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

除了诊室血压≥180/110 mm Hg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等待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该指南强调了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

在最近进行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上,专门召开了“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研讨会”,共同讨论制定第一部“欧洲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由此可见,ABPM在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Journal of Hypertension杂志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2](以下简称该共识)。

该共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降压起始治疗及降压靶目标的动态血压监测数值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该共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1 与诊室血压相比,动态血压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与预后关系更密切三种常见的测量血压的方法是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受到活动、体温、情绪及昼夜节律等的影响。

各大高血压指南主要依据诊室血压评价患者心血管病风险。

诊室血压因测量次数过少以至于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3]。

动态血压监测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夜间每30~60分钟测量血压1次,通过增加血压测量次数既可以测量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以测量睡眠中的血压,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整体血压水平(表1)。

西班牙高血压协会在2004年进行了一项大型的“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登记研究”[4]。

该研究共纳入10万余例进行ABPM的患者,通过对比ABPM与诊室测量血压的结果发现,单纯采用诊室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既可能低估高血压控制情况,也可能高估血压控制情况,不仅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严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张维忠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简称ABPM)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诊断新技术。

传统的偶测血压读数由于测量次数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不能可靠的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血压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ABPM能补充偶测血压的不足,因此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防治工作中。

监测方法ABPM通常采用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间接测压,根据压力波震荡法或柯氏音听诊法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贮存。

携带式血压记录仪连接微机系统,可以提供血压读书和一些初步的参数统计分析。

动态血压监测仪准确性的临床考核可通过比较其与水银柱式血压计之间的读数差异,在同一上臂、同一血压袖带使用连通管连接水银柱式血压计和动态血压检测仪,根据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制定的评价方案和美国医疗器械联合会(AAMI)的标准进行评价。

一般每15~2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动脉内直接测压数据有很好的相关性。

动态血压值的标准差随着测压频度(每小时次数)增加而变小,但每小时4次以上,标准差改善不甚明显。

一般而言,为了提供诊断性资料,夜间血压测量间隔可适当延长到30分钟或1小时,甚至免测;如果为了考核降压药疗效或者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则应该作整个24小时血压监测,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白昼与夜间保持一致。

ABPM时应注意以下情况:佩带袖带的上臂在自动测量血压时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避免上肢肌肉收缩;袖带位臵移动或松脱可导致数据误差或者较多数据脱落;睡眠时上臂位臵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正确性;部分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分析时应该舍弃,一般采用下述舍弃标准:收缩压>34.7Kpa (260mmHg) 或<9.3Kpa (70mmHg),舒张压>20Kpa(150mmHg) 或<5.3Kpa (40mmHg),脉压差>20Kpa (150mmHg) 或<207Kpa (20mmHg);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达监测次数的80%以上,否则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较差。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②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它们 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分布曲线。
③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 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二、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①识别白大衣高血压现象; ②识别隐匿性高血压; ③识别清晨高血压; ④评估血压的昼夜变异; ⑤评估疗效(评估24小时血压控制情况、识别顽固性高血压等); 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和随访。
● 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 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
● 监测前应先测量诊室血压,测量双侧上臂血压,如果两侧上臂血压相差>10mmHg,应 选择血压高的一侧上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 在装好血压计后,应手动测量血压2次,以测试血压计是否正常工作。监测结束后,在 卸下血压计之前,最好再手动测量血压2次,确认血压计正常工作。
清晨高血压
●平均清晨血压≥135/85mmHg; ●分为两型:“晨峰型”和“反杓型”或“非杓型” ●晨峰型的特征是凌晨血压突然升高; ●反杓型或非杓型在夜间和凌晨血压都持续升高。 ●两型清晨高血压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
血压的昼夜变异
当夜间平均血压低于白天平均血压≥10%时,患 者被分为“杓型”;源自评估 疗效诊断疾病
●ABPM诊断高血压--100%特异性和敏感性; ●ABPM有效反应真实血压波动,有助于多种临床高血压诊断; ●有助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 ●ABPM有助于诊断夜间高血压。
预测风险
●ABPM中的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相关; ●夜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生率显著更高; ●夜间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1.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将心电图仪器固定在患者身上,记录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或缺血情况。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通过记录平时难以发现的短暂心电图异常,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长时间连续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通常也是在24小时内进行。

相比于单次测量的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尤其是在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变化方面,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是血压波动较大。

1. 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平时很难察觉的心律失常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2. 临床应用3. 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从而及时给予治疗。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动态监测,医生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轨迹,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

三、未来发展方向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器的性能将会不断改善。

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采集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都将会逐步提高,使得动态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动态血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变化,上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与预后,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the commonest chronic disorder , and is a key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 ease.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as great significa nc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evaluation of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prognos is, improve the control rate and so on.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目前约有高血压病人2亿,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但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是现在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卫生任务。

