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简谱)第四单元 图画展览会 教案.doc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简谱)第四单元 图画展览会 教案.doc

课题: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和体验,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交响音画的特征和特点,充分理音乐和画面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让学生们了解管弦乐的特征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交响音画的学习和体验,开拓学生的视野,感悟到交响乐和生活的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交响音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音乐和图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8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树立了音乐的审美体验,对音乐的形象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充实学生的感性音乐思维和训练学生的理性音乐思维,使二者在建立音乐与美术的联系的方面得到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视听音乐训练,播放两段管弦乐乐曲,让学生们说说这两段乐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音乐能够展示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学习新知识:1、引入课题:多彩管弦乐——魅力交响音画介绍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义。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组:视听训练,视频中运用了管弦乐中的哪个组别?播放《圣诞夜的乐队指挥》2、管弦乐队对形象的塑造初步介绍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3、介绍图画展览会中的漫步主题聆听分析(1)运用哪个乐器组?(2)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拓展实践:请同学们上台跟随着音乐行走,体验“漫步”的特征和特点。

观看管弦乐视频欣赏《图画展览会》漫步主题音乐。

4、学习《图画展览会》作品两个犹太人,播放微课进行学习并回答问题。

(1)你觉得这两个人是一个风格吗?(2)在你的脑海中,他们俩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3)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现两个犹太人(4)表格分析问题。

展示两个犹太人的图画,拓展实践:请同学们上台装扮两个犹太人,伴随着音乐进行表演。

5、学习《图画展览会》作品基辅大门(1)聆听并回答问题:运用了管弦乐哪个组的乐器增强了效果?分析:图片简介:军队凯旋的场景,士兵方队雄壮威武的通过基铺大门,与妻儿家小欢聚庆贺的场面。

八年级上册上册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图画展览会》

八年级上册上册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图画展览会》
课题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第三课时《图画展览会》
第 10 周第 1 课时(总第3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漫步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
4师:这是木轮的波兰牛车图,(播放),好了,问题是图中建筑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A 左十字架,右钟,B左钟,右鸟,C左十字架,右鸟,(C)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
5师:这幅〈雏鸟的舞蹈〉是为芭蕾舞剧〈特里比尔〉而创作的装饰图,第一个问题是刚才我们看到的两个穿着这个服装有两个人,那这两个人是A全部面对,B一正对一侧对,C一正对一背对,(B),第二个问题是刚才的两只雏鸟能看到的翅膀有几只?(1)
《图画展览会》是一首交响音画,是表现绘画的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的“通感”效应,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绘画,在绘画中感受音乐,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音乐欣赏中大胆表现与创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更能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与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并分组回答
重复刚才说的话,让同学自己判断对错
2 师:仔细看第二幅画了,(播放)这是一中世纪时期的古堡,给大家5秒钟,(关闭图片)第一个问题是刚才的古堡是哪个世纪的?(中世纪)下面的问题要深入一点了,古堡的顶是A 圆的,B 尖的,C 倒放的大括号形的(C)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师:第二个问题是刚才古堡上有几面旗帜?(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图画展览会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组曲,是穆索尔斯基根据亡友哈特曼遗作展览会的观后感写成。

组曲由十首小曲组成,每一首小曲各以人物肖像、生活风俗、民间童话和叙事诗中的形象,被作曲家巧妙地用“漫步”主题,联系各分曲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标题音乐画廊。

我们欣赏的是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教学目标一、欣赏《国画展览会》,尝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音区(乐器(销绪、性格等多种音乐要素和心理特征上分析作品,并记住《漫步》、《基辅大门》等几段音乐主题,进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知道民族乐派与强力集团、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复习“音画”相关知识,并借助画面,感受作品中描绘的音乐形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了解音画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强力集团”和曲作家穆索尔斯基。

教师:从作家的笔下看19世纪的俄罗斯,是动荡、变革与征战的。

然而,随着俄罗斯音乐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对民族的热爱之情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中。

