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识

合集下载

汉语言毕业论文: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汉语言毕业论文: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目录摘要 (1)Abstrct (1)关键词 (1)Key Words (1)一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2)二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3)(一)成长经验 (3)(二)弑父情结 (5)(三)“身体写作” (7)三陈染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哲学思考 (8)(一)“超性别意识” (9)(二)孤独意识 (9)(三)自省意识 (11)结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释 ..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5)在守望中独舞——浅谈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陈染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本论文从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切入,将陈染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归纳梳理,从成长经验、弑父情结、“身体写作”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进而得出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即:“超性别意识”;孤独意识;自省意识。

[Abstrct]:Chen Ran 20th century 90's women's literatur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 writer, his work has shown a distinct feminine consciousness.This paper from the New Literature cut into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novel by summing up the sor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rowing up, patricide complex, "Body Writing" discusses the three levels to start, then come to philosophical sense thinking, namely: "Gender Awareness"; solitude; introspective awareness.[关键词]:陈染;女性意识;“超性别意识”;孤独意识[Key Words]: Chenran;Feminist consciousness; "Gender Awareness"; lonely awareness;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性作家中,陈染是比较富有个性的一位。

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现实可能性

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现实可能性

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 Vol. 32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0 ──────────基金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08009)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吴春(1980-),女,海南万宁人,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女性教育。

-58-超性别意识写作的现实可能性吴 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摘 要: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超越单一的性别视角,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感情。

探寻中国女性写作中的超性别意识的产生及意义,并探讨了当代女性写作中实践超性别意识创作现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女性写作;性别意识;超性别意识;现实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 I 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3-0058-03On the Possibility of Ultra-Gender Awareness WritingWU Chun(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1450, China)Abstract: The ultra-gender awareness writing suggests writers to surpass the unique gender view in order to focus on the common problems of human being and to express their common feelings. It explores the emerg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ultra-gender awareness of Chinese women writers and studies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ultra-gender awareness writing.Key words: women’s writing; gender awareness; ultra-gender awareness; possibility女性写作之所以区别于男性写作,是由于它是一种具有性别意识即具有女性性别意识的写作,也就是强调女性作家在创作中应该铭记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身份。

论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论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论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引言20世纪90年代是当代文坛的全面繁荣时期,而这一时期中的女性作家创作,也在当代文学领域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染是崛起的当代女作家中比较富有个性的一位,其大部分创作被评论界视为“女性主义”作品。

陈染以其“勇敢大胆的文本实验精神、女性个人体验的独特视角、真挚严肃的创作态度和神秘奇诡、富于象征、隐喻的写作风格”,[1]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陈染认识到女性在男权阴影笼罩下那种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女性的独立和胜利必定要通过反抗男权文化来实现。

这种观念反映在她的私人化写作中,表现为陈染一反塑造男性形象的传统模式,男性至高无上的地位被颠覆。

她笔下的男性形象显得扁平而又抽象,逐渐消磨和丧失了男性特质,趋向弱化和符号化。

陈染企图以此来瓦解象征男权文化的秩序和观念,完成对男性中心的否定和反抗、抨击和拆解。

因此,男性形象在她的小说作品中要么是“历史缺席”,要么是“完全退场”。

[2]前者表现为男性无力在与女性对等的位置上承当其应有的角色,从而使女性对面的男性席位长久地成了一个虚席;而后者则表现为男性不再被女性需要,女性拒绝男性承当任何的角色,男性已完全退出了两性共存的常态生活,独留女性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中心,男性的席位被完全撤消了。

如果说“历史缺席”是男性正在进行的退场,那么“完全退场”则是男性已经完成的退场。

这两大类男性形象在陈染的小说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残缺,残缺是“相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健全人格的人” [3]来说的。

那么男性形象的残缺,也就是男性在独立个性与健全人格上的缺失。

本文将对陈染小说中的“历史缺席”和“完全退场”这两种男性形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结合对男性形象残缺这一特点的分析,力求开拓陈染小说研究的新视角。

一、“历史缺席”的男性形象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男性形象的强势,在多个方面呈现出一种“历史缺席”的生存状态。

男性的“历史缺席”具体表现为男性在家庭关系中被排斥、孤立;男性在两性关系中沦为女性性欲发泄的工具;甚至男性自身也丧失了作为人的个性,缺乏内在的精神品格,沦为了一个符号。

