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楼阁图赏析
30 幅著名书画大师作品赏析

1、黄永玉《金秋》【赏析】画面清幽雅致,散发着高洁而隽永的意境。
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靛青、靛蓝、石青、花青等混合勾勒出翩翩荷叶,构成幽淡深邃的背景,同时用水调和,造出虚实相间、若有若无、层次多样的视觉效果。
作品在构图、材料、技法、观念等方面皆富于新意2、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赏析】《草堂十志图》描写卢鸿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
此图系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
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3、王羲之《黄庭经》【赏析】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4、张大千人物画《仕女》【赏析】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已为众人所知,其实,这位“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的画家,人物画也独出机杼,清丽优雅,成就极高。
张大千早期的人物画是从明代唐寅入手的,故画仕女用笔兴意洒脱,运笔如行云流水,方圆间施,所绘仕女的秀美风貌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
5、潘天寿《朝日艳芙渠图》【赏析】潘天寿先生画荷往往以墨叶块面大笔挥搽,硕叶如盖,笔速较快,胆魄惊人。
荷花亭亭净植,娇艳欲滴,气旺神强。
荷柄水草如长枪大戟,穿插有致,坚如铁铸,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6、黄宾虹《玉垒山记游》【赏析】此幅体现出黄宾虹绘画中“厚、重”风格。
构图以高峻耸立的山崖为主体,水岸、瀑布为衬景,有青山巍峨苍翠的壮美。
作为主体的山峰较突出,浓、淡、干、湿、焦、泼、积等多种墨法与青绿设色相参,尽现苍郁之貌。
笔法运用十分率真、疏放,笔意与墨意淋漓呈现,流露出勃然的生机。
7、李苦禅《赤峰白羽图》【赏析】此幅是作者将“金碧山水”画法融入大写意画的一件力作,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老年,这种画法皆不时用之,诚为大胆创新。
此图以白描勾鹰,以鹰背与颌的重墨配合朱砂、石青山石之衬托,益显其非常之洁白。
松略点石绿,苍翠古拙。
泥金点、勒山石,金碧辉煌,更为此图增添了神圣感。
8、林风眠《晨曦》【赏析】画家把山峰画成尖利的三角形,可看出立体派的影响;黑色线条颇具拙趣,设色丰富、强烈、奔放。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苍苍,⽔茫茫,⼤孤⼩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搀天长③。
客⾈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中贾客莫漫狂⑦,⼩姑前年嫁彭郎⑧。
注释注释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画的创始⼈。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右武卫⼤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画被称为“李将军⼭⽔”。
②⼤孤⼩孤:指⼤孤⼭、⼩孤⼭。
两⼭屹⽴江中,遥遥相对。
⼤孤⼭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峰独峙;⼩孤⼭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耸的样⼦。
这句以⼥⼦的发髻⽐拟⼤⼩孤⼭⽔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的梳妆镜⽐喻江⾯、湖⾯。
⑦贾(gǔ)客:商⼈。
⑧⼩姑:指⼩孤⼭。
彭郎:即彭浪矶,在⼩孤⼭对⾯。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举⽌不要轻狂,美丽的⼩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形容江⼭秀美,⼈们不能⾃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姑之夫的传说。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诗歌起笔两句“⼭苍苍,⽔茫茫”,展现出⼭⽔苍茫的画⾯,把读者⾃然引⼊画境。
B. ⼤⼩孤⼭四⾯环⽔,诗⼈连⽤“崩”“去”“搀”等⼏个词语,展现了“孤⼭”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孤⼭仿佛随⼩⾈在江上起伏低昂。
D.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中的商⼈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妇的江中美⼥⼼存幻想。
②“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孤⼭,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3分)D ②(5分) 这两句诗运⽤了⽐喻、拟⼈的⼿法(1分),把⼤⼩孤⼭⽐喻成两位美⼈,她们发髻⾼耸,仿佛正在以⽔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句2分),写出了⼤⼩孤⼭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具有动态的美感”)(1分),使客观的⾃然充满了⼈的情趣(1分)。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唐代山水画赏析

