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沉积岩实验三泥质岩、火山碎屑岩

粘土矿物成分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混入物
碎屑含量(%)
5~25
含粉砂粘土 含砂粘土
25~50
粉砂质粘土 砂质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大类
亚类
火山碎屑 结构 构造
火山碎屑 熔岩 10~90%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层 火山碎屑岩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90%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火山碎屑结构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 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沉积岩实验四
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一、砾岩、角砾岩、砂岩常见岩石类型: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
(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
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1)砾岩(河北宣化)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
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
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
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
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
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
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
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
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
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1)粉砂岩的观察方法与砂岩基本相同。
(2)泥质岩因矿物颗位非常细小、,肉眼无法鉴定,因而要注意其颜色及各种物理性质的观察。
《沉积岩与沉积相》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很差:近距离搬运或无搬运
集块结构
FN4,4577m,P1f1
火山角砾结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凝京灰)结构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问题一、火山碎屑岩有何特征?
1.成分
岩
石
学
2.结构
特
征
3.构造
4.颜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问题一、火山碎屑岩有何特征?
3. 构造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一般 构造
3)玻屑(玻璃碎屑) Glass Shards
塑性玻屑(假流纹构造) 福建,永泰,下白垩统,石帽山组
半塑性玻屑(假流纹构造)
新疆油田,风南1,流纹质熔结火山角砾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问题一、火山碎屑岩有何特征?
1.成分
岩
石
学
2.结构
特
征
3.构造
4.颜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问题一、火山碎屑岩有何特征?
《沉积岩与沉积相》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沉积岩的分类
冯增昭,1982,1992
主要由母岩风化物质组成 的沉积岩
沉
积
岩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
质组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 化学岩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碳酸盐岩 硫酸盐岩 卤化物岩 硅岩 其它化学岩
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生物遗体 组成的沉积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沙特阿拉伯,卡伊巴尔,大片的火山岩——壮观地貌
国际太空站宇航员摄于2008年3月31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火山活动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火山爆发:火山碎屑岩
熔浆溢流:熔岩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实验报告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偏光倍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沉积岩特征描述

岩石的特征描述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主要工作之一是划分地层、岩层,对岩层、岩石的特征进行描述。
本次仅介绍沉积岩的特征描述。
沉积岩主要分为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 -生物 -化学岩、可燃有机岩:1 、陆源碎屑岩:指母岩机械破碎产物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成的岩石,其组成成分中陆源碎屑物质含量超过 50%。