这股热情也带来了一个复兴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团体一“强力集团”,又称“五人集团”,一个由巴拉基列夫为代表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其宗旨是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从民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名著中吸取素材,并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们笔下的音符描绘出一幅幅俄罗斯民族的风情长卷,形成一股席卷世界乐坛的潮流。

而提起“强力集团”,就不能不提及穆索尔斯基。

因为他把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让俄罗斯风情在音乐中闪闪发亮。

很有趣的是,穆索尔斯基原是政府官员,从小曾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虽然其晚年凄凉,但在音乐上的才华却难以掩盖。

听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信手拈来的乐思中,带着斑斓的画面。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

二、音画之境(一)观赏画家哈特曼十幅图画教师:这十幅作品,是俄罗斯画家哈特曼的作品。

《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听赏《图画展览会》,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对相关艺术作品产生兴趣。
二、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概念。
2、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主要音乐作品。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发现并体验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中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容。
小结:
人物
胖子(富有)
瘦子(贫穷)
力度


速度
缓慢
急促
乐器
木管乐器、弦乐器
小号
情绪
傲慢、威风凛凛
神经质、机灵
(四)基辅大门
1、聆听音乐,初步感受作曲家所看到的基辅大门是什么样的?
2、把乐曲分为四段分别欣赏;出示“城门”、“教堂”、“节日里欢乐的人民”让学生选择与之相符的乐段。
小结:A庄严的颂歌,像巨人一样宏伟、有气魄。管乐器合奏;B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让我们联想到教堂;C热烈辉煌的钟声,表现了节日的气氛,还能看到节日里欢乐的人民。
2、把乐曲分为四段分别欣赏;出示“城门”、“教堂”、“节日里欢乐的人民”让学生选择与之相符的乐段。
小结:A庄严的颂歌,像巨人一样宏伟、有气魄。管乐器合奏;B虔诚而严肃的音乐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祷,祥和安宁的唱诗声让我们联想到教堂;C热烈辉煌的钟声,表现了节日的气氛,还能看到节日里欢乐的人民。
3、欣赏完整版《基辅大门》。
(五)欣赏《鸡脚上的小屋》和《墓穴》
1、第八幅画《墓穴TheCatacombs》。沉重的、葬礼似的低音和威严的和弦有时阴森,有时又有着教室合唱般的效果。“漫步主题”的出现似乎是作者与亡友间的对话。音乐进而发展成为一首神圣的悼歌。

《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图画展览会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聆听体验《漫步主题》《牛车》《基辅大门》,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刻画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交响诗、交响音画等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音乐情感及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人音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第一课时——欣赏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共有三部分内容:《漫步主题》《牛车》《基辅大门》。

《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组曲,作者为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后被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曲。

组曲中的每一首乐曲都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作品的旋律、节奏等都与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相结合的蕴意。

用美术、文学的视角来理解音乐,了解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导入1、出示三幅图片——高山、沙漠、河流。

同时播放《沃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

2、提问:你听到的音乐片段描写的是哪幅图片?3、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听出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在流淌的河流,或者说,音乐描绘的是自然景物。

像这种形式的音乐有一个特殊的名称——“交响诗”,也叫做“音诗音画”(PPT出示)。

【讲授】新课教学1、师:请同学朗读“音诗音画”的概念。

2、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描绘文学作品的交响诗叫“音诗”,描绘自然景物的交响诗叫“音画”。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音乐可以和文学相结合,也能和美术相结合。

3、师:既然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题材的,那么就一定和美术作品有关。

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画展的呢?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步伐来参观画展呢?4、用PPT播放三段不同速度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选择能够体现参观画展的步伐状态的音乐片段。

(选用快速、中速、慢速的三个音乐片段,其中慢速的音乐片段是《漫步主题》)5、师:看来大家都会选择第三种稍慢的音乐来表现漫步的状态,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用放慢的脚步,走进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漫步主题]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学过程:1、漫步主题从第一帧就向我们迎面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19世纪沉重的历史步伐;穆索尔斯基把握们带到了多彩的历史画廊面前。