陈染小说中的灵肉冲突及其悲剧性

陈染小说中的灵肉冲突及其悲剧性

陈染小说中的灵肉冲突及其悲剧性作者:吕静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7期内容摘要:陈染作品中遍布灵肉冲突以及灵肉冲突导致的悲剧宿命。

笔者将参照性别分析、文本分析,审视陈染作品中的灵肉冲突及其悲剧性。

并认为其作品中的冲突是陈染灵肉和谐理想与现实矛盾所致;其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小说结构、叙事话语与同性之爱三个方面。

关键词:陈染灵肉冲突悲剧性别分析文本分析一.灵肉和谐理想下灵肉冲突不可逆转陈染在《超性别意识》中说道:“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目前基本上是男权的世界观和规范,由于社会角色、压力以及对手的竞争,男人在整体上比较女人相对而言要虚伪一些,因为他们要更多地去面对征服这个肮脏的世界。

”陈染指出“有时,在恋爱中男人比女性更多一些虚伪”,“看不到这一点,是女人的悲剧”,正是看不到致使一场场感情在灵与肉的冲突中上演不久便戛然而止。

陈染创作的第一个丰获期(1986-1994),发表作品主要有《人与星空》、《孤独旅程》、《世纪病》、《定向力障碍》、《消失于野谷》、《纸片儿》、《与往事干杯》等。

这些小说的共同点在于每一篇文本中都有一个与女主人公相依相恋的男性,他们都是作者对理想之爱正反两方面的表达。

女性意识不到男性在恋爱中的虚伪,理想与实际短暂苟合、灵肉分裂冲突。

“我”与笔挺,“我”与流浪人,“我”与山子,“我”与老奈,其中,我与老奈、H是反面的表达。

“我”与老奈和H之所以貌合神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与他们世俗的生活方式不能相容。

正如陈染所说:“我的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女主人公,他们看不起某一种自以为了不起的男人”,灵肉冲突可见一斑。

在其小说《空的窗》中,女主人公渴望与男人在肉体结合之中,心灵也深挚地结合。

灵与肉的和谐统一似乎是女性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她得不到满足,于是采取闭上眼睛想象她的情人如何优秀来满足自己。

这种灵肉无法契合而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无奈又悲凉。

在陈染创作的第二个阶段(1995-1999)里,《无处告别》中有一个例子: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女人爱上了一个男气功师,她满怀真情,最后发现自己只不过充当了气功师的试验品。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孤独与逃离_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

2005年11月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v. 2005第23卷第4期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4孤独与逃离:陈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析蒋丽(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9)是主人公们在不同时空中的共同体验,是小说文本中的一种弥漫性的生存氛围。

隔绝的空气阻碍着人们自由的呼吸。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主人公们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中,不仅生存个体之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而且甚至还彼此提防、窥视、诅咒着。

这种孤独来源于个体生命对现实的生存世界的真切体认,源于女性生存现状的困惑与痛苦。

她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在饱经生活的磨难和世事的沧桑之后,洞穿了日常烦忙背后的空虚冷漠,鄙薄不满但却无可奈何,在现实中又经历了痛苦铭心的亲情、爱情、友情后,又感到更加巨大无际的孤独。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内心世界都无法满足她,她只有孤独地逃离世俗的喧嚣、卑劣和丑恶,退守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中图分类号] I207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7-05[摘要]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她以边缘人的低调自觉远离中心,执着地探索作为弱势人群的生存地位。

通读陈染文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

孤独,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她寻找精神家园的艰难旅程的尘埃落定的诗性表达,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陈染对人生哲学意义的思考和顿悟。

陈染的在陈染的小说中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孤独者家族,其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几乎是孤独而封闭的,如肖倪拗拗、黛二、孤独”““孤独”意识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2936 (2005) 04-具有形而上的启发性。

陈染研究述评

陈染研究述评

研究述评需要与研究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 , 等待关于对象 的认识具有足够系统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之后 , 后来学者在进入这一课题时 , 针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 , 评述前人的研究得失, 并进一步 确立 自己的研究角度。 目前陈染研究 的尴尬境地在于学界都意识到 了其 独特价值 , 但是还没有研究专
二、 孤独意识 早在 19 94年, 汪政、 晓华即将陈染小说的主题界定为孤独。他们采用存在 主义的理论介入这个陈

