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元的认识》四年级

合集下载

培智生活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培智生活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元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年级下册学过1元、5元、10元,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培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2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的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根据需要购物,不盲目消费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我班现在主要是五年级学生,本次上课共有8名学生,其中1名自闭症周嘉豪智力水平80左右,刻板行为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中度智残5名,中重度2名。

他们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性格差异较大,我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共有3名学生,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理解能力较好,已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

B组共有3名学生,他们学习态度认真,理解能力一般,计算和运用,需要教师协助。

C组学生共有2名学生,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数学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初步建立了数概念,能正确认读数字1~20。

BC组学生的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

学好数学难度很大。

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总是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点充分利用情景模拟和多媒体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声情并茂的图象、声音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共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人民币。

(二)数学思考: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发展思维能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三)问题解决: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与购物相关简单计算的问题,并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四)情感态度: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根据需要购物,不盲目消费的良好习惯不同的教学目标A组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人民币,会进行20以内元与元之间的换算数学思考: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解决日常生活与购物相关简单计算的问题B组:认识20以内的人民币,会进行简单换算,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与购物相关简单计算的问题C组:认识20以内的人民币。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元的认识》四年级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元的认识》四年级

元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认识人民币中1元、5元、10元几种面值,数出整元数。

A组:认识面值为1元、5元、10元人民币,独立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理解“几个1元是几元?”。

B组:初步认识面值为1元、5元、10元人民币,尝试一元一元地数10元以内整元数。

了解“几个1元是几元?”。

C组:尝试认识面值为1元、5元的人民币。

使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学会取币、付币、交流等解决简单购物能力。

A组:能够买标价为10元以内商品,拓展尝试用5元和1元组合付款,体验模拟购物的全过程B组:在认识价格的基础上了解购物过程。

C组:了解购物过程,尝试买标价为1元和5元的商品。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模拟实践活动后学生初步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A: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B:初步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C:了解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A组:用多种方法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

B组:一元一元地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

C组:认识面值为1元、5元的纸币教学难点:1. 一元一元数出几元。

2. 能用5元和1元组合数出几元。

教学准备:课件、商品若干、面值为1元(纸币、硬币)、5元、10元的人民币若干A:10张1元纸币、10个硬币、5元、10元、B:10张1元纸币、5个硬币、5元、10元、C:5张1元纸币、1个硬币、5元、10元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导入课堂播放录像,引导观察:“小朋友们看,昨天老师带大家到超市里买东西了,这是?他们在…(买东西)东西挑好后,又去柜台?(付钱)“你们也想去买吗?如果你能完成冲关游戏,学会认钱,数钱,老师就带你们去买,有没有信心?”二、观察感知,深入认识出示第一关:看师:“第一关,看。

”1、引导观察,认识“1元、5元、10元”3种面值人民币。

出示“这是?”(1元1块)师:“你怎么知道?”生:“上面有数字”出示,“这是?”(5元)出示,“这是?”(10元)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5,10)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上面有数字1,就是1元,上面有数字5,就是...,上面有数字10,就是...”边指边引导:“人民币有很多面值,我们可以看数字和汉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

2.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换算。

3. 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正确地称呼其面值。

2. 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进行换算。

3. 能够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对人民币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同感和珍惜感,了解人民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1. 人民币基本面值和图案的认识。

2.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换算。

3.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换算。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

2. 课堂演示法。

3. 课堂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1. 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和图案的认识。

(1)向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让学生依次说出其面值。

(2)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图案和设计。

2.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换算。

(1)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和角。

(2)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方法。

3.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1)介绍人民币的基本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

(2)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地掌握知识。

《元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元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人:柯秀兰教材分析: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数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培智中年级学生具有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知识迁移困难;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等特点。

由于智障儿童,缺乏社会经验,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学习1元、2元、5元和10元四种面值的人民币。

通过元的认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本课的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活动设计为“闯关游戏”,“坐公交车”,“购物”三个环节。

“乘坐公交车去超市”环节引导学生练习使用1元买票乘车;“购物”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体会人民币的币值,学会简单的购物。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在认识人民币上的国徽图案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爱护人民币;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时,要懂得节约不浪费;在实践活动时,教育学生要友好合作,文明购物。

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六册第9—10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类:认识1元、2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

