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案例》单元设计

《第三章—统计案例》单元设计
《第三章—统计案例》单元设计

《第三章—统计案例》单元设计

注:本单元设计分为单元学前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巩固设计

【单元学前设计】

一、知识体系梳理(旧知识)

本章共2节,大约4课时,知识框架如下:

???????

?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原理精确检验两个分类变量等高条形图列联表只管判定两个变量有关分类变量独立性检验直观相关系数

残差平方和残差图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观察相关关系: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统计案例--- 二、本单元地位

本章内容是《选修数学2-3》第三章统计案例。在必修3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等基本知识,本章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进一步讨论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并初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本单元新知识应具备基础知识测试:

【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知识点:

1、线性回归模型

(1)回归方程的相关计算:

① 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②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手法. ③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2211n n y x y x y x ,,,,,,?,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

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

---=n

i i n

i i

i

n

i i n i i

i

x

x y

x n y

x x x y y x x b

1

2

2

1

1

2

1

)())((?, x b y a

??-=

(其中∑==n i i x n x 11 ,∑==n

i i y n y 1

1 ,),(y x 称为样本点中心)

④ 回归直线必过样本点的中心,即点),(y x

(2)线性回归模型:

①在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中,a 和b 为模型的未知参数,e 是y 与y bx a =+ 之间的误差,通常e 为随机变量,称为随机误差,它的均值E(e)=0,方差2()D e σ=0>

②线性回归模型的完整表达式为2

()0,()y bx a e E e D e σ

=++??==?随机误差e 的方差2

σ越小,通过回归直线y bx a =+预报真实值y 的精确度越高.

③ 在回归模型中,y 的值由x 和随机因素e 共同确定,即x 只能解释部分y 的变化,因此把x 称为解释变量,y 称为预报变量.

2、残差分析

①残差对于样本点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而言,相应于它们的随机误差为i e =

(i=1,2,3,…,n)

其估算值为i e a x b y y y i i i i ???--=-=,(i=1,2,3,…,n). i e 称为相应于点(,)i i x y 的残差。

②残差图:

利用图形来分析残差特性,作图时纵坐标残差,横坐标可以选为样本编号,或身高数据,或体重的估计值等,这样作出的图形称为残差图.

3、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判断方法:

(1)残差图法:

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内,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 这样的带状区域越窄,说明模型拟合精度越高,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高. (2)残差平方和法:

2

1

()

n

i

i y y =-∑称为残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3)2

R :可以用2

1R =-

∑∑==--n

i i

n

i i

i

y y y

y 1

2

12

)

()?(来刻画回归的效果,2R 越大,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2

R 越

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2

R 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

2R 越接近于1 ,表示回归的效果越好.

★在含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模型中,2

R 恰好等于相关系数r . 4、数据的表示方法

(1)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种变量称为分类变量 (2)用图表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

与表格相比,图形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两个分类变量间是否相互影响; 常用等高条形图展示列联表数据的频率特征. 5、2×2列联表: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21,x x 和}{21,y y ,其样本频数列联表(称 为2×2列联表)为:

2

K =)

)()()(()(2d b c a d c b a bc ad n ++++- ,其中d c b a n +++=为样本容量.

6、独立性检验定义

利用随机变量2

K 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1y 2y 总计

1x

a

b b a + 2x

c

d

d c + 总计

c a +

d b +

d c b a +++

7、独立性检验的具体做法

(1)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容许推断“两个分类变量X 与Y 有关系”犯错误概率的上界a ,

然后查表确定临界值0k (2)

由2×2列联表计算2

K =的观测值k )

)()()(())((2d c d b c a b a bc ad d c b a ++++-+++

(3)把k 的值与临界值比较确定X 与Y 有关的程度或无关。

如果0k k ≥,则推断“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a 的前提下认为X 与Y 有关系”(或有a -1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0k k <,则推断“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a 的前提下认为X 与Y 有关系”(或没有a -1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二、高考考点:

1.相关关系的判断(基础送分题型))

2.回归分析(题点多变型考点)

(1)线性回归方程及应用 (2)相关系数及应用 3.独立性检验(重点保分型考点) 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学时安排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2课时)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2课时) 四、高考真题:

1.某学校有男、女学生各500名,为了解男、女学生在学习兴趣与业余爱好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全体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则宜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A .抽签法

B .随机数法

)(02k K P ≥

0.50 0.40 0.25 0.15 0.10

0k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02

k K P ≥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0k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C .系统抽样法

D .分层抽样法

2.某班的全体学生参加英语测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的分组依次为:[20,40),[40,60),[60,80),[80,100].若低于60分的人数是15,则该班的学生人数是

( ).