2、了解作曲家生平。

3、了解《图画展览会》作品全貌(图式略)。

4、学生活动:欣赏《漫步》主题,感受怡然自得观画的情绪体验。

5、学生活动:欣赏《牛车》主题,在音乐声中描绘联想之物。

6、漫步主题徐徐而来,我们看到了两个滑稽的人物形象——7、欣赏《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

8、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讨论)。

9、漫步主题在打击乐与铜管的进行中,把我们带进了中世纪的基辅古城——10、欣赏《基辅大门》,了解它的三个主题(重点)。

11、生活动:讨论这三个主题使用不同的乐器法(哪些乐器)。

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13、小结。

音画诗韵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A了解美术家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作品B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简单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与《基辅大门》这两个音乐作品2过程与方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容3情态观与价值观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艺术之间的相关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课后找资料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2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想结合的蕴意。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教师: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从中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能够背唱、听辨《漫步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个犹太人》画面,结合人物形象听辨音乐。

(把画面中两个人物分开,为后面欣赏《两个犹太人》埋下伏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欣赏《牛车》1、创设情境,学生在漫步的主题音乐中进入《图画展览会》的介绍。

(设计意图:情境下的无意识欣赏,为漫步主旋律的记忆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图画展览会》的十个标题。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为理解作品创作风格作铺垫。

)3、播放《牛车》,学生为音乐选配标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感知音乐作品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创作来源于图画内容)4、出示《牛车》画面,再次聆听作品《牛车》,用动作表现其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视觉的感知结合起来。

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及情绪的影响。

)(三)欣赏《两个犹太人》1、在情境下,以踏步形式感受漫步主题,进入《两个犹太人》的欣赏。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理解、感知《图画展览会》作品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铺垫)2、出示画面《两个犹太人》,回想胖子和瘦子的主题,欣赏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的音乐片段并揭示标题。

(将分开的人物画面合并)(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理解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完整聆听《两个犹太人》。

(设计意图:重点感受音色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借助音乐手法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和所表现的情景。

)(四)欣赏“漫步”主题1、学生学唱漫步主题,在老师的指挥下以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姓名单位:学科:国培初中音教材:人民音乐出乐版社八年级 15 册课题:欣赏图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时数: 1 课时上课时间:2013 年画展览会11 月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共分十段,它们分别是: 1、《侏儒》,2《古堡》, 3《杜衣勒里宫的花园》, 4《牛车》, 5《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6《两个犹太人》,7《李莫日市场》, 8《墓穴》,9《鸡脚上的小屋》本课只选了其中的三个段落《牛车》、《两个犹太人》和《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作“漫步”的主题贯穿和统一起来。

这个主题是从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灵感写出的。

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

这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

这个主题不论在音调、节奏、和弦连接以及整个表达方式上,都可以看出他同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西北地区的音乐教育相对落后,尤其是内蒙古地区。

第一在心理上,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脱离了刚升入初中的稚嫩,变得不再爱表现自我,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就是:有一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张嘴唱歌。

但尽管存在问题,也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有效的欣赏情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二在音乐上,虽然在七年级下册有过一些管弦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有所感受和体验,但是,他们对管弦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编制了解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更对管弦乐队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塑造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力了解不够,因而聆听标题音乐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困难。

教学内容聆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学习“标题交响音乐——音画”这一体裁并能背唱“漫步主题” 。

教学策略《图画展览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重点欣赏曲。

它作为欣赏中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乐曲的音乐要素,通过聆听、歌唱、比较、模仿、等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初二音乐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漫步主题]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学过程:1、漫步主题从第一帧就向我们迎面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19世纪沉重的历史步伐;穆索尔斯基把握们带到了多彩的历史画廊面前。

2、了解作曲家生平。

3、了解《图画展览会》作品全貌(图式略)。

4、学生活动:欣赏《漫步》主题,感受怡然自得观画的情绪体验。

5、学生活动:欣赏《牛车》主题,在音乐声中描绘联想之物。

6、漫步主题徐徐而来,我们看到了两个滑稽的人物形象——7、欣赏《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

