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

合集下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腹有诗书气自华》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腹有诗书气自华》word教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一、活动描述本活动围绕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古诗文诵读展开。

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唱古诗、对古诗、诵古诗、演古诗、赛古诗、画古诗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活动目的(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游戏导入:以诗词接龙的形式,由老师向每组第一位同学布置接龙的内容,然后传给第二位同学。

以完成时间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诗词接龙内容可以是古诗、词、曲。

)(二)任务引领1.教师明确目的任务:“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走进“古典诗词读写活动”,在诵读和品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优雅醇美,在模仿、创作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小组分工:按“唐诗”、“宋词”、“元曲”三个专题,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组成员又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不同细分为“吟诵”、“品鉴”、“制作”和“创作”四个小组。

各组在自己的诗专题围内广泛收集材料(诗人、诗歌、典故等),然后精选几首诗歌进行诵读、品鉴、制作。

吟诵组:由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

精选五首诗歌,查阅古典诗歌诵读方法,搜寻相关的名家朗诵音频资料,先聆听、模仿、学习,然后自主诵读。

品鉴组:由阅读、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组成。

精选五首诗歌,查阅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然后自主品鉴,写出鉴赏心得,制作鉴赏卡片。

创作组:由古典文学修养较深的同学组成。

查阅古典诗歌的格律知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仿写。

水平更高的同学,可进行自由创作。

制作组:由书法、美术或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

将以上三组同学所选择、创作的诗歌、典故等书写出来(毛笔、钢笔均可);给诗歌配上适合诗意的图画(手绘、电脑制作均可),制作成册,并结合各自的专题,给册子取个诗意的名字。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版

⋯⋯⋯⋯⋯⋯⋯⋯⋯⋯⋯⋯⋯⋯⋯⋯⋯⋯⋯⋯⋯⋯⋯最新资料介绍⋯⋯⋯⋯⋯⋯⋯⋯⋯⋯⋯⋯⋯⋯⋯⋯⋯⋯⋯高教版·中职语文教课设计(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 . (1)一、合欢树..................................................................... (1)二、和善 .................................................................... (3)三、人生的境地 .................................................................... (7)第二单元 ....................................................................... .. (13)五、科学是漂亮的 ....................................................................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 (17)第三单元 ....................................................................... .. (19)九、边城 ....................................................................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 .. (36)十三、荷塘月色 .................................................................... (36)十四、人间最美的墓地 .................................................................... (41)十五、画里阴晴 .................................................................... (45)第五单元 ....................................................................... ..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 (50)1⋯⋯⋯⋯⋯⋯⋯⋯⋯⋯⋯⋯⋯⋯⋯⋯⋯⋯⋯⋯⋯⋯⋯最新资料介绍⋯⋯⋯⋯⋯⋯⋯⋯⋯⋯⋯⋯⋯⋯⋯⋯⋯⋯⋯我爱这土地 .................................................................... (50)雨巷 .................................................................... (53)十八、雷雨 .................................................................... (57)十九、窦娥冤 .................................................................... (60)第六单元 ....................................................................... ..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2⋯⋯⋯⋯⋯⋯⋯⋯⋯⋯⋯⋯⋯⋯⋯⋯⋯⋯⋯⋯⋯⋯⋯最新资料介绍⋯⋯⋯⋯⋯⋯⋯⋯⋯⋯⋯⋯⋯⋯⋯⋯⋯⋯⋯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课目的:1.领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想念和深重的愧疚交织的感情。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与解读。

2. 阅读技巧与策略。

3. 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古文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文文本分析与解读。

2. 古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3. 古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古文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古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古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讲解。

2. 写作实践操作。

3. 写作素材积累。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点。

3. 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分享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口语交际技巧讲解。

2. 口语实践操作。

3.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精选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精选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分类及意义;2. 能够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种词性;3. 能够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和推测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分类及意义,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常见词性的用法和示例。

重点是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新课讲解1) 词性分类及意义教师通过板书方式,介绍现代汉语中的主要词性分类及其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

2) 名词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名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名词的特点和不同之处,了解名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作用。

3) 动词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动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掌握动词的语态、时态和语气等不同形式的用法,了解动词在不同句型中的作用。

4) 形容词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形容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识别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

3.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句子,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和推测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句子中的疑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4.归纳教师通过上述例句,总结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作用。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已掌握的知识和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5.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三个不同形式的句子,并在其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种词性。

四、教学反思由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常用词,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词性分类及相关知识点。

同时,练习和作业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作业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儿子对母亲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

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

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

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

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出示课件)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

(出示课件)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五、布置作业(选做)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六、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二、善良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三、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字词积累:① 字音:不足恃(shì)滥(làn)恶圭(g uī)臬(niè)稚(zhì)弱② 字形:恃才傲物对峙凄厉励精图治弘扬一泓深潭参透渗透迷彩服兴高采烈负隅抵抗喁喁私语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明确: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2、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明确:排比喜欢—欢迎—向往表现迫切之情。

“……才(有)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条件,强调了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

① 第5自然段:凶恶善良强大稚弱毫不犹豫不设防无所不为有所不为武器多武器少作用: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②第8自然段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

见解独到,醒人耳目。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4、小结主旨:本文围绕善良这一话题,通过对比论证,阐明了善良的重要意义、作用、属性和本质,暗示了新形势下人们应该学会善良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五、联系现实,发散思维1、说说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2、联系生活,讨论交流:① 请说说在你周围发生过有关善良的故事。

② 你曾经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对待的?(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情感上的引导)3、思维的诗意拓展:善良是什么颜色?(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朗读有关善良的名言。

六、教师提出希望:从今天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三、人生的境界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

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

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

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

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