A .45

B .50

C .55

D .60

3.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 ,y 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求得回归直线方程,分别得到以下四个结论:

①y 与x 负相关且y ^

=2.347x -6.423;

②y 与x 负相关且y ^

=-3.476x +5.648;

③y 与x 正相关且y ^

=5.437x +8.493;

④y 与x 正相关且y ^

=-4.326x -4.578.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为了判断高中三年级学生是否选修文科与性别的关系,现随机抽取50名学生,得到如下2×2列联表:

理科 文科 男 13 10 女

7

20

已知P (K 2≥3.841)≈0.05,P (K 2≥5.024)≈0.025. 根据表中数据,得到k =50×(13×20-10×7)2

23×27×20×30≈4.844.

则认为选修文科与性别有关系出错的可能性为________.

5.(本小题满分12分)某公司为确定下一年度投入某种产品的宣传费,需了解年宣传费x(单位:千元)对年销售量y(单位:t)和年利润z(单位:千元)的影响,对近8年的年宣传费x i 和年销售量

y i (i=1,2,…,8)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到下面的散点图及一些统计量的值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i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w i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i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 i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w i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 i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46.6

563

6.8

289.8

1.6

1 469

108.8

表中w i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w i .

(1)根据散点图判断,y=a+bx 与y=c+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哪一个适宜作为年销售量y 关于年宣传费x 的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2)根据(1)的判断结果及表中数据,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

(3)已知这种产品的年利润z 与x,y 的关系为z=0.2y-x.根据(2)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年宣传费x=49时,年销售量及年利润的预报值是多少? ②年宣传费x 为何值时,年利润的预报值最大?

附:对于一组数据(u 1,v 1),(u 2,v 2),…,(u n ,v n ),其回归线v=α+βu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单元巩固设计】

【单元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在对两个变量x, 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有下列步骤:

①对所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作出解释;②收集数据(x i ,y i ),i =1,2,…,n ;③求线性回归方程;④求相关系数;⑤根据所搜集的数据绘制散点图.

若根据可靠性要求能够作出变量x ,y 具有线性相关结论,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③④ B .③②④⑤①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⑤④③①

2.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地做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 1和l 2,已知两个人在试验中发现对变量x 的观测数据的平均值都是s ,对变量y 的观测数据的平均值都是t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 1和l 2有交点(s ,t )

B .l 1与l 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 ,t )

C .l 1与l 2必定平行

D .l 1与l 2必定重合

3.实验测得四组(x ,y )的值为(1,2),(2,3),(3,4),(4,5),则y 与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y ∧

=x +1 B.y ∧

=x +2 C.y ∧

=2x +1 D.y ∧

=x -1

4.今有一组实验数据如下:

t 1.99 3.0 4.0 5.1 6.12 v

1.5

4.04

7.5

12

18.01

现准备用下列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满足的规律,其中最接近的一个是( )

A .v =log2t

B .v =log 12

t C .v =t 2-1

2

D .v =2t -2

5.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回归方程中的截 距为( )

A .a =y -bx

B .a =y -b ∧

x C.a ∧

=y -bx D.a ∧

=y -b ∧

x 6.下面是一个2×2列联表

y 1 y 2 总计 x 1 a 21 73 x 2 2 25 27 总计

b

46

100

其中a 、b 处填的值分别为( )

A .52 54

B .54 52

C .94 146

D .146 94

7.设有一个回归方程为y ∧

=3-5x ,则变量x 增加一个单位时( ) A .y 平均增加3个单位 B .y 平均减少5个单位 C .y 平均增加5个单位 D .y 平均减少3个单位

8.在一个2×2列联表中,由其数据计算得K 2=13.097,则其两个变量间有关系的可能性为( )

A .99%

B .95%

C .90%

D .无关系 9.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

x 10 15 20 25 30 y

1 003

1 005

1 010

1 011

1 014

两变量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A.y ∧

=0.56x +997.4 B.y ∧

=0.63x -231.2 B.y ∧

=50.2x +501.4 D.y ∧

=60.4x +400.7

10.线性回归方程y ∧

=b ∧

x +a ∧

必过( )

A .(0,0)

B .(x ,0)

C .(0,y )

D .(x ,y )

11.在回归分析中,代表了数据点和它在回归直线上相应位置的差异的是( ) A .总偏差平方和 B .残差平方和 C .回归平方和 D .相关指数R 2 12.如果根据性别与是否爱好运动的列联表得到K 2≈3.852>3.841,所以判断性别与运动有关,那么这种判断犯错的可能性不超过( )

A .2.5%

B .0.5%

C .1%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1 671人,经过计算得K 2=27.6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是________的(有关,无关).

14.在研究硝酸钠的可溶性程度时,观测它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得观测结果如下:

温度(x ) 0 10 20 50 70 溶解度(y )

66.7

76.0

85.0

112.3

128.0

由此得到回归直线的斜率是________.

