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分类统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数学启蒙认识简单的数据统计

幼儿园数学启蒙认识简单的数据统计

幼儿园数学启蒙认识简单的数据统计幼儿园数学启蒙——认识简单的数据统计数学作为一门智力开发和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学科,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数学中的数据统计则是幼儿从小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数学启蒙中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和应用,以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数据统计的概念数据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了解事物的数量、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在幼儿园阶段,数据统计可以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认识不同事物的数量和属性。

二、数据统计的方法1. 计数法计数法是最基本的数据统计方法,通过对事物进行逐一计数,可以了解到它们的数量。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具和游戏,引导孩子们进行计数,如用计数卡片、计数棒等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数数的能力。

2. 排列法排列法是将事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织和排列,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统计。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中的人数来进行统计,例如按照身高排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等,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关系。

3. 图表法图表法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比较。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柱状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将数据可视化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三、数据统计的应用1. 分类统计通过数据统计,幼儿可以学会将事物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让孩子们自主进行分类,如将不同颜色的积木分组、将不同形状的水果分类等。

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性。

2. 数量比较通过数据统计,幼儿可以学会比较不同事物的数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比较数量的大小,如比较谁的糖果更多,谁的积木更少等。

通过比较,幼儿可以培养对数量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幼儿可以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们根据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大班数学教案动物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动物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动物分类【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动物的项链》】活动目标:1、喜欢绘本阅读活动,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2、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懂得并感受与他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重点: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1、ppt《小刺猬的项链》。

2、排序练习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1、看ppt封面图片,提问: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在听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

它是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动物,是谁啊?(小刺猬的图片)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它的名字叫拉亚。

2、欣赏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相应的ppt,讲述:教师:小刺猬拉亚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

它是一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刺猬。

可是,有一件事情总是让它非常得烦恼,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总是害怕被它身上的刺扎伤,所以,经常离它远远的。

每天,小刺猬拉亚只能孤孤单单地去果园里摘果子;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用晚餐。

拉亚的日子过得好孤单呀,因为没有朋友的陪伴。

可是,有一天拉亚去果园里找来了许多的小豆子。

二、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有规律的排序。

1、出示不同颜色豆子图片,引出排序内容。

教师提问:你们看看,这些豆子长得怎么样呢?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观察豆子,引导其说出颜色和大小的区别)小刺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了,我可以用这些红豆子绿豆子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亚的项链。

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你能不能把这个美丽的秘密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说出项链里藏着的美丽的秘密是按照绿红绿红顺序排列的)小刺猬带上了这么漂亮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还害怕它吗?(不害怕了),它们为什么不害怕了呢?(因为它们喜欢它的项链,也想做一条漂亮的项链),小刺猬拉亚看到小动物都不害怕他了,还想跟它学做项链,小拉亚心里很高兴,就带它们一起去捡豆子去了。

6哺乳动物资源

6哺乳动物资源

貉肉具有滋补强壮、补脾益肾、疗疳杀虫的功能。 狐肉具有补虚暖中、安惊定神、解疮毒的功效;肝有明 目、息风定痫的作用。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的功效;骨有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獾油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润燥生肌的功效。鼬类肉有解毒杀虫、通淋 缩尿的功能。灵猫香有辟秽、行气、止痛的功效;肉有 滋补、暖胃的功能。豹猫等的骨有消瘰疗疮的功效;肉 有祛风除湿、解毒疗疮的功效。 鳍脚类的睾丸和阴茎有补肾、壮阳、益精的功效。 驴皮熬制成阿胶,有滋阴补血、润肺、止血、安胎 的功效,睾丸及阴茎有壮阳的作用。
七、装饰、工艺用资源
头(角)、狍头(角)、牛头(角)、羚羊头(角)等都是 富有大自然气息的高级装饰品和工艺品,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 收藏极品
第二节 我国的哺乳动物资源
一、哺乳动物资源概况
世界哺乳动物统计

