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的一般设计规范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的一般设计规范要求

(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火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性化设计用量,应根据保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性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2)有爆炸危害我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性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集中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性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性化设计浓度确定。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应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4)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存储量,应按存储量最大的保护区确定。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存储量,应为保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存储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5)灭火系统的存储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6)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采用20摄氏度。

(7)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共用。个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统一灭火设计浓度、统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8)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规定:喷头的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9)喷头以贴近保护区顶面安装,据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10)同一保护区内的与之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标准号:GB 50370- 发布日期: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 ]269 5- 文《——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 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随着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防控方面的广泛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保障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有效性,提高气体灭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通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 对于普通气体灭火系统,规范首先要求其设计必须符合可靠的工程原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控制火灾,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及时完成灭火。其次,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各类设备型号,对设备安装位置、管线长度、供气压力、气体释放量等因素也要按照规范来进行定义,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可靠性。 二、水雾火灾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 水雾火灾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的要求要比普通气体灭火系统的 设计规范复杂得多,它要求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火灾源、毒气等因素,并要考虑灭火水雾的供给、灭火水雾的湍流行为,以及水雾灭火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 三、消防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规范 自动监控系统是气体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消防气体检测系统、消防气体控制系统、消防气体状态监测系统等。规范的要求是,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能够从多个角度获得全面的消防气体状态监测,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报警,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四、气体灭火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的维护保养规范的要求是,定期对灭火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管道、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运行良好,器件是否完好无损,以及阀门的运行情况等。同时,灭火系统中的压缩气体必须定期检测,以确保气体的实际压力符合可靠的灭火要求。 总之,《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旨在通过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保障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确保安全使用。作为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来完成,以保证对人财物的有效保护。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用于自动灭火的灭火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设备和设施中,如商场、电力设施、计算机机房等。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进行灭火,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以下是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灭火要求和设计标准:根据不同场所和设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灭火要求和设计标准。例如,商场和办公楼通常要求在火灾发生后能够迅速灭火并疏散人员,而电力设施则要求能够迅速灭火并保护设备。 2. 灭火剂的选择:选择适合场所和设备的灭火剂。常见的灭火剂包括卤代烷类、惰性气体、二氧化碳等。不同的灭火剂有不同的适用场所和设备,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3. 灭火系统设计:根据灭火要求和设计标准,确定灭火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灭火剂的储存和供应系统、火灾探测系统、灭火装置等。设计时需要考虑灭火剂的储存和供应可靠性、火灾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灭火装置的合理布置等因素。 4. 灭火系统布局:根据建筑、设备和设施的特点,合理布置灭火系统。包括灭火剂的储存和供应设备的布置、火灾探测器的布置、灭火装置的布置等。布置时需要考虑灭火剂的容量和存储位置、火灾探测器的位置和覆盖范围、灭火装置的作用范围等因素。

5. 灭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灭火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灭火剂的储存和供应设备的密封性、火灾探测器的稳定性、灭火装置的启动和工作可靠性等。设计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检测,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安全操作和维护规范:制定灭火系统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规范。包括系统的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的方法和周期等。要求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灭火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进行灭火,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灭火要求和设计标准、灭火剂的选择、灭火系统的设计、灭火系统布局、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操作和维护规范等因素。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灭火装备,采用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气体灭火剂作为灭火介质,通过自动或手动控制系统将气体灭火剂释放到火灾现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应考虑灭火效果、灭火速度、安全性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根据火灾风险等级和场所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气体灭火剂,确保能够有效灭火并减少二次污染。 2. 确定适当的灭火系统布置方案,使气体灭火剂能够覆盖到整个火灾区域,并确保灭火剂的扩散均匀。 3. 根据场所的特点和设计参数,确定灭火系统的设计容量和灭火剂的充放压条件。 4. 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性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灭火启动方式和延时装置。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 1. 灭火剂种类及其充装量: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容积和风险等级,选择适当的气体灭火剂,并确定其充装量。 2. 系统设计容量:根据火灾风险等级、场所容积以及灭火剂的灭火浓度要求,确定系统的设计容量。 3. 灭火剂的充放压条件:根据灭火剂的性质和灭火要求,确定充放压条件,并考虑容器的抗压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系统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1. 容器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气体灭火系统容器,

