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复习:看数字写算式

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复习:看数字写算式

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复习:
看数字写算式
一、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复的指导,重点讲解在看数字的情境下如何写算式。

本文档适用于一年级学生
和教师,帮助他们系统地复相关知识点,加深对数字与算式的理解。

二、知识点复
1. 数字的认识
-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描述和计算数量。

- 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从0到9的数字,并能正确识别和读取
这些数字。

2. 看数字写算式
- 在看到一组数字时,我们可以使用算式来表示其中的关系或
运算过程。

- 算式由数字和运算符(如加号、减号和等号)组成。

- 例子:如果看到2、3、5这三个数字,我们可以写成2 + 3 = 5。

3. 排列数字
- 数字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算式的结果,一年级学生应该练不同数字排列所得到的不同算式结果。

- 例子:对于3、2、5这三个数字,我们可以写成3 + 2 = 5 或2 + 3 = 5。

4. 练题
请完成以下练题,将数字填入适当的位置并写出相应的算式:- 例题1:看到4和2这两个数字,写出相关的算式:4 + 2 = ?
- 例题2:看到6和3这两个数字,写出相关的算式:? - 3 = 6
三、总结
通过本文档的复习,一年级学生可以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对算式的理解,特别是在看数字时如何写算式。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继续加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课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课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课文一、顺口溜:数数歌一、二、三,硬币几个?四、五、六,一只大像。

七、八、九,大象走森林。

零,十,没有大象了。

二、数一数:数数数一数,小兔憨憨。

眼睛亮晶晶,剪子一把手上提。

头上有一窝,爱吃蘑菇。

身上有一窝,蠕动蠕动。

脚下一只兔子,小尾巴翘翘。

三、跟着读:我的小花园这是我的小花园,红红的玫瑰开得鲜艳,白白的百合散发馨香,各种颜色的花迎着阳光。

香香的花草环绕四周,美丽的小鸟在花丛中飞翔,小蜜蜂忙着叮咬花蕊,欢快的音乐响起。

四、从小数到大数:排个序这是一个有序的世界,让我们来排个序。

从小数到大数一二三,从大数到小数三二一。

没排对庄稼不长高,没排对旗子不舞扬。

五、研究唱跳,快乐成长数学小小兴趣多,研究唱跳快乐成长。

脚尖点地千万次,脚跟踩地那才是。

手臂放松扭一圈,左右摆动真有趣。

数学小小兴趣多,研究唱跳快乐成长。

六、快乐画一画:算数题来快乐画一画,简单的算数题。

桌上有几本书,椅子摆了几把?画出来,看一看,算一算,得到答。

数数画画真有趣,数学知识我们学。

七、小肥猪捣蛋小肥猪捣蛋,把钱全拿走。

爸爸在叫骂,小肥猪心慌慌。

人们齐赶来,抓住小肥猪。

偷东西是不对的,从今以后不再捣蛋。

八、连起来:数数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1.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篇)目录: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精编试卷及答案二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练习卷及答案三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我会算。

(20分)10-4=8+2=6-3=7+2-8=4+2=5-3=7-4=6-6+4=9-2=10-1=9+1=10-5-5=7+3=0+7=4-2=3+2+4=二、填空题。

(20分)1、15里面有(_____)个十,(______)个一。

2、3米-100厘米=________米6米+49米=________米3、8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________个。

4、一个长方体上面和前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素数,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5、用做一个,数字“4”对(_____),“1”对(_____)。

6、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下面的图形至少还需要(____)个。

7、与最小的七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的数是(________)。

9、1米=(_____)厘米10、18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

三、选择题。

(10分)1、比16多2的数是( )。

A.14 B.17 C.18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3+5=8 B.3+7=10 C.3+4=73、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3 B.6 C.124、下面的数中最小的数是()A.56 B.65 C.59 D.645、下面图中不同类的是()。

A.B.C.D.四、数一数,填一填。

(10分)(1)一共有________只小动物,从小鸭这边数,排第________。

部编人教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第 2 课 时 左、右
情境导入
做游戏。











——

——
——
——
——
——
这是右手。
另一只是……
左手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看看你的两只手。
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住本子。
我举手发言用右手。
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新知探究
1.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课后练习
(教材P37 第1题)
课后练习
(教材P37 第2题)
( )个
( )个
( )个
( )个
4
1
2
4
2.
(教材P37 第3题)
3.我说你猜。
课后练习
第 2 课 时 图形的拼搭
活动导入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要想拼成 ,需要几个 ?试一试。
(教材P17 做一做2)
( ) ( )

