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和原因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发展,也较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
一、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产生的原因1.产业结构差异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而农村经济则以第一产业为主,特别是农业。
由于第二产业的薪酬普遍比较高,因此城市居民的平均薪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2.教育水平差异城乡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城市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普遍更高。
而农村则受制于条件和经济限制,以致教育水平较低。
因此,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薪资。
3.社会保障不同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农村发达,社会福利待遇也比较丰厚。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退休金等权益,相对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
而农村地区往往由于缺乏社会福利机制的保障,不仅性质受限,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少。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1.影响社会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导致的不平等现象,容易引起不满情绪,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城市与农村不同的收入水平,将影响到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差异,也将影响到其消费水平,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3.影响社会公平城乡居民的welfare 待遇的明显差异,体现了我国社会基本的贫富差距,从而影响了社会公平。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社会公平,成为我国追求的目标。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1.重视农村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推动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平衡全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水平,从根源上就可以解决农村居民的教育问题。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认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我国城乡差距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愈发突出,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的现状、引起城乡差距的原因以及解决城乡差距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首先是收入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4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1∶1。
这说明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
其次是教育差距。
在教育资源方面,城市相对于农村要更加丰富,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学校设施更加完善。
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再次是医疗差距。
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多的医疗资源,这造成了城乡医疗资源的错位。
最后是社会保障差距。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的现状的严重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引起城乡差距的原因。
首先是体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种差距在体制机制上就有了明显的体现。
其次是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资源的分配上,城市更容易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而农村相对于城市资源的获取则相对困难。
再次是就业机会不平等。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就业,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和其他限制条件,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最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
那么,针对城乡差距问题,我们有哪些对策呢?首先是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我们需要通过政策的支持,打破城乡二元的隔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需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以拉近城乡差距。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贫富差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财富的分配不均,致使一部分人财富极度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却生活在贫困之中。
在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浅析。
一、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城乡差距中国的城乡差距一直是贫富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比于发达城市,中国的农村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源投入较少,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相对较低。
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收入也往往低于城市居民,造成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2.收入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据统计,中国的财富最富裕的1%的人口掌握了约三分之一的财富,而最穷困的25%人口仅占有不足1%的财富。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造成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贫困人口的生活困境。
3.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在中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发达地区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专业人才,而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则缺乏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致使贫困人口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二、贫富差距问题的原因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2.体制和制度不完善中国的体制和制度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城乡居民户口制度、土地制度等不公平的体制和制度安排限制了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发展机会,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
3.教育资源不均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也是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下,穷人往往接受的是低质量的教育,而富人则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加大了贫困人口的再生产。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收入差距 农村 制度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4、 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不够且城乡不公,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分配差距,是现代劳动市场转型新阶段中我国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而这些制度最终的实惠却没有让乡镇企业职工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有多少分享。他们不再经营土地,面临年老或者生病的风险时无所依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失业的风险时却无法领取城市居民的保障金;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危险性大,面临工作和患职业病的风险时候也无法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相应的保障。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所面临的己不再是农业社会所常见的风险,传统的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形式也已难以提供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护,长期以往将会使得城乡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 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发展快速,经济繁荣,而农村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当前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探讨对策和解决方案。
1. 财富分配不公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发展比农村更快速,城市财富的增长速度也比农村更快,财富分配也不平等。
在城市中,一部分人通过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获得财富,而农村中提供的劳动力则很难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
因此,这种财富分配不公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差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差也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
城市的社保制度完善,保障范围广,而农村则没有和城市一样全面的社保制度,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社保政策。
疫情期间,城市可以享受较多的政策红利,而农村却几乎无可获得。
3. 城市化率和人口净流入规模的不平衡我国城市化率虽然已经超过了 60%,但在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人口的净流入规模并没有像这个数字所表明的那样,存在一些特别标志性的差距,导致即使社会效益有所提高,城镇化过程仍然显得非常缓慢。
二、解决城乡差距的对策1.制定更加公平的税制和金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完善税制和金融政策可有效体现城乡差距的解决方案。
制定新的公平税制可以按需分配税收收入,使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建立更完善的金融政策并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农村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 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国家可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加强资源调配,积累土地资产等方式,使农业发展趋向规模化、集约化。
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如农村旅游、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产业可以进一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并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3. 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城市化是减少城乡差距最直接、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因此,加速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使人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
中国城乡差距总结

中国城乡差距总结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的差异上,还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国城乡差距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途径。
二、经济差距1. 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企业和商业机构发展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上,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表现形式。
根据统计数据,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种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
三、教育差距1.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普遍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的问题。
2. 教育机会不平等由于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他们更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孩子只能接受基础教育,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
四、医疗差距1. 城市医疗资源充足,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城市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医院设施和医生队伍都比较完善。
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院设施和医疗人员都比较匮乏。
