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2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下雨啦》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下雨天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画、数字卡片、小雨伞等。
2. 材料:挂图、黑板、彩色粉笔。
3. 儿歌:《下雨的原因》。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唱儿歌《下雨的原因》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和描述一下。
教学内容:1. 图画展示:给幼儿展示关于下雨的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如雨滴、云朵、小草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反馈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原因和下雨的表现形式,比如:云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等等。
示范教学:1. 结合图画,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做相关动作,如:伸展手指作雨滴落地的动作,摆动身体作雨滴落下的声音。
2. 通过教具或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理解数字概念。
教师可以说:今天有2滴雨,让幼儿用手指摸或用卡片表示出2的数量。
实践活动:1. 分发小雨伞,带领幼儿到操场上模仿下雨的动作,体验下雨天的感觉。
2. 分成小组进行观察练习,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定一个幼儿担任观察员,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有雨滴的痕迹,然后带领小朋友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总结评价: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下雨天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提供反馈意见。
拓展活动:1. 利用幼儿绘本、音乐等活动,进一步扩展幼儿对下雨天的认识和理解。
2. 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雨滴挂饰等。
教学方式:1. 教师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2.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和言语说明,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
3. 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年龄适宜的图画资料、数字卡片和小雨伞等教具。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教案标题:《下雨啦》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使幼儿能够理解下雨是自然现象之一。
2. 帮助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相关的数学词汇,如“多少”、“少”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出主题: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下雨,并为下面的活动做一个铺垫。
2. 活动一:外出观察下雨及其现象。
3. 活动二:数雨点游戏。
4. 活动三:小班合作讨论和总结。
教学准备:1. 下雨场景图片和视频2. 数雨点游戏卡片3. 带有画板的黑板或白板教学过程:Step 1 引出主题(5分钟)教师向幼儿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并为下面的活动做一个铺垫。
Step 2 活动一:外出观察下雨及其现象(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们讲解下雨是自然现象之一。
然后,带领幼儿们一起外出观察下雨的场景和现象,比如雨滴落在地面上的声音、脚下的水坑、树叶上的水滴等。
教师可用相机或录像机录像记录下与下雨相关的场景和现象,并在课后进行回放和学习。
Step 3 活动二:数雨点游戏(15分钟)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一个蓝色的天空,并用白粉笔画出许多雨点。
接着,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数雨点游戏的规则:教师会问“蓝色天空上的雨点有多少个呢?”幼儿们需要仔细观察并用手指点数。
游戏分为三个等级,幼儿们需要分别伸出1根、2根和3根手指点数,并说出:“有一个(两个/三个)雨点”。
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们使用正确的数词和手指个数,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Step 4 活动三:小班合作讨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小班合作讨论:“下雨的好处有哪些?”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能够通过外出观察下雨现象,认识到下雨是自然现象之一。
同时,幼儿们通过数雨点游戏,学会使用“多少”、“少”等数学词汇,提高了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地达成。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教案标题:下雨啦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引导幼儿认识与天气相关的数学概念;3. 培养幼儿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教具准备:1. 图片:下雨的场景、雨伞、雨滴等相关图片;2. 数学符号卡片。
活动一:观察图片,认识下雨的特征(15分钟)1. 让幼儿观察下雨的图片,提问:下雨的特征有哪些?(回答:天空阴暗、地面湿漉漉的、雨滴从天空落下等)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具有下雨的特征,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活动二:数数下雨的次数(20分钟)1. 通过播放模拟下雨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下雨的感觉。
2. 让幼儿观察下雨的场景图片,引导幼儿数数下雨的次数,使用正确的数学符号卡片记录下来。
活动三:伞的数量比较(2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雨伞,判断需要多少把雨伞才能保护所有人不被雨水打湿。
2. 利用实物雨伞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数学符号卡片表示伞的数量,并比较大小。
活动四:雨滴点数数(30分钟)1. 教师使用眼罩或遮挡眼睛的方式,将一些雨滴放置在桌面上。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雨滴的个数,使用数学符号卡片记录下来。
3. 让幼儿尝试将雨滴按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活动五:小雨滴的家(30分钟)1. 给每位幼儿一张纸和一些小雨滴(糖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雨滴)。
2. 引导幼儿用雨滴装饰自己的纸,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雨滴的家居环境。
3. 帮助幼儿总结刚才活动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并记录下来。
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认识到的数学概念;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实践,发现更多与数学相关的事物。