15.用身高(cm)预报体重(kg)满足y ∧

=0.849x -85.712,若要找到41.638 kg 的人,________是在150 cm 的人群中.(填“一定”、“不一定”)

16.吃零食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吃零食对学生身体发育诸多不利影响,影响学生

的健康成长.下表给出性别与吃零食的列联表

男 女 总计 喜欢吃零食 5 12 17 不喜欢吃零食

40 28 68 合计

45

40

85

试回答吃零食与性别有关系吗?答有或没有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作了四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零件的个数x (个) 2 3 4 5 加工的时间y (小时)

2.5

3.0

4.0

4.5

(1)在给定的坐标系(如下图)中画出表中数据的散点图;

(2)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

=b ∧

x +a ∧

,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回归直线; (3)试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

18.(12分)某企业的某种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数据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产量(千件) 2 3 4 3 4 5 单位成本(元)

73

72

71

73

69

68

(1)试确定回归直线;

(2)指出产量每增加1 000件时,单位成本下降多少?

(3)假定产量为6 000件时,单位成本是多少?单位成本为70元时,产量应为多少件?

19.(2011·安徽)某地最近十年粮食需求量逐年上升,下表是部分统计数据:

年份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需求量(万吨)

236

246

257

276

286

(1)利用所给数据求年需求量与年份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 ∧

=bx +a ; (2)利用(1)中所求出的直线方程预测该地2012年的粮食需求量.

20.(12分)某班主任对全班50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待班级工作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积极参加班级工

作 不太主动参加班

级工作 合计 学习积极性高 18 7 25 学习积极性一般

6 19 25 合计

24

26

50

(1)如果随机抽查这个班的一名学生,那么抽到积极参加班级工作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抽到不太主动参加班级工作且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

(2)试运用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待班级工作的态度是否有关?并说明理由.

21.(12分)某运动队研制了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在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快速恢复体力的口服制剂,为了实验新药的效果而抽取若干名运动员来实验,所得资料如下:

有效(恢复得好),60,120,45,180 无效(恢复得差),45,45,60,255

总计,105,165,105,435区分该种药剂对男、女运动员产生的效果的强弱.

22.(12分)第17届亚运会于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在韩国仁川进行,为了搞好接待工作,组委会招募了16名男志愿者和14名女志愿者,调查发现,男、女志愿者中分别有10人和6人喜爱运动,其余人不喜爱运动.

(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以下2×2列联表:

喜爱运动 不喜爱运动

总计 男 10 16 女 6 14 总计

30

(2)根据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喜爱运动有关?

(3)如果从喜欢运动的女志愿者中(其中恰有4人会外语),抽取2名负责翻译工作,那么抽出的志愿者中至少有1人能胜任翻译工作的概率是多少?

【单元检测设计】

参考公式

P k 2(K )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1.在画两个变量的散点图时,下面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A)预报变量在x 轴上,解释变量在y 轴上 (B)解释变量在x 轴上,预报变量在y 轴上 (C)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x 轴上 (D)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y 轴上

2、设两个变量x 和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它们的相关系数是r ,y 关于x 的回归直线的斜率是b ,纵截距是a ,那么必有() (A) b 与r 的符号相同 (B) a 与r 的符号相同 (C) b 与r 的相反 (D) a 与r 的符号相反

3、一位母亲记录了儿子3~9岁的身高,由此建立的身高与年龄的回归模型为y=7.19x+73.93 用这个模型预测这个孩子10岁时的身高,则正确的叙述是() (A)身高一定是145.83cm (B)身高在145.83cm 以上 (C)身高在145.83cm 以下 (D)身高在145.83cm 左右

4、两个变量y 与x 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2

R 如下 ,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

(A)模型1的相关指数2

R 为0.98 (B) 模型2的相关指数2

R 为0.80 (C)模型3的相关指数2

R 为0.50 (D) 模型4的相关指数2

R 为0.25

5、工人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直线方程为?6090y

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50元 (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150元 (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90元 (D)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90元 6、为研究变量x 和y 的线性相关性,甲、乙二人分别作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回归直线方程1l 和2l ,两人计算知x 相同,y 也相同,下列正确的是( )

(A) 1l 与2l 重合 (B) 1l 与2l 一定平行 (C) 1l 与2l 相交于点),(y x (D) 无法判断1l 和2l 是否相交 7、考察棉花种子经过处理跟生病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表数据:

种子处理 种子未处理 合计 得病 32 101 133 不得病 61 213 274 合计

93

314

407

根据以上数据,则( )

(A)种子经过处理跟是否生病有关 (B)种子经过处理跟是否生病无关 (C)种子是否经过处理决定是否生病 (D)以上都是错误的

8、变量x 与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当x 取值16,14,12,8时,通过观测得到y 的值分别为11,9,8,5,若在实际问题中,y 的预报最大取值是10,则x 的最大取值不能超过() (A)16 (B)17 (C)15 (D)12

9、在研究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时,求得相关指数≈2

R ______________,可以叙述为“身高解释了64%的体重变化,而随机误差贡献了剩余的36%”所以身高对体重的效应比随机误差的效应大得多。

10、某大学在研究性别与职称(分正教授、副教授)之间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应该收集哪些数据? 11、某高校“统计初步”课程的教师随机调查了选该课的一些学生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

性别 专业

非统计专业

统计专业 男 13 10 女

7

20

为了判断主修统计专业是否与性别有关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

250(1320107) 4.84423272030

k ??-?=≈???