传统的高血压是基于诊室血压为标准进行诊断,但诊室血压提供的信息较少,不能有效管理高血压。

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 itoring ABPM)和诊室测血压相比,能够获得多个血压读数、并能反映血压变异性等特点,对高血压的诊断、靶器官损害的预测、降压方案的选择及降压疗效的评价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ABPM的诊断标准ABPM测量的血压分为白天(6am-10pm)与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

国内动态血压正常值的参考标准为: 24h平均值<130/80m mHg,白天血压平均值<135/8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25/75 mm Hg。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的应用谢晋湘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临床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非侵入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简称ABPM)的方法来评估高血压的病情。

人们认为了解病人24小时的血压变化比在诊室一次性测定的血压更具有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的参考价值。

一、监测方法:最常见的ABPM仪器有两类:肱动脉传声器检测柯氏第五音(Korotkoff Sounds)应用袖带示波法测定压力波动一般测量频率白昼为每20—30分钟一次,夜间30—60分钟一次。

可以按病人要求开始或停止记录,或显示测量结果,监测期间鼓励病人记日记,这样有利于分析血压突然改变的原因。

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应注意以下情况:佩带袖带一般置于左上臂,左上臂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以免袖带松动或脱落影响测量结果。

袖带充气时应取坐位或上臂垂直不动,避免上肢肌肉收缩。

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正确性。

可采取以下舍弃标准:SBP>260或<70mmHg,DBP>150或<40mmHg,脉压差>150或<20mmHg;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达到监测次数的80%以上。

二、动态系统的准确性:目前国际上大约有30个工厂生产40余种动态监测系统供临床选用。

检测自动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并保证临床使用满意。

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公布了综合评价动态测试系统的方案,要求仪器至少达到B/B级。

美国医疗器械联合会(AAMI)的标准为:在同一上臂ABPM与汞柱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平均差应<5,SD<8mmHg。

每次使用ABPM时应与汞柱血压计进行校对。

当病人的心律为房颤或发生频发期前收缩时,大多数的监测器测量则不可靠,测量血压的错误可达5—20%;准确性的下降可能容易发生在老人及血压非常高时。

当病人安装起搏器后,监测仪则利用QRS波来识别柯氏音,改善血压监测的准确性。

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

消失
存在
周丽华,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9,2
24hABPM的诊断标准 (心脏病学实践-2003)
一般高血压的诊断: ➢ 诊所测压≥140/90mmHg ➢ 24hABPM≥125/80mmHg(平均值),其中日间平均血
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正常人24hABPM血压水平
选择和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疗效
但目前尚存在计算谷/峰比值的方法学 问题。通过治疗后对血压水平、降压 峰效应、降压作用、持续时间、谷/ 峰比值的评估,可以调整降压治疗方 案与服药时间
动态血压测量的缺陷
虽然ABPM对于研究和评价伴有特殊临床问 题的部分高血压病人是唯一手段,但对大 多数病人的常规诊断和处理并非必需
在24hABPM常发现最初1h血压偏高,除此以外所有 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这时必须在3 ~6个月内再 随访一次,若血压仍然正常则可确定为白大衣高 血压,无需过度服用降压药
检出非勺型高血压
* 昼夜节律消失与靶器官受损显著正相关;能促进
腔隙性脑梗塞和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 非勺型高血压与左室肥厚存在显著正相关,动态 血压可提高左室肥厚的检出率。
➢ 高血压患者ABP均值均低于偶测血压均值;正常 人ABP均值部分人低于CBP均值
动态血压检测的目的
定量揭示血压的: ➢总体高度 ➢波动状况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的检测方法
仪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
方法:每30'测一次血压;或昼30'夜60' ➢ 有效记录:SP 75-280 mm Hg
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RNITORING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以及分析心脏状况的方法。

它通过在患者胸部、背部或手臂等位置贴上导电电极,并利用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记录仪上进行记录。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测量患者血压变化的方法,通常通过戴上血压计记录仪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监测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对血压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状况。

2. 血压波动的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夜间和活动状态等。

结合动态心电图,可以进一步了解血压波动与心脏电活动的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3.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不同药物治疗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通过定期记录和分析数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4. 晕厥症状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晕厥发作时的心脏和血压情况。

结合其他检查,如头部录像脑电图(EEG)等,可以综合分析晕厥症状的原因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变化。

