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计算机集群技术

合集下载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什么是集群NAS在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IDC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到2012年非结构化数据将占到数据存储总量的80%以上。

集群NAS是一种横向扩展(Scale-out)存储架构,具有容量和性能线性扩展的优势,已经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从EMC对Isilon、HP对IBRIX、DELL对Exanet、Compellent等收购事件,以及IBM推出SONAS、NetApp发布Data ONTAP 8,都可以看出集群NAS已经成为主流存储技术之一。

在国内,我们也看到UIT UFS、龙存LoongStore、达沃时代YeeStor、九州初志CZSS、美地森YFS等集群NAS解决方案。

集群NAS的未来潜在市场巨大,在高性能计算HPC、广电IPTV、视频监控、云存储等行业领域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高性能、高容量以及可扩展性是集群存储得以发展的最得人心的特征。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具有Scale-Out特性的集群NAS产品。

传统NAS扩张很容易带来以下问题:1.系统管理。

即便是NAS系统管理比SAN存储管理简便很多,但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来管理。

2.管理客户端和应用对数据的访问。

能够访问的前提是NAS系统必须挂载在对应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

挂载会中断应用的访问,所以在挂载的时候需要预留好服务器上应用的宕机时间。

挂载了越多的NAS系统,带来的是更多的宕机时间。

3.文件位置。

关于定义文件存放位置的策略应该是基于性能,可访问性,文件创建时间,访问频率,存储成本,可用性,数据保护等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策略的设定本身不会太难,但事实上,要将文件移动到合适的NAS系统上是一个耗时间的手工数据迁移过程。

而且,随着NAS系统越来越庞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集群(Cluster)是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协同起来对外提供服务。

集群NAS是指协同多个节点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或高负载均衡的NAS(NFS/CIFS)服务。

IBM SVC 简介

IBM SVC 简介

IBM SVC 的术语
consistent Driver Stack
SVC 节点
with UPS (not depicted)
consistent Driver Stack
vDISK
here: striped Mode
IO Group
Managed Disk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TotalStorage
Storage Engine 336
7.2
7.3
2014 New Cache Arithmetic
Easy Tier 3
4.3
5.1
6.1
6.2
6.3
6.4
2009 2145-CF8 SSD support 3 site Mirror > 2TB VDisk Split Cluster iSCSI Zero Detect (Thick to Thin)
Group的两个节点中各有一份 • 不分主机端口和存储端口 • Linux内核
5
最新一代 SVC 是DH8
• SVC的硬件持续发展更新,最新一代是DH8 • 最新的Code版本向下兼容,但不是所有型号
Initial Release 4F2
SVC DH8 – Firmware v7.3
6
SVC Code版本发展史

集群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系统中应用研究

集群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系统中应用研究

集群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系统中应用研究1.云南电网公司德宏供电局,芒市 678400;2.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61摘要: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使用集群技术进行容错和并行处理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本文对计算机集群技术做了探讨和研究,并介绍了基于高可用性数据库集群技术在德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系统多年的稳定运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计算机集群;调度自动化;oracle rac;ibm hacmp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集群的概念集群(cluster)是一种并行或分布式的处理系统,由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连的两个或多个计算机节点(node)组成,像一个单独集成的计算资源一样协同完成特定的任务。

集群系统实现了单一系统映像,使系统内所有物理资源和内核资源可见,并被系统内的所有节点访问。

操作者不必了解资源的物理位置,也不必知道应用程序在哪个节点上运行,而且可以将应用程序的多个共同工作的部件集中或分散管理,一方面简化了系统管理,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开支。

2 集群的分类2.1高性能集群它是利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提供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具有响应大量计算性能的特点,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如气象云图、分子模拟、神经元计算等。

2.2负载均衡集群它是利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按照负载均衡算法去完成任务,各节点的应用程序处理负载和网络流量负载可以尽可能平均合理地分摊处理,这类集群在网站中应用较多。

2.3高可用性集群它是利用集群中节点的冗余,当某节点发生损坏时,其它节点会自动接管相关应用并继续对用户提供服务,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和更优异的可伸缩性。