因为2

3.841K ≥,所以判定主修统计专业与性别有关系,那么这种判断出错的可能性为 12、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贫穷,教育也许是其中之一,在研究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时收集了美国50个州的成年人受过9年或更少教育的百分比(x )和收入低于官方规定的贫困线的人数占本州人

数的百分比(y )的数据,建立的回归直线方程如下?0.8 4.6y

x =+,斜率的估计等于0.8说明 ,成年人受过9年或更少教育的百分比(x )和收入低于官方的贫困线的人数占本州人数的百分比(y )之间的相关系数 (填充“大于0”或“小于0”)

13、在对人们的休闲方式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女性70人,男性54人。女性中有4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27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男性中有21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3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

(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的列联表;((2)判断性别与休闲方式是否有关系。 14某种书每册的成本费y (元)与印刷册数x (千册)有关,经统计得到数据如下: x 1

2

3 5 10 20 30 50 100 200 y

10.15 5.52

4.08

2.85

2.11

1.62

1.41

1.30

1.21

1.15

检验每册书的成本费y 与印刷册数的倒数1

x

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如有,求出y 对x 的回归方程。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选择拼图法使周长最短。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掌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学会选择拼图法,使得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 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过四边形的抽象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从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发现法。

单元测试编写规范

单元测试编写规范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第一章文档介绍 (4) 目的 (4) 阅读对象 (4) 第二章概述 (4) 2.1 定义 (4) 2.2 目的 (4) 2.3 步骤 (4) 2.4 常见模块单元的错误 (5) 第三章单元测试步骤 (6) 3.1 设计单元测试方案 (6) 3.1.1 输入、输出 (6) 3.1.2 任务 (6) 3.2 编写单元测试CASE (7) 3.2.1 输入、输出 (7) 3.2.2 任务 (7) 3.3 执行单元测试 (9) 3.3.1 输入、输出 (9) 3.3.2 任务 (9) 3.4 分析单元测试结果 (9) 3.4.1 输入、输出 (9) 3.4.2 任务 (10)

第一章文档介绍 目的 本文档是关于进行单元测试(Unit Test)的规范性文档,本文档中描述了单元测试的原则、流程和方法,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进行单元测试时的工作指南。 阅读对象 本文档适合以下人员阅读 ●项目经理 ●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 第二章概述 2.1 定义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基本组成单元进行的测试,所谓“单元”是指: ●具有明确的功能 ●具有明确的规格定义(详细设计说明书) ●有与其他部分明确的接口定义 ●能够与程序的其他部分清晰地进行区分 2.2 目的 单元测试用例的设计是要验证被测程序单元的如下这些方面: 1)是否正确实现了规定的功能 2)模块内部是否存在错误 2.3 步骤 单元测试的侧重点在于发现程序设计或者实现中的逻辑错误。它分为计划、设计、实现、执行和评估五个步骤。各步骤的定义如下: 1)计划单元测试 确定测试需求,制订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所用资源,创建测试任务的时间表。

控制单元设计举例

模型机指令系统极其简单,仅有15条指令,其中非访存指令9条、访存指令2条、控制指令4条,且转移目标和存储访问均为直接寻址。假设模型机采用定长机器周期同步控制,且每个机器周期含有三个节拍T1→T2→T3。对于模型机指令系统,由于寻址方式中没有设置间址寻址,所以不存在间址周期。

