的影子,真 的第一次流失)→艺术中的桌子(影子的影子,真的第 二次流失) ↓ 艺术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 ↓ 艺术不真,距离真理很远,所以艺术是骗人的,有害 的,也因此要把诗人赶出理想国
庄子哲学和美学的合理内核2:平等
庄子哲学和美学的合理内核3:自由
庄子哲学和美学的合理内核4:超越
庄子哲学和美学的合理内核5:旷达
课后巩固

4.1西方美学的三个阶段; 4.2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2大主潮(略讲); 4.3西方美学的新变(略讲); 4.4从柏拉图到笛卡儿到康德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