3
2
5
4
2
3
5
4
课后练习
1.
2.
课后练习
4
2
4
2


5
4
4
5

3
1
1
3
5
4
>
3
4
<
3. 涂一涂,比一比。
课后练习
(教材P19 第6题)
4. 下一个该涂什么颜色?先涂一涂,再数一数。
4
4

【考试必备】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 9加几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考试必备】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 9加几 教学资料版部编人教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知识点1.能用凑十法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理解算理。

2.选择点数、“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3.利用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要求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另一个是“用数学”的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第二部分内容是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本小节分为两部分,一是口算,一是“用数学”。

先要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先要出示运动会场景,挂图示,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境。

接着,看会场看台上的饮料图,提出“一共有多少盒?”让学生思考、交流。

1.关于9加几。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凑十法”。

说明时可借助实物或课件演示:先把纸箱里的9盒凑成10盒,装满一箱,再和箱外的3盒相加,一共是13盒,使学生对“见9凑10”形成清晰的印象。

2.进行“做一做”和练习时,要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果。

3.关于8、7、6加几。

教学例2时,要注意操作,利用9加几的基础,把8凑成10,通过摆圆片,边摆边数,加深感性认识,强化“把8凑成10,就是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

教学例3时,要突出重点,培养思维能力。

放手计算8+9,交流方法,提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

4.关于5、4、3、2加几。

教学前要组织学生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教学例4时,要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7就想7+5=12,所以5+7=12。

5. 关于20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

教学例5、例6时,要注意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整理和复习-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4 9 + 5 8 + 6 7 + 7 6 + 8 5 + 9 15 9 + 6 8 + 7 7 + 8 6 + 9 16 9 + 7 8 + 8 7 + 9
计算第一行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17 9 + 8 8 + 9 18 9 + 9
我数我果行发发算相都同现 现 式等第 的;每于一 结从一11。行 果上行算 依到算式 次下式的 大,的得每结1。
3 + 9 < 13 4 + 7 = 5 + 6
5 + 7 > 11 5 − 5 < 10
3+8 = 2+9 5+8 = 4+9
3 + 10 < 14 4 + 8 > 4 + 7
巩固练习
2. 看图,用两种方法列算式。
?把
4 + 7 = 11(把) 5 + 6 = 11(把)
巩固练习
3. 你知道它俩今天一共捉了多少条虫子吗?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整理和复习
授课老师:XXX
CONTENTS
0 1 复习导入 0 2 知识梳理
0 3 巩固练习
PART ONE
复习导入
PART TWO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方法一: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 拆小数、凑大数
8 + 9 = 17
8 + 9 = 17
9 + 8 8 + 9 竖着看,每个算式第
9+9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部编版2024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1,2,3……2.0的认识:0是数学中的特殊数字,它表示没有,可以用来占位。

3.数量比较:能比较大小的数或物体的数量多少,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例如:5 > 3,3 < 5,5 = 5。

二、数的表示1.数字的读法:练习从0到9、从11到19以及从20到99的数字的读法。

例如:58读作“五十八”。

2.数字的写法:掌握0至100内数字的写法。

例如:23用阿拉伯数字写作“23”,用汉字写作“二十三”。

三、数的运算1.加减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加法:将两个数累加起来,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减法:拿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取走,结果是剩下的数。

2.数量的加减法:掌握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有关数量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5颗糖,他吃了3颗,那么他现在还有2颗。

四、图形1.图形认识:辨认知道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

2.用图形表示问题:掌握用图形表示数量的方法。

例如:有3个小球,可以用3个圆形表示。

五、时间1.时间表达:用“小时”、“分”、“秒”等单位表示时间。

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2.时间的关系:掌握“早、晚、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语,能区分时间的先后。

例如:8点是早上,12点是中午,14点是下午。

六、数的分解1.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4可以分解为2×2。

2.分解的应用:掌握将一个数按照相乘的形式表示时的应用场景。

例如:36个人,可以分成6行6列,也可以分成9行4列。

七、整体与部分1.整体和部分:学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例如:2块巧克力可以分成3小块和1大块,3小块和1大块分别是它们的部分,2块巧克力是它们的整体。

2.用整体表示部分:掌握用整体表示部分的方法。

例如:一个大课间有30分钟,其中一半是15分钟。

八、数的排序1.排序概念:学习什么是排序及排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5.相邻数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五、加减法(二)(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1.“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按形状分:1.△按颜色分:1.有颜色2.☆ 2.没有颜色3.●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立体图形1.长方体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4.三角形:三条边(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八、认识钟表1.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4: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

1:30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

2:30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

3:30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

4:30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

5:30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

6:30……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

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第一单元准备课1.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