8、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讨论)。

9、漫步主题在打击乐与铜管的进行中,把我们带进了中世纪的基辅古城——10、欣赏《基辅大门》,了解它的三个主题(重点)。

11、生活动:讨论这三个主题使用不同的乐器法(哪些乐器)。

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13、小结。

音画诗韵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A了解美术家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作品B了解穆索尔斯基的简单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与《基辅大门》这两个音乐作品2过程与方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深刻理解音乐的内容3情态观与价值观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艺术之间的相关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课后找资料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2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表现手段与美术作品想结合的蕴意。

3以新的视角(美术、文学等)来理解音乐教学方法欣赏图片《图画展览会》中的每个作品,并将全班分成3组,再以竞赛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图片2由看转化到听,让学生欣赏《两个犹太人》与《基辅大门》,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可伴上表演2以学生熟知的《欢乐颂》引出贝多芬,请各个组准备贝多芬的生平与代表作,还有《欢乐颂》的时代背景等教学工具多媒体教材分析一《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是他根据亡友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观后感创作而成的。

这是一个套曲,这个套曲由10首小曲组成,每一首都各自描写一个特定的情景,整个作品又由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作为贯穿,表现了作者在展览会上漫步观赏的情景。

《两个犹太人》表现的是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怯懦,穆索尔斯基运用了僵硬、冷漠的印象以及间歇的节奏刻画了富人的冷酷和傲慢,以颤抖的同音重复描绘穷人在富人面前的胆怯与苦苦哀求,最后两个主题交汇在一起,富人主题占优势,穷人的主题被富人打断。

《基辅大门》是该套曲中的最后一首,灵感来自加尔特曼为基辅大门绘制的设计图,作曲家以三个对比的音乐形象表达了画面的内容。

乐曲开始管乐合奏奏出了强有力的和声性旋律,音乐庄严、壮观,表现了基辅大门的宏伟气势;由单簧管和大管的四重奏奏出的音调肃穆而虔诚,好象一首宗教的圣咏,这仿佛描绘了与大门毗连的一所教堂;第三个形象是节日的钟声,表现了基辅古城全民欢腾的情景。

此刻“漫步“的主题由在乐队中出现,它显得庄严、昂扬,最后,在热烈辉煌的城门主题中结束了全曲。

穆索尔斯基(1839—1881)是俄罗斯作曲家,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同时受到了丰富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

他的音乐创作深受民主注意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艺术的目标是表现人民,而不是为其自身。

艺术的作用不仅是再现人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最佳地再现人的语言。

同时,在他的创作中,还力求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实践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因而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在当时是最为独特的,这不仅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2《欢乐颂》《欢乐颂》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的合唱主题。

它的歌词是由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创作的。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里伟大成就的总结,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这部交响乐是在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段时期写成的。

