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雪莱的评价如何
雪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哪怕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西风颂的美
本诗构思于佛罗伦萨附近阿尔诺河畔的
一处树林中,并基本上在那里写成。那 一天狂风骤起,它温暖又爽人,收尽了 将倾泻为秋雨的氤氲水汽。不出我所料, 到了日落时分,暴风雨开始了,起先夹 有冰雹,还伴有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所 特有的声势浩大的雷鸣电闪
雪莱的家庭
雪莱的婚姻一开始就被他的敌人当作最好的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
“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 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 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 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 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 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 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 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A
sigh ----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 我叹息, 不再向我吐露气息;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 它静默无声 无所怨尤的命运,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 正和我应得的那 样一种无异。
I
消逝的美丽—雪莱
雪莱携玛丽(雪莱后来的第二任妻子)再度
拜伦、雪莱与济慈

拜伦、雪莱与济慈三位诗人的选篇都探讨了死亡、新生、爱情、自由等主题,探讨了死亡与爱情、死亡与革命、死亡与美等之间的关系。
拜伦与雪莱的激进思想,都体现了生命燃烧的一生,短短人生却留下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激情的岁月。
1.如早年都受到主流社会的抨击,拜伦在学生时代因出版诗集《闲散的时刻》(hours of Idleness)受到攻击,后来因此事引起轰动。
最后终因离婚事件被迫离开了伦敦,到意大利定居。
雪莱则是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因印发无神论的必然性(The Necessity of Atheism)而被开除。
也发生过离婚事件,也被迫离开了英国,也到意大利定居。
2.都坚持追求自由(freedom)和英雄豪情。
1823年7月,拜伦前往希腊,支援希腊人们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死于营地,比希腊人民奉为英雄。
3.强烈的政治和抒情意识体现了诗人的英雄豪情和儿女私情的完美结合,如课文选篇中的拜伦的两首诗。
She Walks in beauty一个姑娘的美丽,会是怎么样的?用哪些形容词可以描述?tender,soft, calm, pure, dear,sweet,peace,innocent.外在的美描述哪些部位?如眼睛(eye),头发(raven tress)(色调),脸庞(色调)(face),面颊(cheek),额际(brow),微笑(smile),容颜(aspect),心灵(peace)(mind and heart)1.What is the word as the central image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epoem?2.Would you like to analyze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part 2?3.The body narrative is apparent in this poem, so how do you thinkbody parts(what are they?) are narrated by Byron?4.除了对有形身体(body parts)的叙述,还有就是对无形的身体叙述。
论雪莱抒情诗的意象

引言“‘浪漫主义’这个术语来源于中世纪一个法国名词‘传奇’。
在法文、英文和德文中,‘浪漫的’这个词被先后注入了传奇般的‘仁慈的感情’、‘忧郁的思念’、‘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过去的缅怀’等等含义”。
[1]作为一种文学的艺术创作方法或是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对世界上各国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像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国家。
雪莱就是在这样的文学土壤里崭露头角和艰难成长起来的,他是英国文学史上与拜伦齐名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抒情诗音乐性很浓,诗歌语言丰富,节奏变化多姿,富有深刻而意义重大的内容……政治诗,锋芒针对英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有犀利的讽刺,也是一个满腔热情、满腔向往自由之情的号召,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为劳动人民的权利而斗争。
”[2]雪莱善用山川风物作为意象来象征性的或歌颂、赞扬或揭露、批判抒情对象,本文就试图从这些意象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叙述。
文献综述对雪莱的诗学思想与寓意、象征意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主要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批判家认为雪莱是“社会空想理论家”;而众多人则认为雪莱是“伟大的预言家”。
两种截然不同,对立的观点更是增添了人们对雪莱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决心。
但随着人们对他的诗歌的不断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几个国家的成功实践,人们更加坚信雪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
国内外都有较多学者对雪莱的诗歌做了深刻的研究。
雪莱的诗歌总是表现出对英国现实的批判和对反动势力的斗争,他醉心于柏拉图的社会空想理论,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并号召生活在痛苦中的人们也一起来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奋斗。
由于雪莱所想象的社会是一个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所以人们对他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褒贬不一:严厉的批判和高度的评价都有。
1.批判的观点在雪莱生前,人们对他的著名的《西风颂》和《给云雀》的评价是“比糟粕更坏的胡言论语”的“典范”。
“阿童尼”所得到的评语则是更恶劣的。
资产阶级评论界(罗塞蒂、勃朗宁、列米·德·古儿蒙、马修·阿诺德)极力把雪莱说成是无成果的理想家、幻想家、几乎是个神秘主义者。
《致云雀[英国]雪莱》读后感
![《致云雀[英国]雪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ae613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2.png)
《致云雀[英国]雪莱》读后感你好,欢乐的精灵!你绝不是一只鸟,你从天庭或天门倾吐你的怀抱,倾吐出无穷无尽不假雕琢的曲调。
你从地面跃腾,向上又复向上就像一朵火云一直飞进穹苍,歌唱中不断飞升,飞升中不断歌唱。
那沉没的太阳喷出金光夺目,照得云霞通亮,你在光海里漂浮,似一团无形的欢乐,奔上你的征途。
淡紫色的昏影在你周围消溶,你像一颗天星在白昼的强光中虽已隐没,我们听到你欢乐的迸涌。
像那银色的天体把枝枝利箭射来,纵然在晓色里它的灯光渐窄直至不见,我们仍感到天边有它存在。
整个天空、大地是你声音的回响,正如夜空如洗,孤云后的月亮洒下银雨,使整个天宇满溢清光。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有什么最像你?从彩虹的云朵落下晶莹雨滴,也不如你洒下的一阵阵韵律之雨。
恰似一个诗人沉浸于思想之光,用自发的歌吟感动世人心肠,激起世人从未注意的忧虑和希望;恰似名门闺秀独居琼楼深闺,在幽静的时候想把情心抚慰,教琴音荡漾闺房,像爱情一样甜美;像一点金色的萤火栖身露凝的幽谷,散出幽光淡色在人目不见之处——萤在花草间闪烁,花草却把萤遮住!又像一朵玫瑰,由一圈绿叶包围,遭到熏风蹂躏直到它的香味以过分的甜蜜把昏沉的飞贼灌醉;春雨清脆的音乐敲着闪光的草叶,雨滴唤醒的花朵,还有其他一切——清新、明朗、欢悦,都被你的音乐超越。
精灵或鸟,请教我你的美妙思想;我从未听到过对爱和酒的颂扬能倾吐出极乐之潮,如此神妙酣畅。
婚礼歌的绮丽,凯旋曲的豪华,与你的歌相比全成了空虚浮夸,我们能在其中感到某种隐隐的匮乏。
你欢歌如泉涌,是把什么歌唱?什么田野、波浪、山峰?什么天或地的形相?出自热爱同类,还是不知痛苦绝望?你的欢乐清新锐敏,不会感到倦怠;烦闷恼人的阴影不会向你袭来;你爱,而永不会尝到厌倦于爱的悲哀。
不论是睡是醒,你对死的真谛,一定懂得更深,非凡人所能梦及,不然,你的歌怎能流泻如水晶的清溪?我们前看后瞧,追求虚无之物;我们最真诚的笑,也含有几分酸楚;我们最甜的歌在把最苦的思想吐露。
拜伦雪莱济慈3人关系