21 20 21

129 137 131

991

文献与作者
4008 A World of Mammalian Species (Corbet & Hill 1980)
穿山甲的鳞片有消肿止痛、搜风活络、通经下乳的 功效;肉有杀虫、行血、攻坚散淤、滋阴、清热解毒的 功能。
鼠兔的粪便称草灵脂,具通经祛淤的功能;兔类的 粪便称望月砂,有解毒、杀虫、明目的功能,肉有补中 益气、凉血解毒的功效;血具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催生引产的功效;肝脏有补肝明目的功效、骨有平肝息 风、除烦止渴、杀虫疗疮的功能。皮毛有活血化淤的功 能。
野猪、黄羊、斑羚等均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 资源,在局部地区资源量丰富,如20世纪50~60年代,内蒙 古每年猎取的黄羊在 60万只左右。如果保护得当,合理进行 利用,可以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统计》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课题解析】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教学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1 / 11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五,【教具准备】六,【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参加运动,更喜欢看运动会,咱们今天就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一: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生二:有哪些比赛项目?生三:我想知道小猴有几只?【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蜻蜓是昆虫中的一类,它们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

在中国,蜻蜓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物,我们特此编写了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一、种类与分布中国蜻蜓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0余种。

这些蜻蜓主要分布在江河、池塘、溪流等水域附近,涵盖了多种生态环境,如山区、平原、沼泽、湖泊等。

一些常见蜻蜓如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等,在国内分布广泛,而一些稀有种类如中华长臂蜻蜓、玉带蜻蜓等则分布在特定的区域。

二、特征与习性1、红蜻蜓:红蜻蜓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蜻蜓,翅膀长而薄,具有明显的红色和黑色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河畔、池塘和溪流附近飞翔。

2、黄蜻蜓:黄蜻蜓是一种小型蜻蜓,体色为鲜艳的黄色或橙色。

它们喜欢在日间活动,常在花朵或树叶上停留,以蚊虫为食。

3、蓝蜻蜓:蓝蜻蜓的体色为蓝色或绿色,翅膀上有银色的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水边或树丛中飞翔。

以上仅是中国蜻蜓中的三种典型种类,实际上,蜻蜓的种类和特征非常丰富,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保护价值。

三、保护意义蜻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以蚊虫为食,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它们的幼虫也是水域中的重要滤食者,能够改善水质。

此外,蜻蜓还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良好实验材料,对于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对环境的破坏,蜻蜓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保护和恢复蜻蜓栖息地、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公众对蜻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等。

四、总结中国蜻蜓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蜻蜓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为这些美丽的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分类结果)

知识梳理
例 2:统计图形的个数。
图形
个数
2
1
10
3
知识梳理
例 3:把下列的图片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并填入表格。
分发一: 分发二:
个数 个数
笑脸 4
黄色 3
哭脸 3
灰色 4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 不相同。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 是简单的统计表。
课堂练习
1.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名称
学习用品
生活用品
橡皮、铅笔、地球仪、尺子、书、 梳子、毛巾、吹风机、
铅笔刨、文具盒
镜子、牙膏、牙刷
课堂练习
2.下面是动物园里集中动物的数量。
(1)动物园里,( 猴子)最多,( 熊猫)最少。 (2)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 18 - 9 = 9
6
6
课题引入
(3)按大人和孩子的标准分类: 大人:
小孩: (4)按男、女的标准分类:
男: 女:
教学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数量
3
3
2
知识梳理
知识点: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 例 1:分一分,数一数,填入表格。
图形 个数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3
3
2
2
【解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确定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并完成表格。
课堂练习
3.分类统计图形,完成统计表。
方法一: 方法二:
形状 个数
颜色 个数
圆柱 3
深色 2
长方体 2 灰色 3
正方体 2 白色 2

4.3节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3节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吸气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B 吸气 纱布 吸气 纱布 水 C D 吸气
纱布 酒精
浸润的 棉花
四.方法步骤:
1、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如何? (一)提出问题 2、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如何? 3、不同时间/空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如何? 1、准备: (二)制定计划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2、取样:
(三)实施计划
3、采集小动物: 诱虫器取样; 简易采集法(镊子、吸虫器) 4、观察和分类: 5、统计和分析: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6、结论: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原理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 2.调查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3.采集小动物的方法: 诱虫器采集法;简易采集法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三.用具: 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等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例: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 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 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若要 D 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 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分类统计".《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本节课教学教材94页的例题,完成95页"想想做做"第1、2题。

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场景图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

之后教材提出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从而很自然地想到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和参加两项比赛的动物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看到不同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是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是为了不同分类而不同分类。

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材呈现了两张统计表,一张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一张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后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安排学生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

同时让学生分析从每张表格中知道了什么,即学会简单分析数据的方法,又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

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分类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