在艰难黑暗的岁月里,贝多芬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召,因此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更多的听众能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交响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后乐章中用了人声歌唱席勒的诗歌《欢乐颂》中的一部分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单元《音画诗韵》,这是引言(播放引言)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加过一些展览会呢?都有哪些展览会?(动漫展、汽车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图片展览会,这是俄罗斯美术家加尔特曼的作品(播放加尔特曼简介的幻灯片),下面我们就要播放他的作品了,在这二教学过程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图片展览会,这是俄罗斯美术家加尔特曼的作品(播放加尔特曼简介的幻灯片),下面我们就要播放他的作品了,在这之前我们先把全班分成3组,等一会同学们要仔细看,认真听,每一幅画给大家欣赏5分钟然后我们进行提问,对一题加一分,错一扣一分,好了,大家注意了,这是第一幅图片《侏儒》,这是一幅儿童玩具的素描,它实际上是一个形如侏儒的胡桃夹子,第一个问题出来了:刚才的画上实际是什么?A侏儒,B胡桃夹子,这就是看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力很集中的听我说话了学生讨论并分组回答重复刚才说的话,让同学自己判断对错2师:仔细看第二幅画了,(播放)这是一中世纪时期的古堡,给大家5秒钟,(关闭图片)第一个问题是刚才的古堡是哪个世纪的?(中世纪)下面的问题要深入一点了,古堡的顶是A圆的,B尖的,c倒放的大括号形的(c)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师:第二个问题是刚才古堡上有几面旗帜?(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回放〈古堡〉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3师:第三幅是〈杜伊勒里宫的花园〉(播放),这是巴黎市中心的一座久花园,这里画的是两个孩子有保姆带着在花园里玩耍的情景,5秒开始(关闭图片),第一个问题是刚才三个人中有几个戴了帽子?A1,B2,c3,(B),好的,第二个问题是帽子的颜色是A黄,B红,c白(A),第三个问题是保姆的手上有什么A拐杖,B扫帚,c没有(B)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4师:这是木轮的波兰牛车图,(播放),好了,问题是图中建筑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A左十字架,右钟,B左钟,右鸟,c左十字架,右鸟,(c)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5师:这幅〈雏鸟的舞蹈〉是为芭蕾舞剧〈特里比尔〉而创作的装饰图,第一个问题是刚才我们看到的两个穿着这个服装有两个人,那这两个人是A全部面对,B一正对一侧对,c一正对一背对,(B),第二个问题是刚才的两只雏鸟能看到的翅膀有几只?(1)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6师:〈里莫日的市场〉表现的是市场上嘈杂,喧闹的景象,问题是刚才你们看到几种市场上的形象?A12,B13,c14(c)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7师:这幅〈墓穴〉是作者与朋友参观一个地下墓穴的情景,第一个问题是图中三个人有几个戴帽子了A1,B3,c2,(B),第二个问题是戴鸭舌帽的人手上有什么?(灯)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8师:这幅〈鸡脚上的小屋〉是为钟表所设计图案,好了,既然是钟表,那一定就有时针分针的对吧?那刚才这个钟上指向几点?A11:35,B3:35,c7:35,(A),下一个问题是刚才这个小屋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9师:〈两个犹太人〉画的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大家觉得哪个像穷人,哪个是富人呢?(左富,右穷)为什么呢?(从神态看出,富人神情傲慢,穷人呢?可怜的蜷缩在墙角),问题是穷人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白色),手上有什么?(拐杖)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回放图片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0师:〈基辅大门〉是〈图画展览会〉的最后一图画,是为了迎接沙皇征战凯旋而归而建造的大门,因此这座门也叫什么呢?(凯旋大门)师:刚才我们都是用一种什么方式欣赏图片的?(看)好的,下面我们就要换一种方式欣赏(听),在这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下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他是加尔特曼的好朋友,在加尔特曼去世后,他就参加了这个图画展览会,并为每幅图画创作了音乐,想用音乐来表现每幅画的意境,他用音乐将美术作品生动化,使图画展览会有了活的灵魂,我们先来欣赏〈两个犹太人〉中的主题(播放富人主题)师:这是穷人主题和富人主题中的哪个?(富人主题),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富人?(傲慢、无理、神气活现),下面我们播放穷人主题,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播放穷人主题),大家觉得这个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可怜、瘦弱、颤抖),音乐的表现力是很大的,如果穷人和富人相遇,大家觉得应该会出现什么情况?(争吵),那是哪个人会占上风呢?(富人)好,下面我们就以音乐这种形式来感受一下,富人与穷人相遇的时候(播放)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图画展览会〉的最后一个作品〈基辅大门〉(播放)大家觉得这应该是怎么样的一座大门呢??(宏伟气势,壮观)师: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巨大的,能把一般艺术形式不能表现的内容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作品更有生动,更有生命力!三总结师:下面我们来放另外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音乐(播放〈欢乐颂〉),这是什么作品?(〈欢乐颂〉),是哪位大师的作品?(贝多芬),我们有三个问题分给各个组,下节课请每个组的同学通过自己找资料来向其他同学介绍,1:贝多芬的生平,2:贝多芬的代表作,3:〈欢乐颂〉的历史背景,主题内容等,大家运用网络,形式自定,好了,下课!课后反思:利用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图画展览会画面的注意力,比传统教学方法取的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种“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也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图画展览会的图片上,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

</FoNT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