这类集群一般应用在银行和电信服务领域。

3 集群的结构高可用性集群体系结构[5]可以分为服务器组、公共网路、心跳通道、san(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共享存储和集群软件六大部分。

河海大学校园网格建设介绍

河海大学校园网格建设介绍
Hohai University
网格的体系结构
网格系统处在分布 式资源和用户中间,作 为用户和资源之间的一 个桥梁,主要作用是把 用户和资源联系起来, 提供用户对资源的透明 使用,支持全方位的资 源共享。
网格的三层结构
Hohai University
开发网格管理系统的协议、工具 国际互联网上使用的协议: HTTP FTP SM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Hohai University
专业软件作业提交界面 ABAQUS PFEPG
Hohai University
用户自备程序提交
教学程序作业提交
Hohai University
基础并行软件平台
Hohai University
应用举例:云南某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用Adv FEM计算 四面体单元数 1295921 结 点 数
Hohai University
远程图形终端服务
使用户使用更加直 观,实现了资源最大限 度的共享。
Hohai University
网格应用软件库
专业软件库 PFEPG ABAQUS ADV-FEM 用户自备程序 提供串行并行作业和复 杂作业的提交 教学程序库 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 捷的学习和应用平台 基础并行软件平台 提供自主开发和开源的 求解器
《高性能工程计算平台》 高性能工程计算平台》 建设成果介绍
2006年6月 2006年
“十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 十五”“211工程” ”“211工程
Hohai University
1.建设目标 提高计算水平,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计算水平——精细模拟,高速运算,有限 元法解题规模达到百万自由 度以上 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学校已有资源、集中建 设新资源,能方便地为广大 师生使用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机试(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模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机试(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模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机试(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选择题1.下列关于服务器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集群系统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B.采用RISC结构处理器的服务器通常使用IYNIX系统C.热插拔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硬盘、电源等D.分布式内存访问(NUMA)技术将对称多处理器(SMP)和集群(Cluster)技术结合起来正确答案:A解析:集群(Cluster)是指一组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它们共同工作,对外界来说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一般用于单台计算机无法完成的高性能计算。

在集群中当服务器组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后,程序立即转移到其它主机中运行,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虽不会使整个网络无法工作,但仍然影响系统的性能。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的微处器,操作系统采用UNIX系统。

热插拔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硬盘、板卡等部件。

分布式内存访问(NUMA)技术将对称多处理器(SMP)和集群(Cluster)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

知识模块: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2.下列关于路由器技术指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丢包率通常是衡量路由器超负荷工作时的性能指标B.吞吐量决定了路由器的背板能力C.语音、视频业务对延时抖动要求不高D.突发处理能力是以最小帧间隔值来衡量的正确答案:A解析:路由器英文为“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可以称它为网络中的“交通警察”。

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吞吐量、背板能力、丢包率、延时与延时抖动、突发处理能力、服务质量等等。

其中丢包率由于包转发能力的限制而造成的包丢失的概率,前提条件是路由器在稳定的、持续的负荷工作状况下,通常是衡量路由器超负荷工作时的性能指标;背板为:ROtJTER输入与输出两端之间的通道,背板能力决定了路由器的吞吐量。

IBM PC集群计算机ATA磁盘系统升级技术方法研究

IBM PC集群计算机ATA磁盘系统升级技术方法研究

20 06年 o 8月
() 管理 节点 上 , 置刀 片 式 服 务 器 的状 态 为 1在 设
‘ n tl”; ‘ sa l i #n d s tali sal o e e l n tl
本程 序 ;
() 2 在管理 节点上运行 以下命令 , 对全部的刀片 式服 务器 的 BO IS微码 进行升 级 。
任, 事大型计算 机应用技术工作 。曾经在‘ 从 石油仪器> 等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 l 篇 。邮编 : 3 5 5 1 37 6
维普资讯