6 8・
染前期作品中的核心概念 , 认为“ 孤独存在于关系之中, 只有在个体与社会 与他人的交往之 中才体现出 来, 当个体无法或不愿进入社会和他者 , 而社会和他人也无法进入个体生活和内心世界时 , 孤独便产生 了。陈染的小说正是通过个体与社会 、 他人的多种关系的描绘来揭示个体 的孤独的。 C] ”1 接着作者又将 O 陈染笔下那个忧郁奇绝的文学世界中的个人与社会 、 个人与他人的关 系以及个人主体 内心的精神状态 条分缕析一番 , 并进一步分析 出陈染正是因为将 自己的生存体验汇入 了作品之中, 所以这种孤独也是 陈 染 自 的写作方式。 身 蒋丽认为这种弥漫在陈染作品中的孤独气氛同时也是她笔下系列人物的精神状态 , 这些女性人物 在家庭 、 情爱 、 两性中遭遇 了挫折与不满 , 另一方面转 向个人内心 , 开始心灵的远游 , 回忆 、 臆想、 梦魇成 为她们主要的意识活动 , 虚无感和幻灭意识也随之如影随形 。陈菡蓉捕捉住 陈染 由于这种孤独所形成 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叙事动力 ,倾 听 自我是陈染独具的写作姿态 , “ 一种孤绝的倾 听化作 了奇特诡异 的想 象和茫然无告的追忆 , 构成 了心灵文本的肌理。重要的不仅是 自我讲述的内容 , 而是倾听和回忆的方式 和情态。 H 也有学者分析陈染作 品中孤独意识 的成 因, ” 吴红光、 熊华勇的《 陈染孤独之原因论析》 从 ¨ 外在个人心路和身路历程和内在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来进行分析 。并认为陈染 的这种孤独是必然的。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
她们不断地“寻找与逃离”,竭力反抗传
统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规范,进行
着精神的追逐与流浪,从而也将自己置
于极为苦痛的境地。
在陈染的小说文本里,幸福与快乐
与主人公是绝缘的,由于过去的偏执压
抑,沉溺于个人冥想,且长期为紧张、焦
虑、忧郁等负面情绪所困扰,她们的心理
常呈现出病态的表征。《另一只耳朵的敲




论陈染小说人物的心理困境案
陈染执拗,这从她
!"年代以来在中
国文学主流之外的边缘小道上的孤独行
走可见一斑。陈染的主要作品多发表在
#"年代,在这些作品中,陈染执拗地以
类型化的人物与故事表达知识女性的个
体体验与感觉,展现女性矛盾重重的内
心世界,创造出颇具精神分析意味的独
在梦幻中将父亲变成囚犯,并亲手用剪
刀剪坏父亲的新毛料裤子。与此同时,
“我”又异乎寻常地渴望一个真正的父
亲,他宽厚、温情,能够给我以心灵的依
赖。在不同作品(如、
《与往事干杯》《巫女
与她的梦中之门》、《私人生活》等)中,
“我”的初恋对象无论在年龄、外形与性
格上都与父亲相似,还有《嘴唇里的阳
父的场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味——
—女性
人格构成中“恋父”与“恋母”的并置。在
残缺的家庭中,母爱浸润着女儿成长,两
人相依为命度过漫漫岁月,但表面的契
合下隐藏着无休止的心灵战争,母亲失
去伴侣而缺乏异性情爱,注意力和情感
$%
都倾投在女儿身上,也要求女儿同等回
报,这就使母女间的生活显得异常尴尬
感的慰藉成为生命中的重要依托,以至

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识

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识

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摘要: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超越单一的性别立场,站在“人”的立场上写作,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情感。

超性别意识是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大潮流。

作为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代表的陈染,在创作上显现的独特风格,是文学界的一大风景。

陈染首先提出超性别意识这个概念,那她作品中是否真正实现了超性别意识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独树自己的意识观念。