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2. 管道布局: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和形状,合理布置灭火管道,保证灭火剂能够覆盖到整个火灾区域。 3. 灭火装置选择及布置:根据火灾特点和灭火要求,选择适当的灭火装置,并合理布置,确保其工作可靠。 四、控制系统设计 1. 控制方式:根据灭火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可以是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或联合控制。 2. 控制参数:根据火灾场所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灭火启动的控制参数,如温度、烟雾、火焰等。 3. 延时装置: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性的要求,设置合适的延时装置,确保人员及时撤离和系统无误启动。 五、安全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1. 安全性要求:确保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 环境保护要求:选择无毒、无腐蚀、无污染的灭火剂,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六、检测与维护要求 1. 系统的检测与报警系统:配置火灾检测器、报警装置等,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报警。 2. 系统的定期检测与维护: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综上所述,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的确定、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70-2005) 设计要求 2.1 一般规定 2.1.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2.1.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2.1.3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2.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2.1.5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2.1.6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2.1.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2.1.8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2.1.9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2.1.10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2.1.11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2.1.12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 m; 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 m;

3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 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 m; 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 m。 2.1.13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 m。 2.1.14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2.1.15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 s。 2.1.16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 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 m。 2.1.17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 m。 2.1.18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 m。 2.2 系统设置 2.2.1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它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它电气火灾。 2.2.2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2.2.3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 2.2.4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

气体灭火系统最新设计标准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最新设计标准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利用特定气体来抑制和灭火的灭火装置。随着灭火技术的不断发展,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下面就介绍一下气体灭火系统最新的设计标准规范。 首先,气体灭火系统的最新设计标准规范要求采用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的灭火介质。常见的气体灭火介质包括惰性气体(如氮气、氮二氧化碳),卤代烷类(如FK-5-1-12、HFC-227ea)等。这些气体具有不易燃、不易导电和无毒性等特点,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和灭火。 其次,气体灭火系统的最新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系统具备快速响应和高效灭火的能力。系统应具备快速探测和报警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火灾现场的温度、烟雾、火焰等参数,并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系统应具备快速启动和喷洒气体的能力,以迅速抑制和灭火火灾。 此外,气体灭火系统的最新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系统的喷洒装置和管道网络布局合理,能够全面覆盖被保护区域,并确保喷洒气体的均匀分布。喷洒装置应采用高效喷嘴,能够将气体喷洒到火源附近,并形成密封的灭火区域。管道网络应设计合理,保证气体能够迅速流动,并且不受到冷凝、积水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气体灭火系统的最新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简单方便。系统应设置合理的操作界面,方便人员进行启动、停止、监控等操作。系统还应配备自动检测和故障诊断功能,

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此外,系统还应具备定期维护的需求,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气体灭火系统的最新设计标准规范要求采用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的灭火介质,具备快速响应和高效灭火的能力,喷洒装置和管道网络布局合理,操作和维护简单方便。这些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和可靠性,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灭火设备,主要用于防范和控制火灾,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使用气体灭火系统时,必须遵守一些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下是气体灭火系统的规范: 1. 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例如GB9312《商用建筑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设计考虑 灭火剂的类型、数量、布局和喷洒方式等,以及合理的灭火剂储存和供应系统。 2. 安全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规范。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并且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正常工作。同时,应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演练计划。 3. 环境规范:气体灭火系统在设计和使用中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灭火剂的选择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应注意灭火剂的泄漏和排放问题,以及灭火剂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4. 规范操作:在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例如,在启动灭火系统前,应检查和测试系统的各个部件和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应按照规范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事故。

