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章
水浒传第二回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二回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 2 回主要内容: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解读:高俅因踢得一脚好球,被宋徽宗提拔为太尉,后棒打王教头,使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中途路过史家村,并教九纹龙史进武术,半年后再次启程前往延安府。
史进好耍枪弄棒,与少华山上的强盗,活捉跳涧虎陈达,后神机军师朱武与白花蛇杨春请罪,史进见他们是好汉,便和他们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结果事情泄漏,四人在史家庄中饮酒时被围住,他们杀出重围。
史进去寻王教头,其他三人回少华山去了。
水浒传第二章阅读心得

水浒传第二章阅读心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写了宋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一群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水浒传》第二章的阅读心得:
第二章标题为《拦路抢官马亲眷解衙宴》,这一章主要描述了梁山泊一众英雄豪杰如何抢劫官府的马匹,展示了他们的胆识和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抗。
在这一章中,作者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劫持事件。
这一章中的主要情节包括晁盖和他的伙伴们抢劫了官府的马匹,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还暴露了官府的贪污腐化和不公正行为。
这一章呈现了一种正义感,使读者对梁山泊一众人物产生共鸣。
在这一章中,我注意到作者对每个梁山泊的成员都有着生动的刻画,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技能。
这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丰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总的来说,第二章是《水浒传》中一个扣人心弦的部分,通过抢劫官马的故事,展示了梁山泊一众英雄豪杰的勇气和正义感,同时也点出了社会腐化和不公的问题。
这一章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和人物发展。
水浒传第二章概括

水浒传第二章概括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
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
王进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给史进教枪棒。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
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山三好汉。
扩展资料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水浒传第二章节内容概括

水浒传第二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节主要讲述了梁山泊起义的前因、过程和结果。
章节以梁山泊女土匪史婆婆为线索,揭示了梁山泊起义的起因。
史婆婆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妇女,在丈夫被官府逼死后,不得不过起了土匪的生活。
史婆婆通过与丈夫的官司接触到了劫富济贫的理念,从而加入了梁山泊。
同时,章节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角色的身世和加入梁山泊的经过。
比如,晁盖是因为误杀人而被追杀,最终加入梁山泊;武松是因为杀嫂报仇而被通缉,最终也加入了梁山泊。
这些人在面对官府的压迫和不公正待遇时,选择了拿起刀剑,与官府进行斗争。
在实施起义的过程中,梁山泊逐渐发展壮大,与官府的军队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
他们在捉拿土匪史大郎,直至获得兵坛宝贝以及劫掠跑官司的农民的资助下越战越勇,屡战屡胜。
起义军的成员也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反抗势力。
最后,梁山泊以晁盖为首的首领选择了向冯唐进言,主动归顺朝廷。
武松也通过官府将被通缉的放浪老虎拿下。
这样,梁山泊成员获得官府的宽恕,并得以加入抗金的军队。
整个梁山泊起义以成功的方式告一段落。
水浒传第二章好词好句