夏天,与雪莱一起,邀请在英国受到迫害的李·亨特前来意大利,共同筹办文学期刊《自由人》。
7月8日,雪莱溺死于斯塔西亚湾。 拜伦火葬雪莱
济慈代表性的作品有:《恩底弥翁》(1818)、《圣阿格尼斯节前夕》(1819)等叙事诗,还有《夜莺颂》(1819)、《希腊古瓮颂》(1819)等颂歌。
拜伦和雪莱于1816年四月在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畔相识,雪莱的无神论和乐观主义对拜伦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8月,雪莱夫妇离开日内瓦。 1818年8月,雪莱来威尼斯与其相见。 秋冬之间,雪莱作《朱利安与马达洛》一诗,实际上是对拜伦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从拜伦尔后的作品和实际行动来看,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雪莱的批评。
如今我们再去那片墓地,绕过罗马最南边的城墙,可以发现墓地被石墙隔开分为两个区域,济慈被葬在老区的尽头,而雪莱则在新区的入口。至于去世时间不过相差一年的两人为何被远远隔开,或许只有那个安葬了他们的人才知道。
两年后,1824年,36岁的拜伦身染重病,死于希腊。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blogger/post_show.asp?PostID=18190562&BlogID=394620
现代的评论家多认为拜伦虽有一流的讽刺与叙事才华,但总的说来享受了与其才华不配的名誉。说他伟大,似主要不是诗文本身的缘故,因在所谓六大诗人中,他的文思较缺乏深度,用词、组句、织体的丰富性与文本的平衡感等也不如他人,后来,T·S·艾略特甚至说他对英国语言无任何贡献。其实拜伦无论在思路、意象或词语方面都曾以间接的方式仿效他所蔑视的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有时套用好友雪莱、甚至济慈的灵感,难免显出平庸。
我们注意到,那艘覆没了诗人生命的小船名为“唐璜号”,众所周知,《唐璜》是拜伦最出名的长诗,而他至死也没有完成这部巨著。
雪莱名词解释

雪莱名词解释
"雪莱" 通常指的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Percy Bysshe Shelley,他是19世纪初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类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和政治专制的关注。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西风颂》、《云》、《马尔科夫人的歌》、《希望之歌》等。
雪莱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如对自然的崇拜、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赞美等。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是一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被誉为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出对自然、人类、社会和政治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他的诗歌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如对自然的崇拜、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赞美等。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雪莱" 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Shelley 这个人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他的诗歌作品或思想。
例如,"雪莱式的浪漫主义" 可以用来描述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倾向,"雪莱式的自由主义" 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念。
"雪莱" 这个词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和思想遗产,对现
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珀西·比希·雪莱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写作风格又是怎样的