5. 安装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消防技术标准。安装位置和布局要合理,确保对被保护区域的灭火效果最大化。同时,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以防止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6. 定期检查:为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这包括对灭火剂的定期充装、管道系统的泄漏检查、压力检测和电气设备的维护等。检查记录应详细记录,以备查阅和分析。 7. 技术标准:在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中,应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例如,国际消防协会(NFPA)的标准,如NFPA 2001《气体灭火系统设备》等。这些标准规定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灭火剂的选择和使用等,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气体灭火系统的规范非常重要,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因操作不当或设计缺陷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同时,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保持系统的良好状态,确保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引言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释放一种特定的气体来抑制火源的氧气供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为保证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一些规范和要求。 2.设计原则 2.1系统可靠性 2.2灭火效果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其能够快速有效地灭火,尽量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火源的大小和类型,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同时,也应考虑到灭火剂的使用量和扩散范围,以确保能够将火源完全覆盖。 2.3安全性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应优先考虑人员的安全。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如NFPA2001等。系统应具备自动排风、通风和通气功能,以确保人员在灭火过程中不会受到有害气体的危害。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运行噪音和电磁辐射对人员的影响。 3.设计要求 3.1系统容量 3.2系统布局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合理布局,确保灭火剂能够快速有效地到达火源,以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对于大型空间,应考虑采用多个喷嘴和管道,以确保火源的全面覆盖。同时,也应注意布放喷嘴的高度和方向,以避免 阻碍灭火剂的扩散。 3.3灭火剂选择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火源的特性和场地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常见的灭火剂包括七氟丙烷、卤代烷等。选择灭火剂时,应综合考虑 其扑救效果、安全性、环境影响等因素。同时,还应注意灭火剂的储存和 保养,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3.4系统控制 4.设计检验与维护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运行,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 效性。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维护工作应包括系统的清洁、灭火剂的更换和灭火装置的维修等。 总结: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主要从系统可靠性、灭火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 进行了规定和要求。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规范,能够保证气体灭火系 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设计后的检验和维护也是确保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 引言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火灾灭火设备,通过释放特定的灭火气体来灭活火源。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规范的制定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并探讨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2. 设计目标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快速、有效地控制和灭活火灾,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 - 快速检测火灾并触发灭火系统; - 均匀分布灭火剂以确保火灾整体被覆盖; - 确保灭火剂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 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设计原则 在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合理选择灭火剂:根据火灾类型和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灭火剂,如化学气体、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等。 - 考虑灭火剂的渗透性能:确保灭火剂能够渗透到火源周围的所有区域,以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

- 确保灭火剂分布均匀:通过合理设计喷头布局和灭火剂释放速度,保证灭火剂在整个设计区域内均匀分布。 - 考虑人员和设备安全:在灭火系统设计中考虑灭火剂的安全性,避免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保证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选择可靠的零部件,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需求,简化维修流程。 4. 系统设计要求 在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灭火系统的气体总量应足够覆盖整个设计区域; - 灭火剂的释放速度和时间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灭活火源; - 灭火系统应具备自动、手动和远程操作的能力; - 灭火系统应与火灾探测系统和报警系统相连,以实现联动控制; - 灭火系统的喷头布局应能够确保火源被覆盖,避免死角; - 灭火系统应有可靠的漏气报警和自检功能。 5. 设计流程 在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流程: - 确定火灾类型和风险评估;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标准号: GB 50370-2005 发布日期: 2006 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 2006 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2002]269 5- 文《 2001 —— 2002 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2.1.3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2.1.4 预制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systems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_条文说明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37 2. 术语与符号39 2.1 术语39 3. 设计要求40 3.1 一般规定40 3.2 系统设置42 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45 3.4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58 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63 4. 系统组件64 4.1 一般规定64 5. 操作与控制65 6. 安全要求66 1.总则 本条阐明本《规范》是为了合理地设计气体灭火系统,使之有效地达到扑灭火灾,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本《规范》属于工程建设规范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解决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有关设置气体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消防设计问题。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其它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及消防监督部门针对保护场所的火灾特点、财产价值、重要程度等所作出的有关要求确定。

当今,国际上已开发出化学合成类及惰性气体类等多种替代哈龙的气体灭火剂。其中七氟丙烷及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在我国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中应用较广,且已应用多年,有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七氟丙烷是目前替代物中效果较好的产品。其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6,大气中存留寿命ALT=31<年>,灭火剂毒性——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9%,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8%,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适用于灭火系统使用的物理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首选用其替代哈龙灭火系统并取得成功。IG541灭火剂由N2、Ar、CO2三种惰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ODP=0,使用后以其原有成分回归自然,灭火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在此浓度内人员短时间停留不会造成生理影响。系统压源高,管网可布置较远。1994年1月美国率先制定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亦制订了国际标准《洁净气体灭火剂一物理性能和灭火系统设计》。应用实践表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均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保护目的。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由我国消防科研人员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自90年代中期始,热气溶胶产品作为哈龙替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大量使用。基于以下考虑,将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列入本《规范》: 1> 热气溶胶中60%以上是由N2等气体组成,其中含有的固体微粒,平均粒径极小<小于1µm>,并具有气体的特性<不易降落、可以绕过障碍物等>,故在工程应用上可以把热气溶胶当做气体灭火剂使用。 2> 十余年来,热气溶胶技术历经改进已趋成熟。但是,由于国内外各厂家采用的化学配方不同,气溶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故一直难以进行规范。20XX6月,公安部发布了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气溶胶灭火系统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在该标准中,按热气溶胶发生剂的化学配方将热气溶胶分为K型、S型、其它型三类,从而为热气溶胶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条件;同时,大量的研究成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讲解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讲解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温度和气体固有危害性确定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关键是确定系统的设计温度和需要使用的 气体种类。设计温度是灭火系统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系统应根据 最高允许使用温度计算方案,确保系统可靠、有效地控制火灾。选 择气体种类时,需要考虑各种气体的固有危害性,包括毒性、爆炸性、不稳定性等等。应针对特定场地的物质和环境,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选择最适合场地的灭火气体。 2.设计灭火系统容积和管道布局 灭火系统的容积应根据需要保护的区域大小确定。对高度或容 积较大的场所,还需要考虑使用多个同步释放的系统。同时,灭火 系统的管道布局也应适当设计,包括管道直径、支管布局、出入口 管的数量和位置等。 3.设计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响应时间 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通常可以采 用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或混合控制等方式。还需要考虑灭火系统的 响应时间,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火灾,防止火势扩大。一般来说,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应在30秒内。 4.设计灭火系统的连接和组合