2 、火山碎屑岩:指组成成分中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 50%的岩石。
3 、机械 -生物 -化学岩:指由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形成或由其中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岩石。
4 、可燃有机岩:指由生物生成的可燃岩石。
第一节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 -生物 -化学岩的特征描述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 -生物 -化学岩的特征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成因,是进行分层、对比和推断古地理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而原生色又可分为继承色、自生色。
1 、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
2 、自生色:取决于沉积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颜色。
3 、次生色:是在后生作用 (如浸染等或风化作用过程中,原生色发生次生变化而形成的。
沉积岩的常见基本颜色主要为黑、灰、白、黄、褐、红、蓝、紫、杂色。
在对岩石的颜色进行描述时,不仅要说明颜色的种类,还要说明颜色的深浅度。
有时岩石时混合色,则用复合名称描述,复合颜色名称的前面为次要色,后面为主要色。
在描述岩石的颜色时一般不能使用实物形容。
二、结构(一、陆源碎屑岩的结构根据粒度的不同, 可将陆源碎屑划分为 4大类即砾 (巨砾、粗砾、中砾、细砾、砂 (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粗粉砂、细粉砂、泥。
1 、巨砾:粒度大于 128mm ;2 、粗砾:粒度介于 32~128mm之间;3 、中砾:粒度介于 8~32mm之间;4 、细砾:粒度介于 2~8mm之间;5 、粗砂:粒度介于 0.5~2mm之间;6 、中砂:粒度介于 0.25~0.5mm之间;7 、细砂:粒度介于 0.0625~0.25mm之间;8 、粗粉砂:粒度介于 0.0625~0.0156mm之间;9 、细粉砂:粒度介于 0.0156~0.0039mm之间;10 、泥:粒度小于 0.0039mm 。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沉积岩鉴定

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
沉积岩实习

泥质岩主要类型有:
泥岩和页岩:页岩是具有页理的泥质岩,无页理的称 为泥岩。此类岩石成分复杂,主要有水云母、高岭石、 蒙脱石。常含有一些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根据颜色、 碎屑物及混入的化学物质成分可进一步详细命名,如 钙质泥岩和页岩、硅质泥岩和页岩、碳质泥岩和页岩、 粉砂质泥岩和页岩、黑色页岩等等。 单成分粘土岩:当粘土矿物中某种粘土矿物含量 >50%时,可直接用这种粘土矿物的名称命名,主要 类型有: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 岩等等。
石灰岩
矿物成分:石灰岩的矿物成分较简单,在较纯的石灰岩中几乎完全 由方解石组成。不纯的石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海绿 石、硅质、铁质等,当石灰岩经历白云岩化交代作用时可出现数量 不等的白云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手标本和显微镜下特征相似,不 易区分,通常要借助于5%的稀盐酸和茜素红S试剂。在标本上加稀 盐后,方解石剧烈起泡而白云石轻微冒泡;在薄片上加茜素红S试 剂后,方解石被染成红色,而白云石无变化。 结构:石灰岩的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其次为晶粒 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交代结构。
高岭石粘土岩中的高岭石:片状、蠕 虫状,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一级灰 白。产地:北京怀柔,正交偏光。
蒙脱石页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一级黄干涉 色),含少量石英粉砂。产地:北京 怀柔,正交偏光。
黄色页岩;泥质结构,页理构 造
紫红色泥岩.泥质结构,块状构 造。
碳酸盐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观察各类碳酸盐岩标本,掌握基本的鉴定特征。 观察碳酸盐岩主要结构特征(包括晶粒结构、粒屑结构、 生物骨架结构和交代结构)、胶结类型,注意泥晶基质与 亮晶胶结物的区别。 学会对碳酸盐岩标本及薄片的描述方法。 掌握碳酸盐岩岩石分类命名原则和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主要由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含量>50%时称为石灰岩;若一 半以上为白云石时为白云岩。它们经常还和陆源碎屑及粘 土矿物组成过渡类型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玻屑 一般<2mm。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1)半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已硬化。多呈鸡骨头形、弓形、楔形、镰刀形、“Y”形
等弧面多边形。
2)塑性玻屑 降落地表时尚未硬化,被上覆重压变形。多呈压扁、拉长状,定向
排列,呈“假流纹构造”。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混有粉砂时,断面或小刀切出的面稍有些粗糙; 混有钙质时,滴稀盐酸反应; 混有铁质时,呈各种红、紫、褐、黄等色; 混有硅质时,坚硬、抗风化; 混有碳质时,色黑、污手,有时可见植物化石; 混有细分散黄铁矿时,色黑、黑灰,但不污手; 混有沥青质时,呈黄褐、棕或棕黑色,质地较轻,含量较高时用小刀 可刮切成刨花状碎片,烧之冒烟且有沥青味。
