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

合集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本,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和积极的态度中去探索英语的魅力。

(2)回应正向情感:及时表扬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英语。

(3)多角度认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去认识和体验英语,从学习情景中发掘英语科学技能,增强学生知识积累和素养的厚度。

(4)转变负态度:在面对学习英语的困难时,老师要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改变学生负态度,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海洋当中。

(5)搭建学习桥梁:老师应该在运用各种策略、资源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英语技能和思维技巧,搭建一座学习桥梁,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有效地英语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老
师能够把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那么学生能够很容易掌握英语,受益长久。

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培养和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凶素,把心理学的原理融合到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中英语教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凶索心理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研究学生如何学习得外语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英语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动用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要了解学生学习英语及教师教英语的心理特征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外语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提高。

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才能叫做“语言习得机制”。

人类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人脑可以对信息加工、归纳。

为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遵循外语学习心理机制的特点,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要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创造外语环境,在情景中进行学习。

②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学习英语能象幼儿学说话那样由不自主到自主地学习。

③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容易受到鼓励和强化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二、学生的认知差异与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差异是研究学生学习英语规律的重要依据。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智力发展,认知方式和选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如果不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就难以使全体学生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有了解了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英语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心理学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有所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一门专业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为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上。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自我调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还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教学评价和反馈上。

教育心理学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规律的重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指导;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语表现、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给予学习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体现在课堂管理和学生情绪调节上。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育心理学提倡建立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还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还需要具备情感管理和心理疏导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

英语教育与心理学

英语教育与心理学

英语教育与心理学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竞争力。

因此,英语教育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然而,仅仅注重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习者的需求。

英语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第一部分:英语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绪、动机、自信心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等因素对其学习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应用心理学原理于英语教学1. 情感管理积极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

2. 动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提供奖励、设立目标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英语中能够持之以恒。

3. 个性化教学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的应对方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技巧。

通过教授记忆、归纳总结等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部分:英语教育与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英语教育与心理学之间更加密切的结合。

通过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论文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职业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

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

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即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心行为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但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困难重重。

3.存在畏惧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后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的处理某些事情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

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

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下面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尊爱学生,创设情感氛围尊重热爱学生是消除学生情感障碍的前提。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
只有 走 出 “ 纯语 法 ”的教 学误 区 ,在阅读 能力 和语 感 心理 方面 加 大教学 力度 ,才 能使 学生学 好英 语 ,用好英 语 。 四 、迁移 心理 问题 迁移 的基 本条 件 ,是不 同技 能是 否具 有共 同的 因素 。在 英 语学 习过 程 中 ,先 行学 习 ( 已经获得 的知识 、技 能等 ),往 往 影响后 续 学 习 ( 习新 的 知识如 技 能等 ),这 在教 育心 理学 中 学 称 为 “ 习 的迁移 ” ,培养 学生 成熟 的迁 移心 理素 质 ,是英语 学 教改 中 的重要课 题 。 果先行 学 习对于 后续 学习产 生积 极影 响 , 如 就是 正迁 移 ,反之 就是 负迁 移 。在英 语教 学 中 ,正 确认 识 和处 理 学 习 的迁移 ,认识 迁 移是 有条 件 的 ,有 规律 可循 的 ,对 促进 学 生正 迁 移心 理的形 成 和 防止负 迁移 的发 生 ,是 具 有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的。 因此 ,学习英 语 ,在对 待 与汉语 语 言现 象相 一致或 虽 不尽 一致 而 未超 出习惯 允许 范 围的英 语 语言 ,应充 分利 用其
法分析才能彻底理解到这一句子。而且这两者对这个句子的记 忆 程度 也绝 不 相 同。可 以说 培养 学生 的语 感心 理 ,从 而 提高他 们 的阅读 能力 , 当前 英语 素质 教育 在学科 教学 中的当务 之急 。 是 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学生语感心理问题 ,加强学生英语语感方 面 的练 习 ,尽量 给予 他们 一个 良好 的英 语语 言 环境 ,最起 码上 英 语课 要用英 语 授课 ,同时要 求学 生要 在英 语课 上只 讲英 语 , 还 可 以开设 “ 英语 角 ” , “ 语黑板 报 ”等 。我们 的英语 教学 英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心理学原理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心理学原理

