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06章学习动机题库

心理学第06章学习动机题库
心理学第06章学习动机题库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A、创造性任务

B、常规性任务

C、偶发性任务

D、艺术性任务

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高级学习动机

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

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

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

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

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

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

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

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

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

1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下列不属于内归因的描述是()。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失败发生在彻底放弃之后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性格决定命运

13、七岁之前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A、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能力

B、喜欢把自己的成就与别人进行比较

C、认识到能力与努力呈负相关

D、具有不现实的积极自我知觉

14、皮亚杰提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智慧来源于动作”,这个论断是以下列哪种心理品质为前提的()。

A、自信心

B、责任心

C、好奇心

D、同理心

15、学习内容难度的设置最好应参照以下哪一标准()。

A、学生学习兴趣

B、学生的主观意愿

C、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D、学生的学习成绩

16、外部诱因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对学习动机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指()。

A、学习动机水平提高

B、内部学习动机降低

C、学习动机水平降低

D、外部学习动机提高

17、学习内容难度的设置最好应参照以下哪一标准()。

A、学生学习兴趣

B、学生的主观意愿

C、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D、学生的学习成绩

18、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外语,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一般动机

D、间接动机

19、下列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0、下列哪句话能反映“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思想()

A、“棍棒出孝子”

B、“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让孩子跳一跳,才能够得到”

21、判断下列那句话是正确的()

A、外部动机是持久的学习动力之源

B、学习动机不存在个体差异

C、外部诱因使用不当会损害内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是不能培养的

22、当前至少有十项研究表明,为得到玩具而活动的儿童,为获得好成绩而学习的学生,为赚取金钱而工作的成人,都避免挑战性行为。这一现象表明()

A、人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

B、奖励阻止了冒险性行为

C、当前社会多数人在追求声色犬马的满足

D、这些人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

B、应当尽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

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24.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25.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26.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2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2、榜样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

A.榜样的行为非常高尚 B.榜样与学习者有很多相似性

C.榜样的特点突出 D.榜样值得信任

3、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4、反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其使用技巧在于( )。

A.及时 B.经常

C.具体 D.准确

5、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奖金 B.荣誉 C.表扬 D.行使特殊权利

6、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包括()。

A、设置悬疑

B、引发认知冲突

C、给予犯错的机会

D、引起争议

7、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8、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结果。下列属于竞争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是()

A、思维僵化

B、压力过大

C、习得性无助

D、人际关系紧张

9、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结果。下列可以避免竞争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的策略包括()

A、竞争方式多样化

B、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

C、提倡多种形式的合作

D、提升学生竞争能力

10、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项目包括()

A、自主需要

B、好奇心

C、关系需要

D、成就感

11、动机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A、诱因

B、责任心

C、趣味

D、内驱力

12、价值期望模型包含()

A、动机

B、期望

C、思维

D、价值

13、如何才能做到奖励不仅仅为尖子生而设()

A、每个学生应该都有平等的获得奖赏的机会

B、让学生知道自己只要投入适当的努力,都有可能获得奖赏

C、奖赏的设置强调自我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D、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奖励标准

14、能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策略()

A、增强学习自主性

B、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C、设置高诱惑力的奖励

D、对学习结果给予合理的反馈

15、根据内驱力的成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A、认知动机

B、自我提高动机

C、附属动机

D、辅助性动机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学习动机的价值期望理论并举例说明。

2、学习动机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

3、请列举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至少5条)。

4、请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1.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惩罚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没有任何关系

五、论述题(15分)

1.为什么说外部学习动机不可靠?外部学习动机损害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外部奖赏?

2.作为未来教师,你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合理地运用竞争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结合教学实际或具体实例,谈谈学习榜样的影响力受榜样自身哪些特点影响。

4.内部学习动机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等特征。请结合所学心理学知识,请谈谈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方法都有哪些?

六、案例题(每题15分)

1.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当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巴砸其他同学时,就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下。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同学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并对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这颗糖奖励给你”,学生惊疑不定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对学生说:“你用泥巴砸人时,我制止你,你立刻就停止了,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的接过糖。然后,先生又掏出了第三颗糖,对学生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巴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我也要奖励你。”这时,学生已经激动得留下眼泪,说:“校长,我知道我错了,我砸得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感动的磕磕巴巴的跟陶先生说出心理的感受。陶先生笑了。从口袋中掏出第四颗糖,对

那个学生说:“这颗糖奖励给你,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好了,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请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故事”谈谈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 小明最近很苦恼,这次期末数学考试只考了50分。他觉得这次考试题目很难,而且他非常重视这次考试,数学考试时很紧张,一段时间内脑袋“短路”的。他觉得自己考试那天早上没吃早餐也可能影响了水平的发挥。另外这学期新换了数学老师,他感觉自己不太适应这个新老师,这可能影响到了他数学的成绩。与此同时,他也感觉这学期自己数学学习没以前那么投入了,不常去摸数学课本,做数学题。另外,小明的朋友说小明这学期的运气很“背”,总是到处“碰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时候连身边的朋友都受了牵连。