B类:认识1元、2元和5元的人民币。

C类:认识1元和2元的人民币。

2、能力目标:A类:会在简单的买卖活动中运用所学的人民币。

B类:能说出所学人民币的面值。

C类:能指认出1元和2元的人民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额、图案、材质等方面的内容。

2. 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兑换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1)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

介绍人民币的面额和图案,包括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面额,以及人民币的正、反面图案。

(2)人民币的材质。

介绍人民币的材质,包括纸币和硬币两种。

2. 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1)货币兑换。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货币兑换,如将1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2)货币计算。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货币计算,如购买物品时的找零计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 实例演示法。

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货币兑换和计算。

3. 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掌握货币兑换和计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额、图案、材质等方面的内容。

3. 实例演示货币兑换和计算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货币兑换和计算,如将1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如何进行找零计算等。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人民币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货币兑换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

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生活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货币及简单购物计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学会使用货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进行简单购物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及使用。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货币进行简单购物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购物场景图片。

学具:人民币仿真币、购物清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中如何使用人民币。

2. 讲解人民币知识(10分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展示人民币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PPT,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购物计算,如:购买一件5元钱的物品,需要支付一张5元人民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使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回答课堂提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一元等于100分,1角等于10分。

2. 不同面额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3. 购物计算方法:物品价格+物品价格=总价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购物清单,计算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答案:根据购物清单,将各物品价格相加得到总金额。

2. 作业题目:小明有20元人民币,他想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3元,橡皮2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支付3元+2元=5元,他还剩下20元5元=1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使用货币进行简单购物计算。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字的认识、计算、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时间、空间和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对数字和简单的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时间、空间和几何图形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计算、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时间、空间和几何图形的概念。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时间、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实物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3.循序渐进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4.分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具、实物、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安静舒适的教室。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或播放多媒体,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所学知识。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培智四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在100以内的数字中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时间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小时、分钟和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时间的计算和表达方法。

3. 时间单位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检查学生对时间单位和换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时间的掌握情况。

第三单元:货币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货币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货币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货币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认识人民币中1元、5元、10元几种面值,数出整元数。

A组:认识面值为1元、5元、10元人民币,独立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理解“几个1元是几元?”。

B组:初步认识面值为1元、5元、10元人民币,尝试一元一元地数10元以内整元数。

了解“几个1元是几元?”。

C组:尝试认识面值为1元、5元的人民币。

使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学会取币、付币、交流等解决简单购物能力。

A组:能够买标价为10元以内商品,拓展尝试用5元和1元组合付款,体验模拟购物的全过程
B组:在认识价格的基础上了解购物过程。

C组:了解购物过程,尝试买标价为1元和5元的商品。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模拟实践活动后学生初步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A: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B:初步具备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C:了解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A组:用多种方法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

B组:一元一元地数出10元以内整元数。

C组:认识面值为1元、5元的纸币
教学难点:1. 一元一元数出几元。

2. 能用5元和1元组合数出几元。

教学准备:课件、商品若干、面值为1元(纸币、硬币)、5元、10元的人民币若干A:10张1元纸币、10个硬币、5元、10元、
B:10张1元纸币、5个硬币、5元、10元、
C:5张1元纸币、1个硬币、5元、10元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课堂
播放录像,引导观察:“小朋友们看,昨天老师带大家到超市里买东西了,这是?他们在…(买东西)东西挑好后,又去柜台?(付钱)
“你们也想去买吗?如果你能完成冲关游戏,学会认钱,数钱,老师就带你们去买,有没有信心?”
二、观察感知,深入认识
出示第一关:看师:“第一关,看。


1、引导观察,认识“1元、5元、10元”3种面值人民币。

出示“这是?”(1元1块)
师:“你怎么知道?”
生:“上面有数字”
出示,“这是?”(5元)
出示,“这是?”(10元)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5,10)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上面有数字1,就是1元,上面有数字5,就是...,上面有数字10,就是...”
边指边引导:“人民币有很多面值,我们可以看数字和汉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国徽”“中国人民银行”“毛主席”
ppt出示1元硬币,这是多少钱?(1元)
“(围指三张纸币),这是纸币,(指着硬币),这是硬币。


PPT边出示边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边板书:人民币,边问:“我们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认识人民币中的元。