水浒传第二章好词好句介绍《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第二章是《水浒传》中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许多好词好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浒传》第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展示其文学魅力和独特之处。
第二章概述第二章是《水浒传》中讲述宋江起义的一部分,从宋江密谋起义到招兵买马的过程中,展现了宋江的聪明才智和卓越领导力。
该章节以讲述宋江巧用计策吸引了好汉们投奔水泊梁山为主线,通过战略性布局和组织能力的展示,展现了宋江的英雄气概和领导魅力。
第二章好词好句分析1. “圣人一而已,君子百也”这句话出现在第二章中,是宋江在面对梁山好汉的质疑时的回答。
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宋江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智慧,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胸怀和智慧。
宋江的回答,让众人对他充满了敬佩和信任。
2. “没有匹敌,敌不过我之理”这是宋江在答应杨志加入梁山后的一句话。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宋江的自信和决心。
他不仅仅依靠武力和军事手段来吸引好汉,更加强调自己的智慧和理念,通过理性的论述和说服力,赢得了杨志的支持。
3. “自家兄弟,各自安身立命”这句话出现在招兵买马过程中,宋江告诉梁山好汉,他们可以选择加入或离开梁山。
这句话表达了宋江对士兵自由选择的尊重和赋予士兵权利的智慧。
宋江没有强迫任何人留下,而是给予好汉们选择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4. “损友如寄,临难不费”这句话出现在宋江和杨志的对话中,形容杨志这位朋友让宋江非常感激。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杨志对宋江的帮助和支持,并展示了宋江对杨志的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5. “众志成城,力量无敌”这句话出现在宋江号召梁山好汉共同努力的时刻,表达了众人团结一致的力量和信心。
这句话简洁明了,使人们对水泊梁山的众多英雄之间的默契和力量感到钦佩。
第二章结论第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充分展示了《水浒传》的文学魅力和独特之处。
通过宋江的言行举止,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智慧和魅力。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
《水浒传》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武松的故事。
武松是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他因为杀死了一只老虎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章中,武松被派去押运货物,途中遇到了一群恶霸。
这些恶霸想要抢夺武松的货物,但是武松并没有屈服于他们的威胁。
相反,他勇敢地与恶霸们进行了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武松的勇气和智慧。
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而且还有着非凡的智慧。
在面对危险时,他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并采取最合适的行动。
这种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这一章还让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那些恶霸们无恶不作,欺压百姓。
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武力来谋取私利,完全不顾道德和法律。
这让我深感愤慨。
《水浒传》第二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正义的英雄形象,并且让我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哇塞,《水浒传》第二章那可真是精彩啊!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那王进可不简单呐,他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嘿,你想想,能当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那得多厉害呀!就好比是现实里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王进他爹当年得罪了高俅,现在高俅得势了,岂会放过他。
你说王进能不着急吗?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这高俅就像个恶霸,仗着权势想要整王进呢,这多气人呐!
王进没办法,只能带着老娘逃走。
在路上遇到了史家庄,哇,这一相遇可就引出了后面的好多事儿。
史进那小伙子可是个热血青年,对王进的本事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非要拜他为师。
这史进就好比是一块璞玉,等着王进这个大师来雕琢呢。
你说这第二章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能不勾起你继续往下读的欲望吗?。
水浒传第二回内容概括100字