灭火系统的连接和组合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连接通常采用无缝钢管连接或法兰连接等方式。组合形式通常包括单个气瓶和多个气瓶的组合。 5.设计灭火系统的检测功能和监视系统 灭火系统的检测功能和监视系统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检测功能包括烟雾、火焰和温度等探测器的设置,以及与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监视系统可以监测气瓶压力、管道压力、气瓶充放气情况等,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系统的效能、安全性以及合法性。合理的灭火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还能够降低损失,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指的是对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气体灭火系统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要求 1. 根据被保护区域的性质和危险等级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类型和灭火系统。 2. 设计应满足系统容量、灭火剂储存容器和灭火设备的要求。 3. 设计应考虑被保护区域的特殊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4. 灭火系统应有足够的备用能力和自动检测系统。 二、安装要求 1. 气体灭火系统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和安装。 2. 灭火设备和控制系统应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布置。 3. 灭火设备和控制系统应与其他安全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动。 4. 灭火剂储存容器应远离易燃物和热源,并设有明显的标识。 三、维护要求 1. 灭火系统应定期巡检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2. 灭火剂储存容器应根据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 3. 灭火设备和控制系统应进行定期的功能测试和实验检验。 4. 灭火系统的维护记录和报告应及时记录和保存。 四、使用要求 1. 系统使用前应进行系统演练和培训,确保人员熟悉操作流程。 2. 系统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保养和保护系统设备。

3. 系统启动后要及时进行灭火剂的补充和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更换。 4. 在系统使用期间,要随时进行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可用性检查。 五、应急响应要求 1. 系统应具备自动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应急场景。 2. 系统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手动启动装置,以方便及时启动系统。 3. 系统启动后应自动控制,并通过警报和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 4. 系统启动后要及时进行灭火剂的补充和灭火设备的维护保养。 以上是对气体灭火系统规范的主要内容。这些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的损失和危害。

气体灭火系统技术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技术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通过释放特定气体来灭火的灭火装置。它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和条件下,如电子设备房间、计算机机房、图书馆、博物馆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一些技术要求需要遵守。本文将详细介绍气体灭火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气体选择、设计标准、系统结构等方面。 一、气体选择 1.1 灭火效果:气体应具有良好的灭火效果,能够抑制火焰,降低温度,消除燃烧源。 1.2 安全性:气体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对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 1.3 稳定性:气体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在灭火浓度范围内。 二、系统设计标准 2.1 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如GB50325-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16806-2017《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 2.2 设计方案:根据被灭火空间尺寸、高度、火灾危险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系统类型,并设计相应的系统布局。

2.3 结构安全:气体灭火系统应符合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要求,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三、系统结构 3.1 气瓶:气体灭火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气瓶,气瓶应具有较高的压力容器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保证气体存储和释放的安全性。 3.2 管道:气体灭火系统的管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能力,防止气体泄漏和系统损坏。 3.3 喷头:喷头是气体释放的部位,应能够均匀地将气体喷洒到被灭火区域,确保灭火效果。 3.4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是气体灭火系统的核心,通过控制气体释放和监测火灾信号等功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系统工程施工 4.1 施工单位: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单位完成,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4.2 安装位置:气瓶、管道、喷头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3 气体漏检: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气体漏检,确保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五、系统维护 5.1 定期检测:气体灭火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包括气体压力检测、管道泄漏检查、喷头清洁等。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灭火系统,它是一种高效、安全、易操作、成本低廉的防火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火灾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规范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维护火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在建筑物内外,以及机械设备、机电设备等可燃性材料的设置、安装、维修等地方都可以使用。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采用室外下水的气体灭火系统,气室内的气体压 力范围在9.8KPa18.3KPa之间,并设置足够的气体灭火室,以满足冲洗和散热的要求。 2、压力范围:运行压力范围根据使用场合,以及灭火系统的种 类确定,通常在9.8KPa18.3KPa之间,设置有气室报警和报警开关,报警可以是声、光、电等信号,以便在出现危险时及时报警。 3、系统连接: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敷设下水管或建造地下管道的 方式进行连接,铺设的下水管及接管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下水管材料应采用耐火聚乙烯管道或者金属管道。 4、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微机控制,可以实现 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和系统故障自动诊断。 三、管路安装