7 ・ 4
石 油 仪 器 P I L U N T U N S I RO E M I S R ME T 1
器按照条形码对应新老磁盘进行登记并更换 , 由计算 机室的技术人员对 13 2 个刀片式服务器进行加 电测
试 , 每个刀 片式 服 务器 上 安 装 R dH t iu7 3版 在 e a nx . L
移处理作业更是如此, 常每个作业都需要连续运行 通 5d 0 左右 , 而且 , 在运行 中需要频繁地对磁盘进行读 写操作 , 一旦服务器主机或者磁盘出现故障, 都会影响
#p h al“ u o e / 9 4 1 1 s —s s l / / p r 3 y 9 6 .h ”
峰值速度达到 1 0 430亿次/。该计算机安装 的操作 s
系统是 LnxR d t. R d a .… 安装 的应用 iu eHa 2和 eH t 31, 7 7
了大庆物探研究所整体更换 A A磁盘 的要求 。 T
系统是美 国 W s m eo et G c 公司的 O ea . . e m g 183资料处 维普资讯 石来自油仪器
・7 ・ 3
20 06年 第 2 卷 0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2)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2)

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其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

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

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它服务器自动接管。

在大多数模式下,集群中所有的计算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集群内的任一系统上运行的服务都可被所有的网络客户使用。

采用集群系统通常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及服务能力。

体系结构是否相同。

集群计算机按功能和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High-availability (HA) clustersLoad balancing clustersHigh-performance (HPC) clustersGrid computing普通是指当集群中有某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其上的任务会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

还指可以将集群中的某节点进行离线维护再上线,该过程并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

负载均衡集群运行时普通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前端负载均衡器将工作负载分发到后端的一组服务器上,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这样的计算机集群有时也被称为服务器群 (Server Farm) 。

普通高可用性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会使用类似的技术,或者同时具有高可用性与负载均衡的特点。

Linux 虚拟服务器(LVS)项目在Linux 操作系统上提供了最常用的负载均衡软件。

高性能计算集群采用将计算任务分配到集群的不同计算节点而提高计算能力,于是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领域。

比较流行的HPC 采用Linux 操作系统和其它一些免费软件来完成并行运算。

这一集群配置通常被称为Beowulf 集群。

这种集群通常运行特定的程序以发挥HPC cluster 的并行能力。

这种程序普通应用特定的运行库, 比如专为科学计算设计的MPI 库。

HPC 集群特殊适合于在计算中各计算节点之间发生大量数据通讯的计算作业,比如一个节点的中间结果或者影响到其它节点计算结果的情况。

计算机体系未来50年的发展

计算机体系未来50年的发展

计算机体系未来50年的发展计算机体系未来50年的发展及发展程度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指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

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

从体系结构来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是计算机软硬件界面,具体表现在,指令系统。

[1]现代计算机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体系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体系。

[2]在过去的二十年中,RISC技术由自己超标量、流水线、指令集并行等优点,不断发展,逐渐取代CISC成为工作站和服务器的主流技术。

[3]如:IBM将大量早期的RISC 微处理器通过蝶形互联网络连接起来,斯坦福大学提出DASH计划等。

[4] 但在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研究中,愈来愈多的问题被发现。

如冯·诺依曼的伟大发明中核心只有3个:二进制、存储模型和一个时候只有一个操作的串行机制。

这在长久以来推动了计算机体系的发展和革新,但也就是这3个核心,阻碍了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

在内核结构上说,CISC结构的计算机数据线和指令线是分时复用的,即所谓的冯.诺依曼(Von Neumann)结构,也称普里斯顿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统一编址的存储器结构。