分析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超性别意识这一概念,实现它的未来意义。

关键字:陈染超性别意识双向视觉双性同体双性和谐Abstract: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writing, refers to the writer, beyond a single gender position, sta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person" of writing, focus on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human" express "person" mutual feelings. Super gender awareness is a big tide female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ninety 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male writers in the ninety s, Chenran vividly recounts modern people's perplexities, appeared on the creation of the unique style, is a great landscape in the literary world. Chenran's first super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concept is put forward that whether she works really realize the gender? The study of this problem, can help us to analyze female writer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dopt what kind of way to the tree concept of their own. Chenran's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gender consciousness, help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concept, realiz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future.Keywords:chenran gender consciousness two-way visual bisexual consubstantiality harmony between 前言:超性别意识一词最早出现在陈染的《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摘要: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超越单一的性别立场,站在“人”的立场上写作,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情感。

超性别意识是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大潮流。

作为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代表的陈染,在创作上显现的独特风格,是文学界的一大风景。

陈染首先提出超性别意识这个概念,那她作品中是否真正实现了超性别意识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独树自己的意识观念。

分析陈染笔下的超性别意识,有助于准确理解超性别意识这一概念,实现它的未来意义。

关键字:陈染超性别意识双向视觉双性同体双性和谐Abstract: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writing, refers to the writer, beyond a single gender position, sta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person" of writing, focus on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human" express "person" mutual feelings. Super gender awareness is a big tide female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ninety 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male writers in the ninety s, Chenran vividly recounts modern people's perplexities, appeared on the creation of the unique style, is a great landscape in the literary world. Chenran's first super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concept is put forward that whether she works really realize the gender? The study of this problem, can help us to analyze female writer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dopt what kind of way to the tree concept of their own. Chenran's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gender consciousness, help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concept, realize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future.Keywords:chenran gender consciousness two-way visual bisexual consubstantiality harmony between 前言:超性别意识一词最早出现在陈染的《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

陈染这个一向被冠于“私人化”写作的作家一直提倡超性别意识的创作方式。

超性别意识这个概念提出前后,在相关理论的见解上,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

陈染这个女性作家,在理解和贯彻这个概念时所呈现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女性作家试图超越单一的性别立场,站在女性立场又希望超越这一立场所做的努力。

但在贯彻超性别意识过程中,陈染还是不自觉的以一个女性的细微感觉来写作,全然用写“我”来写“人”,这样的创作方式是否是超性别意识的体现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超性别意识的概念“超性别意识”这一新词虽是由陈染首先提出,但这一新词的概念却早就有人做过论述。

其他女作家和评论家曾在不同角度表达过类似观点。

铁凝在谈及她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时曾说:“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的女性的目光。

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觉或者叫做‘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当你落笔女性,只有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靠。

”铁凝在这里提出的“双向视觉”“第三性视角”和陈染所提出的超性别意识有着共同之处,但铁凝在这里仅仅只是强调了在写作或赏析文本时所采用的价值取向。

她强调了要跳出纯粹的女性目光的束缚,她不愿站在狭隘的女性立场上,而是以超越性别意识、淡化或隐蔽女性意识,以与男人同样的胸怀和视角来看待世界和文学,真正与男性作家站在同一个高度上对话,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她的这种超越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所以我是站在这个前提下去理解超性别意识的。

王宁在《“私人化”写作的超性别意识》中,以陈染、林白等作家的私人化写作来理解超性别意识。

他在论文中写道:“‘私人化’写作是超性别的,它以‘性别’为基础实现了性别之后的独特的人性关怀。

”徐坤也曾说”女人写作,其实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这是很苦的。

我之所以采取一种超性别的叙述视角,也是这方面的考虑。

”笔者认为,王宁和徐坤所理解的超性别都是是站在一个女性立场上,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徐坤将女性置身于一个与男性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她理解的超性别意识或许也仅仅只是女性创作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寻找立足点的一种手段。

而王宁将“私人化”写作方式归为超性别意识创作的一种表达,在笔者看来也是有失偏颇的,他分裂了个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割裂了“女性”与“人”的关系。

我这里的“人”并非仅仅指“男性”而是普遍意义的“人”。

后来,陈骏涛对超性别意识这一概念做了较为明晰的界定:超性别意识是以性别意识为前提的,是性别意识的一种提升,一种升华,并不以抛弃性别意识为代价。

由陈骏涛对超性别意识的界定中,我们知道,要超越性别首先要明确性别意识,笔者认为这里的性别意识应该既指男性性别意识,又指女性性别意识,明确这一概念之后才能理解,真正的超性别意识并非仅仅指超越某种性别,而是置身“人”的高度,在这个基础上超越后所达到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超性别。