每个机器周期包含许多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还需要根据机器周期的节拍和微操作的次序做出规定。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的节拍安排需要遵循三个原则:①有些微操作的次序是不能改变的,在规定微操作的节拍时,必须满足微操作的先后次序;②操作对象不同的微操作,能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则规定在同一个节拍内,以节省时间;③当有些微操作的时间短时,允许它们在一个节拍内执行且可保证先后次序。由此,各种机器周期的微操作及其控制信号的节拍安排如下: (1)取指周期。 T1 (PC)→MAR:PC out、MAR in;且MAR→ABUS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DBUS→MDR、(PC)+1→PC:Read、MDR in、(PC)+1;其中ABUS→M和M→DBUS由Read 控制。 T3 (MDR)→IR:MDRP out、IR in;且IR(OP)→ID→CU和ID译码、CU产生控制信号序列等微操作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2)取数周期。 T1 IR(Add)→MAR:IR(Add)out、MAR in;且MAR→ABUS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DBUS→MDR:Read、MDR in;其中ABUS→M和M→DBUS由Read控制。 T3 (MDR)→AC:MDRP out、AC in。 (3)实施周期。 ●累加器清0指令CLA T1 T2 T3 AC清0:CLA ●累加器非指令COM T1 (AC)→ALUR:AC out、ALUR in;且ALUR→ALU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1节拍内。 T2 T3 (ALUR)→AC:非、JPCL out、AC in;且ALU→JPCL为硬微操作,根据原则③也安排在T3节拍内。 ●累加器加1指令INC T1 T2 T3 (AC)加1:(AC)+1 ●累加器算术右移指令SHR T1 T2 T3 AC算术右移:SHR ●累加器循环左移指令CSL T1 T2 T3 AC循环左移:CSL ●停机指令STP T1 T2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单元测试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shēn qū yùn cáng jìng mì xī liú ()()()() qíyìjiāo xiǎo màn yóu qīn wěn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邀()俏()侠()巷() 遨()峭()陕()卷() 冠()瀑()俯()庞() 寇()爆()府()宠() 三、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4分) 1.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sǎn sàn ),唯有你依然如旧。 2.它们有时几个吧,散(sǎn sàn)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3.你吟诵这一首首小诗,要邀我与你唱和(héhèhuò)吗? 4.当我们一行(xíng háng )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ěèwù)作剧地撒(sāsǎ)起尿来。 5.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zāzhā)进泥土和岩层。 6.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zāzhā)过去。 四、把下列词语按照要求写下来。(8分)

清爽凝望恩赐精致宁静恩泽清脆永久 柔软喧闹嘶哑短暂坚硬注视凉爽精美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五、照样子,根据拼音写出不同的词语,再分别造句。(4分) 例:yōu jìng (幽静)这片竹林里很少有人来,十分幽静。 (幽径)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qīng jié () () 2.qīng cuì () ()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6分) 1.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听见时间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的草茎变为()的森林。一只小虫,一

广告设计专业课程

广告设计专业课程 一、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邓小平理论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英语、广告学概论(400学时) 二、经典艺术之理性修养篇(388学时) 1 素描---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素描的正确概念、掌握素描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必须的基本功的正确概念。学习结构素描、全因素描、设计素描等 2 色彩---了解色彩规律、掌握色彩工具(以水粉为主)的性能、使学生能运用色彩工具完成室内静物写生的课题 3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特征、将基本元素点线面按一定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构成 4 色彩构成---色彩基础理论、色彩三大要素、变化规律、对比关系、色彩情感表达、调和方法 5 立体构成---从二维空间的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立体的构成方法及美学特色、加工手法、材料运用、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及立体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 6 摄影---了解摄影技巧与手法、学会广告、新闻、人物、风光、体育、演出等摄影的基本方法,掌握摄影用光、构图、色彩等基本规律及暗房制作手段,并与Photoshop、3DS MAX 等软件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现代艺术之能力实践篇 1、平面艺术设计篇(484学时) 7 字体设计---介绍不同美术字体的艺术风格和适用范围,详细讲解基本美术字体和创意美术字体的书写技法和设计规律 8 图案设计---图形构成基础知识、造型原则、组合方式、图形设计与色彩关系 9 标志设计---标志设计的概念、功能,设计原则、设计形式、设计技法、设计程序以及标志的发展概况及现在的趋势、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10 书籍装帧---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书籍设计中的语言、语法,书籍封面的设计艺术,书籍的版式与插图编排,书籍艺术的表现媒体、装饰材料与印刷工艺、书籍的版式与插图编排、版式设计的原则;点、线、面的空间编排、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11 包装设计---包装概述,包装装潢设计的概念、功能、意义;包装设计相关的材料、方法、造型结构、工艺和消费心理知识;包装设计构思及定位设计;包装设计艺术传达的基本理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教材 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 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出现.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

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铺垫: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 2、探究小数的读法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巩固 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白盒测试简介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一般多发生在单元测试阶段。白盒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程序插装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常用的基本路径法,对于逻辑覆盖简单介绍一下覆盖准则。 1.2基本路径法 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独立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一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在介绍基本路径测试方法(又称独立路径测试)之前,先介绍流图符号: 图1 如图1所示,每一个圆,称为流图的节点,代表一个或多个语句,流程图中的处理方框序列和菱形决策框可映射为一个节点,流图中的箭头,称为边或连接,代表控制流,类似于流程图中的箭头。一条边必须终止于一个节点,即使该节点并不代表任何语句,例如,图2中两个处理方框交汇处是一个节点,边和节点限定的范围称为区域。 图2

任何过程设计表示法都可被翻译成流图,下面显示了一段流程图以及相应的流图。 注意,程序设计中遇到复合条件时(逻辑or, and, nor 等),生成的流图变得更为复杂,如(c)流图所示。此时必须为语句IF a OR b 中的每一个a 和b 创建一个独立的节点。