”板书:元
生齐读题。

“请读两遍。


2、边出示卡片边请学生操作。

“现在请你拿出1元纸币,5元、10元,1元硬币。


(B\C组学生的5元10)
1元5元10元
3、看评价表小结:“我们认识了1元、5元、10元。

你们太棒了,第一关你们胜利通过,!”
三、动手操作,学生探究。

第二关:数
1、学生尝试数出2元。

PPT出示:2元数出2元放在桌子上。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数的?”指名A组学生尝试:生“1、2”生“1元、2元”
师:“你是1元1元地数的,我们跟他一起数1元、2元。


引导学生点着自己桌面数:“1元,2元。


PPT边出示边引导:“我们数出了1个1元,2个1元,是2元。


PPT出示:2个1元是2元引导认读:“说说看。


2、学生一元一元地数出4元。

(1)PPT出示:4元学生独立数出4元,分层指导:
A组:独立数出4元。

B组:学生尝试数出4元,师指导:你是怎么数的?
生:1元、2元、3元、4元
C组:助教拿1元学生认,助教说1元学生拿。

(2)汇报交流:“谁能上来数给大家看?”
指名B组学生尝试:1元、2元、3元、4元。

“几元?”生:4元
引导齐数:“我们像他那样一起数,1元”
(3)PPT边出示边引导:“我们都数了1个1元,2......。


问:“几个1元”生:4元。

PPT出示:4个1元是4元。

引导认读:“说说看。

”生齐说:4个1元是4元。

3、引导探究,激发冲突
PPT出示:5元“请数出5元。


学生独立数出5元,分层指导:
A组:独立数出5元。

B组:学生尝试数出5元,师指导:你是怎么数的?
生:1元、2元、3元、4元、5元
C组:助教拿1元学生认,助教说1元学生拿。

“请你把它贴到黑板上。

”指名快的学生。

“我们数数看他对吗?”齐数:1元、2元、3元、4元、5元。

问:“几个1元?”(5个)问:“5个1元是?”(5元) 出示:5个1元是5元。

引导读:全班齐读。

指PPT 小结:
4、环节小结:“刚才我们一元一元地数,数出了(2元)、(4元)、(5元)。

还知道了: “2个1元是2元,......几个1元是?”(几元。


5、“这几位同学很快就拿出了一张5元,展示
=
边画圈,边小结:“这里是5元,这也是5元。


边画=边引导:“5个1元就是1张5元。


6、评价:这关游戏中,...数得很棒,继续努力哦,数得很认真。

四、模拟情景,实践操作
第三关:买 师:“下面进入第三关。


1. 介绍活动规则。

(1)出示商品,引导观察:“这是?”(铅笔盒)“这是?”(水彩笔)
出示 ,“这是商品的标价。

”“铅笔盒要多少钱?”(6元)
“水彩笔要?”(8元)
(2)出示图片购物教具,引导:“你想买哪个,请你挑一挑。

”学生选择。

“现在看清价格后付付钱看。


(3)学生活动,分层指导:
A : 独立数出钱数。

B :尝试数出钱数,老师指导一元一元地数。

C :助教指导下拿出5元和1元。

2. 学生展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付钱的?”
B 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是1元1元的数的。

数了几个1元?”(6个)“是几元?”(6元)
“你是怎么付的?”A 组展示:(5元,6元。

)“你真棒,5元再拿1元也是?”(6元)
2. 实践购物,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知道标价是几元就要付几元,现在我们去小小超市真的去买东西吧!”
“大家看两边都有很多商品,但需要几位收银员,哪些能干的同学来?”
6元 8元 6元
引导学生对号入位:别上收银员标牌,“你是1号收银员。


引导:“收银员收钱时要数对哦!”清点钱数。

“你们分两组做顾客,一组跟王老师在这边购物,一组跟我在这边。


“大家先挑选好你喜欢的商品,然后付钱。


“买好的东西可以试着跟小组同学说说你挑了什么,付了多少钱?”
“活动开始。


学生尝试购物实践操作,分层指导:
A组:尝试多重方法付款,清点钱数。

B组:能购买10元以内商品并一元一元地付款。

C组:能购买1元和2元商品并付款。

4、评价小结。

师:“这关游戏中,很多同学会买东西了,某某某还买了12元的东西,购买东西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来学习。


六、联系课堂,渗透教育。

今天我们认识了1元、5元、10元,同学们要爱护它们。

还用钱试着去买东西了,希望大家平时能不乱花钱,要节约用钱。

板书设计:

人民币
1元
5元
10元5个1元是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