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精选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与解读。

2. 阅读技巧与策略。

3. 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古文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文文本分析与解读。

2. 古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3. 古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古文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古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古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讲解。

2. 写作实践操作。

3. 写作素材积累。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点。

3. 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分享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口语交际技巧讲解。

2. 口语实践操作。

3.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精编版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第19课《窦娥冤》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第19课《窦娥冤》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三、剧情梗概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婆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楚州大旱,窦父做官;鬼魂伸冤,窦娥平反..
四、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
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
后记
领导
审批
组长
签字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篇二:职业中专_语文_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 副本】语文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

(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2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故作轻慢、警戒勉励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作者的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1.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结构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

提供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阅读技巧的应用。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分析古诗文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材料。

分析古诗文的韵律、意象、修辞等文学元素。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古诗文的文学特点。

提供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学鉴赏方法。

2.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古诗文的欣赏水平。

第三章:写作训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写作题目和素材。

分析写作的构思、组织、表达等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想象等写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训练。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写作测试,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情况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反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精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分类及意义;
2. 能够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种词性;
3. 能够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和推测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分类及意义,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常见词性的用法和示例。

重点是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新课讲解
1) 词性分类及意义
教师通过板书方式,介绍现代汉语中的主要词性分类及其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

2) 名词
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名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名词的特点和不同之处,了解名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作用。

3) 动词
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动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掌握动词的语态、时态和语气等不同形式的用法,了解动词在不同句型中的作用。

4) 形容词
教师通过例句,讲解形容词的用法和示例。

引导学生识别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

3.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句子,并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下文,猜测和推测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句子中的疑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4.归纳
教师通过上述例句,总结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作用。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已掌握的知识和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5.作业
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三个不同形式的句子,并在其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种词性。

四、教学反思
由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常用词,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词性分类及相关知识点。

同时,练习和作业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作业题,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