陈染在《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表达了她对超性别意识的三个角度的理解。

第一个角度是情爱方面,她指出“我的想法是,真正的爱超于性别之上”,这里讲的实际就是一种同性爱,在其作品中体现的是描写同性之间特殊的情谊。

第二个角度是指“一个作家只有把男性和女性两股力量融洽地在精神上结合在一起,才能毫无隔膜地把情感与思想传达得炉火纯青地完整”的这种把两性融合起来的写作姿态。

第三个角度是指“一个具有伟大人格力量的人,往往首先是脱离了性别来看待他人的本质”的这种超越性别的欣赏人的方式。

陈染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述的对超性别意识的理解是较为完整的,我们从她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她所理解的超性别意识其实是对伍尔夫“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的继承和发展。

在在写作姿态上,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是一致的,都认为在一个作者的的身上得具备男性和女性的气质。

但陈染在情爱观上,利用超性别意识来证明同性恋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她对这一概念赋予的新内涵。

但从她的理解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她在情爱的理解还是站在女性立场上,但也可以看到她在欣赏人的方式和写作姿态上都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的超越。

笔者所理解的超性别意识与陈染所理解的超性别意识存在着差异,同时陈染作品中对超性别意识的体现与她在《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所理解的也呈现出复杂性。

二、陈染作品中的超性别意识正如陈染自己所说的“我努力在作品中贯穿超性别意识”,在作品中贯穿超性别意识并非那般简单。

在谈及陈染超性别意识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不得不说到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零”。

陈染自己说:“‘零’就是没有,没有束缚,也没有对抗,这里的‘没有对抗’并不是真的不对抗,而是一种用否定存在的的姿势,来捍卫自己。

实际上这是最为彻底的对抗。

就如同人们可以说服一个与你争论的人,但无法说服一个对你沉默不语、甚至对你面带微笑的人一样,她已经不屑与你争论或对抗了,她太清楚自己坚守的是什么。

她自己是零,零是自由状态。

同时‘零’还具有很大的拒绝性,所有的价值体系都不肯接受。

”[1]“零”的这个状态其实就是陈染自己的状态。

她有自己的另一套价值体系,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她自己依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去写作,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识便是她自己概念中的超性别意识。

若陈染能够真正意义上处于“零”的状态,她作品中所体现的超性别意识就不会如此复杂了,但她的作品里“零”的状态也是处于游离状态,并非一直贯穿其中。

因此,陈染作品中所体现的超性别意识与她在《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所理解的超性别意识存在着同一性和矛盾性。

(一)同一性在超性别意识控制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爱观?我觉得应该是不同于世俗观念里的普通的情爱观。

陈染作品中所体现的情爱观确实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理解的情爱有所不同,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在她的《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所阐释的理论性的情爱观念和她作品中所表现的情爱观念有[1]荒林.《文本内外——陈染访谈》[M].《花朵的勇气——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的女性主义批评》[C].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213页.着一致性,她在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展示了她的情感倾向。

具体表现如下:1.爱情在笔者看来,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只是不同于世人通俗的爱情观,并非仅仅只是异性恋。

她作品中不经意流露的同性恋倾向是她所理解的爱情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她在超性别意识控制下所表述的爱情观有异性恋也有同性恋。

虽然在她作品中同时存在着这两种爱情,但作者更侧重描写同性之间的恋情。

陈染自己在《超越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中所写的:我的小说中写过不少爱情——异性恋。

但我小说中的爱情,大多是不完美的,痛苦,人格分裂的,甚至卑劣绝望的。

[2]陈染作品中的异性恋似乎确实如此。

她在《私人生活》中描写倪拗抝与T老师之间的关系,或许算不上是真正的异性恋,而是一个已经发育完全的女性受到成熟男性“性”的诱惑而结下的莫名其妙的关系。

但作者描写倪拗抝与尹楠之间的是真实的异性恋,但这种恋情是痛苦的,是绝望的。

从她对待同性的态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另一种感觉。

她对同性有着与男性无法达到的亲密,这是她同性恋的一种表达。

在她的早期作品《空心人的诞生》中便讲述了一个试图逃离男人暴力与蹂躏的女人与另一个女人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感情故事。

同时在《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对T老师的厌恶与对禾寡妇依赖所形成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陈染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爱倾向于同性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