小明的期末总结里发了一通牢骚,经验教训没能总结出几条,郁闷的心情倒是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班主任,应如何诱导小明能让他增强后继的数学学习行为,请结合归因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 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 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 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 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 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 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 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 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 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 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 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在人生道路上自 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带孩子的妇女或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 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 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不能只靠自动装置来解决。当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动机在普通心理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章,在心理学考研中,经常会出考点,在教育心理 学中也会涉及。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体育心理学试题AB

体育心理学试题A B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 抑郁、承认。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

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C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A ) A不平衡B平衡 C放大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 A 否认B愤怒 C 抑郁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D )A直接B间接 C没关系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C )& A意志B自尊 C控制点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B )A否认B升华 C投射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二、选择 C 1、1979年在()举行的第()届全国心理学术年会上,设立了体育运动专业分组,这是我国体育运 动心理学第一次学术会议。 A天津、二 B上海、三 C、天津、三 D、上海、二 D2、第一世界大战后,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是()。 A、顾拜旦 B、亚里斯多德 C、巴斯 D、科曼.格里菲思 A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冯特 B、科曼.格里菲思 C、特里比特 D、汤姆斯 B4、( )年,科曼·格里菲思出版了《训练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A.1924 B.1926 C.1925 D.1927 A5、ISSP 是( )的简称。 A.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B. 心理学会 C. 体育心理学会 D. 中国运动心理学会 C6、1913年在()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专门会议,体育运动心理学进入了科学的行列。 A、萨马兰奇 B、基拉宁 C、顾拜旦 D、尤伯罗斯 A7、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为()。 A、1979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2年 三、判断×√ 1、我国体育心理学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60年代末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体育心理学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60年代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 诞生。() 3、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只包括对生物属性的作用和影响。(×)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名词解释 1、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20分) 自我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即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信仰、情绪以及行为方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核心性和多维性。 应激:也称“压力”,它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直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二种主要成分。 心理耗竭:是指由于长期暴露于应激环境、个体无法对其有效应对,从而出现的过度心理疲劳和自身资源损耗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 心理疲劳:是过度训练(心理生理应激)的反应,是一种运动员难以保持正常训练和成绩的状态,并表现出某种回避应激的倾向。 过度训练:是指对训练压力的一种不适应的反应,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生物反馈训练:是在电子仪器帮助下,将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生物电活动加以放大,放大后的机体电活动信息以视觉(如仪表读数)、听觉(蜂鸣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主体得以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并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凝聚力:反映群体在追求其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形成四个维度:群体任务对个体的吸引,群体社交对个体的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群体社交一致性。 二、选择(5题,10分) 1. A 采用多维度的心理测验方法研究美国某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A.Morgan B.Griffith C.Auwede D.Richelson 2.16PF个性测验量表属于 B 量表。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指的是( )。 (分数:2.00) A.本能 B.动机√ C.情绪 D.能力 解析: 2.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分数:2.00) A.麦独孤√ B.詹姆斯 C.赫尔 D.弗洛伊德 解析: 3.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唤醒理论认为,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 )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分数:2.00) A.低等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等强度 D.任何强度 解析: 4.有意识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 (分数:2.00) A.目标 B.坚定 C.动机 D.意志√ 解析: 5.军事指挥员、飞机驾驶员及汽车司机的当机立断,能及时排除险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们的表现属于意志的品质中的( )。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解析: 6.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指的是意志品质中( )的表现。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解析: 7.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 )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 (分数:2.00) A.30% B.50%√ C.70% D.90% 解析: 8.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 )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 (分数:2.00) A.奖赏额度与所需的努力 B.成功的机会 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 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 解析: 9.激发动机的直接原因是( )。 (分数:2.00)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刺激 解析: 10.从本质上说,赫尔的动机理论与( )的理论十分相似。 (分数:2.00)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铁钦纳 D.缪勒 解析: 11.“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分数:2.00)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解析: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 (分数:2.00)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1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分数:2.00) A.诱因√ B.需要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体育心理学试题新编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 A ) %%% D. 60%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对)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C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A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B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C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B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B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7 C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D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对)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对)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指向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体育活动的结果,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

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

填空: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的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2)成绩目标定向 3、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二、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 4、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维持、强化。 5、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 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6、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景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7、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是由格里菲斯创建的 8、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 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动机的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0、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可控制的维度、稳定性维度 1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 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2、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1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有: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14、教练员的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名词解释: 1、目标设置: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 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 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 组合与精巧安排 4、冰山剖面图: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5、自然性影响力: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6、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7、心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8、交往凝聚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的交往的程度。 任务凝聚力: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的努力程度 9、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和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目标定向: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12、认知运动能力: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注意等。 简答: a)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4、其他因素 b)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原因?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习题集单选Word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第三章运动兴趣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 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运动需要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 技术基础 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 D. 物质兴趣 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1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A. 乐趣 B.有趣 C.直接兴趣 D.物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 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A. 驱动 B. 引诱 C. 阻碍 D. 定向 3.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 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5. 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7. 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8.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