(c)流图 独立路径是指程序中至少引进一个新的处理语句集合,采用流图的术语,即独立路径必须至少包含一条在定义路径之前不曾用到的边。例如图(b)中所示流图的一个独立路径集合为: 路径1:1-11 路径2:1-2-3-4-5-10-1-11 路径3:1-2-3-6-8-9-10-1-11 路径4:1-2-3-6-7-9-10-1-11 上面定义的路径1,2,3 和4 包含了(b)流图的一个基本集,如果能将测试设计为强迫运行这些路径,那么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将至少被执行一次,每一个条件执行时都将分别取true 和false(分支覆盖)。应该注意到基本集并不唯一,实际上,给定的过程设计可派生出任意数量的不同基本集。如何才能知道需要寻找多少条路径呢?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法之一来计算独立路径的上界: 1. V=E-N+2,E 是流图中边的数量,N 是流图节点数量。 2. V=P+1,P 是流图中判定节点的数量 3. V=R,R 是流图中区域的数量 例如,(b)流图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种算法来计算独立路径的数量 1. V=11 条边-9 个节点+2=4 2. V=3 个判定节点+1=4 3. 流图有4 个区域,所以V=4 由此为了覆盖所有程序语句,必须设计至少4 个测试用例使程序运行于这4 条路径。 在采用基本路径测试方法中,获取测试用例可参考以下方式:

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白盒测试)

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白盒测试)。 一、单元测试的概念 单元通俗的说就是指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函数。单元测试就是只用一组特定的输入(测试用例)测试函数是否功能正常,并且返回了正确的输出。 测试的覆盖种类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试程序,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也叫分支覆盖):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4.判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并且每个可能的判断结果也至少执行一次。 5.条件组合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所有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6.路径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要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用例的设计方案主要的有下面几种:条件测试,基本路径测试,循环测试。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实现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 二、开始测试前的准备

在开始测试时,要先声明一下,无论你设计多少测试用例,无论你的测试方案多么完美,都不可能完全100%的发现所有BUG,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测试检查,寻找一个平衡点保证程序的正确性。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进行单元测试我选用的是现在一般用的比较多的基本路径测试法。 三、开始测试 基本路径测试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每一个基本独立路径至少要执行一次。 函数说明:当i_flag=0;返回 i_count+100 当i_flag=1;返回 i_count *10 否则返回 i_count *20 输入参数:int i_count , int i_flag 输出参数: int i_return; 代码: 1int Test(int i_count, int i_flag) 2 {

广告设计课程感悟

广告设计课程感悟 设计102 22号顾越 学了这么多周的广告设计课,总结之,作业量不小,学到了不少。课时虽然很少,平面广告,由陌生的熟悉,以专业的角度进入了我的视野,让我有了了解它的机会。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老师也是通过讲评作业来授课。 平面软件熟练了,广告设计技巧在慢慢领会。懂得了点学过知识的运用。广告设计就要充分利用到平面构成和版式的知识。知识都是相通的,创意的重要性更加鲜明。忽然领悟,有时候创意也是逼出来的,当然不去思考,创意当然不会来。创意不是等来的,虽然她有很多偶尔。完成作业的那些天,坐着躺着脑子里都在想创意。 学习中发现了太多的不足,也尽力的去弥补。期间灰心过,放弃过。但还是认真的完成着每一份作业,很渴望把它学好,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看着完成的作业,有种成就感,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做事情了,这也是收获啊。再一次体会到表达的重要性,也发觉了自己的不足,努力着有所改进。懂得了一些道理,是这门课上没有的,原来认真做一件事情,一定没错,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现代广告设计师的能力的基础已经不是单单的会绘画、图案等原理和原则了,现代广告设计师应该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即记忆、观察、思维、想像、创新、反应、表达、研究、组织、协调和管理等能力。 1.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广告设计人才学习和创新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记忆的强弱影响着其他能力的效应,因此有意识的培养记忆能力,是广告设计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训练。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广告设计人才对客观事物作出思考的能力。思维是一种客观现象,它为创造智能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土地,思维的类型很多,广告策划人才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和现象思维能力。思维的过程是广告设计人才对客观事物分析和综合的过程。通过抽象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留下本质的东西,抛弃非本质的东西,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而作出判断和推理,这是广告设计人才认识客观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现象思维,是人类现象的把握、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中理性认识阶段的一种思维类型。抽象思维似乎以概念为中心思维活动。因此,整个思维过程,是提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形象和典型意境,是广告设计人才必备的能力。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广告设计人才智能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以创意为中心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何来创意,创新能力,是指广告设计人才在广告设计活动中具有提出新思想、新意境,想出新形象、新方法、行点子的能力。现代广告的基本目的,是创造顾客、创造形象、创造效益、创造未来。因此,创新能力在整个广告策划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8.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部编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2课时 16.《一分钟》…………………………………………………………………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15.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广告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广告设计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图形图像 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综合应用《平面设计艺术》、《Photo shop沢《Illustrator 》、《Page-Maker》和《CorelDraw》等图形图像软件,实现任务式教学。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独立掌握图形 编辑软件,通过最新广告理论、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等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让同学们能综合所学知识及手段,独立完成平面广告设计。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软件的能力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4)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设计风格的同时促进学生设计个性的发展。

