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陆游《⼘算⼦·咏梅》原⽂及翻译陆游《⼘算⼦·咏梅》原⽂及翻译 《⼘算⼦·咏梅》是南宋爱国诗⼈陆游创作的⼀⾸词,这⾸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算⼦·咏梅》原⽂ 《⼘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算⼦《⼘算⼦·咏梅》翻译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过问。
暮⾊降临,梅花⽆依⽆靠,已经够愁苦了,却⼜遭到了风⾬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思去争艳⽃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成为泥⼟,被碾作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样散发出缕缕清⾹。
《⼘算⼦《⼘算⼦·咏梅》注释 ⑴⼘(bǔ)算⼦·咏梅:选⾃吴⽒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
⑵⼘算⼦:为词牌名。
相传是借⽤唐代诗⼈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数字取名,⼈称“⼘算⼦”。
⼭⾕词“似扶著,卖⼘算”,取卖⼘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书的⼈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
⑷断桥:残破的桥。
⼀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主:⽆⼈过问,⽆⼈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遭到。
⑻⽆意:不想,没有⼼思。
⾃⼰不想费尽⼼思去争芳⽃艳。
成忠⾂⽑体书风咏梅摘句 ⑼苦:尽⼒,竭⼒。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艳。
此指争权。
⑾⼀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
隐指权⾂、⼩⼈。
⒀妒(dù):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
⒄⾹如故:⾹⽓依旧存在。
《⼘算⼦·咏梅》赏析 《⼘算⼦ 这⾸《⼘算⼦》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孤⾼雅洁品格。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赏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背景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注释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词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
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下这首词。
原文:
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对照翻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仍然。
④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鉴赏: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三、《卜算子·咏梅》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著同: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音及解释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音及解释《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下面是小编整理了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音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卜算子·咏梅》原文: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原文拼音版:bǔ suàn zǐ yǒnɡ méi卜算子· 咏梅lù yóu陆游yì wài duàn qiáo biān,jì mò kāi wú zhǔ。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yǐ shì huánɡ hūn dú zì chóu,ɡènɡ zhuó fēnɡ hé yǔ。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wú yì kǔ zhēnɡ chūn,yī rèn qún fānɡ dù。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líng luò chénɡ ní niǎn zuò chén,zhǐ yǒu xiānɡ rú yǔ ɡù。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雨故。
《卜算子·咏梅》词句解释: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卜算子·咏梅陆游。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咏梅》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表明了创作契机。
“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
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
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
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
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
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
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
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