江干雪霁卷
《辋川图》
• 王维晚年居蓝田 辋川。《辋川图》 是作者晚年隐居 时所作,现存为 后人摹本。图中 群山环抱中的一 处别墅,庭院中 有亭台楼阁,树 木掩映,庭院外 有云水淹映,舟 辑过往,此幅作 品创造出一种淡 泊超尘的意境。 王维被尊为中国 文人画的始祖, 此时的山水画仍 属初创阶段。
鸟鸣涧
《明皇幸蜀图》
《明皇幸蜀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一个初 夏的一个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仓惶逃 离都城长安。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士兵哗变,要求斩杀杨家一门。唐 玄宗万般无奈,将杨贵妃处死。心灰意冷的唐玄宗,将皇位交给随行 的太子李亨。李亨与玄宗于马嵬驿分道。李亨向北讨伐叛军,玄宗向 南赴四川,继续他无奈的逃亡之旅。 《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历史故事。 这幅作品为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据传说,作 者是唐代画家李昭道。(李思训之子) 山间水溪旁,数人正卸下马匹、骆驼所驮的重物稍事歇息。右侧溪桥 前缓行而来的人马,显然是整个行旅队伍的中心。一骑者着红衣,乘 三花黑马正待过桥,此人即唐明皇李隆基。宋代苏轼在观赏此图时, 从马的特征上认出,红衣骑马者便是唐明皇。 《明皇幸蜀图》山石勾斫、林木轮廓以及水流,笔笔均用中锋。画面 山石用线勾勒而无皴法,设色用青绿,渲染了春天的气氛,具有富丽 堂皇的时代特征,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作品。
王维
•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 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 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 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 的基本特征。
保值堂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保值堂鉴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隋唐之间,山水画渐渐从人物画中脱颖而出,慢慢树立成一种独立的画科,如果说隋代时期著名的画家展子虔所作《游春图》的变现手法尚为在中国绘画史上稚拙的话,那么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作为独立的山水画已趋于完善了。
此幅《江帆楼阁图》在浩淼的春波共长天一色中,几叶扁舟凌驾于万顷茫然之上,辽远、开阔,令人欣赏时、心荡神怡,神清气爽,直欲把酒临风,浩歌江天。
江岸上,杂花生树,苍松、翠竹、艳桃、乔木零星地,密集地分布于巉岩幽岭之间,湍濑潺潺,云霞霭霭,俨然的碧殿朱廊深藏在这人间仙境之中,在这里临流濯足,登岭振衣,煮石逃禅,怎知秦汉与魏晋?画中,那骑着马的、步行的来了,行进在这如画的春景中,还有什么东西提不起,放不下?还有什么东西值得羡慕?苏子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是啊,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穷无尽的宝藏,人们共同拥有,共同享用。
此幅《江帆楼阁图》画家以劲利遒韧的线条,古雅徇丽的金碧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家以细笔勾出了水纹和远处荡漾的小舟,衬托出了江天的辽阔和烟水浩淼江岸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曲折的山岭之间,长松竹桃之下掩映着严整的屋宇;山径中碧殿朱廊曲折,作者又以几笔画出三三两两、隐隐约约穿行于桃红丛绿之间的游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画家融合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
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
整体势态葱郁,富有装饰味,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图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绘画的迹痕。
李思训(653-718),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唐宗室,孝斌子。
高宗李治朝(649-683)任江都令。
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
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
美术教师编制资料——中国美术史画家以及作品总结

绘画古代第一批画家在魏晋魏晋南北朝曹不兴人物画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曹不兴。
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的是人物画,最早的佛像画家,佛像之祖。
卫协(晋)人物,故事,道释人物、故事、道释题材。
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东晋)密体人物画画绝、才绝、痴绝。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成“六朝三大家”。
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特别是眼神的描绘。
擅于用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
“密体”绘画体例主要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名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难《女史箴图》用的“高古游丝法”《烈女传·仁智图》用“铁线描”南朝画家陆探微,宋密体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式,形成“一笔法”秀骨清象张僧繇,梁疏体佛画佛画创造者,”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梁元帝萧绎,梁《职贡图》北朝画家曹仲达梵像画“梵象”曹家样曹衣出水杨子华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绘画遗迹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已知的最早的纸本绘画。
云南昭通霍氏墓壁画是最早的有确切的纪年和地志的壁画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像》模印砖画南京西善桥墓最精细完整隋唐时期阎立本(唐)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像》“铁线描”比喻为“丹青神化”《步辇图》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赏析:1、《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唐朝是我国绘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人物画发展及其成熟,涌现了不少不朽的传世名作。
2、此画描绘的是唐太宗为此接见吐蕃大使禄东赞的场景,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
3、作品在构图上,为了更好地凸显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用宫女的娇小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恭谦来衬托唐太宗的平和可亲之态,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变舒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色彩上,该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
4、这幅作品不但艺术价值极高,更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见证。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附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③。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舟中贾客莫漫狂⑦,小姑前年嫁彭郎⑧。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着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
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高耸的样子。
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⑦贾(gǔ)客:商人。
⑧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
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
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②“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3分)D②(5分)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展开全文
该画描绘的是游春情景,是作者以“青绿山水”与“金碧山水”创作的国画山水作品,画中山、树、江水和游人融汇一处,江上泛舟、山中树木茂盛,游人穿梭其中。
远处江水荡漾,几叶扁舟漂浮,近处树木葱葱,楼阁庭院若隐若现,坡岸上游人穿行。
其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画风精密严整、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独树一帜。
李思训由于唐朝宗室的身份及优游富贵的生活,其特别钟情于金碧辉煌的楼阁殿宇和秀丽瑰奇的青绿山水创作,这也与唐王朝的盛世
气象合拍,符合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
《江帆楼阁图》正是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色的代表作品。
《江帆楼阁图》整体构图阔远,不画江岸边际显得烟水浩瀚,境界宽广,较之《游春图》的全景处理有进步之处。
山石丘壑虽仍平实,已略有变化,画树已用交叉取势,比展子虔用上叉的鹿角枝,就显得顾盼多姿了。
如图的左下角植有老树两棵,一棵盘根错节藤绕柯,一棵枝杈交纵,状若屈铁。
夹树叶形状也多,有元宝形、枇杷叶形、三层包叠卷心形、双勾介字形、槐树叶形等。
《江帆楼阁图》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技法的呈现方式,都是属于李思训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
附: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全卷
唐代李思训绢本设色《江帆楼阁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帆楼阁图
时代背景: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
字健。
以战功闻名于时。
曾任过武卫大
将军,世称“大李将军”。
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表现内容:画幅表现的是游春的情形。
如叶小舟,衬托出江天的辽阔和烟水
的浩淼,在近景山岭间,竹木掩映,屋宇严整,其间数人或乘马,或步行,尽情观赏着丽日春景,意境悠远。
艺术特色: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煌。
而用色上也沿
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明艳的硃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
然而树木山石的刻画则比以前细密、老成。
山石有勾而无皴,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
这种表达方式,现在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
这与北宋李成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显得比较古拙,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整体评价:此图画游人在江边的活动,江天空阁,风帆缥缈。
画家以俯瞰的角度,描
绘了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
画树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
画法沿袭《游春图》的青绿设色而有所演进,甚至在景物布置上参考了《游春图》左段而略有变通,比之《游春图》更有雄浑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