率才会大幅 度提高 。我们教师 合理地运用 一些教 育心理 学原 4 用“ 鲶鱼效 应” 激 发学 生间的“ 竞争与合 作”
理, 将会给教 学带来意 想不 到的效 果 。
1 用皮格 马利翁效应 “ 重 塑” 学生 自信
过 去挪威 人 出海捕 沙丁 鱼 , 回到 港 口 , 往 往鱼 死 了大 半 , 而死 鱼的价格很 低 。 一些 聪明 的渔民想 出了一个办法 , 在 鱼舱
入正规 。
自然界有 这样 的现 象 : 一棵 植物 单独 生长 时 , 比较 矮 小 , 有 位老 师和 “ 问题 学 生” 相处 时 , 通过 对该 生 的观察 和对 当它 与很多 同类 的植物在 一起生长 时 ,则郁郁 葱葱 ,高 大茂
其周 围学 生的调查 , 了解 到他对表 演比较感 兴趣 。 知道 这一点 盛 。 人们把 这种现象 称为“ 共生效应 ” 。 其实这种现 象在我们 人
这 些坚持不懈 的做法可 以使学生 逐渐产生 努力 向上的信 心和 闷 , 学生 的精 神分散 、 志气 低落 , 这 时如 能让 一些活 跃而 又有 决心, 并逐渐地 实现教师 的要求和愿 望 。 进取心 的学生在课堂 上适 当表 现 , 会 使其他学 生受 到鼓舞 , 感
2 用“ 门坎” 效应转化 “ 问题 学 生 ”
后, 该 老师投 其所 好 , 课堂 上尽 量为他 提供 机会 上 台表演 , 充 类 当中也存在 。 英 国“ 卡迪文实验 室” 从1 9 0 1 ~1 9 8 2年先 后 出 分调动 他学 习的积极性 , 满足他 强烈的表现 欲 。课 后 , 老师还 现 2 5 位诺 贝尔获奖 者 , 便 是一个 “ 共生效 应 ” 的杰 出典 型 。
会找 到“ 问题学生 ” 的“ 突破 口” 的。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实践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

本文将就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展开论述。

一、发展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提供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有关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对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尼尔·弗莱斯利的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语言。

这种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学习。

教育心理学还提供了有关学习动机、情感和动机因素的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学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教育心理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合作、学生参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育心理学提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多种学习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十分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
心理学与英语教学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深入研究。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英语教育。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它和其他学科一样,时时处处渗透着心理学。

一堂高质、高量、高效的课,犹如教师在书写一篇优秀的文章。

其中,教学环节的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的巧妙设计,教学手段的恰当使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无不体现着心理学的应用。

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善用心理学因素是广大教师一直坚持不懈进行研究的课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心理学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深有体会。

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切实关注以下几方面心理学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并正确引导学生避免消极因素的干扰,变消极为积极,推动英语学习。

一、情感心理因素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表示:“学校学习中的许多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固有的。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充满热情,乐于学习。

那么,英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
习积极情感呢?这要求教师必须实施情感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要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

除了要明确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疑点外,还要对教学内容中作者和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行透彻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备情感性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必须使自己首先被情感所打动、感染。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情感传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其次,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要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语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对作者、对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态度,极容易影响学生对该作者、该人物的情感态度。

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态度鲜明,爱憎分明,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明白是非,才能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应该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语言分有声和无声,有声的语言是用来听的,是主要的语言形式:无声语言是用来看和猜测的,是有声语言的有益补充。

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无声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语言)的优势,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当的补充、配合、修饰,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教师的表情达意。

例如老师说:“who can answer thequestion.please?put up your bands.”时,可举起自己的手加以示范,同时用满含期待的
目光注视全班同学: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可以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并面带笑容,对学生点头称赞……长此以往,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必定会培养起积极的情感。

二、中介心理因素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汉语作为一种中介心理因素始终存在。

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只有有意识地运用汉语中介心理这一因素,才能使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最大提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英语单词、词组或短语的概念与其物质外壳的关系,有与汉语现象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如“一把椅子”翻译成英语时“a desk”,这与汉语现象是相同的,学生学这类词组的时候困难不大。

但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与物质外壳同汉语现象不同时,如“一片面包”,学生很容易犯“a piece bread”这样的错误,又如把“前几天”译成“before someday”。

至于“一个英国人”用“a”而不用“an”,“几本书”用“book”而未加“8”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事情。

这就是汉语中介心理的障碍现象。

在句子结构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语言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在英语运用过程中,时刻注意它们的同与不同之处。

这样,学生在两种语言的相互比较中,就会实现两大语言系统的联通,进而建立新的联系系统。

是英汉、汉英自由转换,而不会出现汉语式英语或是英语式汉语。

三、语感心理因素
有了小学阶段的英语基础,初中学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

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根本和实质,只有语感好了,才能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和难点等。

初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都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归根结底,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实质上是英语语感的强弱。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直觉,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例如,英语中行为动词单数第三人称要加“s”,语感强的学生会脱口而出:“she works hard.”而语感弱的学生经教师反复强调,还是忘了加“s”。

但当问到这一语法规则时,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

然而,一运用,语感强弱就表现出来了。

又如,听到句子:“we saw a duck swimming in the lake.”时,有的学生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幅一只鸭子在湖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的有趣图画,从而形象鲜明地牢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同学则要教师对“see sb…doing sth.”这一语法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后才能明白,但记忆却不深刻,这是由语感心理成熟程度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英语教师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加大对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四、迁移心理因素
英语知识是前后贯通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迁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先行学习,即已经获得的知识、
技能等,往往影响后续学习,即学习新的知识如技能等,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的迁移”。

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迁移心理的形成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与汉语语言现象相同或虽不尽相同但却并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应充分利用正迁移;对于与汉语语言现象不同的地方,包括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英语语言,应想方设法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以收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学因素对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把负面的、消极的因素排除、消灭,使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因素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