珀西·比希·雪莱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写作风格又是
怎样的
本文导读:
雪莱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美,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描写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的同时,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雪莱熟悉大自然,他把自然人格化、精灵化,在雪莱作品中,千年沉睡的山川、树林、鸟雀,突然间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仿佛成了人,而在这些人格化的大自然中站起来的个性解放的“人”,就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
在艺术上,雪莱完成了一个溶于伟大的自然的自我形象。
雪莱说“: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声音歌唱,以安慰自己的寂寞。
”他写遍“风花雪月”,经常出现的形象是山风、流水、飞鸟……而月下小舟的形象更是常为读者所忆及。
如在《致云雀》中,诗人写道:你好啊! 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波西、比希、雪莱,心的心”,这是雪莱生前为自己拟定的墓碑铭文。
铭文也是雪莱诗歌的总体概括。
他的诗是典型的心灵化了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雪莱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
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
因而雪莱虽然坚持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坚持纯洁博爱的观念,却被现实社会视为罪人。
由此可见,雪莱的死亡从现实角度看,是因溺水而死的意外;从精神层面看,雪莱的死是一种“自杀”行为,是对理想顶礼膜拜的仪式,是对丑陋现实的最深鄙视,更是对雪莱一直无法适应、却坚持反抗的现实社会的最后弃绝。
《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致云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云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云雀》教学设计1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四、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人对雪莱的评价如何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天才作家最终却在30岁时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中,让大家为之可惜。
在雪莱死后,有很多人对他进行过评价。
那么雪莱评价到底如何呢?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后人对雪莱的评价最有资格评价雪莱的人就是雪莱的第二任妻子玛丽。
因为在雪莱死后,他的很多作品都十分散乱,是由玛丽夫人整理出来的。
玛丽夫人并没有因为雪莱生前的浪荡花心而憎恨他,反而在雪莱死后终生未嫁。
玛丽夫人的余生都是为了自己儿子和整理雪莱的作品。
在玛丽夫人的努力下,雪莱很多诗歌都被整合为诗集出版,因此玛丽夫人是最有资格评价雪莱的人。
那么她对雪莱评价如何呢?
玛丽夫人认为虽然雪莱死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全人类的影响会不断增强。
而且玛丽夫人认为雪莱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幸福、和平与善的源泉。
在中国也有很多知名作家对雪莱作出评价,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郭沫若在《<雪莱的诗>小引》中提到雪莱是他最敬爱的诗人,是自然的宠儿,也是革命思想的健儿。
徐志摩在读完雪莱的诗集后认为就像是听到了绝妙的音乐。
他认为雪莱的诗歌里的文字是有灵魂的。
在国外,马克斯和恩格斯都曾夸奖过雪莱,尤其是恩格斯还因为
雪莱语言希腊独立而认为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
雪莱的主要作品介绍从1809年雪莱十七岁开始写作品以来,他的作品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1822年他死去。
这期间,无论是小说、论文还是散文等,每一年总会有相应的作品出版,尤其是诗歌这一块,他真的是每一年都有作品。
具体来讲,雪莱作品有哪些呢?
在雪莱的诸多作品中,最有名的就要算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这部作品是他在1819年完成的。
当时的雪莱创作这篇诗剧是因为被欧洲的黑暗统治给激怒了。
当时的整个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全部都笼罩在神圣同盟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
虽然雪莱出生贵族,但是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地辛苦和艰难,所以他决心为欧洲人民反抗。
在这部作品中雪莱塑造了一个英勇不屈,勇于寻找真理的英雄形象。
这篇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来源于罗马神话,完美地表达了雪莱的哲学思想和理论。
也正是这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使其成为了雪莱最有名的代表作。
《西风颂》同样是雪莱众多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篇诗歌共有5节,通过描写西风的作用、威力、对波浪而对影响、自己对西风的感慨等表达出雪莱的革命浪漫主义思想。
在这首诗中,雪莱运用层层叠进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雪莱还有其他很多作品,不过这两部是最具代表性的。
雪莱的写作风格雪莱被人们定义为浪漫主义文学家,就是因为他的写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性质。
雪莱的作品极具热情和哲理,并且
有着很大的变化。
他的诗歌选材很多都是出自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象,比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西风颂》等。
雪莱追去的是建造一个人人幸福平等的世界,这个理想是十分艰难的。
他无法在现实社会实现理想,所以他就将自己的追求化为写作风格,融入自己的诗词之中。
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幻想自己是翱翔额云雀,是漂浮的云朵,甚至是萧瑟的西风。
雪莱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大自然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通过对雪莱写作风格介绍,可以看到雪莱的人生虽然在为理想社会的建设作出努力,但是在最终他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作为一个文人,他并没有意识到要发动群众。
他希望群众们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却没有意识到普通地推翻是没有用的,必须要颠覆资产阶级。
并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的状况下,资产阶级才是适合英国发展的阶级,换而言之,英国还不具备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
所以雪莱的作品虽然是具有进步性,浪漫性的,但是并不适和英国的社会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失败,只能寄理想与自己的写作之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