Homework:1. 让幼儿回家观察下雨场景并练习数数;2. 给幼儿带一把小雨伞回家,与家人分享今天的活动经历。
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下雨啦》含反思教案活动名称:《下雨啦》教学内容:小班数学—认得数量、加法教学目标:同学能够认得数量,把握基本的加法运算,通过游戏的方式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水笔、手持小黑板2. 游戏道具:小雨伞、小雨衣、小靴子等。
3. 课件、幼儿园纸张教学步骤:1.入门活动(5分钟):这个部分的紧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们进行简单而有趣味味的游戏,例如,让孩子们依照音乐跳舞。
2.本课课程教学(25分钟):(1)合作—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雨的大气环境,让同学在其中穿上雨衣、戴上雨伞、踩上小靴子,来体验真实的“下雨”感觉,并让他们感受到本身的气力是协力完成的。
(2)数数—让同学从一个篮子获得很多的小靴子,并数数他们的数量。
随后,老师向其他三个小伙伴发放一个篮子,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本身的小靴子,该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每个小伙伴所拥有小靴子的数量。
(3)数学运算—通过学习可以理解数字的大小和加添。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2 + 2 = 4”的表达式,并通过本身的手势和声音向同学介绍加法运算的概述。
(4)合作游戏—让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代表手持小板写出想要的数字,由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出加法式的结果。
予以正确解答的组员嘉奖。
3.神秘游戏(5分钟):在同学准备鼓掌退出课堂之前,给他们一个“抽奖”的机会。
在黑板上画出4~6种道具,如小雨伞、小雨衣、小靴子等等。
让每个同学从碎纸中抽取一纸条,在纸条上的数字代表可以取得的“道具”数量。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加添同学的喜好,加强他们的探究精神,同时与本次课程紧密结合。
教学反思:1.课前准备不充分案例原因:在这个教案当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游戏道具,这些游戏道具需要在提前购买准备,假如没有提前准备好,将会导致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孩子们的可玩性也会大大的降低。
解决方案:提前购买好相关的游戏道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规划好每个同学需要使用的道具数量。
小班数学幼师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数学幼师教案《下雨啦》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雨天的特点和雨具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雨天的特点,了解雨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雨具与雨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雨伞、雨衣、雨鞋、雨披等雨具,图片若干。
2.环境准备:布置雨天的场景,如摆放雨具、挂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雨具,引导幼儿说出雨具的名称和作用。
(2)教师出示雨伞,引导幼儿说出雨伞的特点和用途。
2.教学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雨天的特点。
(2)教师提问:下雨天,我们都需要用到哪些雨具?为什么?(3)教师出示各种雨具,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下雨天的经历。
3.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雨具,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穿戴雨具。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穿戴雨具的任务。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具穿戴比赛,评选最佳穿戴者。
(2)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感知雨天的特点和雨具的作用,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用心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的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将通过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帮助幼儿认识雨天的特点,如雨的声音、雨滴的形状等,并通过实际操作雨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重要性。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教学目标1.了解“雨”这一自然现象,培养对天气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各种天气模型(太阳、云朵、风车等)•瓶装水•打火机•蓝色和白色颜料•画笔•色纸、胶水、剪刀等制作工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与孩子们打招呼,询问小朋友们最近有没有遇到雨天。
2.播放PPT动画,展示不同天气的景象,以引导孩子们对“雨”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
步骤二:制作雨滴1.将瓶装水倒入碗中,并加入少量蓝色颜料,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冷冻。
2.将冰冻的水倒入瓶中,用打火机加热瓶口,等待水滴出现。
(老师需要在孩子看到的地方进行展示)步骤三:画雨滴1.把白色颜料倒入涂鸦纸上,用画笔画上伞和小草。
2.在画好的伞和小草上贴上制作好的雨滴。
3.孩子们动手画自己的伞和小草,领略着雨天的美妙。
步骤四:制作天气模型1.使用色纸、胶水、剪刀等工具制作太阳、云朵、风车等不同天气的模型。
2.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想象并制作各种好玩有趣的天气模型。
步骤五:反思1.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们对雨天的看法,整理出孩子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2.锻炼自我反思能力,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反思课堂中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效果本堂课以“下雨啦”为主题,关于风、云、雨、太阳等天气元素进行了多角度引导,让孩子们了解天空中不同的景象和变化。
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制作和操作天气模型、画雨滴、观察天气变化等方式,深入了解雨这一自然现象,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反思环节,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反馈积极,认为本节课既有趣又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班级数学课程)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把握减法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物品积木等形象化工具,理解减法的本质。
2、本领目标(1)培育同学的物品数量感。
(2)培育同学灵敏的察看力和动手操作本领。
3、情感目标(1)激励同学勇于表达本身。
