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代表作孙膑兵法十六篇
孙膑兵法三十六计(完整版)

孙膑兵法三十六计(完整版)学习古代兵法策略的三十六计,不是为了争个高下的城府,只是领略古人的兵家智慧。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膑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膑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膑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称《齐孙子》。
临沂汉简《孙膑兵法》

临沂汉简《孙膑兵法》1972年4月间,山东省博物馆、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掘出了书写《孙子兵法》、《孙殡兵法》等古代重要兵法著作的大批竹简。
这次发现,在《孙子兵法》的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批竹简揭示了我国古代兵学的发展状况,其考古成果被列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90年代“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汉简指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
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
延伸阅读20世纪秦汉魏晋简牍综述回顾简牍发现出土的历史,可以说既是由来已久,又是近世新事。
说由来已久那就是永垂青史的两次重大发现,即西汉景帝末武帝初年,鲁恭王在孔子旧宅获得的“孔壁中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西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在汲县战国晚期魏墓里出土的“汲冢竹书”:《穆天子传》、《纪年》、《师春》、《琐语》等。
这两次发现对后来的古文献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说近世新事,那就是从20世纪初以来至世纪末,全国各地不断出土的简牍文物,不仅出土地域大大扩展、时代距离拉长,而且数量和内容都是远盛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发现,可以说二十世纪是简牍的大发现时代。
这个时代简牍之发现,概括有以下五个特点:1、出土地域不断扩大最早以新疆尼雅、甘肃敦煌为起始,其次延伸至内蒙、甘肃额济纳河流域,从而扩展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有简牍问世。
目前可知有新疆、甘肃、青海、内蒙、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江苏、安徽等17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甘肃、内蒙、湖南、湖北四省出土最多。
充分反映出汉文化覆盖面的广大和汉文化势力的强劲。
2、简牍时代的延长过去出土简牍,以汉代为大宗,其次为战国。
而现在可知上至春秋晚期,经战国、秦、汉至三国两晋,其时代是连续的。
中国十大兵书及兵书大全

中国十大兵书及兵书大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
1、《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期孙武著,82篇,图9卷,今存13篇,被称为“兵经”。
2、《孙膑兵法》:战国时齐国孙膑作,亦称《齐孙子》。
89篇,图4卷。
3、《吴子》: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6篇。
4、《六韬》:战国时作品,传说为吕尚作,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5、《慰缭子》:传说为战国时尉缭作,共31篇,今存5卷,共24篇。
6、《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本仅有5篇。
7、《太白阴经》:唐代李筌作,共10卷。
8、《虎衿经》:宋代许洞写,20卷,共120篇。
9、《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写,共18卷,每篇附图说,是练兵和作战经验的总结。
10、《练兵实记》:戚继光在蕲镇练兵时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十大兵书详解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一共7000余字。
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
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有什么区别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有什么区别1、作者不同。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
2、创作朝代不同。
《孙子兵法》的创作朝代是春秋时期。
《孙膑兵法》的创作朝代是战国时期。
3、著作章节不同。
《孙子兵法》著作章节有十三篇。
《孙膑兵法》著作章节有八十九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套兵书。
这套兵书不仅享誉中国数千年,还走出国门流行于全世界;它不但在军事方面被奉为作战宝书,在经济及商业领域也被奉为经典教科书。
但是,关于孙子其人,一直流传着孙武和孙膑两个名字。
关于孙子兵法,也有十三篇和八十九篇等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兵书是否为同一本书?因为史书上关于孙子兵法的记载并不明确,所以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一.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兵书竹简:1972年至1986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先后发掘出的一百余座汉代墓葬,其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对于上述问题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孙武其人,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齐国人,是《孙子兵法》的著作人,他被称为“兵圣”,也是“百世兵家之师”和“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膑,则是孙武的后代,但不知是多少代了。
他也是一位著名军事家,也写了一套兵书叫做《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墓竹简二. 关于孙膑的成语故事:《田忌赛马》:齐国大将田忌每次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总是输掉。
深谙兵法的孙膑指点田忌:第一局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输掉了;第二局让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赢了;第三局,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
三局两胜,田忌终于战胜了齐威王。
对于课文中的孙膑,我们不由得佩服之至极。
《围魏救赵》:田忌本想直接去解赵国之围,孙膑却让他去攻击来犯的魏国本土。
在庞涓回兵救魏时,半路上打击疲于奔命的他们。
用这一招果然打败了魏军。
《马陵之战》:魏国军师庞涓与太子申,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的损失,发兵攻打韩国。
齐国大将田盼在孙膑指点下,以“减灶”之策诱庞涓中计,追至马陵道中伏击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获子申。
孙膑兵法