而采用RISC结构的单片机数据线和指令线分离,即所谓的哈佛(Harward)结构。

处理器取指令和取数据可同时进行。

而从指令集上说,CISC处理的是不等长指令集,它必须对不等长指令进行分割,因此在执行单一指令的时候需要进行较多的处理工作。

而RISC执行的是等长精简指令集,CPU 在执行指令的时候速度较快且性能稳定。

RISC可同时执行多条指令,它可将一条指令分割成若干个进程或线程,交由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因此在并行处理方面RISC 明显优于CIS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在OSI七层协议模型中的第二(数据链路层)、 第三(网络层)、第四(传输层)、第七层 (应用层)都有相应的负载均衡策略(算 法),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负载均衡的原理 是根据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选择不同的路 径;在网络层上可利用基于IP地址的分配方式 将数据流疏通到多个节点;而传输层和应用 层的交换(Switch),本身便是一种基于访问 流量的控制方式,能够实现负载均衡。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在Web负载均衡群集的设计中,网络拓扑被设 计为对称结构。在对称结构中每台服务器都 具备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 通过负载算法,分配设备将外部发送来的请 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每台服务器上, 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服务器都独立回应客户的 请求。 如下图所示。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应用程序是否可以"并行化"? --HPC Cluster对于可以并行化的应用程序最为 有效 • 要实现并行计算,您需要:
– 支持并行运算的硬件架构; – 支持并行计算的应用程序; – 使应用能够并行执行的软件工具,如编译器,API 等等。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高可用性集群技术
高可用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高可用性集群,英文原文为High Availability Cluster, 简称HA Cluster,是指以减少服务中 断(宕机)时间为目的的服务器集群技术。
高可用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可用性是指一个系统保持在线并且可供访问, 有很多因素会造成系统宕机,包括为了维护 而有计划的宕机以及意外故障等,高可用性 方案的目标就是使宕机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 间最小化,可以容忍的宕机时间明确的说明 方案的全面性、复杂性和成本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HPC Cluster向用户提供一个单一计算机的界面。前 置计算机负责与用户交互,并在接受用户提交的计 算任务后通过调度器(Scheduler)程序将任务分配 给各个计算节点执行;运行结束后通过前置计算机 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运行过程中的进程间通信 (IPC)通过专用网络进行。 HPC Cluster中使用的服务器通常可以分为用户节点、 管理节点、存贮节点和计算节点四种。它们的角色 分别是:
计算机集群技术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高性能计算集群,英文原文为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 简称HPC Cluster,是指以提高科 学计算能力为目的计算机集群技术。 HPC Cluster是 一种并行计算(Parallel Processing)集群的实现方法。 并行计算是指将一个应用程序分割成多块可以并行 执行的部分并指定到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方法。目 前的很多计算机系统可以支持SMP(对称多处理器) 架构并通过进程调度机制进行并行处理,但是SMP 技术的可扩展性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在目前的Intel 架构上最多只可以扩展到8颗CPU。为了满足哪些" 计算能力饥渴"的科学计算任务,并行计算集群的方 法被引入到计算机界。著名的“深蓝”计算机就是 并行计算集群的一种实现。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快速响应优先算法,是根据群集中的服务器 状态(CPU、内存等主要处理部分)来分配任 务。 这一点很难做到,事实上到目前为止, 采用这个算法的负载均衡系统还很少。尤其 对于硬件负载均衡设备来说,只能在TCP/IP 协议方面做工作,几乎不可能深入到服务器 的处理系统中进行监测。但是它是未来发展 的方向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到目前为止,针对网络负载均衡的产品主要有两大 类: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产品比软件产品运 行得快但是价格较高。著名的产品有:3Com的智能 网卡和DynamicAccess技术结合起来,不用在交换机 上做任何设置,就可以完成分担任务;Cisco路由器 通过对动态环路、旁路技术等功能的提供实践着负 载均衡;Win2000中,专门集成了针对服务器群集的 负载均衡软件;IBM的Web专用服务器和Network Dispatcher软件;Lotus的ICM;还有许多厂商都支持 的链路聚集、高层交换......实现方法还在不断地花样 翻新,充实着"负载均衡"的内容。
计算机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综述
计算机集群技术
将多台计算机组织起来进行协同工作来模拟 一台功能更强大的机器,这种技术称为集群 技术。所谓集群,就是共同为客户机提供网 络资源的一组计算机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 泛的集群计算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 高可用性集群技术(HA)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HPC)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HE/NLB)