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油页岩等
碎屑含量(%)
5~25
25~50
含粉砂粘土 粉砂质粘土 含砂粘土 砂质粘土
含粉砂泥岩 粉砂质泥岩 含砂泥岩 砂质泥岩
含粉砂页岩 粉砂质页岩 含砂页岩 砂质页岩
二、火山碎屑岩
(一)火山碎屑物 由“三屑”组成,即“岩屑+玻屑+晶屑”。
1.岩屑 粒度一般>2mm。可以了解岩浆岩成分。
按研究程度,综合上述不同单因素特征命名:
“颜色+填隙物+碎屑成分+粒度+粉砂岩”
如紫红色钙质长石石英粗粉砂岩、
灰白色泥质细粉砂岩等。
(二)泥质岩
具泥质结构,外观上很细腻,手摸(或碾)无粗糙颗粒感(未固结时小刀 切出的面很平滑),常有混入物存在,如粉砂、钙质、铁质、硅质、碳质、 细分散黄铁矿和沥青等。
沉积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 沉积岩
90~50%
沉火山碎屑 结构
50~10%
凝灰 沉积结构
沉 集块岩
沉 火山角砾岩
凝灰质 砾岩
<2mm 凝灰熔岩
熔结 凝灰岩
凝灰岩
层状 凝灰岩
沉
凝灰质砂岩、
凝灰岩 粉砂岩
成岩方式 熔岩胶结
熔结式
压实、胶结 水中沉积 压实、胶结
化学沉积物及粘土胶结
进一步命名方法: (1)采用 “火山碎屑成分+基本名称”
如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等。 (2)采用与砂岩分类相近的粒度含量法。 (3)凝灰岩进一步划分,考虑“三屑”相对含量。
玻屑 40
玻屑
单屑凝岩
>50%
>50%
>50%
两种碎屑量均 三种碎屑量均
>40%
> 30%
玻屑凝灰岩 晶屑凝灰岩 岩屑凝灰岩 “少前多后”
少见
三、报告要求 1.提交完整的安山质凝灰岩手标本和岩石薄片鉴定报告。 2.描述鉴定1~2块手标本。
泥质岩命名表
固结程度与 粘土矿物成分 页理发育程度
混入物
粘土
(未固结或弱固 结)
高岭石粘土、 蒙脱石粘土、 水云母粘土、 复成分粘土
泥岩/粘土岩
(已固结、具块 状构造)
高岭石粘土岩、 蒙脱石粘土岩、 水云母粘土岩、 (复成分)泥岩
炭质泥岩、 硅质泥岩、 钙质泥岩、 铁质泥岩等
页岩
(已固结、具页 (复成分)页岩 理构造)
大类
火山碎屑
熔岩
亚类
火山碎屑 10~90%
结构 构造
碎屑熔岩结构 流纹构造
粒度
>64mm 集块熔岩
64~2mm 角砾熔岩
火山碎屑岩
熔结 火山碎屑岩
熔结结构 假流纹构造
熔结 集块岩
火山碎屑岩
>90%
层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结构
岩石名称
集块岩
层状 集块岩
熔结
层状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岩
向沉积岩过渡的 火山碎屑岩
(2)据混入物 熔结结构:主要由塑性碎屑组成,紧密镶嵌。如熔结火山角砾结构。 碎屑熔岩结构: 10~90%的火山碎屑与熔岩相混合。如火山角砾熔岩结构。 沉火山碎屑结构: 50~9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沉火山角砾结构。 凝灰沉积结构: 10~5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凝灰砂状结构。
实验三、细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原则和观察描述方法。 2.学习手标本和薄片岩屑、晶屑、玻屑的辨认方法和描述内容。 3. 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类型。
二、观察内容 1.详细观察与描述安山质凝灰岩手标本和薄片。 2.参观高岭石粘土岩里粗晶高岭石和泥质粘土。 3.参观粉砂岩里粉砂的成分、分选性、磨圆度,以及与泥质混杂堆积。
沉积岩实验四
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一、细碎屑岩
(一)粉砂岩
1.手标本观察 (1) 碎屑组成和含量一般难以确定。常含较多碎屑白云母,平行层面排列,
对着光线可见许多针尖状闪亮细点,这是粉砂岩在碎屑成分上的重要鉴定 特征。 (2)粉砂有粗细之分。 粗粉砂有明显颗粒感,岩石断面比较粗糙。 细粉砂象泥质,但不如泥质细腻。 (3)粉砂岩中常含有泥质,受压力和其它成岩后生作用影响,有时也会出 现程度不同的页理,故页理不是粉砂岩和泥质岩的可靠鉴别依据。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
(二)结构与构造
1)结构
(1)粒度与含量
集块结构:
粒度>64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角砾结构:粒度64~2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凝灰结构: 粒度2~0.0625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尘屑结构: 粒度< 0.0625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1)(刚性)岩屑 崩碎形成碎块,棱角状。
2)半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后成形,降落时已硬化。如: 火山弹:饼状、纺锤状、麻花状等。 火山渣:多气孔,相当于浮岩碎屑。
3)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 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2.命名方法
按颜色命名:如灰白色粉砂岩、紫红色粉砂岩。
按粒度命名:如粗粉砂岩、细粉砂岩。
按胶结物命名:如钙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
按泥质含量命名:
粉砂岩
含泥量<5%
含泥粉砂岩 含泥量=5~25%
泥质粉砂岩 含泥量= 25~50%。
按碎屑组成命名:可借用砂岩的三角分类图。
综合命名
2.构造 1)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 2)火山泥球构造: 火山尘埃凝聚成1 ~几cm的球、椭球、扁豆形状,具同心圆构造。
3)假流纹构造: 塑性碎屑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似流动特征。
与流纹构造的区别——气孔少、斑晶成分杂、棱角状晶屑多、岩屑 多、一端呈鱼尾分叉状。
火山碎屑岩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