01章擒庞涓本篇记述孙膑在“围魏救赵”之战中,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等办法,在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
这是孙膑运用他的军事思想取得胜利的一个著名战例。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2),使将军庞涓、带甲(3)八万至于茬丘(4)。
齐君(5)闻之,使将军忌子(6)、带甲八万至……竞。
庞子攻卫(7)□□□,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8)。
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9),难攻也。
吾将示之疑。
吾攻平陵,南有宋(10),北有卫,当途有市丘(11),是吾粮途绝也。
吾将示之不知事。
”于是徒舍而走平陵(12)。
……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13)?”曰:“齐城、高唐(14)。
”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减□□都横卷四达环涂(15)□横卷所□阵也。
环涂{车皮}甲(16)之所处也。
吾未甲劲,本甲不断(17)。
环涂击柀(18)其后,二大夫可杀也(19)。
”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20),直将蚁附(21)平陵。
挟{艹世}(22)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23)。
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乎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24)。
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25),以怒其气。
分卒而从之,示之寡(26)。
”于是为之。
庞子果弃其辎重(27),兼趣舍(28)而至。
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29),而擒庞涓(30)。
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31)。
* * *……子曰:“吾…………孙子曰:“毋待三日……”(1)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庞涓,战国时人,早年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被魏惠王任为将军。
简文中庞涓又称庞子。
(2) 梁君,指魏国国君惠王(公元前三六九--前三一九年在位)。
魏国在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又称梁。
邯郸,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
(3) 带甲,穿有铠甲的士卒,此处泛指军队。
(4) 茬丘,地名,其地末详。
古代兵法之《孙膑兵法》原文和鉴赏

古代兵法之《孙膑兵法》原文和鉴赏[原文]上编擒庞涓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
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
庞子攻卫□□□,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
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
吾将示之疑。
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
吾将示之不知事。
”于是徒舍而走平陵。
……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
”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阵也。
环涂皲甲之所处也。
吾未甲劲,本甲不断。
环涂击皲其后,二大夫可杀也。
”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
挟��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
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
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
分卒而从之,示之寡。
”于是为之。
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
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四百六……子曰:“吾…………孙子曰:“毋待三日……[见威王]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
此先王之傅道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
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
事备而后动。
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
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昔者,神戎战斧遂;黄帝战蜀禄; 尧伐共工;舜伐颛□□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 帝奄反,故周公浅之。
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
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威王问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
《孙膑兵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孙膑兵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孙膑兵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孙膑兵法》是继《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部巨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共有八十九篇、图四卷。
但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孙膑兵法》在以后的着录中再没有出现过,由此人们推断该书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1972年,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终于重见天日。
《孙膑兵法》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上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是由孙膑的弟子在其着述和言论的基础上辑录、整理而成;上、下篇内容相仿,只是在编撰体例上有所不同,目前无法确定下篇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着。
如今我们所见的《孙膑兵法》收入十六篇,包括上篇十五篇,和下篇中的《五教法》。
《孙膑兵法》是对孙膑多年统兵作战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对春秋以来的作战阵法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发展作用。
当然,该书也有其局限和不足,如它掺杂有阴阳五行等学说,认为战争的胜负受日月星辰的影响,并且有时对战争中的地形等外在条件的分析过于片面和绝对。
不过,它依然有非常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孙膑兵法》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分页: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 家。孙武后裔。 齐国 阿(山东阳谷)、鄄(鄄 城)一带人。主要活动 于齐威王时期。早年 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 习兵法。著有《孙膑 兵法》
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
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
战,弗见而诤(静),此王者之将也。
孙膑兵法简介
•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 《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 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 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 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 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 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 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 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 法》,共收竹简 孙膑兵法
• 战争作为布“道”的手段,进行战争一定 要合于“义”,“战而无义,天下无能固且强 者”。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 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在《强兵》
篇,孙膑又进一步提出,要想强兵,当务 之急在于“富国”,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 济的依赖关系,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 出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的论题。 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 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重要作用。 他在《月战》篇中说:"间于天地之间,莫 贵于人",这是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现。从人 文主义的论题出发,孙膑与孟子一样,也 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 人和。
• 其四,孙膑在一系列战略战术上也提出了 不少有价值的指导原则。 如:他提倡坚 持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主张打击敌人没 有设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处。
军事观点
•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 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 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 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 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 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 所以才"举兵绳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 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 "。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 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 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 他认为,具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国家 才会“战胜而强兵,故天下服矣。
总结
• 《孙膑兵法》作为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 遗产,自然会有局限和不足。例如:它杂 有阴阳五行的神秘成分,认为日月星辰可 以影响战争的胜负。有时对于战争中的地 形等物质条件看得过于片面和绝对。 但这些缺点和不足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它 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 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 行了发挥创造,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 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 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 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 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 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 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 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 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 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 《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 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 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 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 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孙膑
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他在《官 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 引出山谷来交战。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 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易(地形平坦) 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 狭谷地带)则多其弩。"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攻 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这叫做"居生击死" 总之,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 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 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