(5)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图形编辑软件。 (6)掌握基本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具备实操能力。 (7)把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种创意与方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制定广告设计流程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专业理念、专业技术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 (5)通过独立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作中寻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3、社会能力目标 ⑴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⑵公正坦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学会与人相处。 ⑶掌握和控制工作进度,合理安排时间。 ⑷认真、细致,有自制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进取心。 ⑸有较强的环境意识。 三、设计思路 禾I」用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面广告设计项目中实践积累的经验与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相结合,充分听取行业人士的建设,紧跟市

通用技术控制与设计单元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控制是普遍存在。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对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现代社会中的例子: 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图片) 古代社会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图片) 问题:大禹治水过程中,通过什么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答案:通过“疏通河道,泄洪为主” 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马: 据研究:木牛和流马是汉代独轮手推车的两种改进设计,通过改进使人的负重有所减轻。木牛是一种轮子稍小一些的独轮手推车,载重大,前由人拉、后由人推,运行较慢;流马载重小,轮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运行速度很快。诸葛亮所说“木牛流马”应是比喻它们运行的灵便程度和载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动较笨而慢,像牛;流马行动敏捷而快,像马。不是说它们外形像牛像马。 目的:帮助军队运送战略物资。 案例3:希罗自动门(图片) 希罗自动门的相关材料见教参P66或江苏版P107。 希罗自动门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利用气压和液压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开门、关门。 总结:事物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实现。 那么,运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涵义 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方向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结合事例(用音乐喷泉的事例),重点阐明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应用控制的事例。 如: 学校:学校的音乐铃声、多媒体教学系统、足球场草地自动喷淋系统、体育馆的自动伸缩坐椅等。 家庭: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 社会: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电梯、程控电话交换机等 三、控制的分类 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 对于自动控制

平面广告设计说课稿

《平面广告设计》整体课程设计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广告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二、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初期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学习正式进入专业设计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述和创意方法的讲解,在案例策略的指导下去创造性的完成广告创意的设计表现,整个创作表现过程包含最新广告理论、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的环节;课程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这些手段,独立完成平面广告设计,同时也要求作品应具有市场因素的考虑、

创意独特点的提取等实际要求。 2.课程设计原则 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 3.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按照设计类人才培养规律,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理论、方法和应用。整个过程将理论教学、实训实践、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三大部分中每个部分又可分为四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市场调研模块、设计方法程序模块和实践模块。 (1)基础知识模块:此模块主要涉及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共12学时。 包括:广告设计概述,介绍了广告的定义、功能与任务、种类,广告工作者的共同职责和广告设计工作者的职务与条件等。基础知识这一模块主要以“必需”

“够用”为度,删减与其它课程重合的理论知识,压缩纯理论部分。这一模块教学组织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法。 (2)市场调研模块:此模块主要通过市场调研来达到细分市场的目的,根据产品定位找到新产品合适的切入点,共12学时。这一模块教学组织主要采用实践结合案例教学、市场调研报告等方法。 (3)设计方法程序模块:此模块主要讲解广告设计的创意、广告设计的表现、广告设计的图形表现、平面广告设计的构成要素、广告设计的版面编排,共12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项目、案例为载体,采取“点线面”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应用、加强能力训练、突出动手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点课程开发以社会实际项目为基点:由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决定实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七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 (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第2~3自然段)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单元的设计)【圣才出品】

10.2课后习题详解 1.假设响应中断时,要求将程序断点存在堆栈内,并且采用软件方法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试写出中断隐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答:设软件查询程序的首址为0号内存单元,则中断隐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如表10-1所示。 表10-1 2.写出完成下列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包括取指操作)。 (1)指令“ADD R1,X”完成将R1寄存器的内容和主存X单元的内容相加结果存于R1的操作。 (2)指令“ISZ X”完成将主存X单元的内容增1,并根据其结果若为0,则跳过下一条指令执行。 答:(1)指令“ADD R1,X”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如表10-2所示。 取指周期: 表10-2(a)

执行周期: 表10-2(b) (2)指令“ISZ X”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如表10-3所示。取指周期: 表10-3(a) 执行周期1: 表10-3(b) 执行周期2: 表10-3(c)

3.按序写出如表10-4所示程序所需的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 表10-4 答:(1)LDA 306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如表10-5所示。取指周期: 表10-5(a) 执行周期: 表10-5(b) (2)ADD 307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如表10-6所示。取指周期: 表10-6(a)

执行周期: 表10-6(b) (3)BAN 304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如表10-7所示。取指周期: 表10-7(a) 执行周期:(设N为结果为负标志) 表10-7(b) (4)STA 305指令所需全部微操作命令及节拍安排如表10-8所示。取指周期: 表10-8(a)