计算机集群技术
•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就是带均衡策略(算法) 的服务器群集。负载均衡群集在多节点之间 按照一定的策略(算法)分发网络或计算处 理负载。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 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来扩展服务器 带宽,增加吞吐量,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同 时又可以避免单点故障。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Web服务器群集的概念最早由伊利诺斯州大学 (UIUC: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National Center of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NCSA Scalable Web Server Cluster", 它通过连接一组计算机 对客户同时提供服务,实现分布负载,降低 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并扩展Web服务器的 应用。后来Berkeley的NOW小组、NSC和科罗 拉多大学的Harvest小组、Cisco及IBM公司等 也加入此行列,很快推出相应产品。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如何安装和管理所有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可管理性在HPC Cluster的实现中至 关重要。在同时面对数十甚至成百上千的计 算机的情况下,管理员能否简单快速地执行 维护工作常常成为影响集群 发挥效用的关键 因素。
计算机集群技术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负载均衡的作用就像轮流值日制度,把任务分给大 家来完成,以免让一个人过度劳累。但是与轮流值 日制度不同的是,负载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它通 过一些工具实时地分析数据包,掌握网络中的数据 流量状况,把任务理分配出去。对于不同的应用环 境(如电子商务网站,它的计 算负荷大;再如网络 数据库应用,读写频繁,服务器的存储子系统系统 面临很大压力;再如视频服务应用,数据传输量大, 网络接口负担重压。),使用的均衡策略(算法)是不 同的。 所以均衡策略(算法)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 形式,广义上的负载均衡既可以设置专门的网关、 负载均衡器,也可以通过一些专用软件与协议来实 现。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管理网络: 用来收集集群信息、监视集群计算机和执行 维护任务的网络。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存贮访问网络: 用来访问公用存贮的专用网络。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在实现一个HPC Cluster时,通常需要考虑以 下问题: • 应用程序是计算能力饥渴型(CPU+内存)还 是IO(磁盘/网络)饥渴型? --HPC Cluster只适合解决计算能力饥渴型的问 题
计算机集群技术
• 一般的框架结构如下图(以Web访问为例,其 它应用类似)。后台的多个Web服务器上面有 相同的Web内容,Internet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首先进入一台服务器,由它根据负载均衡策 略(算法)合理地分配给某个Web服务器。每 个Web服务器有相同的内容做起来不难,所以 选择负载均衡策略(算法)是个关键问题。 下面会专门介绍均衡算法。
Percent Available 99. 5 99. 9 99. 99 99. 999 99. 9999 downtime/Year 3.7 days 8.8 hours 52.6 minutes 5.3 minutes 32 seconds Classification Conventional Available Highly Available Fault Resilient Fault Tolerant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存贮节点: 提供存贮共享的计算机。为了使任务可以并 行执行,每台执行任务的计算机必须能够访 问同样的数据。存贮节点通过网络共享(NFS) 或其它方式来确保数据访问的同步。
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计算节点: 真正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机。集群中的大部 分计算机都是这种类型。
高可扩展性集群技术
计算机集群技术
• 目前,基于均衡算法主要有三种:轮循(RoundRobin)、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 First),和 快速响应优先(Faster Response Precedence)。轮循 算法,就是将来自网络的请求依次分配给集群中的 服务器进行处理。最小连接数算法,就是为集群中 的每台服务器设置一个记数器,记录每个服务器当 前的连接数,负载均衡系统总是选择当前连接数最 少的服务器分配任务。 这要比"轮循算法"好很多, 因为在有些场合中,简单的轮循不能判断哪个服务 器的负载更低,也许新的工作又被分配给了一个已 经很忙的服务器了。
怎样才能提高"计算密度"? --所谓的"计算密度"是指在单位空间中所能提供的计 算能力(所能摆放的计算机台数)。没有很好的计 划和组织,一台1000+节点的超级计算机就可能成为 一场超级麻烦。更高的计算密度不仅意味着更小的 体积,也以为着更加简便的管理和更少的投资。1U 的机架式服务器应当是首选。然后应该考虑的是: 哪种服务器需要更少的电缆?哪种计算机用作计算 节点可以省去额外的控制部件(如连接键盘、鼠标 的控制台切换器)?哪种计算节点可以提供更高的 计算效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