2. 医疗服务不均衡由于城市医疗资源的优势,许多农村地区的患者需要前往城市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和费用问题,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五、就业差距1. 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农民只能依靠农业劳动维持生计。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城乡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城市发展快速,经济实力强大,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水平低下,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下面将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方面探讨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优势,而农村经济相对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机会和收入差距。
城市具备广阔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这就使得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农村的就业机会则相对较少。
农村居民只能靠农田的种植和农产品的销售维持基本生活,收入水平较低。
在这方面,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村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也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资源在城市中较为集中,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而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教育补贴。
医疗条件的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一大问题。
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少、医生少,医疗设备落后,这使得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和良好的治疗。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水平,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医疗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还应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鼓励城市企业和农村企业的合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城乡差距需要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努力。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演讲稿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国家整体发展的一个瓶颈。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找出解决之道。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在教育方面,城市的学校、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的医疗卫生条件先进,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医疗资源不足。
在环境方面,城市的环境污染严重,而农村地区的环境相对较好。
这些都表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不公平,缺乏对农村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人口过多,资源消耗过大,而农村地区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便利程度不足,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应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互利共赢。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参与支持农村地区的建设,共同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总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和原因【内容提要】我国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
【关键词】城乡差距、现状、原因、城镇、农村城乡差距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几年不断扩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丁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乂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最终目标也就是想要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由丁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国家投入的不同,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收入差距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从表1可以看出,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到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45.95倍;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至U 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761 元,200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35.64倍;197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到200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32倍。
从而可以看出,30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速度远远高丁农村人均收入,这就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加上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丁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丁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丁扩大再生产(购买生产工具、子种、化肥、农药等)的支出。
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
(二)、社会福利差距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
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
目前,城镇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
比如,昆明市一城市居民家中共有3套住房,自己住一套,另外两套用丁出租,每月每套可收租金1000元,那么该家庭每年可产生隐性收入240000元,过10年后再将这两套房产出售,两套可净赚20多万,出租和出售两者相加该家庭在10年之内可获得这种隐性收入40多万;由丁农村人口密度小,外来人口少,在农村即使有再多的房产也很难出租或是出售。
另外,有人对1994年城镇居民享受的公有住房、公共医疗及保险福利几项进行统计,人均大致1081 元,相当丁当年农民人均收入1221元的83.4%。
世界银行1997年的估计,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应在4: 1,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超过了一户农民全家的年纯收入。
(三)、财产差距对城乡居民的财产情况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但从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当大。
根据1996年的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8831 元,农村为1025元,二者之比为8.6 : 1。
近几年由丁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丁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差距应不会减少。
有人估计1999 年农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600元,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1570元。
如果以3 口之家计,每户农民家庭存款平■均不足4800元,而城镇居民家庭的存款超过34700元。
农民家庭存款余额仅相当丁城镇家庭的零头。
再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大致可看出财产的差距。
199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90.43元,同期农民人均财产性收38.15元,城乡之比为2.37: 1; 2001年城镇人均财产性收3,134.62元,农村是41.05元,城乡之比扩大到 3.27 : 1。
(四)、生活水平■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水平的差距。
国际上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而农村为67.7%,农村比城市要高出10个白分点;到了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而农村为43.7%,农村比城市要高出6个白分点。
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两者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另外,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城镇每白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5台,电冰箱8l台,洗衣机92.2台;农村白户拥有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54.4台、13.6台和29.9台,分别相当丁城镇拥有量的45%、17%和32%。
城乡之间其他耐用消费品如音响、空调、电脑、微波炉等的拥有量差距更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条会上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高丁帐面上的3: 1,这个差距应该为5: 1,甚至达到6: 1。
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的城乡差距世界最高。
二、追溯造成城乡差距大的原因造成我国城乡差距大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与政策、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异。
(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城乡之间因为人口流动受到严格约束而出现的一种分割状态。
中国自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市民和农民。
户籍成为决定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和福利的根本标准,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获取收入方面的起点的严重不平■等。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不仅没有调整改善,反而继续强化扩大,已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丁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
由丁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时难以被安置,使原本就收入低的农民在社会急剧变迁阶段与城市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教育、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二)、城乡不同的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而城镇以工业为主。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比工业等其他部门更为困难。
农业科技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使其在与工商业之间以及其他农业生产性投资效益的比较中处丁劣势,从而拉大了城乡差距。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虽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使得工农业产品价格形成较大的“剪刀差”。
2000年10月《中国税务报》曾报导某企业2000年10月的钢材制造成本为1353.01元/吨,生铁的制造成本为790.85元/吨。
统计资料表明同一时期全国市场上钢材的销售均价目2528元/吨,生铁的平均销售价为1286.52元。
对此稍作计算分析即可知道:钢材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86%,生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162.6%。
利润率分别为86册日62.6%;2003年,相关资料表明,每头肉猪的价值为953.63元,每公斤价值10.36 元,当时实际出售价格为5.84/公斤,可见价格仅为价值的56%。
更多的资料表明,工业品的价格高丁其价值60%~200%;农产品的价格低丁其价值50%~73%。
由丁工农产品的这种剪刀差,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取得收入的大小以及个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能力决定收入差距,而个人能力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决定的。
而我国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在先天上就是不平等的(见表2),这就直接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禀赋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农民自身文化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难以转岗就业,更难以在外出务工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强,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就业与谋取收入的能力越弱。
农民接受的低水平的文化教育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过低的收入直接决定农民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贫穷的怪圈。
可见,由丁城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此外,造成我国城乡差距大的原因还有制度、国家支农政策、医疗负担等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产业特性及工农产品价格、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差距。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如改革户籍制度、深化税费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相信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1、王伟《从现代化视角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南京师范大学,20052、曲卫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思考》西南大学,20063、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乡镇论坛,2004,(8)4、谢红菊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黑河学刊,2007,(5)5、《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附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