广告设计-作课程标准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51050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时:96 学分:6 编制日期:2011.09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讲解广告设计的步骤、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最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2.课程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正确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方案与作品来。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用心灵、思想感受设计,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广告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前导、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是设计构成后续课程是包装设计 4.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理念: ①通过“理论—实训—设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专业理念、专业技术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 ②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种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为接下来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③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建立设计的创新思维理念,扩展学生的职业选择面,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好基础。 思路:利用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平面广告设计项目中实战积累的经

验与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相结合,充分的听取行业人士的建议,紧跟市场脉搏,不断的在教学上自我完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掌握广告调查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独立和协作完成广告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要求数据真实、思路清晰、语言通顺、观点明确。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训练力求掌握广告版面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的进行广告版面的编排设计。 3.素质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 4.证书目标:通过参加劳动部门的考试获得广告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正确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方案与作品来。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用心灵、思想感受设计,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广告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 学习该课程应该结合前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其构成形式、构成过程以及方法,并利用实例分析学习让学生了解其设计法则,达到独立完成设计的目的。 情境名称典型工作任务或 训练项目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 求 技能训练内容 与教学要求 素质要求 参考 课时 学习情境一:广告设计准备工作任务一广告设计 概论 1、广告简史 2、广告定义与分类 3、现代广告的功能 和主要特征 1、广告与品牌 2、广告设计与 广告策划 具备一定的理 解、沟通、表达 能力,以及对平 面设计产品的 鉴赏、分析能 力。 10 任务二广告市场 调查 1、调查的主要内 容, 2、调查的基本方法 3、调查的步骤 1、调研报告 10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 单元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结构: 单式折线统计图例1 拆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例2 课时安排: 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和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软件测试中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白盒测试)

软件测试中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白盒测试) 测试用例(T est Case)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测试用例(T est Case)目前没有经典的定义。比较通常的说法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不同类别的软件,测试用例是不同的。不同于诸如系统、工具、控制、游戏软件,管理软件的用户需求更加不统一,变化更大、更快。笔者主要从事企业管理软件的测试。因此我们的做法是把测试数据和测试脚本从测试用例中划分出来。测试用例更趋于是针对软件产品的功能、业务规则和业务处理所设计的测试方案。对软件的每个特定功能或运行操作路径的测试构成了一个个测试用例。 随着中国软件业的日益壮大和逐步走向成熟,软件测试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由软件编程人员兼职测试到软件公司组建独立专职测试部门。测试工作也从简单测试演变为包括:编制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准备测试数据、编写测试脚本、实施测试、测试评估等多项内容的正规测试。测试方式则由单纯手工测试发展为手工、自动兼之,并有向第三方专业测试公司发展的趋势。 要使最终用户对软件感到满意,最有力的举措就是对最终用户的期望加以明确阐述,以便对这些期望进行核实并确认其有效性。测试用例反映了要核实的需求。然而,核实这些需求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并由不同的测试员来实施。例如,执行软件以便验证它的功能和性能,这项操作可能由某个测试员采用自动测试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关机步骤可通过手工测试和观察来完成;不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数据(以及产品需求),只能通过评测产品和竞争销售数据来完成。 既然可能无法(或不必负责)核实所有的需求,那么是否能为测试挑选最适合或最关键的需求则关系到项目的成败。选中要核实的需求将是对成本、风险和对该需求进行核实的必要性这三者权衡考虑的结果。 确定测试用例之所以很重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测试用例构成了设计和制定测试过程的基础。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量成比例。由于每个测试用例反映不同的场景、条件或经由产品的事件流,因而,随着测试用例数量的增加,您对产品质量和测试流程也就越有信心。判断测试是否完全的一个主要评测方法是基于需求的覆盖,而这又是以确定、实施和/或执行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依据的。类似下面这样的说明:“95 % 的关键测试用例已得以执行和验证”,远比“我们已完成95 % 的测试”更有意义。测试工作量与测试用例的数量成比例。根据全面且细化的测试用例,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测试周期各连续阶段的时间安排。测试设计和开发的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主要都受控于测试用例。测试用例通常根据它们所关联关系的测试类型或测试需求来分类,而且将随类型和需求进行相应地改变。最佳方案是为每个测试需求至少编制两个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用于证明该需求已经满足,通常称作正面测试用例;·另一个测试用例反映某个无法接受、反常或意外的条件或数据,用于论证只有在所需条件下才能够满足该需求,这个测试用例称作负面测试用例。 前段时间公司进行有关测试的培训,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说了很多。由于本人还处于Coder阶段,只是对单元测试有了些了解。写下来怕以后自己忘记了。都是些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准确,欢迎高手指教。 一、单元测试的概念 单元通俗的说就是指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函数。单元测试就是只用一组特定的输入(测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