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第8课《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意义。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朴素清新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序的题材特点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作者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流芳万古。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从书法而言,它是历代书法家必摹之帖。

同学们可以翻到本册书的插图,欣赏《兰亭序帖卷》。

这里每个字都孕育着生命,通篇看来,浑然一体。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

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二、注音癸.丑guǐ会.稽kuaì修禊.事xì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游目骋.怀chěng形骸.hái彭殇.shāng三、整体感知1、指名提问学生背诵前两段。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找出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词。

乐——痛——悲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四、赏析课文1、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41名士在兰亭举行修禊诗会,因什么而乐?找出文中语句,再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时美: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情畅: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对于有着高洁脱俗情怀,美好自由心灵的作者来说,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文中说“信.可乐也”(实在)。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并赏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及书法艺术。

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 文言文阅读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兰亭集序》为例,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文学成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表达手法和审美特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赏析与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和文学角度赏析《兰亭集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与《兰亭集序》风格相近的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和赏析。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3)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2)对《兰亭集序》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5. 实践操作法: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书法用具(毛笔、墨汁、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兰亭集序》。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 临摹练习(1)教师示范临摹《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教案标题:《兰亭集序》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兰亭集序》的诵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艺术成就;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诵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内涵及艺术特色;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诵读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音响设备等;2.课件:《兰亭集序》的背景介绍和文本;3.手抄本或打印版的《兰亭集序》文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播放《兰亭集序》的背景音乐,然后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导他们对于此诗词感兴趣,也可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Step 3:文本赏析(20分钟)1.分段朗读:老师或学生分段朗读《兰亭集序》,师生可以配合着阅读文本跟读,同时在读到重点词句或段落时,可以停顿,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含义;2.诗词解析:针对《兰亭集序》中的一些重要词句或段落,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3.讲解艺术手法:介绍《兰亭集序》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如何体现了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Step 4:诵读训练(25分钟)1.示范诵读:老师示范诵读《兰亭集序》,注重语音、停顿和语气的把握;2.组织诵读:分组或个别练习,让学生跟读《兰亭集序》,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和感情表达;3.互相欣赏: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诵读《兰亭集序》,其他同学可以观察、评价和提出建议。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重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和学生在诵读表达方面的进步。

Step 6:课后拓展(5分钟)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特点,布置相关拓展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诗歌,以加强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兰亭集序》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

第8课《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朗读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注意:癸(guǐ)丑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ǚ)舍万殊齐彭殇(shāng)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1、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2、、找出每一节中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乐——悲——痛。

四、文本研习(1)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兰亭集序》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证面试《兰亭集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认识其深沉感慨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慨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xx的年央视春晚上,歌手周杰伦和大美女林志玲联袂演唱了方文山古文新歌《兰亭序》,其唯美绚丽的舞台设计,行云流水的舞蹈表演以及极富中国古典特色和韵味的歌词,令我们惊艳之余,沉醉不已。

古文新唱尚有如此宏大的感染力,可见,时至今日,《兰亭序》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那么,《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

它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其文的精巧绝伦。

1.昨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进展了预习,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结合导学案在文中做了标画,非常的不错。

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如何。

首先关于作者王羲之。

大家一起来答。

王羲之的字是?又称为?“书圣”“王右军”他尤其擅长?2.现在请3位同学分段朗读一下课文,其余的同学我们来做群众评审,过会儿给他们点评一下。

读得都不错,但是其中出现了一些读音方面的小瑕疵,我们一起来落实一下相关字音。

3.作为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最根底的最重要的是对字词句的梳理。

我这里有几句非常重要也是同学们难理解的句子,一起来解决一下。

(学生答复)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培养书法艺术感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阐述《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师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行书、草书、楷书等。

2.3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和临摹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临摹和创作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书法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进步。

4.3 知识测试:教师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本理解和书法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兰亭集序》的文本和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

5.3 书法用品: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所需的毛笔、墨水、纸张等用品。

第六章: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书法作品、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情况。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文学特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学生对文学鉴赏技巧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表现。

4.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表现。

学生的作业和作文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兰亭集序》的原文和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技巧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

2、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4、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基本能够借助书下注解疏通文意。

但以往的文言文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3重点难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比如有诗圣杜甫,画圣顾恺之,医圣张仲景,还有书圣?
王羲之
提到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他那部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兰亭集序》。

(展示图片:《兰亭集序》书法临摹本)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后人的临摹本,他的真迹已经失传,据说是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昭陵。

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也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

2【讲授】分析鉴赏
三、朗读
1、听范读。

(注意重要字词的读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