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知识点

1、分封制的对象、特点、目的、评价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4)评价: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国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

(1)基本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血缘政治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2)实质:宗法制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早期国家的特征

(1)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血缘政治、尚未集权

(2)经济:木石生产、青铜鼎盛、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3)文化:象形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商鞅变法的内容、评价

(1)内容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基层治理: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④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列举儒、道、法、墨、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4、“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1)军事①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②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2)政治: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④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

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3)思想:焚书坑儒。

2、秦统一的意义

①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西汉初年的统治

①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②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③“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④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2、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①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③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对地方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其征收财产税。

(3)思想: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

(4)开拓疆域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②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③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④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

3、两汉的文化成就

(1)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科技

医学: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练习(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练习(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 2 . (加试题)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 3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4 . 在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 B.苏俄代表强烈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 C.美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 D.法国力图削弱甚至肢解德国 (★★) 5 . 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 (★) 6 . 《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 7 .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高一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 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 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 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④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 ②中关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 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 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 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 ④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霸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潘林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 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 (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人教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开辟新航路”。《中外历史纲要》将其放在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全球航路的开辟”。从课题名称对比,人教版“开辟新航路”,强调“新”,区别于旧的航路而言;新编教材“全球航路的开辟”,强调“全球”,突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本节课题我将从体例结构、主干内容、指导思想和学生能力要求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体例和结构对比 (一)从体例来说 体例包括“体裁”和“类例”。“体裁”即“各种史书所采取的不同编著形式”,“类例”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所使用的组织内容的方法,如前言、目录、标题、注解、格式等。具体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即指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架构和组织样式”。高中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采用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设若干专题来阐释。《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的形式编写,历史线索比较清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人教版的《开辟新航路》作为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开篇之作,有其重要的作用。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更加注重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从结构上说 教科书的“结构”是指“教科书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指教科书是由哪几个部分、哪几种形式构成的,具体包括:引言、课文、图片、练习等部分。教科书的结构还可以分为“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文系统部分”和“以体现教学方法为主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这种分法对于分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中外历史纲要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部分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两个学习要点: 1)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问题 2)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1.2. 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两个学习要点: 1)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 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一个学习要点: 认识三国至隋唐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6.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14.第一次世 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单选题 1.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2.下图为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4.在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 B.苏俄代表强烈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 C.美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 D.法国力图削弱甚至肢解德国 5.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 6.《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 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地位 7.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8.“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9.《凡尔赛条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 3.分封制 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 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 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权世袭 ③皇位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 期中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单元检测试题 2020年4月2日 一、单项选择题(共36小题,每题2分,共计72分) 1、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 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 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C. 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 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2、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曾出现在尼罗河流 域的古老文字是 A. B. C. D. 3、用以下关键词概括古代两河流域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恰当的是 A. 大河、农业、金字塔、文学 B. 大河、农业、法典、史诗 C. 王国、农业、金字塔、法典 D. 王国、文字、史诗、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 特点是 A. 内容全面 B. 思想落后 C. 传播广泛 D. 影响深远 5、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伊斯兰教 B. 它的经典是《圣经》 C. 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6、下图所示的古代社会关系应出现在

A.古代两河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7、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 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8、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那么带有群体共同意识的神话(包括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是人类文 明的起源。古代东方具有神话内容的作品和文献有 ①《吉尔伽美什》②《汉莫拉比法典》③《古兰经》④《摩柯婆罗多》 A. 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 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 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D. 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 10、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 A. 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 B. 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 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 D. 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11、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12、“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由此说明 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D.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1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整合 5 篇最新分享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的时间及地点: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注意: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有优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 他们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 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高考历史关于西周的知识点整理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 【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

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四】“冷战”阴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中外研发资金配置比较研究 彭宇文吴林海 2013-01-29 15:07:59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武汉)2007年8期作者简介:彭宇文(1977-),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江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经济师; 吴林海(1962-),男,汉族,江苏江阴人,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双博士后,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世纪333科学技术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研发投资。 内容提要: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研发经费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和三大研发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资源配置 1 研究综述 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增长体系本身的,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投入及其变化内在地决定于经济体系本身(马凌,2005)[1]。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研发资金投入总量增长的根本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研发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根源所在。根据IMD(1997)关于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所提出的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科技研发资金配置状况(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是

其中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2]。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配置提出了效率要求,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指对经济资源的最大可能满足程度的利用,Farrell(1957)年将效率分成技术效率(TE)和资源配置效率(AE),并认为总效率是技术效率和资源效率的乘积[3]。Stigritz等也强调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并认为资源配置是与技术变革同等重要的提高生产率的因素[4]。Prahalad等认为,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是形成优势战略的关键[5]。贾康认为,目前我国科技资源投入明显不合理,并认为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中的一个突出矛盾[6]。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研发资金资源,使研发资金的配置、组合、运用尽可能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缘,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研发体系的主体构成及活动类别构成,笔者认为,科技研发财力资源的配置最基本的问题是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以及不同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配置问题。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资源配置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科技研发资源在配置领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即:研发经费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在不同研发活动中、各研发主体在各自不同研发活动中的经费资源配置不合理。 2 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比较分析 2. 1国内外各主体研发经费配置现状比较 科技研发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由于其它研发主体所占比重不高,在此不予分析),我国和美国的研发经费资源在三大主体间的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①分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③受封者权利 3.作用:积极和消极 二、宗法制 1.定义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统一 1.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 度。(内容、特点)②中央:三公九卿(职责)③地方: 郡县制(影响:积极和消极)(2)颁布秦律、统一法令;(3)统一货 币、度量衡;(4)统一文字;(5)修建驰道、灵渠;(6)修筑万 里长城;组织移民。 3.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四、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君主专制演变: 趋势:君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历程: (1)汉:汉武帝设置中朝(内朝),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执行机构)。 (2)唐:设立三省六部制 1. 职能: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六部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作用: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分工明确,提 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宋:在中书门下之下,增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军事),设三司使(分财政) (4)元:中书省 (5)明: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6)清: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标志、目的、特点、作用)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 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历程: (1)汉:郡国并存局面(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 (作用) (2)唐代:藩镇割据局面 (3)宋代:1、内容:(军事:强干弱枝、政治:重文轻武、财政:分割地方权力与中央)2、作用:积极、消极 (4)元朝:行省制度(内容、影响)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依据:孝、廉)、征召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世家门第)

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新民主主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高中历史统编(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成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推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7.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际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二.民国后期的经济、文化 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1)原因: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3)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第八节共和国时期 一.新中国的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通过新宪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中国的经济 1. 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概况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新中国的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第九节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希腊罗马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