1、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应采用窨井和壁挂的方式完成。在窨井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另外,也可以在室外铺设下水管,以便方便检修和气体的进出。壁挂的安装应确保固定、牢固,避免在受振动的场合出现故障。 2、给水管和下水管的设计具有可靠性,以确保气体进入室内后,以及室内气体来源的可燃比,防止超标后造成爆炸危险。 3、下水管铺设应规范,防止气体衰减,气体在管路中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检查与维护 1、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至少两次全面的系统检查,并确保系统工作正常。 2、定期检查系统的各项参数,维护各项报警器的状态,防止漏气及气体来源的可燃比超标。 3、定期清洁、检查及更换系统的过滤器,以保证系统的良好的运行。 4、定期根据操作需要进行气体耗量的补充,确保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五、总结 气体灭火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灭火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根据现行灭火技术的发展,结合当前灭火系统的应用,综合考虑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要求而制定的,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一、设计目标 1.灭火效果好:灭火系统必须能够迅速、高效地将灭火剂释放到灭火区域,有效扑灭火灾。 2.可靠性高:灭火系统在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具备高的可靠性,防止灭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3.保护对象完好:灭火系统除了能够灭火之外,还必须能够保护被保护物体免受灭火剂的损害。 二、设计参数 1.灭火剂种类和浓度:根据被保护物体的性质和容量,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种类和浓度,保证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灭火效果。 2.火灾判别系统:设计要求中规定了合适的火灾判别系统,以及判别系统与灭火系统之间的协调。常见的火灾判别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 3.灭火剂储存容器和输送管道设计:灭火剂储存容器和输送管道的设计要求安全可靠,确保灭火剂能够及时、准确地输送到灭火区域。 4.灭火剂释放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必须合理地安排灭火剂的释放控制方式和时间,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释放灭火剂。 5.火警报警与声光报警器:设计要求中要求设置有效的火警报警与声光报警器,能够及时地告知火灾发生,提醒人员迅速撤离,确保人员的安全。

三、设计施工及维护 1.设计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设计必须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施工合理及检验测试:施工过程需符合相应规范,并配备相关检测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3.定期维护及检测: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设计要求要求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总结: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要求的规范性对于保障建筑物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设计参数、正确的施工和维护措施是确保气体灭火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设计人员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气体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灭火,并保护被保护物的安全。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详细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建造网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推荐以供参考。 1术语 1.1防护区Protected area满意全吞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1.2全吞没灭火系统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在规定的时光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匀称地布满囫囵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1.3管网灭火系统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按一定的应用条件举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1.4预制灭火系统Pre-engineered systems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1.5组合分配系统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抉择分配,庇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1.6灭火浓度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

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1.7灭火密度Flame extinguishing density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 1.8惰化浓度Inerting concentration有火源引入时,在101 KPa 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随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1.9浸渍时光Soaking time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彻低熄灭所需的时光。 1.10泄压口Pressure relief opening灭火剂喷放时,防止防护区内压超过允许压强,泄放压力的开口。 1.11过程中点Counse middle point喷放过程中,当灭火剂喷出量为设计用量50%时的系统状态。 1.12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NOAEL Concentration观看不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大浓度。 1.13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LOAEL Concentration能观看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小浓度。 1.14热气溶胶Condensed fire extinguishing aerosol由固体化学混合物(热气溶胶发生剂)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灭火性质的气溶胶,包括S型热气溶胶、K型热气溶胶和其它型热气溶

国标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GB50370-2005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号文《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气体灭火系统研究、生产、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有关基础性实验及工程应用实验研究。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大专院校、消防监督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由有关部门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八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其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具体管理,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本规范管理组(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

110号,邮编30038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参编单位: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深圳因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 广东胜捷消防企业集团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坚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 东靖飞谢德隆杜兰萍刘连喜李根敬宋波许春元刘跃红伍建许王宝伟万旭李深梁常欣王元荣靳玉广郭鸿宝陆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