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统编版必修(下册)戏剧单元中节选了第三折,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关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传统戏剧的基本特征及独特的艺术创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这一学习目标,本设计由戏剧本色入手,聚焦《窦娥冤》的关目设置,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辨意识,进一步感受《窦娥冤》关目设置的魅力。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达、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本文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简直比窦娥还冤”。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别人说起这部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窦娥冤》这首元散曲吧,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一下。
《窦娥冤》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西厢记》语言点—隋华梅

2、天道
•
天道:犹天气。
(旦引红上云)自见了张生,神魂荡 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早是离人伤 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 例如: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
• •
• •
3、东邻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 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 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
• •
“一天”可以用来形容很大。 如元代马致远《汉宫秋》第三 折:“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 上。” • 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一天 星斗焕文章,文章如满天星斗一样灿 烂夺目。” 可见,此时“一天”作 “满天”解,成为形容词。
6、打甚么不紧
•
当时口语,不要紧、没什么要紧。 不紧,即要紧。“不”字为语中助词, 无义。打甚么不紧,即有什么要紧的 意思。
东,本指多情美女,此指张 生。张生搬至寺中,恰在莺莺东邻。
•
东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 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 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 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 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又,司马相如 《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 发丰艳,蛾眉皓齿。”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语言点
中教1101 隋华梅
1、眉黛
•
• •
眉黛:黛为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 黑色颜料,常用来代指妇女眼眉。
近知先相公崔珏之女莺莺,眉黛 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 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 居。 • 例如: 白居易《喜小楼西新柳 抽条》:“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 桃作曲尘。”
《窦娥冤》第三折注析

1
。
2
,
、
,
下 文 的 〔滚 绣球 〕
.
〔倘 秀 才 〕
。
、
〔叨 叨 令 〕 都 属 正 宫
、
不提防遭 利 宪
2
。
叫 声屈 动 地 惊 天
1
、
来由
。
,
无缘 无 故
1
、
2
、
二
3
、
3
没 料 到
。
刑法
,
。
顷 刻 间 游魂 先 赴 森 罗殿
1
·
,
怎不 将 天 地 也 生 埋 怨
3 4
。
。
2
你 错勘 贤 愈 枉 做 天 ! 封建 时 代 审 问 案 情 叫勘
错勘
,
错了
“
。
哎
,
只 落得 两 泪 涟涟
,
。
本 折 可 分为 三 场 戏
从 开 头 至 里是 第 一 场 戏
、
。
开 头 通 过 监 斩官 的
,
“
,
云” 和
“
、
净” 的
科
”
表 现 了 要 处 决 人 前 的紧 张
。 。
阴森
、
恐 怖的 气 氛
·
一
飘 荡 不 定 的 鬼魂
,
2
、
、
阎王殿
,
俗 语 传说 人 死 后 鬼 魂 要 到 阎 王 的 公 堂 受 审 表 示程度
,
3
、
曲
词 中的 衬 字
无义
。
4
生
副词
,
,
生 埋怨
【公开课课件】《窦娥冤》(关汉卿)知识点详解详析

新课导入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 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展示了一位精神高 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 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
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 马郑白)。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
思考:①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贪官污吏屈判成 杀人死罪的,那么,她在赴刑场时为什么要在 【滚绣球】一曲中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 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 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 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 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②既然是指天斥地,为什么作者又冠剧本为 《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名字,不是矛盾吗?
楔子:
【梳理情节】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 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 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 ,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
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 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 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 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 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 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 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 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中寄托着人民的美好理想;反衬悲 剧性的内容,使悲剧气氛更浓烈,更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 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授课主题《窦娥冤》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80分钟课前准备课件、书本一、教材分析《窦娥冤(节选)》是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
本篇课文选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的第三折。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共四折,前两折交代窦娥被窦父卖入蔡家做童养媳,丈夫病逝后遭无赖欺负、昏官毒打,被陷害成为杀人凶手。
第三折写窦娥赴刑场,当众立下三桩誓愿以证冤屈,第四折写窦父新官上任,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
整个故事深刻控诉了元蒙统治下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社会,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悲剧人物,使其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同时,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讲究情节和结构的作品之一,窦娥与张驴儿、桃杌的冲突是主要情节,不过教材并没有选择激烈冲突的情节,而是选取了第三折,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周末布置《窦娥冤》观影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梳理情节。
第三折重在描写窦娥的语言,通过语言展现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要求学生朗读,从读中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除此之外,抓住语言内容,联系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人际关系等,理解课文主旨。
二、学情分析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元杂剧这类文体,尤其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缺乏了解,对文本感到生疏。
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课前提前预习,熟悉课文体裁,了解有关元杂剧的基本常识和作者的生平背景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讲授法、提问法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通过探究法、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元曲三百首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窦娥冤笔记整理 窦娥冤内容概括

窦娥冤笔记整理窦娥冤内容概括《窦娥冤》是高中的文言文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其大概内容,掌握重点笔记,小编将其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主要内容:《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是全剧之高潮。
全剧主要情节是: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做童养媳,不幸婚后不久做了寡妇。
恶棍张驴儿为霸占窦娥,企图用药毒死蔡婆,不料弄巧成拙,误毒了自己的父亲。
州官接受了张驴儿的贿赂,竟诬窦娥以杀人之罪,判处斩决。
窦娥临刑发三桩誓愿,后皆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高官,复审此案,得以昭雪。
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约生于13世纪初,卒于十三世纪末。
在元朝贵族暴力统治下,他不乐仕进,有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
他在《南吕一枝花》(散套)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燕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长期接触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故其杂剧多能揭露政治思想,反映人民苦难。
他所作杂剧多达60余种,为诸家之冠。
现存其杂剧14种中,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最著名。
他的剧作曲词质朴,精炼,情节生动而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
知识点:1、字音辨认刽子手(gu ) 提防(dī fang) 盗跖(zh ) 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 罪愆(qāin) 尸骸(h i) 一陌儿(bǎi)古陌荒阡(m ) 湛湛(zh n) 苌弘(ch ng) 亢旱(k ng)2、通假字(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作者介绍]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号已斋(一作一斋)。
河北祁州人。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
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
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