水浒传第二回内容概括100字第二回《晁盖冲喜大闹及武松打虎》发生在李逵出狱后不久。
梁山泊的晁盖得知李逵出狱及林冲打虎的好消息后,决定为他们举办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他命令鲁智深准备酒席,杨志准备歌舞,武松准备拳击表演。
活动当天,梁山泊的众多好汉都来到了晁盖的庄园,各种美食美酒摆满了桌面。
晁盖为了充实李逵与林冲的声望,找来了一位铁嘴李达与他们一起饮酒,以测试他们的酒量。
饭过后,晁盖命令杨志唱歌为大家娱乐,杨志用他那悦耳的嗓音和高超的歌艺,将全场观众都迷住了。
接着,杨志带领大家跳起舞,气氛热烈而愉快。
接着,晁盖安排武松上场表演拳击。
武松在底下巨响的掌声中走上擂台,迎接他的是一只高大而凶猛的老虎。
武松用自己绝佳的身手和勇敢的气势,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就将这只老虎击败。
活动结束后,晁盖找到了李逵与林冲,向他们表示了喜悦。
随后,晁盖决定将李逵升任副将,而林冲升任副总管。
晁盖希望能够借助李逵与林冲的力量,更好地继续梁山泊的发展。
同时,晁盖还表示了对鲁达、武松等人的赞赏与关怀,并让大家互相尊重,团结合作。
这一回中,通过晁盖举办庆祝活动,展示了梁山泊众多好汉的风采与能力。
晁盖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与传统英雄风范,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支持。
在庆祝活动中,表演者们展现了各自的特长与能力,让人们看到了梁山泊众多好汉的团结和无往不胜的气势。
通过这一回的内容,读者可以感受到水浒传这部小说所描绘的梁山泊的强大力量和英勇精神,以及晁盖的领导能力和人才选拔。
总结起来,水浒传第二回内容概括了梁山泊众多好汉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李逵与林冲的晋升、鲁智深的酒力、杨志的歌舞表演以及武松的拳击表演。
通过这一回的情节展示了梁山泊的风采和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才华与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2.施耐庵撰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辛 部“庄岳委谈”云: 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 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
作 3.施、罗合著 者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云: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敢 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 欲不谓之不忠不义可也。是故施、罗二公 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主 题
忠 义
“《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
“尽心于为国之谓忠,事宜在济民之谓义” 余象斗《题水浒传序》
“此一百八人者,忠义之聚于山林者也” 李贽《出像评点忠义全书》
主 题
“尽心于为国之谓忠,事宜在济民之 谓义”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在作者心目
中是“乱世忠义”的形象; 《水浒传》所宣传的忠义思想是爱国主义 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结合; 《水浒传》的主题是颂扬忠义,鞭挞奸佞, 憧憬好皇帝; 《水浒传》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想总结北 宋灭亡的原因,并为后来者戒。
来 源
水浒故事来源有四:
第一是史册上的宋江资料;
第二是宋代文人笔记下的宋江及北宋后
期人物的资料; 第三是民间编造的关于宋江一伙的传说, 包括宋元说话人的故事; 第四是元杂剧故事。
作 者
1.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 野史”云: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 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 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 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 所谓“的本”也就是真确之本,可见当 时已有其它不同的本子出现。施耐庵生平 亦可参考王道生《施耐庵墓志》
忠 义 之 化 身
宋江,字公明, 绰号呼保义
在一百单八将中排
王明清《挥廛后录》卷七就有这样的
源 记载: 流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
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会文肃,文 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 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佑祜陆为端 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 在殿庐待班解后,王云:“今日偶忘带篦 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 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 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 驰内。”
第
二
章
水
浒 传
源 流
一、《水浒传》之源流
(一)故事源流
北宋徽宗年间,宋江三十六人聚众起 事。官私野史,对此皆有记载。 有关这些材料,今人马蹄疾辑入《水浒资 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大家 可以查阅。
源 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载:
宣和二年十二月,盗宋江犯淮阳及 京西、河北,至是入海州界,知州张叔 夜设方略讨捕招降之。 《十朝纲要》卷十八载: 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 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 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 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乃降。六月辛丑, 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源 流
方勺《泊宅编》卷下载:
宣和二年十月,睦州青溪县曷村居人 方腊,托左道以惑众。……十 二蕴 以京东贼宋江等出青、齐、单、濮间,有 旨移知青社。一宗室通判州事,守御无策。 十三日又陷歙州。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一载:
源 流
(宣和)三年四月戊子。初,童贯与 王禀、刘镇两路预约会于睦、歙间,分兵 四围,包帮源洞于中,同日进师,……刘 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 宜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 门岭崖壁峭拔,险径危侧,贼数万据之。 《史略》据洪迈《夷坚志》“乙”部云, 宣和七年蔡居厚卒,其妻恸哭曰:“侍郎 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 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而推断为 “山泺健儿终局”。
繁本的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 一百卷(当即一百回)。 另有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 一百回本,也是较早的刻本,但已经 过修改.
版 本
繁本中现存较完整的早期百回本,有 天都外臣序本(序作于万历己丑即1589
年),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它是郭勋 家所传,以前的研究者颇有因此而认为它 是郭本的翻刻本的,其实不确,它的底本 可能是郭勋家所藏的未经修改的早期本子。
版 本
繁本中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是袁无
涯根据杨定见所提供的本子刻行的,其刊 刻年代当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前。 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 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 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 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 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至晚,遣俅赍往。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
源 流
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 “汝亦解此技耶?”俅曰:“能之。”漫 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 “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贶,并所送 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 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其侪类援以祈恩,上云:“汝曹争如彼好 脚迹耶?”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 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 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 直赴殿试,后登八座。子侄皆为郎潜延阁, 恩幸无比,极其富贵。
作 者
4.罗贯中撰 天都外臣(汪道昆)于万历己丑为 《忠义水浒传》撰序云: 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 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 施耐庵 张惠仁的考证最用力,其说法 见《水浒与施耐庵研究》(延边大学出 版社,1988)江苏社科院文研所曾为此 辑录了一本专书,书名叫《施耐庵研究》
版 本
简本 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 繁本 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
版 本
简本系统的《水浒传》也有许多 种,现在只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 现知较早的本子有明万历年间余象 斗的《水浒志传评林》。
主 题
英雄史诗
“仗义疏财归水泊,报冤雪恨上梁山”
“弭盗”之作,宣扬投降主义的
反面教材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秀城春色 。”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