(2)促进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减法的本质。
(2)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减法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使同学真正理解减法的本质。
(2)如何使同学把握减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准备1、活动道具:数学练习册、卡片、积木、钮扣等。
2、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圆珠笔、计算器。
3、其他准备:各个小组所需要的物品和题目卡片。
四、教学过程1、引入(1)课前准备,将数学练习册、颜色卡片、积木等道具放在案头上。
(2)用趣味化的语言引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今日我们来了解减法,减法是什么呢?当我们的手上拿着很多东西,假如我们把一些东西抽出去了,我们拥有的东西就少了一些,这就是减法。
2、新课讲授(1)通过对积木操作,引导同学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老师先拿一些同样大小的积木,让同学感受有多少。
接着移除一些积木,再让同学数数还剩下多少。
(2)老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用实在的例子讲解减法的符号和读法。
3、活动设计(1)小组活动: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要选出一位代表来,其他人拿着钮扣、积木等物品,在这位代表的面前自由摆放。
(2)以福利彩票开奖为例,老师随机选择一个答案,例如3×2=,请这位代表运用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剩余的数量。
(3)通过询问问题的形式,让同学积极参加。
例如:你们觉得你们这个小组现在有多少个物品?假如我们拿掉了三个,还剩下多少个?请用减法的方法算出来。
(4)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出的结果汇总到黑板上,通过比较小组的结果来培育同学的数学数量感。
4、讲解概念(1)将这些物品拿出来,让同学数数,问他们这些物品有多少个。
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下雨的图片,并请他们观察图片。
2.让学生口算一下,这是多少个雨滴?
(教师将单个雨珠的数量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口算。)
3.学生必须自己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计数并说出数学算式。
三、学习知识(15分钟)
1.让学生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1,3,6,10,15,21......
难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小雨滴图片、下雨味道录音、课堂演示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5分钟)
1.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们今天的天气怎样,然后展示下雨的图片及播放下雨声音,让学生想象下雨的情景。
2.提示问题:下雨会带来一些什么问题呢?
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学的有关天气的词汇。
2.呈现下雨的情景并学习有关下雨的数学知识。
3.观察数学图形,发现规律,研究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数学图形,发现规律,研究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2.让学生分小组探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并比较各组回答的异同。
3.让学生思考,对于一些小区,如何有效地收集雨水?
4.让学生尝试寻找一些资源节约的方案。
五、总结回顾(5分钟)
1.教师总结当天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学习、探究和实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下雨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资源节约的方案,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同时,本次课程真实的情景、生动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下雨啦》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1.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
3.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
云朵图片(上标数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数字卡片或雨点数量卡片,充当小水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16页(雨衣雨伞雨鞋图片操作材料)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下了几滴雨?(教师模仿雨滴声,如”滴答滴答”,下了两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数与量的对应。
2.出示云朵,请幼儿根据云朵上的数字,在云朵下面贴上相应数量的小雨滴。
3.如图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请幼儿根据小雨滴的数量在云朵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如图2
三、雨点和水圈
1.小雨点落在地上,会变成了什么呢?(一个个小水圈)
2.你觉得地上的这个小水圈会是哪为云朵妈妈身上落下来的呢?(小水圈的圈数与云朵上的数字或雨滴数匹配)如图33.请你来帮这些水圈宝宝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妈妈吧!
四、游戏
(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谁想上来踩一踩?(请两位幼儿上前分别踩两个不同的水圈,如一个水圈内标有数字5,一个水圈内标4个小雨点)
2.他们刚刚是怎么踩水圈的?为什么踩的不一样?各踩了几下?
3.穿好我们的小雨鞋,我们一起来踩水圈吧!(幼儿自由选择雨圈踩一踩)(二)雨伞、雨衣来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录音)下雨啦,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幼儿自由躲到
雨伞底下)
2.发现雨伞上的秘密,学会看标志提示信息。
(如雨伞上是数字5或者5
个小雨滴,就请5个幼儿藏到这把雨伞下)
3.如果个别幼儿落单了,无法组成雨伞上的数或量,教师可提醒幼儿穿雨衣来避避雨。
(要求:一件雨衣下只能藏一个小朋友)
五、收拾雨具
1.天晴了,我们把手里的雨具都收起来吧!(请幼儿说说手上都有哪些雨具)2.按规律给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雨衣雨伞雨鞋排排队。
(教师黑板上出示前半部分排序图,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后半部分接龙排序)如: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红雨衣黄雨衣蓝雨衣……(按颜色排序)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红雨衣红雨鞋红雨伞……(按种类排序)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红雨衣蓝雨鞋黄雨伞……(按颜色和种类两种特征排序)
六、结束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数与量,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小百科:5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