这对于评估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些高强度运动或心脏手术。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脏和血压监测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种联合监测方法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决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便捷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 推荐的高血压诊断程序
血压读数升高-诊室,家庭,药房
高血压就诊1 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
诊断试验
高血压
非高血压 建议每年血压监测
诊室外血压评估 -动态血压监测(优先) -家庭血压监测
高血压就诊2(1月内) ABPM日间血压或 HBPM≥135/85 24hABPM≥130/80
24h Intra-Arteri来自l BPmmHgProtective
Damaging
Hours
大部分“双峰(6-8,18-20)一谷(2-3),昼高夜低”癿长柄“勺” 形,部分表现为双峰双谷(午间谷12-14)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的识别和诊断
评估心脑血管风险
• 发现隐匿性高 血压
• 避免“白大衣 现象”
• 了解24小时 血压的变化趋 势及变异情况
• 预测心血管发 病和死亡的效 应较诊室血压 更强
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
• 评价抗高血压 药物控制24 小时血压的疗 效
O’Brien E, et al. J Hypertens. 2013; 31(9): 1713-1768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的发展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厦门市高血压病防控中心
李卫华
背景 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征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解读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问题和对策
有效治疗高血压从准确测量血压开始
准确测量 血压
正确诊断 高血压
有效治疗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
手动诊室 动态血压 血压测量 监测 自动诊室 家庭血压 血压测量 监测
高血压治疗评估 排除“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避免过度治疗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8): 727-730
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3)
确诊高血压幵已接受降压治疗者, 若血压已达标,即多次测量的诊室血压平均值 <140/90 mm Hg, 但仍发生了心脑血管幵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丌全 等,戒出现了靶器官损害,如蛋白尿、左心室肥厚、腔隙性脑梗死等,
诊室血压 <140/90mmHg
正常血压
诊室血压 ≥140/90mmHg
诊室血压 ≥180/110mmHg
如果是高血压急症
或可疑嗜铬细胞瘤
同日专 科治疗
考虑立即开始 降压治疗
给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 压监测,如果拒绝或不能耐受)
评估心血管风险和靶器官损伤
NICE Guidelines. 2011.
背景 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征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解读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问题和对策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 诊断高血压,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 评估心血管风险,提高心血管风险评估的水平

• 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充分发挥降

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幵发症的作用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8): 727-730
O’Brien E, et al. J Hypertens. 2013; 31(9): 1713-1768
为什么要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1)
诊室血压常常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血压水平。
•人体血压是 波动的,测 一次有随机 误差。
为什么要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2)
诊室血压常常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1)
诊室戒家庭血压监测发现升高,怀疑“高血压”者, 血压的平均值在1、2级高血压范围内,即140179/90-109 mm Hg。
诊断高血压
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避免过度治疗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8): 727-730
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2)
确诊高血压幵已接受降压治疗者,若≥2种药足量治疗,血压仍 未达标,即多次测得诊室血压平均值仍 ≥140/90 mm Hg。
高血压
替代方法 如果ABPM或HBPM不可行
白大衣高血压 如果HBPM平均<135/85 建议ABPM或重复HBPM以确证
非高血压 建议每年血压监测
相对于听诊更优先推荐上臂电子 (示波)装置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 自动诊室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 高血压就诊2 SBP≥140或DBP≥90mmHg
戒靶器官损害进行性加重。
高血压治疗评估 发现夜间血压未控制者(隐匿性高血压),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1.12 1.07
1.24 1.17
1.20 1.12
1.18 1.14
收缩压 舒张压
诊室血压 24h血压 白天血压
夜间血压
Kikuya et al, Circulation. 2007; 115: 2145-2152。
家庭/动态血压测量 诊断高血压的比较——全国多中心数据
• 无论在已治疗还是未治疗高血压患者,和动态血 压比较,家庭血压测量大概会漏掉25%的隐匿性高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进入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到精细 ——在高血压诊治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存在的问题
——使用丌觃范(监测对象选择丌当,监测仪器设置丌合理) ——无法正确解释检测结果,影响信息使用的质量 ——对动态血压监测中一些问题认识有偏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8): 727-730
• 白大衣效应
为什么要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3)
诊室血压常常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血压水平。
• 不能反映日常 活动状态和夜间 睡眠时的血压
为什么要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4)
与诊室血压相比,诊室外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更密切。
每一个SD血 1.3 压升高发生 心血管病事 1.2 件的风险比 1.1 例
1.0
Kang YY, Li Y…Wang JG. J Hypertens. 2015; 33:1580-1587.
利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 正逐步被各国指南采纳
英国NICE2011指南 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专家委员会(CHEP) 2014版指南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 指南推荐的高血压诊断程序
高血压就诊3
高血压
高血压就诊4-5
高血压
非高血压 建议每年血压监测
The 2014 CHEP Recommendations.
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
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多种场合(家中、 工作场所、日程工作、生活及睡眠状态 下)、多种体位下测定的;一般在24h内 完成测定,能提供一日内(昼夜周期)的 血压波动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